直面艺术传承发展的困境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是那片黄色的土地,还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是那么执著于文化艺术的热爱,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第五代导演的教父吴天明在最后绝唱之作《百鸟朝凤》里继续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通过唢呐乐器的兴衰起伏来管窥农村艺人的命运,来反思和警醒民俗艺术的传承发展困境。这种独具匠心的影像思考和实践,在日益浮躁、追名逐利的当下,尽管显得多么不合时宜,但却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注重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电影是科技和艺术的结晶,如果说前者是电影存在的物质基础,那么后者则是电影赖以存在的目的和境界。从电影作为杂耍诞生到步入艺术殿堂,从无声过渡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科学技术为百余年来电影艺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极大地促进电影事业的繁荣,以至于在现代技术日益发达的年代,电影更加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甚至有过分依赖技术之嫌,如跟风迷恋3D、4D技术,追求特效奢华制作,突出视听音色享受,严重忽略了对特定艺术形式表现和特定艺术内涵的追求。
  电影《百鸟朝凤》打破了对技术的崇拜,摒弃了那种依靠技术拟仿追求铺张奢华的场面、超真实的影像、夸张离奇的情节等一味迎合观众趣味的东西,而是将镜头对准陕北大地,关注民俗题材,关心土生土长的民俗艺人,着力运用素朴的形式来表现朴素的内容、用本色的表演来反映传统的主题,用朴实的情境来贴近日常的生活、坚实的大地。
  影片以全知全能的视角讲述一个农家少年游天鸣立志学唢呐、传唢呐并最终圆了唢呐梦想的故事,呈现了农村唢呐匠的命运,折射了传统唢呐艺术的兴衰。与之相应采取的总体格调也就返璞归真,情节结构简单,人物形象朴实无华,洋溢着令人尊敬的本色美、朴素美、简约美。这种质朴单纯的形式或许单调乏味,让人感到老气陈旧,但它与古朴的唢呐乐器相映成趣,与淳厚的农民形象相映生辉,与民俗艺术的命运变迁融为一体。这给时下盛行的一味崇尚形式、技术的电影现象,提出了沉重的警醒:一切艺术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的革新只有与内容有机结合,才能提升电影的艺术品质,才能有助于表现电影的思想情感,否则只能得形忘意,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注重彰显人民的情怀
  古今中外,但凡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都充满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
  吴天明导演多年来立足于哺育中华民族的黄土地,着力展现劳苦大众的悲欢离合,挖掘底层民众的喜怒哀乐,不断深化世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认识和理解,《人生》《老井》《变脸》是这样,《百鸟朝凤》也是如此。影片选择民俗艺术保护的独特视角,表现农村唢呐艺术传承发展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性,着力彰显民俗艺人的品格和情怀,如俯拾皆是的师徒之情、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尤其是心系唢呐之情让人刻骨铭心。
  片中主角焦三爷钟情唢呐,痴迷唢呐,与唢呐同呼吸、共命运。从爱唢呐到演唢呐,从传唢呐到护唢呐,每一个环节无不让人深深地感到他是一位品德高尚、技艺超群的民间艺人。他细心地珍藏着一把把二三百年来代代传下来的唢呐,藏在阁楼上,惜之如宝。他要求“吹唢呐者离口不离手,吹唢呐时要吹到骨头缝里”,“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当唢呐代有传承、师徒把酒言欢时,他酣畅淋漓地表演唢呐,最后情不自禁陶醉在地上,忘乎所以地睡去。为德高望重的窦村长吹奏“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他即使咳病吐血,也不惜一切代价表达崇高的敬意,奏起悲怆动人的旋律。焦三爷守原则、有立场,接活出演分层次、按标准、有气节,不为人情所惑,不为金钱所动,金村查村长过世,不论其子怎么哀求,也只吹奏8台唢呐为止。不仅如此,焦三爷对唢呐还有着一种至高无上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他认为“黄河岸上不能没有唢呐,婚丧嫁娶不能没有,就连干活累了解解乏,也不能没有唢呐”,所以发自内心地希望弟子把这门艺术世代相传下去。为确定接班人,他精心挑选、严格考验,即便蓝玉气力足、悟性好,也被他毫不留情地淘汰,他心里明白自己需要忠诚、担当且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游天明,才能拼住性命把这门艺术传下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唢呐的地位逐渐走向没落,他又四处奔走,带病重出江湖,最后时刻还卖牛置办行头,努力进行不屈的抗争,这着实让人感到他对唢呐艺术的危机感、失落感以及勇于抗争的品格。
  焦三爷坚守艺术理想的情怀,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的职业操守,以及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精神,是一种传统美德。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
  注重引发对意义的叩问
  精彩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对思想的发掘,对意义的追问。正是着眼于精湛的思想、深刻的意义,艺术才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百鸟朝凤》的故事有本意,也有寓意,二者交融并进,耐人寻味。从本意上看,它讲述了一个迎难向上、励志成才的故事,通过表现气力不足、天份不行、悟性不好的游天鸣奋发进取,勤学苦练,终于圆了唢呐梦的经历,揭示了只要坚定理想和信念,勇于担当,敢于进取,就一定能实现梦想的启示。从寓意上看,它透过励志故事的包装,同步展开焦三爷坚守传承唢呐艺术的传奇,让我们目睹了农村艺人随着唢呐的辉煌落寞而经历的悲欢离合,感受到了唢呐匠为坚持传统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作出的不懈努力。“百鸟朝凤”这首悲怆的曲子既缅怀崇高的逝者,更敬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实践。
  正如影片指出,在无双镇,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绝不止于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可见,文以载道,唢呐艺术除娱乐之外,更是承载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价值观念的评价,传递着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念。因此,唢呐开始时受人尊重,唢呐匠受人敬仰。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城乡的变迁,西方文化开始流行,使得唢呐的至尊地位受到冲击,并逐渐边缘化,唢呐匠也随之不受重视,没有相应的礼遇,好多艺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唢呐,背乡离井,进城打工,即使在城市中切掉手指、得病乞讨也义无返顾。剧中,游天鸣在政府的帮助下,最后继承了师傅的衣钵,传承了唢呐艺术,但也只是送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一些有意义的思考并没有终止:
  一是反思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困境。传统文化过去辉煌灿烂,现在怎样发扬光大?这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从五四时期到建国到改革开放,都一直发人深思。今天,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从中汲取营养,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是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物质与精神、乡村与城市、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冲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需要人们辩证看待这些冲突,它们相互之间能否和谐发展,能否避免剧烈的动荡,无不需要进行探索和解答。
  当然,电影《百鸟朝凤》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多种层面的,比如反映农村农民的生存境况,反省农民传统保守、小富即安,缺少创新求变等问题。虽然影片对此都没有给出答案,但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提出了这些难题,相信必将像“百鸟朝凤”得到传承发扬一样,让人们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作者系江苏省文联艺术部主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伟龄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永续发展、国家富强复兴、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对人类文明何去何从、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系统的回答,形成了科学完整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为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这一思想体系,内涵丰富,境界高远,体现了战略性、创新性和指导性的结合,展现了习近平作为大国领袖
期刊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在制造强国建设中找准了自己的坐标点,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并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下简称“一中心、 一基地”)。  深刻领会“一基地”建设的战略定位  打造“一基地”是江苏落实《纲要》精神,促进
期刊
智能制造“长”什么样?互联网怎样助推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制造大省如何向制造强省跨越?围绕这些焦点问题,我们在6月29日召开的以“互联网+江苏制造”为主题的智慧江苏发展大会上,很荣幸地采访了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先生,他是蜚声中外的机械工程学专家,曾先后担任过浙江大学校长和中科院院长,对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有着精辟的见解。现将本刊采访要点刊发,以飨读者。  (一)  访:您在智慧江苏发展大会上的
期刊
“一了千明,一迷万惑。”党中央明确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并将其作为完成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省委省政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确保中央决策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变:识变、应变、求变。改革永远是进行时,旧的问题不断解决,而新的问题又在不断产生。
期刊
江苏,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这里,以金陵制造局为代表的近代工厂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蹒跚起步,以张謇、荣氏兄弟为代表的实业家掀起了近代工业发展的第一轮高潮。如今,江苏工业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8,八大主要行业长期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徐工集团、金陵体育、同方威视等品牌在里约奥运会上闪亮登场,江苏制造走向了世界大舞台。  面对汹涌来袭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期刊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党员干部是支撑事业发展的骨干中坚。今年以来,泰州市充分把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及省委李强书记来泰调研讲话精神,突出“学”“立”“做”三个关键字,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聚焦中心,深学实做笃行,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夯实“学”这个基础,固本清源筑牢根基,提振推动发展的精气神  深度把握“学”的重要意义,通过创新学
期刊
邓中夏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他和我党初创时期的许多领导人一样,顽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组织发起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军事斗争,参与全方位的革命实践活动,并在实践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写下了大量理论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许多先进知识分子都致力于探究中国革命问题。像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许多领导人一样,邓中夏也在矢志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
期刊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协调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下好“十三五”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决战制胜的要诀。只有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才能推动形成各区域各领域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十八大以来,江苏高度重视协调发展,坚持协调“南与北”,统筹“城与乡”,下好“一盘棋”。协调发展,成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这首恢弘的交响曲
期刊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体现的就是发展的全面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树立并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促进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化”同
期刊
编者按:2016年3月19日,由南京邮电大学、群众杂志社和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主办,南邮大人口研究院承办,求是网支持协办的“人口与共享发展”高峰论坛在南京邮电大学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周健民、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刘德海、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刘陈、副校长王承宽、颜晓红,我社总编辑朱维宁、副总编辑苗成斌,省直机关和南京市有关部门及红旗文稿等媒体负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