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计表明:网络对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上,未接触过网络的中职生得分最高,而网龄5年以上者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律素质得分最低。在心理素质上,未接触过网络的学生得分却最低,但差异不显著。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体状况在性别之间、城乡之间、年级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中职生对网络的不同接触时间与这些差异有很大的联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网络环境;珠三角地区;中职校;调查报告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3-2014年度德育工作专项课题“网络环境下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6-12)
作者简介:王伟华,男,广东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心理、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747(2016)01-0064-09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网络给学生们提供了快捷而方便的学习方式、通讯方式和娱乐方式,网络世界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信息量。但是,传播手段的隐蔽性,使网络与其他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网络行为有着很大的独立性和自由性,网络道德可以不接受现实生活环境的人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这使得互联网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巨大的冲击。由于在信息资源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已成为中国“网络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随着网络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中职生的上网人群日趋增多,在网络文化给中职生带来新的文化文明曙光时,网络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而至。如果我们不提早预防,“网络社会”将对中职生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心理发展、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并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挑战。
今天的学生同以往的学生相比,一个不同的背景是社会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市场经济所构成的新文化对他们提出了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同龄人完全不同的要求,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又使他们的思想、心理、行为方式受到丰富繁杂的网络文化的巨大冲击。伴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职学校毫无疑问地站在了“网络化社会”发展的前沿,网络走进了中职生的生活中。中职生是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受教育者,但在生理和心理上,他们又正处于发展和逐步成熟的阶段。网络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交流的便捷,同时,纷繁复杂的内容也考验着这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的学生。网络会对青少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情况如何,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普通中小学生身上,而对中职生则比较忽略。实际上,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其思想道德素质能否符合时代和国家的要求,网络对这些中职生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在多元性、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使中职生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这些问题同样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研究者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研究都不够严谨,分析过于简单和主观,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较好地揭示和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多。不少的研究仅是简单罗列一下若干数据,然后比较主观化地得出一些结论,缺乏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的深入分析,尤其是对数据缺乏严密的统计分析,说服力不强。对一些共性的东西研究得较多,而对特殊性的研究则不足。在研究对象上,青少年大多限于普通中小学,而对中职生的研究并不多,专门针对珠三角地区中职生的研究就更少。因此,调查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了解网络环境对中职生产生的影响,对于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帮助中职生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珠三角地区作为案例,对该地区的20所在校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实证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期望发现中职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法律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为准确了解网络环境对中职生思想道德影响现状,进一步增强中职德育的实效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为新时期广东中职德育模式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实证支持和决策资料,课题组对珠三角地区(广州、佛山、深圳、中山、珠海、东莞、惠州等地)的20所中职学校进行整体分层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214份,回收率为96.26%。
问卷编制基于对网络环境下中职生道德素质现状的开放式调查,并借鉴戴岳[1]、何云[2]、郑华[3]等人的观点。问卷包含30个内容项目,涵盖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五个方面,其中,考察政治素质6题,思想素质7题,道德素质7题,心理素质6题,法律素质4题。(1)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方向、政治信念、政治观念、政治立场、民主意识等;(2)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理想等;(3)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观念、道德品质、道德情感等:(4)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5)法律素质,主要包括守法意识、法制观念、法律态度等。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都作为了德育的内容,本研究即从这五方面对中职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调研。30项测题尽量按随机原则加以排序,每项测题均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要求在“同意、基本同意、无所谓、基本反对、反对”中选出答案,并采用5级记分制,依次以5、4、3、2、1分进行量化处理,反题回答记分则相反。
本研究采用克伦巴赫a系数和重测信度来考察问卷的信度。根据SPSS19.0统计分析结果,计算出各个要素以及总量表的a系数,其中,总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87,各要素的a系数在0.642~0.767之间。心理测量学的有关研究表明,重复测量的时间间隔在30天左右时,其重测信度比较准确。因此,在距离初试一个月后,我们分层抽取300人进行了问卷信度重测,结果显示,其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a=0.782。两次测试结果均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同时,本研究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考察。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项目在多大程度上反应了所要测定的特征范畴,也就是测验项目对象要测量的整个内容的代表性,其主要的检验方法是专家评定。因此,研究者就问卷的题项专门征求了教育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问卷的题项及其设置获得了专家的肯定,基本包括网络道德素质的基本环节,问卷能较为有效地反映和区分中职生网络道德素质的特征和差异。据此我们可以推断,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研究者进一步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了考察。问卷中各要素间的相关值介于0.215~0.347之间,基本上属于中等偏低的相关。根据心理测量学关于结构效度的理论,如果某一测验内部各项目之间相关系数低,表明它们是异质的,各自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另外,问卷各要素与总问卷的相关值介于0.657~0.797之间,皆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属于较高相关,这表明,各要素与整体概念及方向是一致的。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课题组于2014年3-5月通过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为保证问卷回答的有效性,问卷发放前首先对各主试(班主任)进行培训,并设计明白易懂的指导语和测试要求,要求当堂收回。调查数据统一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中职生网络道德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结果和个别访谈,了解到中职生上 网的目的多种多样,有实用目的、娱乐目的、交
1.通过统计发现,中职生在网络道德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受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9.22%的人基本认同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行为,说明中职生对道德行为缺乏正确认识。同样,只有60.35%的人在网上聊天时愿意说真心话,认为在网上聊天时绝不能欺骗对方的只占区区12.13%,而23.15%的人认为在不伤害别人时可以欺骗,甚至还有少数同学在网上根本不会说真心话,认为网上相互欺骗很正常,说明中职生在网络上诚信意识很差。对于“你或者身边的同学是否在网上交流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一问,至少有33.25%的人回答使用过。对网络上出现的不良信息,有34.14%的人不反对或排斥,甚至有3.52%的人对之还很感兴趣、很欢迎。对网络中的不文明语言,也有41.73%的人表示不反感,4.57%的人还认为有个性、很欣赏。
2.在政治素质上,对“你或你身边的同学是否访问过宣传西方生活理念、意识形态的网站(含色情、暴力等)”一问,有26.6%的人明确表示访问过,这一数据让我们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感到担心。
3.中职生在心理素质上也不够成熟,只有62.71%的人赞成在网络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真诚的关系,也只有53.24%的人不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中不一样的人。
4.在法律素质上,大多数学生网络守法意识较强,对遵守网上法规的认同度高。对“你或身边同学是否未经同意就进入过别人的计算机系统或暗中借别人的密码来用的”之问,回答“是”的仅有1.77%,选择“偶尔”的也仅为6.33%,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有很强的自律观念,网上行为有自律性。中职生有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视。对“在网上,使用者可以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观点,持赞成态度的虽然只有17.25%,但也有36.84%的学生表示不反对。对网络黑客持认可甚至崇敬态度的虽然只有极少数的8.32%,但另有40.21%的学生也表示不反对。对病毒制造者表示推崇佩服的也有9.12%,更有41.32%的学生表示不反对。另外,有22.15%的学生不反对黑客网站提供的盗取别人QQ号、别人账号之类的软件,甚至有5.37%的学生对违法软件还很感兴趣、很欢迎。
(二)网络与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相关性
1.不同网龄和上网时间对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根据中职生接触网络的年限和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的不同,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调查网络与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相关性。问卷中每个问题均采用5级计分制,正向得分依次为5、4、3、2、1,反向得分为1、2、3、4、5。
(1)按接触网络的年限,将调查对象分为未接触过、1年以内、1~3年、3~5年、5年以上等五个类别,分别计算出不同网龄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总体状况和分项素质类别上的得分情况,结果如
表3和表4所示。
得分也低于平均水平(X=3.84);在思想素质上,未接触过网络的人得分最高,网龄3年以上的学生得分最低;只有在心理素质上,未接触过网络的学生得分最低,低于平均水平,但差异不显著。(2)按周平均上网时间数,将调查对象分为不上网、l小时以内、1~3小时、3~5小时、5~10小时、10~15小时、l5小时以上七个类别,分别计算出不同上网时数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总体状况和分项素质类别上的得分情况,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同样,对不同上网时间数的学生也分别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总体状况和分项素质类别的比较,先做方差分析,进行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周均上网时间数对学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得分上存在差异,周均上网时间在l~l0小时的中职生得分上最高,而周均上网10~15小时以上的中职生得分最低。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上,周均上网时间在5~10小时的学生得分也基本超过不上网和上网时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而周均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的各项得分同样最低。在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上,不同周均上网时数的得分有显著差异(F=4.54,P<0.01,F=11.14,P<0.01),上网10-15小时和15小时以上的得分在法律素质上明显低于平均水平(Z=3.86,P<0.01l,Z=3.81,P<0.01)。在心理素质上,不同周均上网时数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F=2.63,P<0.05),不上网和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得分最低,低于平均水(X=3.65),但差异不显著。
2.中职生城乡、性别、年级差异及与网络影响
从表8可以看出,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上,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并且,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男生只在心理素质上的得分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造成男女生素质差
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纯从与网络的接触时间
来看,网龄在5年以上的男、女生分别占各自性别
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各个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得分呈现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减的趋势。一年级的学生在各项素质上的得分均最高,而三年级的学生除了在政治素质以外,其他各项得分均最低。对这些差别,我们同样从与网络的接触来寻找原因,结果发现,三年级的学生网龄最长,一年级的学生网龄最短,一年级有57.19%的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不超过1年,二年级有30.17%,而三年级仅有17.83%。网龄3年以上的学生,在一年级中的占比为30.24%,在二年级中占42.39%,而在三年级则占到78.77%。这说明,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普遍地接触网络,受网络的影响更大。再从周均上网时间来看,不上网和上网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在各年级的比例,同样是一年级最高而三年级最低,一年级不上网的占13.54%,l小时以内的占34.88%,而三年级不上网的仅占4.27%,l小时以内的占23.44%。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的比例,一年级仅为4.41%,二年级为20.45%,三年级则达到30.73%。这一现象也与前面调查的未接触过网络的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得分最高,而网龄三年以上者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律素质上得分最低,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的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上得分上最低的结论基本吻合。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网络对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影响。(1)未接触过网络的中职生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上得分最高,而网龄5年以上者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律素质上得分最低。(2)在心理素质上,未接触过网络的学生得分却最低,但差异不显著。(3)周均上网时数在5-10小时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的总体得分最高,而上网l0-15小时和15小时以上的学生得分最低,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的分项得分亦然。(4)上网l0-15小时和15小时以上的学生在法律素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平均水平。(5)在心理素质上,不上网和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在得分最低,但差异不显著。
2.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体状况在性别、城乡、年级之间均存在显著异。(1)除了在心理素质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外,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上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并且,都呈现出显著差异。(2)农村学生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上的得分均高于城市的学生,也都呈现出显著差异。(3)年级之间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上的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减的趋势。从网络的影响来看,学生对网络的不同接触情况与这些差异有很大的联系。
(二)建议
1.要把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列入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构建一套由主管领导负责,多部门协调配合、多层次分工负责的网络管理体系。中职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工作方针,对网络思想道德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支持,将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扎实地开展起来,逐步建立起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平台。中职学校各职能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将思想道德教育落在实处。同时,要不断增强网上思想道德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联合全校力量,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因此,要在校内采取集训、轮训等多种形式,使行政干部和师生都能从思想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学校思想文化阵地的必要性,以及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摈弃传统上学校网站建设只是一个形象工程的观念,真正将校园网络带进教室、实训室、宿舍、校园等地方。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职学校在校园网站建设上做得不够理想,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甚至有的学校仅仅是挂几个网页而已,难以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要组织好人力物力,调动专家学者、编辑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乃至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将校园网站建设得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让校园网络真正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2.构建校园网络教育服务一体化体系。网络是信息化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要把握主动权,树立占领意识。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权,关键要“用好网”。这一点是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共同的软肋,技术力量不够,教师水平欠缺。因此,中职学校要借用多方力量,加大学校德育网站的多媒体技术含量,运用照片、图片、声音、音乐、动画、录像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中职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印象,增强教育的效果。建好学校团建网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基础上“进网络”。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可信性,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中将主流思想和正确的社会准则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要努力实现不同范围内学校之间德育网络体系的贯通与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把中职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用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如何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在于强化为中职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服务的意识,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学生生活信息网络共享。把食堂管理与监督、宿舍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变成网上的公开栏目,进行公开的讨论,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建设中来,以提高后勤和各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2)学校工作信息网络共享。开设“党团建设”、“学生工作动态”、“学校工作动态”、“发展与成才”、“职业发展园地”等栏目,让学生了解学校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措施和要求、学生工作的最新动态、有关学生的奖励和处罚的政策规定、校内重大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日程安排等方面的内容,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时反馈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各职能部门可以根据工作特点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比如学校办公室开设理论学习、时事政策等栏目,开展丰富、生动的正面宣传工作;德育课教学部开设“思想道德”辅导与答疑栏目,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学生科开设学生生活服务、奖惩信息快递等栏目,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校团委开设社区服务、网上团校等栏目,推动团的建设,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3)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网络共享。很多中职生不敢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却愿意在网络世界尽情倾诉。网络的隐蔽性特点为向这部分同学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心理障碍提供了方便。开通网上心理咨询热线,让学生毫无顾虑地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惑,及时、快捷地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要让校园德育网络成为师生之间交友谈心的一个重要场所,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表达出来,让教育工作者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活动,掌握他们的注视焦点和心理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中职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4)学生毕业就业服务网络共享。在网上开设“就业指导”、“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解答”、“择业技巧与方法”等栏目,使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摆正就业择业的方向和目标。既向学生提供单位用人的信息,又向用人单位提供学校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和择业意向,提高信息的公开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应聘、择业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机会。 3.丰富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1)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①要把网络道德融入教育系统中。在学校的德育课中,增加网络操作的“网风”和“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西方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自律能力和免疫能力。②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一系列有关网络的知识讲座、辅导报告、征文、论坛、辩论、竞赛等活动,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从道德、法律层面上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③切实提高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素养。网络的个性化、虚拟化更需要网民洁身自好,更要注意自我修养、自我提高,加强道德自律。要引导中职生培养网络公德意识,努力做到不看、不听、不传播黄毒信息,不抛信息垃圾,不在网上进行恶作剧,不乱放电子炸弹,上网用文明语言,严格遵守网络秩序。 (2 )网络法规教育。网络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中职生好奇心强,富于挑战,在掌握了大量的网络知识后,便将网络当作其施展才能的天地。所以,有必要在中职生中广泛开展网络法规教育,使其了解我国在网络法律法规方面的相关规定。我国近几年加快了网络立法的进程, 先后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人口通道管理方法》和《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等法规。作为学校应该关注这方面的动态,及时把最新的网络法规、管理规定等向中职生传达。同时,还要让中职生认识到网络时空只不过是现实社会的虚拟, 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仍要遵守所有法律法规和礼仪, 诸如《宪法》、 《民法》、《刑法》、 《国家保密法》等在网络上同样适用, 任何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都要依法处理。(3) 网络安全与健康教育。要告知学生在网上可能遇到的有害情况,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针对一些中职生把过多的精力投人到网络中,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诸多网络综合症的出现,还应开展网络健康教育,使他们真正明白,使用网络并不术修养。可以在网上建立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管理模式,让学生尝试、参与管理。可以开展网页设计、flash制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潜能,进行创造的宽广、健康的舞台。 [3]让中职生参与各种活动,在网上传播先进文化,使校园网真正成为中职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 戴岳.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研 究 ——以贵阳地区为案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5.
[2] 何云.网络环境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苏州: 苏州大学,2012.
[3] 郑华.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 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4] 许尔忠.论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和策略[J]. 电化教育究,2011(4):77-80.
[5] 李喜平.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11(32):79-80.
[责任编辑 金莲顺]
关键词: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网络环境;珠三角地区;中职校;调查报告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3-2014年度德育工作专项课题“网络环境下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6-12)
作者简介:王伟华,男,广东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心理、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747(2016)01-0064-09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网络给学生们提供了快捷而方便的学习方式、通讯方式和娱乐方式,网络世界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信息量。但是,传播手段的隐蔽性,使网络与其他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网络行为有着很大的独立性和自由性,网络道德可以不接受现实生活环境的人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这使得互联网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巨大的冲击。由于在信息资源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已成为中国“网络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随着网络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中职生的上网人群日趋增多,在网络文化给中职生带来新的文化文明曙光时,网络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而至。如果我们不提早预防,“网络社会”将对中职生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心理发展、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并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挑战。
今天的学生同以往的学生相比,一个不同的背景是社会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市场经济所构成的新文化对他们提出了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同龄人完全不同的要求,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又使他们的思想、心理、行为方式受到丰富繁杂的网络文化的巨大冲击。伴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职学校毫无疑问地站在了“网络化社会”发展的前沿,网络走进了中职生的生活中。中职生是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受教育者,但在生理和心理上,他们又正处于发展和逐步成熟的阶段。网络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交流的便捷,同时,纷繁复杂的内容也考验着这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的学生。网络会对青少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情况如何,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普通中小学生身上,而对中职生则比较忽略。实际上,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其思想道德素质能否符合时代和国家的要求,网络对这些中职生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在多元性、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使中职生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这些问题同样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研究者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研究都不够严谨,分析过于简单和主观,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较好地揭示和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多。不少的研究仅是简单罗列一下若干数据,然后比较主观化地得出一些结论,缺乏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的深入分析,尤其是对数据缺乏严密的统计分析,说服力不强。对一些共性的东西研究得较多,而对特殊性的研究则不足。在研究对象上,青少年大多限于普通中小学,而对中职生的研究并不多,专门针对珠三角地区中职生的研究就更少。因此,调查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了解网络环境对中职生产生的影响,对于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帮助中职生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珠三角地区作为案例,对该地区的20所在校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实证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期望发现中职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法律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为准确了解网络环境对中职生思想道德影响现状,进一步增强中职德育的实效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为新时期广东中职德育模式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实证支持和决策资料,课题组对珠三角地区(广州、佛山、深圳、中山、珠海、东莞、惠州等地)的20所中职学校进行整体分层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214份,回收率为96.26%。
问卷编制基于对网络环境下中职生道德素质现状的开放式调查,并借鉴戴岳[1]、何云[2]、郑华[3]等人的观点。问卷包含30个内容项目,涵盖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五个方面,其中,考察政治素质6题,思想素质7题,道德素质7题,心理素质6题,法律素质4题。(1)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方向、政治信念、政治观念、政治立场、民主意识等;(2)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理想等;(3)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观念、道德品质、道德情感等:(4)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5)法律素质,主要包括守法意识、法制观念、法律态度等。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都作为了德育的内容,本研究即从这五方面对中职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调研。30项测题尽量按随机原则加以排序,每项测题均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要求在“同意、基本同意、无所谓、基本反对、反对”中选出答案,并采用5级记分制,依次以5、4、3、2、1分进行量化处理,反题回答记分则相反。
本研究采用克伦巴赫a系数和重测信度来考察问卷的信度。根据SPSS19.0统计分析结果,计算出各个要素以及总量表的a系数,其中,总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87,各要素的a系数在0.642~0.767之间。心理测量学的有关研究表明,重复测量的时间间隔在30天左右时,其重测信度比较准确。因此,在距离初试一个月后,我们分层抽取300人进行了问卷信度重测,结果显示,其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a=0.782。两次测试结果均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同时,本研究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考察。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项目在多大程度上反应了所要测定的特征范畴,也就是测验项目对象要测量的整个内容的代表性,其主要的检验方法是专家评定。因此,研究者就问卷的题项专门征求了教育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问卷的题项及其设置获得了专家的肯定,基本包括网络道德素质的基本环节,问卷能较为有效地反映和区分中职生网络道德素质的特征和差异。据此我们可以推断,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研究者进一步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了考察。问卷中各要素间的相关值介于0.215~0.347之间,基本上属于中等偏低的相关。根据心理测量学关于结构效度的理论,如果某一测验内部各项目之间相关系数低,表明它们是异质的,各自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另外,问卷各要素与总问卷的相关值介于0.657~0.797之间,皆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属于较高相关,这表明,各要素与整体概念及方向是一致的。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课题组于2014年3-5月通过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为保证问卷回答的有效性,问卷发放前首先对各主试(班主任)进行培训,并设计明白易懂的指导语和测试要求,要求当堂收回。调查数据统一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中职生网络道德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结果和个别访谈,了解到中职生上 网的目的多种多样,有实用目的、娱乐目的、交
1.通过统计发现,中职生在网络道德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受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9.22%的人基本认同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行为,说明中职生对道德行为缺乏正确认识。同样,只有60.35%的人在网上聊天时愿意说真心话,认为在网上聊天时绝不能欺骗对方的只占区区12.13%,而23.15%的人认为在不伤害别人时可以欺骗,甚至还有少数同学在网上根本不会说真心话,认为网上相互欺骗很正常,说明中职生在网络上诚信意识很差。对于“你或者身边的同学是否在网上交流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一问,至少有33.25%的人回答使用过。对网络上出现的不良信息,有34.14%的人不反对或排斥,甚至有3.52%的人对之还很感兴趣、很欢迎。对网络中的不文明语言,也有41.73%的人表示不反感,4.57%的人还认为有个性、很欣赏。
2.在政治素质上,对“你或你身边的同学是否访问过宣传西方生活理念、意识形态的网站(含色情、暴力等)”一问,有26.6%的人明确表示访问过,这一数据让我们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感到担心。
3.中职生在心理素质上也不够成熟,只有62.71%的人赞成在网络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真诚的关系,也只有53.24%的人不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中不一样的人。
4.在法律素质上,大多数学生网络守法意识较强,对遵守网上法规的认同度高。对“你或身边同学是否未经同意就进入过别人的计算机系统或暗中借别人的密码来用的”之问,回答“是”的仅有1.77%,选择“偶尔”的也仅为6.33%,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有很强的自律观念,网上行为有自律性。中职生有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视。对“在网上,使用者可以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观点,持赞成态度的虽然只有17.25%,但也有36.84%的学生表示不反对。对网络黑客持认可甚至崇敬态度的虽然只有极少数的8.32%,但另有40.21%的学生也表示不反对。对病毒制造者表示推崇佩服的也有9.12%,更有41.32%的学生表示不反对。另外,有22.15%的学生不反对黑客网站提供的盗取别人QQ号、别人账号之类的软件,甚至有5.37%的学生对违法软件还很感兴趣、很欢迎。
(二)网络与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相关性
1.不同网龄和上网时间对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根据中职生接触网络的年限和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的不同,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调查网络与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相关性。问卷中每个问题均采用5级计分制,正向得分依次为5、4、3、2、1,反向得分为1、2、3、4、5。
(1)按接触网络的年限,将调查对象分为未接触过、1年以内、1~3年、3~5年、5年以上等五个类别,分别计算出不同网龄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总体状况和分项素质类别上的得分情况,结果如
表3和表4所示。
得分也低于平均水平(X=3.84);在思想素质上,未接触过网络的人得分最高,网龄3年以上的学生得分最低;只有在心理素质上,未接触过网络的学生得分最低,低于平均水平,但差异不显著。(2)按周平均上网时间数,将调查对象分为不上网、l小时以内、1~3小时、3~5小时、5~10小时、10~15小时、l5小时以上七个类别,分别计算出不同上网时数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总体状况和分项素质类别上的得分情况,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同样,对不同上网时间数的学生也分别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总体状况和分项素质类别的比较,先做方差分析,进行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周均上网时间数对学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得分上存在差异,周均上网时间在l~l0小时的中职生得分上最高,而周均上网10~15小时以上的中职生得分最低。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上,周均上网时间在5~10小时的学生得分也基本超过不上网和上网时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而周均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的各项得分同样最低。在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上,不同周均上网时数的得分有显著差异(F=4.54,P<0.01,F=11.14,P<0.01),上网10-15小时和15小时以上的得分在法律素质上明显低于平均水平(Z=3.86,P<0.01l,Z=3.81,P<0.01)。在心理素质上,不同周均上网时数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F=2.63,P<0.05),不上网和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得分最低,低于平均水(X=3.65),但差异不显著。
2.中职生城乡、性别、年级差异及与网络影响
从表8可以看出,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上,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并且,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男生只在心理素质上的得分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造成男女生素质差
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纯从与网络的接触时间
来看,网龄在5年以上的男、女生分别占各自性别
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各个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得分呈现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减的趋势。一年级的学生在各项素质上的得分均最高,而三年级的学生除了在政治素质以外,其他各项得分均最低。对这些差别,我们同样从与网络的接触来寻找原因,结果发现,三年级的学生网龄最长,一年级的学生网龄最短,一年级有57.19%的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不超过1年,二年级有30.17%,而三年级仅有17.83%。网龄3年以上的学生,在一年级中的占比为30.24%,在二年级中占42.39%,而在三年级则占到78.77%。这说明,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普遍地接触网络,受网络的影响更大。再从周均上网时间来看,不上网和上网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在各年级的比例,同样是一年级最高而三年级最低,一年级不上网的占13.54%,l小时以内的占34.88%,而三年级不上网的仅占4.27%,l小时以内的占23.44%。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的比例,一年级仅为4.41%,二年级为20.45%,三年级则达到30.73%。这一现象也与前面调查的未接触过网络的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得分最高,而网龄三年以上者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律素质上得分最低,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的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上得分上最低的结论基本吻合。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网络对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影响。(1)未接触过网络的中职生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上得分最高,而网龄5年以上者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律素质上得分最低。(2)在心理素质上,未接触过网络的学生得分却最低,但差异不显著。(3)周均上网时数在5-10小时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的总体得分最高,而上网l0-15小时和15小时以上的学生得分最低,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的分项得分亦然。(4)上网l0-15小时和15小时以上的学生在法律素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平均水平。(5)在心理素质上,不上网和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在得分最低,但差异不显著。
2.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体状况在性别、城乡、年级之间均存在显著异。(1)除了在心理素质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外,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上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并且,都呈现出显著差异。(2)农村学生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上的得分均高于城市的学生,也都呈现出显著差异。(3)年级之间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上的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减的趋势。从网络的影响来看,学生对网络的不同接触情况与这些差异有很大的联系。
(二)建议
1.要把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列入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构建一套由主管领导负责,多部门协调配合、多层次分工负责的网络管理体系。中职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工作方针,对网络思想道德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支持,将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扎实地开展起来,逐步建立起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平台。中职学校各职能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将思想道德教育落在实处。同时,要不断增强网上思想道德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联合全校力量,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因此,要在校内采取集训、轮训等多种形式,使行政干部和师生都能从思想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学校思想文化阵地的必要性,以及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摈弃传统上学校网站建设只是一个形象工程的观念,真正将校园网络带进教室、实训室、宿舍、校园等地方。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职学校在校园网站建设上做得不够理想,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甚至有的学校仅仅是挂几个网页而已,难以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要组织好人力物力,调动专家学者、编辑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乃至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将校园网站建设得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让校园网络真正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2.构建校园网络教育服务一体化体系。网络是信息化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要把握主动权,树立占领意识。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权,关键要“用好网”。这一点是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共同的软肋,技术力量不够,教师水平欠缺。因此,中职学校要借用多方力量,加大学校德育网站的多媒体技术含量,运用照片、图片、声音、音乐、动画、录像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中职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印象,增强教育的效果。建好学校团建网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基础上“进网络”。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可信性,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中将主流思想和正确的社会准则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要努力实现不同范围内学校之间德育网络体系的贯通与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把中职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用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如何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在于强化为中职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服务的意识,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学生生活信息网络共享。把食堂管理与监督、宿舍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变成网上的公开栏目,进行公开的讨论,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建设中来,以提高后勤和各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2)学校工作信息网络共享。开设“党团建设”、“学生工作动态”、“学校工作动态”、“发展与成才”、“职业发展园地”等栏目,让学生了解学校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措施和要求、学生工作的最新动态、有关学生的奖励和处罚的政策规定、校内重大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日程安排等方面的内容,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时反馈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各职能部门可以根据工作特点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比如学校办公室开设理论学习、时事政策等栏目,开展丰富、生动的正面宣传工作;德育课教学部开设“思想道德”辅导与答疑栏目,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学生科开设学生生活服务、奖惩信息快递等栏目,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校团委开设社区服务、网上团校等栏目,推动团的建设,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3)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网络共享。很多中职生不敢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却愿意在网络世界尽情倾诉。网络的隐蔽性特点为向这部分同学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心理障碍提供了方便。开通网上心理咨询热线,让学生毫无顾虑地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惑,及时、快捷地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要让校园德育网络成为师生之间交友谈心的一个重要场所,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表达出来,让教育工作者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活动,掌握他们的注视焦点和心理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中职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4)学生毕业就业服务网络共享。在网上开设“就业指导”、“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解答”、“择业技巧与方法”等栏目,使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摆正就业择业的方向和目标。既向学生提供单位用人的信息,又向用人单位提供学校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和择业意向,提高信息的公开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应聘、择业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机会。 3.丰富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1)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①要把网络道德融入教育系统中。在学校的德育课中,增加网络操作的“网风”和“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西方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自律能力和免疫能力。②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一系列有关网络的知识讲座、辅导报告、征文、论坛、辩论、竞赛等活动,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从道德、法律层面上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③切实提高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素养。网络的个性化、虚拟化更需要网民洁身自好,更要注意自我修养、自我提高,加强道德自律。要引导中职生培养网络公德意识,努力做到不看、不听、不传播黄毒信息,不抛信息垃圾,不在网上进行恶作剧,不乱放电子炸弹,上网用文明语言,严格遵守网络秩序。 (2 )网络法规教育。网络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中职生好奇心强,富于挑战,在掌握了大量的网络知识后,便将网络当作其施展才能的天地。所以,有必要在中职生中广泛开展网络法规教育,使其了解我国在网络法律法规方面的相关规定。我国近几年加快了网络立法的进程, 先后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人口通道管理方法》和《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等法规。作为学校应该关注这方面的动态,及时把最新的网络法规、管理规定等向中职生传达。同时,还要让中职生认识到网络时空只不过是现实社会的虚拟, 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仍要遵守所有法律法规和礼仪, 诸如《宪法》、 《民法》、《刑法》、 《国家保密法》等在网络上同样适用, 任何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都要依法处理。(3) 网络安全与健康教育。要告知学生在网上可能遇到的有害情况,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针对一些中职生把过多的精力投人到网络中,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诸多网络综合症的出现,还应开展网络健康教育,使他们真正明白,使用网络并不术修养。可以在网上建立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管理模式,让学生尝试、参与管理。可以开展网页设计、flash制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潜能,进行创造的宽广、健康的舞台。 [3]让中职生参与各种活动,在网上传播先进文化,使校园网真正成为中职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 戴岳.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研 究 ——以贵阳地区为案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5.
[2] 何云.网络环境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苏州: 苏州大学,2012.
[3] 郑华.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 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4] 许尔忠.论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和策略[J]. 电化教育究,2011(4):77-80.
[5] 李喜平.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11(32):79-80.
[责任编辑 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