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基本问题浅析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u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美国。我们国内以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但时至今日,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似乎陷入了困境,对这个舶来品我们的国人有着疑惑、渴望和焦虑的复杂感情。理论家的茫然和企业文化理论本身的模糊,带来了实业界思想上的混乱和实际操作中的茫然无措。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认识上的问题
  
  1、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作为根植于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①企业文化必须富有个性。企业文化不具有通用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根植于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可能是统一的“标准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经营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②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营业绩服务。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实现自身经济利润最大化,从而实现股东、员工、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和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促进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改善,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色彩。③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管理制度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价值观念影响员工的行为,使之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是一种软管理和间接管理。而企业管理制度是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使之不向有损于企业的方向发展,是一种硬管理和直接管理。如果只采取软管理,就会出现管理的漏洞,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因此,企业文化必须与管理制度相辅相成、软硬兼施,方能有利于企业的经营业绩。
  2、企业文化的功能。谈到企业文化的功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停留在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塑企业形象的功能等认识上,但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转化功能,即通过对人的价值理念的管理达到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把员工的行为逐步从自觉的行为转化为自发的行为,使员工自发地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对此,中小企业在创立之初,它只是被企业的创始人和极少数企业骨干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如何使这种弱势企业文化得到更多员工行为上的认可和支持呢?企业文化的转化功能此时就体现出来了。一部分员工会直接模仿企业创始人和骨干的典型行为,自发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另一部分从典型人物的行为中理解和认同了企业的价值观,还有一部分员工不能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但由于企业的价值观的抗性作用,顺应企业文化规范者得到奖赏,逆行者则是得到惩罚。这种反复的奖励和惩罚的经验以及内涵的价值观最终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观,最终也达到转化的功能。与此同时,企业的员工总是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一旦企业的强势文化已经形成,新招聘的员工首先必须认可企业的价值观才可能被聘用,进入企业后由于老员工和企业领导的表率榜样作用和企业文化中的“顺者奖赏,逆者惩罚”的淘汰原则,最终也会使员工把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向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转化。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种误区
  
  1、盲目跟风型。此类企业的通病就是盲目跟风。今天听到这个大企业的企业文化好,立马全盘引进,明天听到那个大企业的企业文化好,马上统统照搬,到最后不仅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反而得到个费时费力吃亏不讨好的结果。
  2、一曝十寒型。此类企业有短视行为,企图在短时间内建设起一个强势企业文化,并能体现出经济价值。有的企业搞企业文化,一段时间以后见没什么成效,就开始怀疑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旦看到别的成功企业文化,又来了热情。再加上中小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很有限,就出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断断续续,我称之为“水龙头”现象。
  3、重文化轻制度型。此类企业过于重视和依赖企业文化的功能,企图依靠企业文化解决所有问题。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文化和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两个轮子,制度讲的是硬管理,外在管理,是直接对人的行为的管理。而文化管理是一种软管理,内在管理,是通过对人的价值观念的管理达到对人的行为进行管理的目的。因此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
  
  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1、企业领导要重视。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比较,具有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简单等特点。企业的决策权一般较为集中,企业领导的行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重大。因此企业领导的重视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前提:(1)企业领导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2)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求企业领导的稳定性,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连续性。(3)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领导个人的领导能力、领导艺术、个人魅力对于企业价值观的导入和扩散都是很重要的。因此,企业领导人要重视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涵养的提高。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企业价值观念在企业成员中的扩散过程,是一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群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由弱到强,在员工中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因此,建立良好的相互沟通机制,形成企业领导、中层管理者、员工之间的网状沟通渠道,对于提高企业价值观在企业成员中的扩散速率是极为有利的。
  3、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并行。企业为达到自己的经营目标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首要是要提炼或设计出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并在其指导下提出在生产、销售、服务等分系统的理念或价值观,同时推出代表企业价值观的典型人物,使理念形象化,利用典型人物的示范效应,逐步使企业价值观内化为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使更多的员工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这些是文化管理所要做的事情。但对于部分与企业总体价值观或理念相冲突的小型企业文化或部门企业文化,就需要利用制度进行否定或惩罚。不然的话,这类对企业经营有负作用的企业文化很容易蔓延,使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失败。由于抑制劣质企业文化的发展是制度管理要做的事情,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必须有管理制度作为补充和保证。
  4、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一是提高普通员工的素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他们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程度和认可度。二是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管理者执行制度的公正、公开、公平,抑制对企业经营有负作用的小型企业文化的蔓延,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内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率。
  (作者单位:杭州商学院)
其他文献
应用软件特别是管理软件必须要考虑中国国情.国外有许多好的管理软件,但是拿到中国来后多数都不太适用,有些企业就是勉强用了效果也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企业管理水
企业和产业集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群落形式存在与发展的经济现象正在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在我国,经济发展居于前列且发展更具活力的省份和地区其地方产业集群现象也往往最为普遍,典型的如广东省的专业镇,浙江省的块状经济发展。从世界各国及不同地区的情况看,追求资源要素共享、外部规模经济及创新合作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正在成为区域新型工业化的一条主要途径。  一、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演变  我国工
任何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内容及其方式的进步,总是伴随着人的思想和观念的进步。企业的发展,经济形态的转变,也同样不能离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科学技术即将把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时代或资源经济时代带到知识经济时代。在现阶段,谁能首先转变思想观念,谁就可能抓住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宝贵机遇而迅速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产,观念的创新必然是一个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但是,
期刊
国庆节前夕,西铁文化艺术研究会一些同志到大连辽宁省军区第二干休所对仰慕已久的战士作家高玉宝同志进行访问,受到了高玉宝同志和夫人姜大姐的热情接待。高玉宝同志虽然七十八岁了,但身体健康、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思维敏捷,适逢他上午参加会议回来,明日又要到北京电视录像的短短下午时间,放弃休息和陕西客促膝长谈。  他家会客室里挂着几幅他和中央领导人及在一个学校作完报告被学生簇拥在中间的照片,充分说明党和国家领
期刊
一、我国产业融合的产生与发展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随着近年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为人们所关注的.但产业融合的现实存在却是早已有之.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BPM从来没有真正的像其他企业管理软件那样大肆宣传过,但是越来越多的独立IT评论家认为,未来一到两年中,BPM在企业中大规模应用的兴起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