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构建滨海盐碱障碍耕地适宜的培肥改土增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以芦苇秸秆、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作为生物有机物料,采取L9(3~3)正交试验设计与主成分-隶属评判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不同生物有机物料配施对盐碱障碍耕地的土壤性质调理与作物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性质治理的作用不同,其中,芦苇秸秆在脱盐、降低pH值、提升碱解氮含量方面起关键作用,有机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方面起关键
【机 构】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北京中耕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本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
: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52776122D),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19-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构建滨海盐碱障碍耕地适宜的培肥改土增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以芦苇秸秆、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作为生物有机物料,采取L9(3~3)正交试验设计与主成分-隶属评判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不同生物有机物料配施对盐碱障碍耕地的土壤性质调理与作物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性质治理的作用不同,其中,芦苇秸秆在脱盐、降低pH值、提升碱解氮含量方面起关键作用,有机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方面起关键作用,生物有机肥在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玉米产量方面起关键作用。明确土壤含盐量、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是影响土
其他文献
农产品流通渠道是链接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桥梁,对农产品流通成本、流通风险和流通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分析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4个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
目前,我国城乡关系进入了融合发展阶段,对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推动
北京市土壤地质环境监测网是首都地质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网自2015年建设,经过6年的运行和完善,基本形成了覆盖市域的区域监测网络,分为区域监测和重点监测2个层次,取得了大量监测成果。基于多年监测成果,系统总结了北京地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监测点布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区域监测点的布设依据,并提出了布设区域监测点的优化方案,有助于提升监测成果质量和扩大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监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我国现阶段土地集约利用的客观要求。基于文献,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成果进行了概述;基于区位理论、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城乡一体化理
为探索春播芝麻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以芝麻品种冀航芝2号和冀9014为试材,栽培模式设一穴双株宽窄行(宽行行距80 cm、窄行行距60 cm,密度16.7万株/hm2)、一穴双株等行距(行距8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 in soil and groundwater of a chemical site YAN Guangxin1, TIAN Yiming2, MENG Meishan1, TONG Xuejian1, GU Haibo1, LIU Qingjun1 (1.
摘 要:为了保障地热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需要开展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达到不超量开采,不超标排放。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和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在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地热资源条件是决定性因素,环境影响作用是制约因素,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是调节作用。将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梳理为3大类指标,其中包括7小类,12种地质要素,26项指标。按照科学性、差异性、
为揭示设施土壤优先流路的发生、分布规律及驱动因子,通过原位染色示踪试验结合图像解析技术,提取6个优先流特征指标,对设施蔬菜大棚和棚外粮田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优先流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了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根系特性等因子对优先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设施土壤优先流染色面积比、最大染色深度和长度指数均大于棚外粮田土壤,其优先流现象更明显,由此产生的环境风险更不容忽视;(2)
摘 要:在某化肥厂关闭企业地块,采集了0~6 m深度的土壤样品115件,分析了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砷的含量、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砷(A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超标样品54件,最大检测值为714 mg·kg-1,超出GB 36600-2018标准第二类用地筛选值(60 mg·kg-1)约10倍,超出第二类用地风险管制值(140 mg·kg-1)4倍。土壤砷(As)超标点主要位于生产区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北京 100195)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源保障,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后,如何满足新发展理念需求,成为当下面临的重要任务。回顾70年来北京水文地质普查、供水勘查、地下水资源环境调查评价、动态监测等成果,分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下水质超标等环境地质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供水安全隐患和基础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与新时代发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