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现行教材的简单分析
我校于2008年下学期建设了两个电脑室,重开了信息技术课。经过近一学年的教学,觉得有许多地方可以更灵活处理,故总结了一下心得,希望对新教材的编写有所帮助。
教材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基本操作,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所以它对内容的讲解是不错的,确实做到了"以图解操作为主,深入浅出,操作性强"。但是我觉得有几个方面还可以再改进一下的。比如有些内容还是较抽象,象第二册第一章进一步认识多媒体中各种文件格式的介绍,我觉得大多数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特别是初学阶段。如果把它们分散到各个章节中,可能还更好些。
再如有些内容较重复,象第二册第二、三、四章都是office的组件,方法和内容都有一致性,放在一起是不合适的。总体上感觉第二册面比较窄。第一册的第一章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介绍还是觉得不够活。第二章操作系统,第三章走进互联网还可以,第四章分解到各册中可能更好。
还有很多习题需要好好思考,重新制作。比如在"查找网上资源"一课中的习题三,"按类目搜索有关中山旅游的信息,包括旅游线路和酒店介绍等",这道题的想法是好的,但没有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如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结果学生看一下就"走"了。习题二学生也不易理解,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模块",所以找了很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但和题意就远了。
至於和各科的整合,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更多了。
二、思考
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是围绕《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展开的。然而我觉得这个纲要比较抽象复杂,有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
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我觉得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具体地讲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软件工具的应用;另一方面是信息素养的提高。这个概念好象有点抽象,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以及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呢?我觉得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是关键,初中生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利用信息技术协助他们的学习就是应用,这就又转到第一方面来了。通过各种软件工具的学习,能在各学科中利用它们,或者说能利用它们学好各学科,这就是在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这就使学生能逐步提高获取、处理、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并将其内化成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在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素养。整合是关键,所以也就是教材的重心。
结合初中各阶段要求配合各学科进行如下的安排,我觉得可能更合适。比如初一上学期打基础阶段,应和语文配合,让学生掌握好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和语文老师多多沟通,通过修改作文和制作电子报刊来加强学生的使用技巧。当然初中第一章少不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简单介绍,以及操作系统的简单介绍。课外活动以制作电子报刊为主。
初一下学期开始有几何了,所以几何画板是必有的一章,通过学生的操作,加强他们的几何意识。这个软件也很有意思,学生学起来不会闷,对他们提高学习几何的兴趣和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为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增加photoshop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外活动自然以电脑绘画为主了。这阶段自然少不了数学和美术教师的配合。
上网的内容在初一可以讲了,但鉴于学生的自控力太差,以及基本的处理方法还没有掌握,所以应严格控制,就按原来的教材内容就可以了。放在下学期比较合适。
初二上学期可以教powerpoint了,学生可以作一些报告了。再加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一学期够学生学了。课外活动自然也是flash动画了。
初二下学期为加强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可以开设3DMAX等课程,简单的操作学生都会做的,不用太复杂。这时候的上网可以是重点,但绝不能放任自流,每一课都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和历史地理的结合应是重点。比如"丝绸之路探险","旅行家"等等。我校己有地理老师把学生拉到电脑室,通过上不同的旅游网站来进行教学。
初三上学期就可以把网页制作作为重点了。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把他们三年所学做一个总结,通过网站的方式表达出来,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至于下学期为了中考,就可以不用专门开设新课了,把时间让给各科教师,而信息技术教师应立足于服务的角度,通过寻找各种优秀课件,帮助学生解决各学科的难点。这样安排可能更实际些。
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并不断改进它,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教材并不是唯一资源,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学习内容的全部,有的学习内容要生活化,要增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总之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灵活调配,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校于2008年下学期建设了两个电脑室,重开了信息技术课。经过近一学年的教学,觉得有许多地方可以更灵活处理,故总结了一下心得,希望对新教材的编写有所帮助。
教材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基本操作,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所以它对内容的讲解是不错的,确实做到了"以图解操作为主,深入浅出,操作性强"。但是我觉得有几个方面还可以再改进一下的。比如有些内容还是较抽象,象第二册第一章进一步认识多媒体中各种文件格式的介绍,我觉得大多数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特别是初学阶段。如果把它们分散到各个章节中,可能还更好些。
再如有些内容较重复,象第二册第二、三、四章都是office的组件,方法和内容都有一致性,放在一起是不合适的。总体上感觉第二册面比较窄。第一册的第一章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介绍还是觉得不够活。第二章操作系统,第三章走进互联网还可以,第四章分解到各册中可能更好。
还有很多习题需要好好思考,重新制作。比如在"查找网上资源"一课中的习题三,"按类目搜索有关中山旅游的信息,包括旅游线路和酒店介绍等",这道题的想法是好的,但没有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如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结果学生看一下就"走"了。习题二学生也不易理解,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模块",所以找了很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但和题意就远了。
至於和各科的整合,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更多了。
二、思考
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是围绕《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展开的。然而我觉得这个纲要比较抽象复杂,有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
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我觉得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具体地讲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软件工具的应用;另一方面是信息素养的提高。这个概念好象有点抽象,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以及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呢?我觉得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是关键,初中生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利用信息技术协助他们的学习就是应用,这就又转到第一方面来了。通过各种软件工具的学习,能在各学科中利用它们,或者说能利用它们学好各学科,这就是在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这就使学生能逐步提高获取、处理、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并将其内化成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在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素养。整合是关键,所以也就是教材的重心。
结合初中各阶段要求配合各学科进行如下的安排,我觉得可能更合适。比如初一上学期打基础阶段,应和语文配合,让学生掌握好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和语文老师多多沟通,通过修改作文和制作电子报刊来加强学生的使用技巧。当然初中第一章少不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简单介绍,以及操作系统的简单介绍。课外活动以制作电子报刊为主。
初一下学期开始有几何了,所以几何画板是必有的一章,通过学生的操作,加强他们的几何意识。这个软件也很有意思,学生学起来不会闷,对他们提高学习几何的兴趣和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为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增加photoshop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外活动自然以电脑绘画为主了。这阶段自然少不了数学和美术教师的配合。
上网的内容在初一可以讲了,但鉴于学生的自控力太差,以及基本的处理方法还没有掌握,所以应严格控制,就按原来的教材内容就可以了。放在下学期比较合适。
初二上学期可以教powerpoint了,学生可以作一些报告了。再加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一学期够学生学了。课外活动自然也是flash动画了。
初二下学期为加强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可以开设3DMAX等课程,简单的操作学生都会做的,不用太复杂。这时候的上网可以是重点,但绝不能放任自流,每一课都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和历史地理的结合应是重点。比如"丝绸之路探险","旅行家"等等。我校己有地理老师把学生拉到电脑室,通过上不同的旅游网站来进行教学。
初三上学期就可以把网页制作作为重点了。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把他们三年所学做一个总结,通过网站的方式表达出来,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至于下学期为了中考,就可以不用专门开设新课了,把时间让给各科教师,而信息技术教师应立足于服务的角度,通过寻找各种优秀课件,帮助学生解决各学科的难点。这样安排可能更实际些。
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并不断改进它,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教材并不是唯一资源,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学习内容的全部,有的学习内容要生活化,要增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总之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灵活调配,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