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四大失衡现象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十分迫切,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政府和各高校采取了许多措施和办法,但在这一大发展时期,许多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教育资源配置、教学中心地位等方面认识失衡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高等学校 管理 失衡
  [作者简介]谢明荣(1956- ),男,江苏丹阳人,徐州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学。(江苏 徐州 221116)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21-02
  
  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有了飞速发展。据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46.05万人,比上年增加41.59万人。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为规模的扩展,高等教育的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尤其是高校内部还有许多不和谐现象,突出表现为对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教育资源配置、教学中心地位等方面的认识出现失衡,极大地影响了高等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失衡
  
  高等学校发展目标定位,是指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职能、国家和社会需要以及学生需要,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参照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经过横向比较和分析,明确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及同行中的位置,确定服务面向、发展目标及任务。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应该包括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特色定位和社会服务面向定位五个方面。如在办学类型上,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界较为认同的观点是将高校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科技贡献是以技术创新研究和基础理论原创性研究为主;社会服务是以培养精英人才和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强调技术创新和理论原创。二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类型是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占较大比例);科技贡献是以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为主;社会服务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强调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贡献。三是教学型高校。这类学校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类型是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兼顾一定的研究生教育),科技贡献是以技术应用研究为主,社会服务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具有一定的科技贡献;另一种是高职高专,培养类型是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强调技术和技能的应用,社会服务是培养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等一线所需要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同等重要,功能互补,相辅相成。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应有高、低、好、坏之别,高等学校在类型和层次上的分工,是由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分工以及高等学校自身的能级和特长所决定的。但是由于受到单一的、以学术性和投入水平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各类高等学校不是去思考如何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实际情况,把学校办出特色,以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要,而是普遍存在着追求“大而全”和“升格热”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脱离自身办学条件,盲目扩充办学规模,造成办学资源全面紧张;二是不顾实际情况,追求学科专业齐全,盲目争办新学科、新专业,都想办成综合性大学;三是趋向学术性,争上硕士点、博士点,有了“点”后,就想升格。在“大而全”和“升格热”的带动下,在办学类型上,教学型大学想升格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想升格为研究型大学;在办学层次上,专科学校想升本科,本科学院想改成大学,大学想升为重点,高职想变成普通高等学校,造成“各类高校争升格,千军万马奔精英”的局面,使得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比例严重失衡。
  
  二、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失衡
  
  学术是高校的本质所在,是高校发展的内动力,没有学术权力的高校就不能称之为高等学府,学术权力应成为高校内部权力的核心;高校要维系自身的正常运转,没有行政权力的存在就会举步维艰。高校的职能和属性决定了学术权力是大学权力的基础,行政权力是为学术权力服务的,是在保障学术权力的条件下行使行政权力的,是为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但受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高校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处理上,较多地重视了行政权力而忽视了学术权力,尤其是忽视了教学一线人员的艰苦劳动,出现诸如认为学校的骨干是行政管理人员、岗位津贴偏向管理人员等不正常现象。由于这种权力关系的失衡,造成大学本应重视学术的本质得不到应有的发扬。
  一是有的高校“官本位”现象严重,出现了“官学不分”。突出表现为:博士、教授官员化。合格的大学,在软硬环境方面都应合格,这些年各高校在硬件建设上投入很大,教学、生活和实验等方面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在软件建设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能让教师将教学和科研作为第一天职的制度环境。合格的大学教师,应在德才学识方面均为优秀者,但在目前“官本位”思想指导下,博士、教授“官员化”和官员“教授化”现象严重。有的学校形成一种认识,即如果一个教授水平高就应提拔当院长、处长,否则是不重视人才;另一方面,如果某一博士、教授在专业上成就斐然而没有被予一官半职,似乎心理也不平衡。由于利益的驱动,专职教师地位低下,致使有的教师愿从事行政管理而不愿当教师,也就更谈不上重视教学,教学的中心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一现象败坏了大学风气,造成优质教育资源向官员严重倾斜。这不仅造成高校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严重地破坏了高校的学术风气。
  二是非教学人员学术职称化。党务、行政、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等非教学人员都评上教授、研究员等学术职称。但他们更多的精力是用于管理,并非用于学术研究,尤其是在评上职称后主要精力更是集中于管理工作,与职称所要求的学术性也不相对应,这不仅影响了教师搞好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学校的学术环境。
  三是学术水平与官位倒挂。许多高校在行政职务晋升时,忽视学术地位的重要性,作者对江苏部分高校调查得知,在一些高校,教授拟担任学院副院长或职能处室副处长时,在文件中均采用“提任”二字,出现“教授<副院长(副处长)”的不正常现象。
  
  三、高校优质资源配置失衡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高等教育资源总量是有限的。高等学校作为“资源依赖型”的“单位”组织,如何获取尽可能多的教育资源并促进自身的发展,是每个高校奋斗的目标。在获取教育资源的手段上,许多高校不是去提高学术水平、办学质量和增强办学特色,而是扩大其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类型,结果造成各高校教育资源的总量虽然有了增加,但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却被稀释,使得这些高校的教育质量总体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主要表现在:
  一是民办高校全部或部分占用高校优质资源。据对江苏、山东等省的不完全调查统计,绝大部分高校现都下设有二级民办独立学院(且全为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规模空前,有的学生数占到整个学校学生总数的1/3或1/4,这些民办学院绝大部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而是在经费、设备、师资和建筑资源等方面完全依靠公办高校,造成高校本身十分紧缺的教育资源是雪上加霜。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民办二级学院在创办时根本就无任何民间资本的投入,完全是高校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和获得更多的可支配资金,通过非正常手段將学校资金先转化为民间资金,转而投入民办学院的建设之中。又由于各学校在民办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分配体制上形成的特殊性,如二级民办学院招生与各院系的经济利益可直接挂钩,致使各院系纷纷要求扩大招生计划;由于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的有限性,致使优质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资源。而且近几年来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均未将各高校的民办二级学院纳入学校的统一评估中,这从政策上掩盖了评估对教育资源利用的真实性。由于二级民办学院在高校的存在,使得高校的1/3或1/4资源用于民办教育。
  二是部分省开展的自考辅导占用高校的大量优质资源。如江苏、山东等省现都开设了面向未能被高校录取的高中毕业生的全日制特色自考。但这一“自考”完全不同于人们认识中的自学考试,它实际上是一种利用现有短缺高校资源开办的全日制自考辅导班。有的学校现有特色自考学生多达10000余人,少则2000~3000人。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让出大量的硬件设施供特色自考占用,还有的专门成立相应的特色自考学院并已作为高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占用和分享着大量的高校教育资源。
  
  四、教学中心地位的认识失衡
  
  教学是高校的首要职能,科研和服务社会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和衍生的,培养社会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原生功能”。因此,无论哪一层次、哪种类型的大学,培养人才始终是其首要的根本的职能。如果不注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种层次、适应各方面需要的专门人才,而去追求其他,那么,高校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合法性。在教学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上,教学是“皮”,其他则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种皮与毛的关系,较为生动而贴切地说明了教学的中心地位。
  但目前,高等院校在其关系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偏颇,认为高校本身没有学科建设和科研就与本科院校不相适应,学校的主要精力说是搞教学,其实校领导更关注的是科研、学科建设,尤其是学位点建设。有的学校明确提出本年度工作重点就是拿下多少个硕士学位点或博士点,或是取得博士授予单位,教学工作却被放在次之又次的地位。
  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在高校中始终存在,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许多高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超越了教学,尤其在研究型大学表现得更为明显,严重冲击了教学的中心地位。究其原因,一是学校的声誉和前途要求重科研。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是其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反映,只有重视科研,出重大科研成果,才能更快、更好地给学校带来声誉,而这与学校的前途命运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学术声誉等无形资产在一定条件下可带来有形资源,如更易获得科研课题经费资助等。在西方市场经济國家,高校如拥有一批学术大师和重大科研成果,学校的声誉、地位、知名度便急剧上升,各种财源便纷至沓来,否则,学校的前景便很不妙。由于学校的政策引导,教师只得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出成果,且这一成果不仅对学校学位点建设有支撑作用,而且对个人晋升职称等也有支撑作用。据不完全调查,教授和副教授80%的精力是用于科研工作的,仅有20%的精力用于教学。二是评估难度的差异导致重科研。现行的评价体系更多地强调量化,强调准确性,而科研工作的条件、成果是便于量化统计的;而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目前尚无明确的量化标准加以衡量,教师重视教学是一种凭良心的工作,由于没有工作量要求以外的更多、更高的要求,加上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的工作,人才的教育成长是个长期工程,教学成果的鉴定具有滞后性,因此,高校教师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将大部分精力偏向于科研,尤其是一部分教学业务较好且有可能进一步迈向高一级职称的教师,更是将精力集中于科研工作,甚至于在特定时间内无法顾及教学,教学的中心地位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叔子.菁菁者莪,教师为本——兼论大学中教学的基本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4(2).
  [2]眭依凡.大学校长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朱小蔓.教育的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采用概率抽样法,对济南市区的30所小学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和智力进行了测检,检查了新生儿脐血TSH水平和饮水碘含量。调查10岁学生1253名,甲肿率B超法为5.51%,触诊法为14.29%,查尿1171份,尿碘中位数为100.17μg/L,尿
[摘要]在新形势下,中国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将走向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这要求教育要积极参与科学技术市场、拓展设计学生就业市场、创建设计专业师资市场、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市场、拓宽艺术设计生源市场,并且在此过程中注重政府供给与社会供求的结合、学科建设与市场的结合、追求规模与追求规格的结合、实现服务社会与面向市场的结合。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教育 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孟立丛(1972
【摘要】“通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艺术活动中被人们广为运用。本文从钢琴创作和演奏的角度,对艺术通感体验在音乐中的应用和实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艺术通感;钢琴创作;钢琴演奏  随着市场经济、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钢琴演奏艺术得到快速普及和发展。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中最活跃的艺术活动之一,它不仅能表达音乐审美的终极目的,还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能力、表演技能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钢
[摘要]现有的高职院校数学教材偏重知识的传授,强调结构的严谨,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重视得不够,特别是数学教学和知识应用脱节,这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应该注意的问题,必须在教材、教法、教学评价方式和教师素质方面进行改革和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学教学 现状分析  [作者简介]薛学军(1963- ),男,山东东营人,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和教育统计方面
【正】 不同医生治好同样的疾病,应该说,花钱少的比花钱多的本事大,效益高,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浅显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医院工作改革的着眼点不应该放在收入上,搞自负盈亏,而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众多大学相关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结合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近两年来黄淮学院的实际做法,对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总结。  [关键词]建筑设计 教学方式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乔景顺(1971- ),男,河南泌阳人,黄淮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的教学与研究。(河南驻马店463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