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教育的现代化意味着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这样,对计算机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加强和改进计算机教育是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是中专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是21世纪教育提出新的历史任务。因此,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笔者对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不懈研究和探索。那么,如何加强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笔者在这里提出了深思。
一、激发学生的热情,用良好的学习兴趣做资本
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只有对所学的感兴趣,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的技术,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学等信息,而且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非常容易做到图文声并茂,学生还可以利用一定的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人机“对话”的方法进行学习。由于计算机的操作过程是眼、手、大脑同时并用,操作性较强,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因此,在开始学习计算机时,大多数学生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很浓。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增减学习的兴趣,他们的热情会很快下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使教学生动活泼。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避免“纸上谈兵”。比如,开始学习计算机时,通常先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组成结构及应用等知识。如果只是单纯的课堂讲授,学生就会感到很枯燥。为避免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的枯燥感,可以先安排学生观看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录像片,参观计算机中心,让学生尽可能地对计算机有了感性认识,了解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迫切性后,再采用课后阅读和简单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为满足学生急于认识计算机,动手操作计算机的迫切愿望,开始学习计算机时的抽象内容应尽可能减少,或者把抽象内容与开机启动、键盘指法等操作性的知识结合起来讲,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能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否则,学生上了几次课还不能亲自操作计算机,热情就会降低。又如,在学习键盘指法,只是单纯练习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如果选用一些优秀的打字练习软件,使学生在练习时可随时显示出击键的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自我调整练习进度,练习之余可以玩一玩打字练习游戏,就可以把单调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
2.计算机教学应从日常的应用软件入手。
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时,最好选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软件来教学,不要一开始就讲程序设计语言。比如,可以先讲汉字输入方法(拼音输入法)、文字处理软件等,让学生用计算机来写作文,使他们能熟练进行汉字输入,能排版、保存和打印文章。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切身体验,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了计算机的用途,兴趣也就增加了。
3.计算机教学应与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爱好紧密结合。
例如,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时,可以让学生编一些程序来处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计算问题,使学生既复习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又培养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绘图和音乐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适时地加入教学中,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给计算机教学带来生机。
4.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而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教师应培养学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许多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上机实践获取。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在计算机房上课,让学生边阅读课文边上机操作。这样,教师可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使学生尽快掌握有关的操作方法,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要向学生讲清楚,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许多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时,往往有急于求成的思想。但是,计算机学科内容丰富,名词术语较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学生在初学程序设计时感到不知从何下手,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不要盲目贪多求快,要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教材。同时,应该向他们指出,学习使用计算机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需要反复,因此,在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先知其然,而不深究其所以然,不必为了“彻底”弄懂而裹足不前。但应该注意在学习过后面相关知识后,及时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内容。这样就能前后联系,融汇贯通,加深认识和理解。
6.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尤其是上机操作时,教师的一句表扬往往能给学生以很大的激励,教师的指导能使学生顺利进行操作。
二、课堂环节策略不可忽视
计算机课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不能为求新颖,频繁变换,让学生难以适应。计算机课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建议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协调好讲课与上机的关系。
计算机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三种:混合式、分离式和综合式。所谓混合式,就是在计算机房边讲边练,把教师讲授与学生上机练习结合起来,主要用于讲解操作性较强的知识。例如:讲解程序的例子时,可用混合式,先让学生上机输入程序,得出运行结果,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程序设计的方法、流程和每条命令的作;讲解字处理软件的编辑窗口的操作选单时,也可采用混合式。分离式就是教师讲课与学生上机分开进行,通常是教师讲一节课,学生上机练习一节或两节课,教师所讲的知识最好是概念性或常识性的,即不通过上机学生也能听得懂的知识。例如:讲解“文件、目录、路径”时,可采用分离式,先讲清概念,再上机操作。综合式是教师综合利用录像、幻灯、投影、计算机网络等,边操作边讲解,使教学井然有序又生动活泼。例如:讲解字块操作时,可采用综合式,教师一边讲解概念一边进行字块的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了概念并认识了操作步骤时,再上机练习。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讲课与上机练习的时间比例。 2.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每堂课,每个单元,甚至每一学期的教学都要有重点。教师只有把握住这些重点,才能合理安排教学,把重点内容讲清楚、讲透彻。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并把握住每一课、每一节、每一章的难点,教学时难点不能集中,要分散讲。教学中讲课速度要快慢适当,做到突出重点,克服难点。比如,在讲字处理软件时,这块操作和打印控制是重点也是难点,就应该分散来讲,在学生掌握了字块操作,能熟练编辑个性文章后再讲解打印文章的方法;在讲磁盘操作系统时,“文件、目录和路径”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这个内容,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磁盘操作系统的命令,就会影响整个内容的学习。教学时,可以采用图示、比喻等方法克服这个难点。
3.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超出学生现有知识,去讲复杂的问题。
如果所讲知识难度太大,把学生难倒了,必然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计算机的电路原理、二进制等内容在课中可以不介绍或放到课程的最后作简单介绍;在选修课中讲程序设计语言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现有关学科的知识,不要超出学生所学知识的范围,也不要为了讲某一个程序而花大量的时间去补另一学科的知识,否则,徒增负担,得不偿失。
4.教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惭进。
例如,在进行程序语言的教学时,可以将要教学的命令编个程序,让学生上机操作,了解、分析其命令结构、功能,再讲解每条命令的作用以及程序设计的方法,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介绍汉字输入的知识时,可以先讲所用汉字操作系统的启动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操作后,再讲汉字输入的方法。在必修课的教学中,最好只介绍拼音输入法,不要选那些只适合专业录入人员使用的输入方案,以免加大难度或占用太多的课时,从而无暇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
5.教学中要讲清楚屏幕显示的信息,并使学生养成仔细阅读屏幕信息的习惯。
如果教师没有讲清楚屏幕显示的信息,有些学生看不懂屏幕显示的信息就不看,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不看屏幕显示信息就急于操作的习惯,而有些学生看不懂就不敢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就会耗费上机时间,降低操作热情,产生惧怕心理,影响上机质量。则开始操作计算机时,有些学生往往不看屏幕显示,只是凭着感觉“想当然”地操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尽早指出其危害性,避免形成不良习惯。
6.上机操作作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
例如,在介绍键盘指法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是首次接触键盘,一定要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指法击键,切忌单手、单指等不正确的操作;开始时一旦养成了错误习惯,就会积重难返。
三、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中等专业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已跨入21世纪,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职业素质要求。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相信一定能为21世纪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现代化思想和观念的新世纪人才。
一、激发学生的热情,用良好的学习兴趣做资本
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只有对所学的感兴趣,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的技术,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学等信息,而且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非常容易做到图文声并茂,学生还可以利用一定的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人机“对话”的方法进行学习。由于计算机的操作过程是眼、手、大脑同时并用,操作性较强,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因此,在开始学习计算机时,大多数学生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很浓。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增减学习的兴趣,他们的热情会很快下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使教学生动活泼。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避免“纸上谈兵”。比如,开始学习计算机时,通常先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组成结构及应用等知识。如果只是单纯的课堂讲授,学生就会感到很枯燥。为避免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的枯燥感,可以先安排学生观看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录像片,参观计算机中心,让学生尽可能地对计算机有了感性认识,了解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迫切性后,再采用课后阅读和简单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为满足学生急于认识计算机,动手操作计算机的迫切愿望,开始学习计算机时的抽象内容应尽可能减少,或者把抽象内容与开机启动、键盘指法等操作性的知识结合起来讲,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能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否则,学生上了几次课还不能亲自操作计算机,热情就会降低。又如,在学习键盘指法,只是单纯练习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如果选用一些优秀的打字练习软件,使学生在练习时可随时显示出击键的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自我调整练习进度,练习之余可以玩一玩打字练习游戏,就可以把单调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
2.计算机教学应从日常的应用软件入手。
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时,最好选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软件来教学,不要一开始就讲程序设计语言。比如,可以先讲汉字输入方法(拼音输入法)、文字处理软件等,让学生用计算机来写作文,使他们能熟练进行汉字输入,能排版、保存和打印文章。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切身体验,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了计算机的用途,兴趣也就增加了。
3.计算机教学应与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爱好紧密结合。
例如,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时,可以让学生编一些程序来处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计算问题,使学生既复习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又培养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绘图和音乐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适时地加入教学中,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给计算机教学带来生机。
4.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而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教师应培养学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许多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上机实践获取。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在计算机房上课,让学生边阅读课文边上机操作。这样,教师可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使学生尽快掌握有关的操作方法,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要向学生讲清楚,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许多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时,往往有急于求成的思想。但是,计算机学科内容丰富,名词术语较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学生在初学程序设计时感到不知从何下手,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不要盲目贪多求快,要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教材。同时,应该向他们指出,学习使用计算机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需要反复,因此,在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先知其然,而不深究其所以然,不必为了“彻底”弄懂而裹足不前。但应该注意在学习过后面相关知识后,及时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内容。这样就能前后联系,融汇贯通,加深认识和理解。
6.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尤其是上机操作时,教师的一句表扬往往能给学生以很大的激励,教师的指导能使学生顺利进行操作。
二、课堂环节策略不可忽视
计算机课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不能为求新颖,频繁变换,让学生难以适应。计算机课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建议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协调好讲课与上机的关系。
计算机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三种:混合式、分离式和综合式。所谓混合式,就是在计算机房边讲边练,把教师讲授与学生上机练习结合起来,主要用于讲解操作性较强的知识。例如:讲解程序的例子时,可用混合式,先让学生上机输入程序,得出运行结果,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程序设计的方法、流程和每条命令的作;讲解字处理软件的编辑窗口的操作选单时,也可采用混合式。分离式就是教师讲课与学生上机分开进行,通常是教师讲一节课,学生上机练习一节或两节课,教师所讲的知识最好是概念性或常识性的,即不通过上机学生也能听得懂的知识。例如:讲解“文件、目录、路径”时,可采用分离式,先讲清概念,再上机操作。综合式是教师综合利用录像、幻灯、投影、计算机网络等,边操作边讲解,使教学井然有序又生动活泼。例如:讲解字块操作时,可采用综合式,教师一边讲解概念一边进行字块的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了概念并认识了操作步骤时,再上机练习。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讲课与上机练习的时间比例。 2.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每堂课,每个单元,甚至每一学期的教学都要有重点。教师只有把握住这些重点,才能合理安排教学,把重点内容讲清楚、讲透彻。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并把握住每一课、每一节、每一章的难点,教学时难点不能集中,要分散讲。教学中讲课速度要快慢适当,做到突出重点,克服难点。比如,在讲字处理软件时,这块操作和打印控制是重点也是难点,就应该分散来讲,在学生掌握了字块操作,能熟练编辑个性文章后再讲解打印文章的方法;在讲磁盘操作系统时,“文件、目录和路径”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这个内容,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磁盘操作系统的命令,就会影响整个内容的学习。教学时,可以采用图示、比喻等方法克服这个难点。
3.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超出学生现有知识,去讲复杂的问题。
如果所讲知识难度太大,把学生难倒了,必然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计算机的电路原理、二进制等内容在课中可以不介绍或放到课程的最后作简单介绍;在选修课中讲程序设计语言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现有关学科的知识,不要超出学生所学知识的范围,也不要为了讲某一个程序而花大量的时间去补另一学科的知识,否则,徒增负担,得不偿失。
4.教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惭进。
例如,在进行程序语言的教学时,可以将要教学的命令编个程序,让学生上机操作,了解、分析其命令结构、功能,再讲解每条命令的作用以及程序设计的方法,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介绍汉字输入的知识时,可以先讲所用汉字操作系统的启动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操作后,再讲汉字输入的方法。在必修课的教学中,最好只介绍拼音输入法,不要选那些只适合专业录入人员使用的输入方案,以免加大难度或占用太多的课时,从而无暇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
5.教学中要讲清楚屏幕显示的信息,并使学生养成仔细阅读屏幕信息的习惯。
如果教师没有讲清楚屏幕显示的信息,有些学生看不懂屏幕显示的信息就不看,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不看屏幕显示信息就急于操作的习惯,而有些学生看不懂就不敢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就会耗费上机时间,降低操作热情,产生惧怕心理,影响上机质量。则开始操作计算机时,有些学生往往不看屏幕显示,只是凭着感觉“想当然”地操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尽早指出其危害性,避免形成不良习惯。
6.上机操作作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
例如,在介绍键盘指法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是首次接触键盘,一定要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指法击键,切忌单手、单指等不正确的操作;开始时一旦养成了错误习惯,就会积重难返。
三、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中等专业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已跨入21世纪,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职业素质要求。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相信一定能为21世纪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现代化思想和观念的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