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优质的知识教育,是贫困地区稳定而长久脱贫的重要路径之一。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2.0时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增強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等方面展现了独特优势,理应肩负弥补贫困地区扶贫短板、突破教育扶贫瓶颈制约的历史使命。聚焦贫困群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成为贫困地区促进教育精准扶贫可行路径的重要力量。
● 教育精准扶贫的时代价值
教育精准扶贫通过弥补贫困地区教育短板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并最终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而长久的脱贫,在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教育精准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打破了传统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模式,赋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和长久动力,其特殊优势是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文化素质、科技水平、职业技能等的培训,转变贫困人群的“等、靠、要”观念,激发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 信息技术与教育精准扶贫的逻辑契合
1.科技助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在增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信息技术首先实现了学校和学习者对学习环境建设的诉求,保证了资源的均衡配置与数据的可达性,促进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其次,贫困地区往往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而科技助力优质教育来源更广、获取性增强。信息技术在时空不限、数字资源零成本复制、支持个性差异等方面的优势,使它在满足不同层面教育公平的需求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2.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时空局限,学生教师同步提高
信息技术助力高质量教育精准扶贫同时表现在学生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其一,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保证了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其二,把教师作为直接帮扶对象,解决教育帮扶内生发展问题。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前提性因素,决定着教育的品质。贫困地区教师在通识性知识、学科知识、教学知识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匮乏,此外,语言知识还是民族地区教育的桎梏所在。在各类学习资源抵达贫困地区时,教师借助新媒体技术通过知识输入学习和教学输出提升了学科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也盘活教育存量资源。
● “AI老师智慧教育”项目的创新实践
“AI老师智慧教育”项目是好未来集团学而思网校结合自身在教研、技术方面的优势,针对贫困地区的现实困境,专项研发了“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为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72所学校、70462名在校学生免费提供普通话教学服务和优质课程资源的教育帮扶项目。
1.项目背景
由于地理、历史、文化、民族等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了语言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的局面,极大地制约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要求“在民族地区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更是提出了“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到2020年,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应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凉山彝区视察时特别强调,要抓好抓实教育工作,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2018年5月在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出台《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总体实施方案》,明确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具有正常学习能力的3至6岁学前儿童能够在接受义务教育前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国家通用语言思维,达到“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的目标。
2.项目实施
“AI老师智慧教育”项目于2018年9月在凉山州昭觉县落地,旨在为每个彝族孩子打造自己的“AI老师”。昭觉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国家级扶贫工作的重点县,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1%,普通话普及率极低,成为“AI老师”试点的首选地。
(1)深度定制彝汉双语学习模块,提供高质量普通话教学资源
针对昭觉县的实际需求,以及学前儿童学习普通话的特点(不识字、只能看图、需要彝汉双语对照),“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对学前儿童彝汉双语学习模块中所使用的词汇内容均进行了深度本地化。系统梳理了当地常用词汇,包括称谓、动物、植物、彝族美食、彝族服饰、礼貌用语等,并加上相关图片,录制彝汉双语音频,最终将常用词汇以“图片 彝汉双语发音”的模式进行展示,简洁易懂,趣味十足,非常适合学前儿童学习。
(2)科技助力智能测评和发音纠正,个性化服务助力普通话精准教学
“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借助科技优势,深度融合语音识别、语音测评等技术,不仅能实时对儿童的发音进行智能评测,还能进行及时纠正。在儿童跟读完成后,“AI老师”还会为其生成专属的学习报告,从发音准确度、流畅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精准的反馈,对错音、漏音进行及时纠正。在此基础上,儿童还能开展拼音、词汇、语法等多方面的学习。智能反馈的个性化服务根据每个儿童对普通话听读认知掌握的不同程度,实时反馈儿童学习普通话的反馈结果,促进了学前儿童普通话水平的精准提升。
(3)离线系统对硬软件环境要求低,AI教学系统广泛应用
贫困地区县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缺系统、少应用、少资源现象仍然常见,人员、资金、资源匮乏仍是贫困地区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掣肘。因此,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需要一套低成本、低门槛和高成效的解决方案。硬件设施方面,“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是一套离线应用系统,仅需一个电子屏幕即可投放。软件方面,“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智能引导儿童学习,幼教(辅导员)在此过程中仅起到辅助作用,因而对其教学专业素质要求低。对于普通话水平不高的教师来说,还可以跟随学生一起学习提升。
● 教育精准扶贫的时代价值
教育精准扶贫通过弥补贫困地区教育短板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并最终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而长久的脱贫,在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教育精准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打破了传统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模式,赋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和长久动力,其特殊优势是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文化素质、科技水平、职业技能等的培训,转变贫困人群的“等、靠、要”观念,激发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 信息技术与教育精准扶贫的逻辑契合
1.科技助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在增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信息技术首先实现了学校和学习者对学习环境建设的诉求,保证了资源的均衡配置与数据的可达性,促进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其次,贫困地区往往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而科技助力优质教育来源更广、获取性增强。信息技术在时空不限、数字资源零成本复制、支持个性差异等方面的优势,使它在满足不同层面教育公平的需求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2.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时空局限,学生教师同步提高
信息技术助力高质量教育精准扶贫同时表现在学生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其一,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保证了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其二,把教师作为直接帮扶对象,解决教育帮扶内生发展问题。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前提性因素,决定着教育的品质。贫困地区教师在通识性知识、学科知识、教学知识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匮乏,此外,语言知识还是民族地区教育的桎梏所在。在各类学习资源抵达贫困地区时,教师借助新媒体技术通过知识输入学习和教学输出提升了学科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也盘活教育存量资源。
● “AI老师智慧教育”项目的创新实践
“AI老师智慧教育”项目是好未来集团学而思网校结合自身在教研、技术方面的优势,针对贫困地区的现实困境,专项研发了“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为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72所学校、70462名在校学生免费提供普通话教学服务和优质课程资源的教育帮扶项目。
1.项目背景
由于地理、历史、文化、民族等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了语言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的局面,极大地制约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要求“在民族地区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更是提出了“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到2020年,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应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凉山彝区视察时特别强调,要抓好抓实教育工作,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2018年5月在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出台《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总体实施方案》,明确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具有正常学习能力的3至6岁学前儿童能够在接受义务教育前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国家通用语言思维,达到“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的目标。
2.项目实施
“AI老师智慧教育”项目于2018年9月在凉山州昭觉县落地,旨在为每个彝族孩子打造自己的“AI老师”。昭觉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国家级扶贫工作的重点县,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1%,普通话普及率极低,成为“AI老师”试点的首选地。
(1)深度定制彝汉双语学习模块,提供高质量普通话教学资源
针对昭觉县的实际需求,以及学前儿童学习普通话的特点(不识字、只能看图、需要彝汉双语对照),“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对学前儿童彝汉双语学习模块中所使用的词汇内容均进行了深度本地化。系统梳理了当地常用词汇,包括称谓、动物、植物、彝族美食、彝族服饰、礼貌用语等,并加上相关图片,录制彝汉双语音频,最终将常用词汇以“图片 彝汉双语发音”的模式进行展示,简洁易懂,趣味十足,非常适合学前儿童学习。
(2)科技助力智能测评和发音纠正,个性化服务助力普通话精准教学
“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借助科技优势,深度融合语音识别、语音测评等技术,不仅能实时对儿童的发音进行智能评测,还能进行及时纠正。在儿童跟读完成后,“AI老师”还会为其生成专属的学习报告,从发音准确度、流畅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精准的反馈,对错音、漏音进行及时纠正。在此基础上,儿童还能开展拼音、词汇、语法等多方面的学习。智能反馈的个性化服务根据每个儿童对普通话听读认知掌握的不同程度,实时反馈儿童学习普通话的反馈结果,促进了学前儿童普通话水平的精准提升。
(3)离线系统对硬软件环境要求低,AI教学系统广泛应用
贫困地区县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缺系统、少应用、少资源现象仍然常见,人员、资金、资源匮乏仍是贫困地区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掣肘。因此,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需要一套低成本、低门槛和高成效的解决方案。硬件设施方面,“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是一套离线应用系统,仅需一个电子屏幕即可投放。软件方面,“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智能引导儿童学习,幼教(辅导员)在此过程中仅起到辅助作用,因而对其教学专业素质要求低。对于普通话水平不高的教师来说,还可以跟随学生一起学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