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水能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een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这种工程建设对质量和实用性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从仅仅局限于农业建设逐渐转变为以农业为主,辅助其他基础工程的建设,这种建设方式能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农业价值和生态价值,避免了仅以政府为主体来进行建设的传统方式。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在逐步简政放权,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要点
  引言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灌溉就成为必然存在的一个条件。但是,在灌溉的过程中,不合理的灌溉模式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消耗,这样严重影响了农业行业的发展。若想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灌溉技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模式。
  1、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1.1灌溉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由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有很多人开始从事节水灌溉技术工作。但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企业的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专业水平差异较大、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有些工作人员是从普通群众中选拔出来的,有些工作人员是在专业的农业学校毕业的,导致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存在着严重的差异,不利于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
  1.2灌溉管理工作缺乏制度保障
  灌溉技术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样,在灌溉管理过程中才能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开展工作,避免出现工作程序的混乱等现象。我国政府对灌溉技术管理工作已经出台了相关制度,但是,由于年限较短,相关制度在制定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导致灌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使农业灌溉技术的创新受到了严重阻碍。
  2、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2.1喷灌式节水灌溉技术
  主要是在大面积农田进行灌溉时使用,采用的设备是喷灌机,然后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节水灌溉。其工作原理是在进行喷灌机工作时,喷灌机运行所产生的压力,带动卷盘,然后卷盘使得水资源能够通过软管进行灌溉,主要还是依靠压力。在喷灌机上安装喷头,然后使大面积农田都能够接受到水分。正在进行灌溉的路线,可以自行进行选择以及设计,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时,只需要简单的移动喷灌机就能够完成,在进行喷灌及移动时将农田个方位以及方向的作物都进行灌溉。喷灌设计是王牌技术,能够在不同地形的农田当中进行应用,而且操作简单易上手,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管理,还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灌溉的效率非常高。其缺点是,在农田当中,其所占的面积比较大,而且相对消耗的资源也比较多,需要借助其他辅助设备才能够进行喷灌工作。
  2.2微灌技术
  应用微灌技术,将水资源用管道系统运输到灌溉地,然后利用灌溉器将整个用水转变为流量较小的水,均匀地对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直接灌溉。这种技术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的节约水资源,而且还能够有效的保持水土不流失,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实际的农业灌溉过程中,我们常常根据灌水器喷灌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滴灌、微喷灌以及小管出流灌,等等。
  2.3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可快速适应一边移动一边灌溉,将其他配套的灌溉设备统一利用起来,比如农村的电力和农用机器作为灌溉动力。与此同时,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把机械化技术与节水农艺进行有效结合。这种机械配备设施简单,通过对机器进行组装装配。特点是:适应性强,随意流动或者集中起来均可以做到;省去专门配备动力机,资金投入减少;避免田间修渠工程浪费,可以根据水源所在位置使用灌溉机进行灌溉,具有针对性,避免资金浪费,提高劳动力,并且提高了灌溉效率。
  2.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雨水集蓄收集的主要是雨水,很多干旱地区没有河流、湖泊可以利用,所以只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和工程的建设在雨季的时候将雨水收集起来,然后在农田需要灌溉的时候,将所收集的雨水输送至农田中。一般来说,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我国西北较干旱的地区,在南方等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则没有使用的必要。这种灌溉方式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5局部灌溉与喷灌节水技术
  其应用原理为:借助压力将水资源输送至需灌溉的农田内,基于某一高度进行分散式喷洒灌溉。然而此灌溉技术也存在不足之处,其要求前期投入大量资本,只适用于经济发达程度高、种植面积大的农田。重点灌溉管理也就是局部灌溉技术,直接将水灌溉到植物的根系上。当然,该灌溉技术同样对大型果园与蔬菜种植区域适用。
  2.6间歇式灌水技术
  间歇式灌水技术是采用间歇的形式来向农作物输送水流,这种灌溉方式水流速度较快,能够有效的增加灌水量,实现对农田的大面积灌溉。不仅灌溉速度较快,而且灌溉效率普遍较高,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2.7膜下滴管灌溉技术
  “膜下滴管”是大田膜下在滴管栽培技术的简称。“膜下滴灌”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这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膜下滴灌不但能使可溶性肥料随水滴施入土壤,而且还可以定时定量地满足植株的水肥要求。膜下滴灌不但能够充分挖掘作物的增产潜力,同时还能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产品品质。作物品质的提高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结束语
  传统的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不仅经济效益无法提升,也增加水资源的消耗,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因此,需要从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水资源优化配置、灌溉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对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有利于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书红.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低碳世界,2017,(17):125-126.
  [2]麦热燕·肉孜.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南方农业,2017,(12):239,241.
  [3]韩殿超.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民营科技,2016,3(12):207-208.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水利工程的建筑物难以发挥其整体效用,降低了我国的综合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通过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水库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水库管理办法。  【关键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库管理  近年来,虽然我国较多行业的发展都使得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但是就水库管理来说,其中
期刊
鉴于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等特征,决定了其是一个干旱与旱灾频发的区域,但由于该区域基础数据的匮乏性、监测站点的稀少性,极大的制约了对所在区域干旱及致害规律的认识,给防灾减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急需要开展干旱方面的研究以补充及完善相关方面的空白,更好的完善理论与指导实践。本文以天山西部山区的喀什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实测气象水文数据,对区域水文干旱指数(SHI)在该流域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探讨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关系;基于不同模式的气候情景数据(NEX-GD
我国软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软土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然而,由于软土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渗透性小、压缩性高等特点,相关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视其为“问题土”。因此,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密切围绕我国软土地区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与运营的迫切需求,采用理论分析构建数学模型、室内试验探究基本特性相结合的手段,深入研究袋装砂井加固效果、固化剂改良滨海地区软土常规三轴强度特性、三轴蠕变特性
插板透水丁坝是将水力插板技术或重力插板技术应用于透水丁坝上所形成一种新型的护岸建筑物,特别适用于粉细沙河床。为研究插板透水丁坝促淤效果,以塔里木河干流其满水库引水口某河段为原型,通过CCHE2D模型研究了单排插板透水丁坝促淤区的淤积形态及最大淤积长度、最大淤积宽度、最大淤积厚度、坝后淤积面积等淤积参数随流量、含沙量、泥沙中值粒径、丁坝开孔率和丁坝坝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插板透水丁坝促淤效果的影响大小排序及单排插板透水丁坝促淤效果影响因素最优组合,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坝头附近的促
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同时受其来源、复杂的大气化学过程,及云形成路径的共同影响,分析大气降水化学组分对揭露大气污染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年7~9月,高频率采集了南昌市夏季不同类型降雨样本,分别是台风雨(玛莉亚和山竹),局部降雨(阵雨和雷阵雨)和锋面雨,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降雨中水溶性离子及无机氮同位素组分特征。运用富集因子、后向轨迹分析、氮同位素技术和基于R语言的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等,探究了不同类型降雨中水溶性离子及无机氮同位素来源。本研究表明:
  (1)南昌市7~9月总水溶性
【摘要】农业水利工程是指在农村的水利建设过程中有关水利的相关工作,其中包括农村的水工程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以及维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管理;维护  引言:  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过去重视粮食产量逐渐向农产品多样化过渡,由传统农业逐渐向工业化、
期刊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以瑞金市西北部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区30组简分析和20组全分析检测数据,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中运用了描述性统计法、DTM模型、派珀三线图、氢氧同位素示踪法及内梅罗指数法;其次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形成作用研究方法有:吉布斯模型法、相关性分析法、离子比例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内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所述:
  (1)研究区水化学数理统计特征: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表明区内地下水均是淡水;酸碱度表明研究
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生态系统中重要环节密切相关,因其活跃的环境角色,对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DOM对西北内陆流域的环境影响特性,本文以西北内陆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小流域DOM时空分布规律及来源进行分析。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方法(PARAFAC),探究了西北小流域水体P河及T河DOM的时空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P河汇入对干流DOM荧光光谱特征的影响;研究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植被稀疏程度下土壤DOM的组成成分以
堆石坝混凝土面板因其具有优良的防渗性能而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绝大多数的混凝土面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且许多已建成的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表面易产生规律性较强的横向水平裂缝,这严重制约了混凝土面板的发展。因此本文结合抗裂混凝土已有研究成果,通过优选原材料、测试不同纤维和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展开相关研究。全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对粉煤灰、水泥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粉煤灰和水泥的抗裂机理。粉煤灰发挥滚珠效应并减少了C3A和C3S的含量,降低了混凝土用水量及收缩率;
传统民居是当地气候环境和居住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建筑形态中体现着一些绿色生态设计原理,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采用天然的建筑材料和独特的建筑形式,营造出气候适应性较强的居住环境。因此,对于传统民居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建筑文化上,它的被动式节能机理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民居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实现保护传统民居的核心目标。因此,本文在高台民居的保护和延续的基础上,针对高台民居的绿色生态性和民居室内环境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调研、理论计算、现场实测、建筑物理模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