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套拍”,新捷径还是创作荒?

来源 :音乐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影视“套拍”很流行。
  曾经非常火的电视剧《粉红女郎》也要开始拍电影了,并且启动了全国海选“万人迷”及“哈妹”活动。
  电影《唐山大地震》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其原著《余震》的作者张翎已向媒体证实,华谊兄弟将着手把其拍成电视剧。
  徐静蕾凭借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成功跻身“亿元俱乐部”后,王珞丹版“杜拉拉”又随着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进入观众视野……
  热播电视剧《奋斗》《武林外传》已登陆大银幕,《潜伏》《士兵突击》也在筹划中,热门电影《神话》《手机》《风声》《建国大业》相继改拍成电视剧……如今,一个题材多品种的“套拍”越来越成为文化行业的一种风潮。这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昭示着原创力的严重匮乏?
  所谓“套拍”,就是一部电影或电视剧走红后,继而又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即影视通拍。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不同形式的艺术,满足的是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比如有人热衷于情节简练、节奏快速的电影,并乐意享受影院强烈的视听觉震撼和舒适的观影环境,而有人则喜欢每天坐在自家的客厅里和家人一起追看一部电视剧。所以,只要现实中存在不同的观看需求,就意味存在着不同艺术形态的生成动力。
  
  成功案例一:《杜拉拉升职记》的连锁效应(一号标题)
  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简称《杜拉拉》)2007年出版后,掀起职场“杜拉拉热”,2008年底,续集出版再次为热潮推波助澜,徐静蕾为续集小说写了一段推荐的话。而到了2009年,徐静蕾确认将会导演电影版《杜拉拉》,但演员人选未定,选来选去,最后还是“老徐”亲自上阵演绎杜拉拉,请来了黄立行、莫文蔚等人加盟。电影版的剧情对小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仍是讲述一名外企白领的职场磨练,也让小说冷却一年之后,再度掀起“杜拉拉热”。
  在“杜拉拉”公布拍摄电影版时,电视剧也同时启动改编,当时一度传孙俪有望出演杜拉拉这个角色,但是最终由王珞丹获得。电视剧《杜拉拉》开机时,电影版已经开拍、由姚晨主演的话剧版也在排练,虽然徐静蕾、姚晨和王珞丹三个“杜拉拉”中,王珞丹是名气最小的一个,但是由于这个题材已经吸引了很高的关注度,电视剧也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
  电视剧版对原版小说做了一些调整,导演陈铭章介绍,当时《杜拉拉》找到他时,剧本非常励志,但是他接手之后,要求编剧加入很多感情内容,因为电视剧收视还是得靠爱情戏。
  对于“杜拉拉”出现电影、话剧和电视剧三个版本,陈铭章表示,他不觉得这是重复,因为三者是通过不同渠道在展现“杜拉拉”,每名“杜拉拉”都有自己的味道。他也看过话剧版的“杜拉拉”,姚晨的演绎非常好,舞台剧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电影版因为资金很多,只需要制作一个半小时的故事,可能会是最精致的;而电视剧版有30集的容量,能充分将故事展开,应该会是最亲民的。
  此外,陈铭章认为电影版在电视版之前上映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电影版很好,观众可能会爱屋及乌观看电视剧;万一电影版不好,观众则会看电视剧来弥补。话剧版《杜拉拉》导演何念认为,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戏剧只从剧作家的作品中选择题材,那么艺术创作只能越走越窄,而整合资源,互借优势才是出路,他举例说,林奕华的《生活与生存》其实也是类似的作品,所以舞台剧改编畅销小说不是为了迎合市场,而是从创作本身出发的。
  
  成功案例二:《风声》一个故事变三段传奇(1号)
  尽管最后的结局解释漏洞频出,以至于引来原著作者麦家对于改编的不满,但作为当年的话题大作,电影《风声》不仅票房收入2.3亿,还开辟了“悬疑谍战片”的新时代。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风声》先天条件很好,情节紧张、人物鲜明,这些有利因素都非常方便改编成影视作品。而电影版《风声》更是采用了周迅、李冰冰、王志文等超豪华的演员班底,并将原著情节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使得《风声》在小说的基础上,影响力再度攀升。
  《风声传奇》(电视剧版最终名)在未开拍时已吊起了大家的胃口。“顾晓梦是老鬼,吴志国是老枪”,这个电影版的最终谜底在电视版中会被彻底颠覆。《风声传奇》的人物身份全部被打乱,五位老鬼嫌疑人中不仅有中共地下党和国民党军统的间谍,还会有一个日本高级特务潜伏进去,老鬼不仅要躲避来自明处的威胁,还要提防这个隐藏的大敌。
  电视剧版故事横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个历史时期,并由“风声、鹤声和无声”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容量为10集。其中,“风声”篇的故事与电影版有部分重合。据制片人李波介绍,电视版最大看点在于“鹤声”篇和“无声”篇,这两个故事将是全新的,顾晓梦和李宁玉有一个会活下来,继续和下面的人接头。而曾经是电影版男主角“老枪”的吴志国,在“风声”篇中死掉,新角色老潘将成为电视剧版男主角,而且是贯穿于三个故事当中的主线人物,老潘一方面是李宁玉的老公,同时也是我党地下党员。
  对于《风声》在改编成电影、话剧之后,再次被搬上电视荧屏,李波表示,她接受《风声》有一点特殊,“这是公司派给我的任务,因为公司同时买了电影和电视剧的版权,就我自己来说,我还是会觉得原创的东西更能表达自己。”李波表示,大家之所以都会“瞄准”一部作品,除了作品本身吸引人之外,有了前面的作品打头阵,后面的拍摄比较容易,宣传上也会省不少力。电影打响头炮,后来者借光,这点毋庸置疑,《风声》刚从院线下线,话剧版立即借势上演,在几乎没有什么宣传的情况下也获得很多关注,最终票房也不错。
  
  成功案例三:《手机》创造经典桥段(1号)
  《手机》是冯小刚和刘震云合作的一个经典,刘震云先创作剧本,再出版小说。影片在2003年底贺岁档上映后,剧中“嗯啊”“审美疲劳”等情节都成为经典桥段,电影以5000多万元的票房成为当年国产片票房冠军。
  电视剧《手机》剧本则是取材于刘震云同名小说。在这部30集的电视剧里,演员是最大的看点,王志文扮演严守一,陈道明扮演费墨,成就了电视剧的顶尖阵容。两人片酬加起来高达38万一集,占到整体投资的60%,此外还有梅婷、刘蓓等女主角加盟,阵容相当豪华。导演沈严介绍,电视剧版《手机》和电影差别非常大,只是套用了电影的人物关系,整个故事和关注的焦点都完全不一样。“对于同一个题材,各种艺术类型,包括电影、电视剧、话剧等等,都能找到自己最佳的表达方式,观众也会看得很新鲜。”
  影视“套拍”成功者的经验是大抵相同的,那就是在正确的时机、用正确的创作理念,拍了一部正确的作品。电视连续剧《手机》之所以市场反响不错,除了明星效应外,更重要的是,電视剧版在电影版的基础上,对剧情和一些人物形象做了较大改动。比如电影版《手机》里,故事主要围绕严守一和费墨展开,所以主要展现都市生活,而电视剧版则采用了双线叙事结构,增添了在严守一的老家严家村发生的故事,这样不仅使作品表现的人物和剧情更加丰富,而且由于被放置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其揭露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越了电影版。在人物形象的定位上,比如伍月这个形象,电影版里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电视剧版里则很知性和理性,做出这样的改动,除了使观众耳目一新外,也使作品基调更加温情。
  
  导演为何热衷套拍?(1号)
  1、利用观众怀旧心理捞金(2号)
  导演张一白表示,翻拍是个讨巧的好事儿。“市场需要,毕竟《将爱情进行到底》是陪伴一代人青春期的东西,我拍成电影版续集,是为大家、甚至为我自己找回点记忆。”
  张一白不否认,投资方也对这部怀旧作品充满兴趣。毕竟,李亚鹏和徐静蕾如今的人气跟12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当年那些青涩的演员今天都成了大腕,如此翻拍,得到的宣传效果可是一本万利。另外,张一白还解释,若非有“怀旧”这张底牌,现在要找这几个人一起拍个戏可就不容易了,连投资方也省掉了找演员打通关的费用。不过,这也被观众调侃,主创显然是在“将圈钱进行到底”。
  电影版《武林外传》的出炉,也利用了观众对经典影视剧的“怀旧”心理。虽然导演尚敬当年声称不再拍摄电视剧续集,但不妨碍他拍摄电影版。“当年《武林外传》很轻松很好玩,给观众带来愉悦。这就是电视剧后来变成电影版的缘起之一,粉丝们都在推动,说希望能看到续集。”电影市场的红火,也促使他拍摄电影版,在春节档分一杯羹。
  要想打“怀旧”牌,大部分作品为安全起见,或者说为了满足观众的意愿,请来原班人马重新演绎。
  
  2、扩充现成故事推新演员(2号)
  在这些影视互拍作品中,不乏同一个导演的自我翻拍。如陈嘉上拍完电影《画皮》后觉得不过瘾,还要拍电视剧《画皮》;高希希在新版电视剧《三国》后也放出豪言,筹备电影《三国》。陈嘉上表示,其实很多故事是可以扩展开来的,拍成电视剧之后,故事会更加丰满,人物的形象也变得更加立体。
  这个理由听上去冠冕堂皇,其实制片方还另有谋划,比如电影翻拍成电视剧,就可以起用一批新人。通过翻拍一部关注度高的电视剧,捧红新人或是让二三线的演员增加知名度,之后凭借演员身价和话题,也可以赚不少。电视剧的演员阵容不必像电影版那么强大,塞进一些新人完全没问题。
  据业内人士分析,跟电影版相比,电视剧的故事情节更丰富,翻拍后融入新元素后又能吸引新观众,加上原有的品牌效应和观众基础,电视台也愿意买翻拍剧。同时,越来越多的制片人和导演认识到,光靠电影票房利润太少,再拍成电视剧,将两个市场“优势互补”不失为两全之举。
  
  3、成本利润比更超值
  世纪文景公司曾透露,作家六六创作的小说《蜗居》电影版权已被一家知名影视公司买下,价格超过百万。消息一出,引得不少业内人士惊呼。“过百万的电影改编权已经非常高了,很少有作者敢开出100万元的价来。”慈文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小勇表示,目前电影改编权价格一般在10-15万元左右,较高的在30万元左右,非常有名的作者价格会更高一些。
  “《蜗居》电影版权若真过百万,跟《蜗居》的事件效应有很大关系。”一名有30多年从业经历的电影制作人表示。
  “此前的电视剧版《蜗居》上演的停播风波,赚足了人们的眼球,拍摄电影版的消息一出,立即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可以说是只放出个消息电影已经火了。”该制片人表示,“蜗居”的命运已经牵动人们的视线,如今光电影版能否如期通过审查就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业内人士认为,在娱乐传媒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套拍”能够节约制作方的平均成本,并且各项目能在宣传上互相借势,才是套拍成风的重要原因。
  
  4、产业化发展了还是原创力匮乏?
  对影視业、舞台上频繁出现的“重复题材”,业内专家们的意见也出现了“分水岭”。中影董事长韩三平近期发表言论,翻拍翻新,是产业化发展的结果。另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套拍抑或翻拍,都暴露了内容链条的不足,“好剧本千金难求”,是原创力匮乏的表现。
  “现在电视剧改电影,或电影改电视剧的现象如此扎堆,正说明现在的剧本更优秀,可以适合不同产品开发。”中联华盟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霖坦言。
  “其实仔细看看,好莱坞的类型片本质都是差不多的,那是否对方就是模仿和重复?恰恰相反,这是好莱坞电影产业工业化的体现,只有真正工业化了,大家才不会把目光局限在是否同一个剧本身上。中国文化现在是开放的状态,市场口味多元,文化形态也相当多元,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几乎已经不存在什么题材是冷门、什么题材是独家了。关键看你怎么改,怎么拍。同一个剧本放到不同人手里就是一次全新创造,翻拍结果也可能是两重天。”田原说。
  另一些业内人士则表示,无论影视还是其他文化领域,好内容都是稀缺的,这也是“套拍”风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同时也显现出影视作品创作上的匮乏。”著名导演尤小刚认为,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剧本是至关重要的。“其实不论有多大制作困难,只要有了好剧本就能拍出好戏来,演员都是第二位的。”
  
  套拍就必定成功?NO!(1号)
  虽然“套拍”很流行,也不乏成功案例,但“套拍”并非成功的代名词。记得电影《红樱桃》当年非常火爆,然而套拍的电视剧却败走麦城。电视剧《过把瘾》曾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然而后来的电影即便由徐静蕾、佟大为领衔主演,王朔监制,但到底有几位观众对此留下过还算深刻的印象?
  “套拍”失败者虽有各自不同的失败原因,但又有一个可循的共同规律,即作品本身缺乏足以令人认同的品质。也就是说,“套拍”看似简单,实则并不简单,如果对作品本身缺乏新的解读方式,满足于啃老本,“套拍”原本倚重的“壳”的优势,只会反过来成为吸引观众的绊脚石。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委员马相武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炒冷饭,一是有点犯忌讳,二是不容易出彩。”
  
  套拍的制胜之道在于创新(1号)
  影视剧套拍,很考验主创的“内功”。就体量来说,电视剧一般在30集左右,整个剧可以相对琐碎、细腻;但电影只有两个小时,在这样的一个篇幅里浓缩故事,情节的删节是很重要的。此外,电视剧的剧情可以通过台词来推动,对场景没有特别大的要求,但电影则比较强调场景的精致化,这些都是翻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不少导演坦言,影视剧套拍不能硬来,不是每部作品都适合翻拍的。然而,现实情况却被戏谑为:一条鱼被蒸过了,再用水煮,最后拿去红烧……如此这般,即便一条再美味的鱼,长期反复下锅,恐怕也会败坏观众的胃口。
  《武林外传》延续了电视剧中不时灵光闪现的搞笑桥段,但剧情却像是一部拉长版的电视剧,对应着高昂的电影票价,显然还有些鸡肋;《将爱》在编剧上花了不少心思,探讨了成熟之后的一代人如何面对爱情,但电影制作却比较粗糙,想来为了冲进今年的情人节档,也赶了不少工期;因为票房持续大卖,《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贺岁片之旅看来还会继续,但始终换汤不换药的剧情还能撑几年?当初美国电视剧《欲望都市》的电影版第一部获得了商业和口碑的双丰收,第二部质量便急剧下降,原因就是制片方对圈钱过于热情,却忘记了讲一个好故事的本分。从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虽然是相同的框架,但是加入新的素材,更能勾起观众的观看欲。
  从其他企业借力上市的效果看,这种力能否最终转化为市场的认可,以及可观的商业效益,最终仍赖于企业自身的艰苦打拼和精心经营。同理,借力上市的影视套拍能否获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名声虽可以起到一定助推作用,但关键还在于作品本身的品质。换言之,套拍的作品如果拿不出足以令观众认可的品质,光环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散。
  一种成功模式出现,便出现无数跟风之作。中国电影的电视剧翻拍才刚刚开始,尚未到过度开发的地步,但跟风趋势已然明显,在国产电影的类型多样化还远未形成,题材故事仍普遍缺乏创意的情况下,不集中力量开发新作品,沉下心来搞创作,而是一窝蜂地炒电视剧的冷饭,则资源迟早会穷尽,翻拍之路必定越走越窄,迟早会被喜新厌旧的观众所抛弃。
其他文献
GIP男团是一个中韩男子组合,也叫GIP BOYS,成员有旻赫、金贵晟、林光国、崔艺凡和崔明哲。其中艺凡、光国和明哲是之前亚帅公爵(GIP前身)的老成员。阳光、成熟、冷静的他们完成了由男孩到男人的精彩蜕变,将以全新的姿态呈现。  GIP虽然没有帅气的外形,也没有劲酷的舞蹈,但他们的音乐结合了中国民乐及电子等多种音乐风格,以POP和R&B、Hip-Hop、Rock音樂风格为主,极具穿透力的完美和声、
期刊
华语歌坛最早的偶像横行时代,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虎队、郭富城、林志颖等漂亮小男生相继在歌坛横空出世,所向披靡,成为当时演艺圈一道鲜嫩亮丽的风景。而在这道风景中,有一个来自香港的男孩,虽然出道比前几位略晚了几年,却同样以一首《认识你真好》加上一张清新帅气的面孔,赢得了少男少女的芳心,他就是孙耀威。  18年过去,物是人非。当近日,已年近四旬的孙耀威带着新专辑《没有说再见》重新出现在北京时,好多人
期刊
近日,港媒曝出刘德华妻子朱丽倩挺大肚逛街的照片。照片中朱丽倩略显丰满,更有保镖前后护驾,有网友猜测此次怀孕传闻或成真。  46岁的朱丽倩求子多年。华仔这次为了保胎,特别请了台湾法师赴港弘法,并由20多位尼姑诵经72小时。  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华仔50大寿席开100多桌与好友及粉丝庆生,老婆却没有现身,原来是有高人指点怕两喜相冲,因而以孩子为重。  刘德华与“密封”多年的女友朱丽倩在2009年遭媒
期刊
宋祖英  年度最具影响力演唱会大奖:“魅力中国”宋祖英巡回演唱会  获奖感言:我跟那英都是差不多时间来到北京唱歌的,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很难得有机会跟她一起同台得到不同的奖项,我为她高兴。谢谢大家今天有这样的机会把这个奖给我,我真的非常高兴,已经是第二次得到演唱会的奖了。要特别感谢我的演出创作团队,他们付出的辛苦,这么多场非常不容易。感谢各地的演出运营单位和个人,在这里我也说一声衷心的感谢。今晚我
期刊
AMA与EMA冰火两重天  当地时间11月20日晚,第39届全美音乐奖(American Music Awards)颁奖礼在美国洛杉矶诺基亚剧场举行。与半个月前的欧洲音乐奖(EMA)相比,此次颁奖结果上演了大翻盘场景。  在EMA上大获全胜独揽四项大奖的Lady Gaga在本次AMA上空手而回——当然,她也根本就没来现场;EMA另一位男性大赢家贾斯汀·比伯倒是亲临AMA颁奖礼,但也仅限于登台献唱《
期刊
已经两年多没有什么动静的许茹芸,终于2011年快要进入尾声的时候集中出击:先是10月22日在上海启动了《如果时光芸许》个人巡回演唱会的首站演出;25日又推出了最新概念音乐专辑《你听见了(我)吗?》;紧接着,又于近日杀到北京,宣布个人巡回演唱会的北京站演出定于12月17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  借着北京演唱会的宣传之际,许茹芸终于有机会再度面对媒体,打开话匣,谈起她的演唱会,她的音乐计划,也包括她
期刊
  
期刊
2003年,四个青春洋溢的大男孩组成了动感男孩组合,发行了首张专辑《怎么舍得你走》。一晃八年过去,属于动感男孩的第二张专辑——《动感男孩》同名专辑才姗姗来迟。当初的四个人已经变成了三个:原先的班底只留下了褪去青涩的队长小夫,后加入了刘杰、王哲二人,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动感男孩。  换了阵容,也换了一种心情,为此他们决定这张专辑就用“动感男孩”命名,既是告诉喜欢他们的人动感男孩从来没有离开过,又是现在
期刊
周杰伦  植入广告  自大导演冯小刚以一系列大片赢得“植入广告王”称号后,新锐导演周杰伦在新歌《惊叹号》MV中也向这一桂冠发起了挑战。在这部首度尝试电脑CG动画的MV中,周董化身正义使者,开着跑车穿梭在充满未来感的城市中打击恶魔,被敌人追杀的周杰伦在直捣恶魔首脑巢穴之前,一路经过自己的JVR公司、Mr.J餐厅、PHANTACi潮店,甚至还有一个莫须有的“方文山凉面店”。“凉面店主”作词的这首《惊叹
期刊
Katy Perry是美国著名创作歌手,俗称“水果姐”,人气可与话题女王lady gaga相比。2010年推出了她的最新专辑《Teenage Dream》,其中包括大受欢迎的《California Girls》、《Teenage Dream》《E.T.》,以及流行音乐界久违的励志歌曲《Firework》等等。这首《The One That Got Away》(离人之殇)被收录在这张专辑中。想爱而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