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基本特征就是运用生物手段或者物理手段来全面消除虫害威胁,通过放养害虫天敌生物以及实施人工捕捉等措施阻止松树虫害泛滥,增强防治松树虫害的安全效益。目前重点在于明确无公害防治模式的特征及实践运用思路。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运用要点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历史性森林害虫,以幼虫取食松针,大发生时连片松林在数日内,即可被蚕食精光,远看枯黄,如同火烧一般,常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被害松林,轻者影响生长,重者造成松树枯死。马尾松毛虫危害后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近些年以来,林业管理部门针对无公害的松毛虫害防控技术措施正在展开深入探索,旨在促进无公害防治模式的全面普及推广,以下对马尾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1 对于马尾松毛虫全面实施无公害防治的必要性
无公害防治手段的本质就是林业管理部门依靠人工捕捉松树害虫以及生物防控措施,进而达到阻止松树虫害扩散的目的,维持松树种植区域的生态系统安全[1]。与化学防治松树虫害的模式相比,建立在无公害防治模式基础上的松树虫害防治做法具有更加明显的生态环境保护优势,合理节约虫害防控资源与成本。
马尾松毛虫主要通过啃食松树针叶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生存,因此对于松树植物具有比较显著的侵蚀与威胁性。马尾松毛虫的产卵速度相对较快,幼虫具备越冬繁殖的特性,客观上增加了处理与消灭松树害虫的工作难度。林业管理部门目前通过推行无公害的马尾松毛虫繁殖控制手段,有效保证了松树不会遭到马尾松毛虫的大规模侵蚀。现阶段的林业技术人员对于释放赤眼蜂以及繁育益鳥幼崽等生物控制技术手段正在展开深入探索,依靠生物防控方法来阻止松毛虫的扩散蔓延风险。林业管理部门以及林业技术人员必须要定期清理松树种植区域内的松毛虫,运用人工捕杀或者生物天敌控制等方法来消灭松树害虫。
2 马尾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具体运用要点
2.1 运用微生物来控制马尾松毛虫繁殖
白僵菌以及其他有益微生物菌都具有消灭越冬幼虫的特性,因此适合被运用于控制马尾松毛虫的实践中[2]。此外,林业技术人员对于成片种植的松树树种必须要适度调节土壤营养元素,确保松树植株能吸取土壤中的各种类型元素。如有必要引进外来的松树植物品种,那么首先需要严格测试外来松树品种是否存在感染疾病的隐患,对于存在疑似感染风险的外来树种应当禁止输入松树种植区域,严格控制松毛虫的虫害扩散。松树品种具有较差的林分抗逆性,因此就会导致松树植物感染各种病害的安全风险显著增加。为了在根本上达到杜绝与清除松毛虫灾害的实践效果,那么最关键的途径与举措应当体现为增强林分抗逆性。
2.2 放养和招引益鸟与有益蜂类物种
林业技术人员对于益鸟幼崽应当通过实施人工繁育的方式来促进幼鸟繁殖,然后将成鸟放养于松林范围内,依靠益鸟来控制消灭松树害虫[3]。此外,赤眼蜂等有益物种也具有快速寄生松毛虫卵的习性,对于松毛虫的行动轨迹具有敏锐感知的特征。技术人员在大量繁育益鸟的基础上,也可以借助益鸟人工巢箱招引来捕捉松毛虫及其他松树害虫,防止出现松树种植区域土壤或者水源遭到化学药剂污染的后果。
目前很多地区的林业技术人员应用设置诱捕器的做法来消除松树害虫,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种群密度和延缓虫害的大发生。为了在根源上加以转变,那么林业技术人员针对生物防控以及其他的绿色防控手段应当积极予以引进,并且合理运用于松树种植区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当前阶段的马尾松毛虫风险监测数据来进行生物防控措施的选择与适用。
2.3 应用昆虫内激素类制剂防治马尾松毛虫
应用药械喷施昆虫内激素类制剂(抑太保、卡死克、农梦特等),药粒在松针上附着性强,可达10d以上,对人畜安全,以保护民大量的天敌,亦解决民化防与生防间的协调。
2.4 营林技术防治
造林密植,疏林补密,合理打枝,针阔混交,轮流封禁,保持郁生,造成有利于天敌而不利松毛虫的森林环境。
2.5 定期实施幼林人工捕捉害虫的工作
人工捕捉松毛虫将会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以及时间成本,然而定期实施人工捕捉以及放置诱捕器等技术手段可以达到较好的害虫控制成效性,对于松树种植损失扩大的潜在风险予以消除。及早防控与防治马尾松毛虫害的措施具有显著实践意义,因此必须要推广运用于松树虫害防控的全过程。林业监管部门必须要结合人工智能手段来实时监控马尾松毛虫的蔓延动态,合理规划害虫防控的实施步骤流程,及时阻止松树虫害蔓延后果。
3 结语
经过分析可见,具有较差林分抗逆性的松树植物比较容易感染各种虫害,尤其是对于马尾松毛虫的常见松树虫害而言。与化学防治马尾松毛虫的传统技术措施相比,依靠无公害手段的松毛虫害防治模式更加具有维持生物系统平衡的优势,并且还能消除松树种植区域的生态污染隐患。具体在实践中,林业管理部门有必要重视运用无公害的松树虫害防治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伍南.浅谈马尾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林业与生态,2018(12):32-33.
[2] 苏文晶.安溪县马尾松毛虫生活史及无公害防治效果分析[J].绿色科技,2018(6):26-27.
[3] 许来生.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调查分析[J].安徽林业,2018(1):50-51.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运用要点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历史性森林害虫,以幼虫取食松针,大发生时连片松林在数日内,即可被蚕食精光,远看枯黄,如同火烧一般,常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被害松林,轻者影响生长,重者造成松树枯死。马尾松毛虫危害后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近些年以来,林业管理部门针对无公害的松毛虫害防控技术措施正在展开深入探索,旨在促进无公害防治模式的全面普及推广,以下对马尾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1 对于马尾松毛虫全面实施无公害防治的必要性
无公害防治手段的本质就是林业管理部门依靠人工捕捉松树害虫以及生物防控措施,进而达到阻止松树虫害扩散的目的,维持松树种植区域的生态系统安全[1]。与化学防治松树虫害的模式相比,建立在无公害防治模式基础上的松树虫害防治做法具有更加明显的生态环境保护优势,合理节约虫害防控资源与成本。
马尾松毛虫主要通过啃食松树针叶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生存,因此对于松树植物具有比较显著的侵蚀与威胁性。马尾松毛虫的产卵速度相对较快,幼虫具备越冬繁殖的特性,客观上增加了处理与消灭松树害虫的工作难度。林业管理部门目前通过推行无公害的马尾松毛虫繁殖控制手段,有效保证了松树不会遭到马尾松毛虫的大规模侵蚀。现阶段的林业技术人员对于释放赤眼蜂以及繁育益鳥幼崽等生物控制技术手段正在展开深入探索,依靠生物防控方法来阻止松毛虫的扩散蔓延风险。林业管理部门以及林业技术人员必须要定期清理松树种植区域内的松毛虫,运用人工捕杀或者生物天敌控制等方法来消灭松树害虫。
2 马尾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具体运用要点
2.1 运用微生物来控制马尾松毛虫繁殖
白僵菌以及其他有益微生物菌都具有消灭越冬幼虫的特性,因此适合被运用于控制马尾松毛虫的实践中[2]。此外,林业技术人员对于成片种植的松树树种必须要适度调节土壤营养元素,确保松树植株能吸取土壤中的各种类型元素。如有必要引进外来的松树植物品种,那么首先需要严格测试外来松树品种是否存在感染疾病的隐患,对于存在疑似感染风险的外来树种应当禁止输入松树种植区域,严格控制松毛虫的虫害扩散。松树品种具有较差的林分抗逆性,因此就会导致松树植物感染各种病害的安全风险显著增加。为了在根本上达到杜绝与清除松毛虫灾害的实践效果,那么最关键的途径与举措应当体现为增强林分抗逆性。
2.2 放养和招引益鸟与有益蜂类物种
林业技术人员对于益鸟幼崽应当通过实施人工繁育的方式来促进幼鸟繁殖,然后将成鸟放养于松林范围内,依靠益鸟来控制消灭松树害虫[3]。此外,赤眼蜂等有益物种也具有快速寄生松毛虫卵的习性,对于松毛虫的行动轨迹具有敏锐感知的特征。技术人员在大量繁育益鸟的基础上,也可以借助益鸟人工巢箱招引来捕捉松毛虫及其他松树害虫,防止出现松树种植区域土壤或者水源遭到化学药剂污染的后果。
目前很多地区的林业技术人员应用设置诱捕器的做法来消除松树害虫,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种群密度和延缓虫害的大发生。为了在根源上加以转变,那么林业技术人员针对生物防控以及其他的绿色防控手段应当积极予以引进,并且合理运用于松树种植区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当前阶段的马尾松毛虫风险监测数据来进行生物防控措施的选择与适用。
2.3 应用昆虫内激素类制剂防治马尾松毛虫
应用药械喷施昆虫内激素类制剂(抑太保、卡死克、农梦特等),药粒在松针上附着性强,可达10d以上,对人畜安全,以保护民大量的天敌,亦解决民化防与生防间的协调。
2.4 营林技术防治
造林密植,疏林补密,合理打枝,针阔混交,轮流封禁,保持郁生,造成有利于天敌而不利松毛虫的森林环境。
2.5 定期实施幼林人工捕捉害虫的工作
人工捕捉松毛虫将会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以及时间成本,然而定期实施人工捕捉以及放置诱捕器等技术手段可以达到较好的害虫控制成效性,对于松树种植损失扩大的潜在风险予以消除。及早防控与防治马尾松毛虫害的措施具有显著实践意义,因此必须要推广运用于松树虫害防控的全过程。林业监管部门必须要结合人工智能手段来实时监控马尾松毛虫的蔓延动态,合理规划害虫防控的实施步骤流程,及时阻止松树虫害蔓延后果。
3 结语
经过分析可见,具有较差林分抗逆性的松树植物比较容易感染各种虫害,尤其是对于马尾松毛虫的常见松树虫害而言。与化学防治马尾松毛虫的传统技术措施相比,依靠无公害手段的松毛虫害防治模式更加具有维持生物系统平衡的优势,并且还能消除松树种植区域的生态污染隐患。具体在实践中,林业管理部门有必要重视运用无公害的松树虫害防治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伍南.浅谈马尾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林业与生态,2018(12):32-33.
[2] 苏文晶.安溪县马尾松毛虫生活史及无公害防治效果分析[J].绿色科技,2018(6):26-27.
[3] 许来生.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调查分析[J].安徽林业,2018(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