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读带自读,以自读促课外阅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zh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统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分教读和自读两类课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的做法是教读作为重点多讲一点,自读就少讲一点,差别就是所用时间的多少。
  其实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教读课主要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而自读课,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自己去体会。
  统编版教材格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一、改变教读方法,教读课文变“教本”为“范本”
  (一)重在设计阅读方法
  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只着眼于单篇文章的阅读,而要着眼于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的讲解与引导。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记人的记叙文、记事的记叙文。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着重刻画人物性格,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阅读这类文章,主要设计一些复述类的问题:这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过程如何,最后的结局怎样,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二)重在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法”“悬念法”“类比法”“激将法”“比赛法”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重在创新评价机制
  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实实在在感觉到学习的成就。如某校实行的“星卡评价”机制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或是课外阅读中表现优异,可得一张积分卡;当攒到10张积分卡时,可评为“一星少年”,以此类推,直至“五星少年”。这种评价机制抓住了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其不断进步。
  二、转换阅读空间,课内课外相辅相成
  语文学科的大容量性要求我们的阅读空间不能只放在课堂上、教材中,而应是课内课外相辅相成。在新教材中,每一篇文章后面的“积累拓展”都设计了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或是阅读与之相关的文章,或是进行仿写,或是同质作品的整合,或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世说新语〉二则》后的“积累拓展”就把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都罗列出来让学生去感受。善于运用文后的“积累拓展”持续进行阅读的推荐、交流、展示、激励,学生一定会喜欢上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其效果是多做題、少读书不能相比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若在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真正做到了这六大解放,也算是初步掌握了新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方略了。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课改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个性化”阅读,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自始至终,阅读的方式要学生去运用,阅读的任务要学生去完成,阅读的目的和效果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可以這样做:第一步,围绕目标,自主提问。鼓励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发问置疑
期刊
面对中考的压力,中学生名著阅读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两点,即浅阅读盛行和教师指导缺失。因此,下面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就名著阅读提供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一、读前准备策略  科学制订寒暑假读书计划。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读书要求,并且在开学检查落实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读书的效果。  下面以八年级下册名著《傅雷家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浅谈我的教学过程。  放寒假之前我要求学生读完
期刊
一、实施方法  (一)画古字形,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给出了汉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具体的定义。其中,象形字是最能让学生产生兴趣,也最容易理解的。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象形字,说文解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增加课堂趣味。当我们说自己的时候常常会指着自己的鼻子,那究竟为何会指着鼻子说自己呢?原来“自()”是象形字,最初就是画了一个鼻子。  语文课堂引入古字形,追本溯源
期刊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既指取材广泛、包罗万象,写法多变,又指结构形式多样;“神聚”中的“神”则指贯串全文的线索,是散文的灵魂,这“神”往往是作者的真情实感。  在整个高中教材中,散文这种文体只占了一个单元。但在近年来的各地高考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散文考查的频率和分值都较高。所以,读懂散文,对于应对高考来说显得尤为关键。从散文的内容来说,无非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阐发哲理三类。下面
期刊
一、选文依据  古诗文阅读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研究。通过对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研究成果的了解以及培训学习,并结合我校古诗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将课题研究的题目调整为“群文阅读议题选择及教学实际初探——以苏轼诗文为例”。然后按人文主题来分类,将苏轼作品分为“至真”“至美”“至善”“至爱”“至理”“至趣”六个议题。  二、选文来源  眉山一中校本教材《品读东坡》
期刊
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经常听有些教师慨叹:学生越来越不好带。而有多少教师年纪轻轻就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恐怕不计其数。那么,怎样让教育轻松起来?爱无疑是一剂良药。当我们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迷茫时,不妨读读下面的文字:  “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
期刊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插有课后补充知识的文章不多,仔细阅读、研究这些课后补充知识,你会发现它里面包含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对学习者解读文本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以金圣叹点评《过秦论》为例,探讨课后补充知识对文本解读的指导作用。  金圣叹点评《过秦论》内容具体如下:“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些家校互动育人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家校互动效率,对学校管理和班级立德树人教育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关键词】家校互动;互联网+;育人模式  一、“互联网+”模式下的家校互动育人新模式  (一)改造以往的家长学校,构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  课题组认为在学校层面上构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势在必行,在学校层面搭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有很多优势。1.可以避免班级各自为政,便于管理。2
期刊
一、新教材修订注释之优  (一)表述更加精确  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课下注解为:“废,残废,伤残倒地。”而许慎《说文解字·广部》:“废,屋顿也。”可见“废”本义为房屋倒塌,引申之,则人因惊惧或伤痛倒地。新教材改为“倒下”是正确的。  (二)注释更加注重人文性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不武”,旧课本注释为:“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武的。”新教材解释为:“用散乱代
期刊
【摘要】现代互联网,让青少年的成长条件已经发生了非常突出的变化,他们在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本身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载体、文化的载体和社会媒体,或许对他们的认识能力、概念及认知,对青少年的发展理念,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来对小学在校学生扩大课外阅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外阅读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信息化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