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你之前做了10年裁缝,跟我们聊聊是怎么走上设计这条路的吧?
最初我不知道何为“设计”,那时我上午9点开工,要一直做到晚上9点,虽然很忙,但心里特别想成为艺术家。我跟我的伯父学习过素描和水彩,有一定的艺术基础,看了王无邪的画展以后,很喜欢他的画,就报了他的培训班。后来同学又介绍了第一份设计的工作给我,就这样开始我的设计生涯。
本来我不想学商业气息太浓的学科,但我发现设计也有社会意义在其中。 学了设计之后我并没有放弃艺术或放弃画画,我一直是一个“业余的”画家。你认为年轻的设计师应该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
每个人的个人风格需要自己自然的探索。我的经验是不能为了新的风格而放弃自己已经纯熟的既有风格,风格需要不断累积,需要不断丰富自己艺术的语言和内涵。风格是需要积淀形成,而不能通过“制造”形成。
你的设计向来比较“接地气”,这种“地气”可以理解为阐释“香港精神”,这种设计的态度是否适合国内的其他城市?
我在番禺出生,15岁去了香港,香港成了第二故乡。每个人都一定会与生活地发生紧密的联系,香港是我立足的地方。但我个人的定位也不仅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
在这几十年里面,内地的生活特点是,由于人口流动很大,很多人不仅与出生地发生关系,还会因为工作的关系到不同的地方生活,结果是地域性会相对减弱。减弱却不代表消失,北方与南方的个性是不同的,像广东是岭南文化、上海是海派文化等等。如果这些都留意到了,创作的时候的元素就会非常丰富。
作为一个常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你是否认同传统教学中的“师徒制”?
我觉得设计教育不存在传统的“师徒制”。当然我是尊师重道的,我的老师王无邪让我理解了“设计的本质”,水墨画家吕秀坤对我创作的观念影响也很大。所以我学艺术也是集各家所长,揣摩不同年代的艺术家的精髓,以此来丰富自己。到我成为老师的时候,我是没有收私人学生的。我认为需要多个老师一起发挥他们的专长,形成一个有系统的设计课程,就像当年包豪斯学院那样,既有艺术家的创造力,也要有工匠的匠人精神。既要有理论,也要有技术,更要有创意。
设计离不开商业,但你曾说有一些事是设计师不能做的,即使吃少点没得吃也不能做。这些事具体是什么?
这关乎设计师的专业道德问题。我很注重设计伦理,当一份工作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要衡量这对人有什么益有什么害?在现代的商业社会里面,过度追求物质文明,慢慢忽略了品德。设计要考虑作品对自然生态、对社会公义会不会造成伤害,而不仅仅是赚多少钱的问题。
例如吸烟是危害健康的,虽然法律上已经规定了在包装上必须提醒吸烟有害健康,但你确实正在做一件推广香烟的作品。美国著名设计大师Milton Glaser是我的偶像,他就是“I love NY”图案的设计师。Milton Glaser是拒绝为香烟客户做设计的,而且做很多反吸烟的海报。
你拒绝过什么类型的客户?
我们的公司从来没有接过一份香烟客户的合同。有一次某个医药品牌找我替他们做品牌形象的改良,但我知道他们的产品之前出现过损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我很介意他们有没有弥补之前的过失,有没有补偿受害者。结果没有,我不能接受为这个客户服务,这是我的社会责任感。
设计师要警惕,不要成为了有害产品的帮凶。虽然这只是一种姿态,但这种姿态很重要。我在《设计心法100+1》这本书里面探讨过:“设计可以伟大吗?”我觉得设计是可以伟大的,像Milton Glaser这样的大师可以做一些伟大的作品影响全世界。
最初我不知道何为“设计”,那时我上午9点开工,要一直做到晚上9点,虽然很忙,但心里特别想成为艺术家。我跟我的伯父学习过素描和水彩,有一定的艺术基础,看了王无邪的画展以后,很喜欢他的画,就报了他的培训班。后来同学又介绍了第一份设计的工作给我,就这样开始我的设计生涯。
本来我不想学商业气息太浓的学科,但我发现设计也有社会意义在其中。 学了设计之后我并没有放弃艺术或放弃画画,我一直是一个“业余的”画家。你认为年轻的设计师应该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
每个人的个人风格需要自己自然的探索。我的经验是不能为了新的风格而放弃自己已经纯熟的既有风格,风格需要不断累积,需要不断丰富自己艺术的语言和内涵。风格是需要积淀形成,而不能通过“制造”形成。
你的设计向来比较“接地气”,这种“地气”可以理解为阐释“香港精神”,这种设计的态度是否适合国内的其他城市?
我在番禺出生,15岁去了香港,香港成了第二故乡。每个人都一定会与生活地发生紧密的联系,香港是我立足的地方。但我个人的定位也不仅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
在这几十年里面,内地的生活特点是,由于人口流动很大,很多人不仅与出生地发生关系,还会因为工作的关系到不同的地方生活,结果是地域性会相对减弱。减弱却不代表消失,北方与南方的个性是不同的,像广东是岭南文化、上海是海派文化等等。如果这些都留意到了,创作的时候的元素就会非常丰富。
作为一个常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你是否认同传统教学中的“师徒制”?
我觉得设计教育不存在传统的“师徒制”。当然我是尊师重道的,我的老师王无邪让我理解了“设计的本质”,水墨画家吕秀坤对我创作的观念影响也很大。所以我学艺术也是集各家所长,揣摩不同年代的艺术家的精髓,以此来丰富自己。到我成为老师的时候,我是没有收私人学生的。我认为需要多个老师一起发挥他们的专长,形成一个有系统的设计课程,就像当年包豪斯学院那样,既有艺术家的创造力,也要有工匠的匠人精神。既要有理论,也要有技术,更要有创意。
设计离不开商业,但你曾说有一些事是设计师不能做的,即使吃少点没得吃也不能做。这些事具体是什么?
这关乎设计师的专业道德问题。我很注重设计伦理,当一份工作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要衡量这对人有什么益有什么害?在现代的商业社会里面,过度追求物质文明,慢慢忽略了品德。设计要考虑作品对自然生态、对社会公义会不会造成伤害,而不仅仅是赚多少钱的问题。
例如吸烟是危害健康的,虽然法律上已经规定了在包装上必须提醒吸烟有害健康,但你确实正在做一件推广香烟的作品。美国著名设计大师Milton Glaser是我的偶像,他就是“I love NY”图案的设计师。Milton Glaser是拒绝为香烟客户做设计的,而且做很多反吸烟的海报。
你拒绝过什么类型的客户?
我们的公司从来没有接过一份香烟客户的合同。有一次某个医药品牌找我替他们做品牌形象的改良,但我知道他们的产品之前出现过损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我很介意他们有没有弥补之前的过失,有没有补偿受害者。结果没有,我不能接受为这个客户服务,这是我的社会责任感。
设计师要警惕,不要成为了有害产品的帮凶。虽然这只是一种姿态,但这种姿态很重要。我在《设计心法100+1》这本书里面探讨过:“设计可以伟大吗?”我觉得设计是可以伟大的,像Milton Glaser这样的大师可以做一些伟大的作品影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