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化大背景的需求下,单一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土民间舞显得更加珍贵。本文以云南巍山彝族打歌为例,针对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本土民间舞进课堂的现状进行思考剖析,唤起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本土民间舞;巍山彝族打歌;教学;发展
中国舞蹈在整个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舞蹈教学领域的观念不断更新,呈现出了多元文化格局。云南作为中国的多民族大省,舞蹈文化底蕴深厚,笔者觉得在舞蹈教材与作品创作中汇入本土民间舞蹈文化元素,使作品更具有丰富内涵,同时,在高等院校里更多更合理的开设本土民间舞课程,创办具有本省特色的教学特色与理念,这对于本土舞蹈文化传承和发展显得更有意义。
一、本土民间舞教学的必要性
本土舞蹈是具有地方特色和本土特色的舞蹈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该民族人民独特的风土人情及精神面貌。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以民间舞蹈文化为基础,以本土舞蹈文化特征为依据,利用不同教学研究的实践模式,强化和完善民族民间舞蹈建设。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杂居的现象,造就了形式多样的舞蹈文化环境。对于云南高等艺术院校来说,充分利用自己本土的民间舞蹈资源,调整高校教育模式,当地的少数民族舞蹈人才的培养,建立自己的品牌特性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以本土民间舞蹈文化为主,包容地对待外来舞蹈文化,将本土民间舞蹈与高校课程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师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提高学生对本土舞蹈文化的喜爱,提高民族自信心。
二、本土民间舞引入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 “打歌”文化概述
“打歌”是云南彝族的代表性舞种之一,是巍山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十分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
“打歌”是一种集歌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1],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的不同形成了巍山彝族不同风格的打歌,主要有马鞍山打歌、东山打歌、五印打歌、青华打歌四种。其中马鞍山打歌舞蹈元素最为丰富,是一种战斗式打歌,节奏明快,动作豪放,步伐多样;而东山打歌节奏稳蓄,服饰华丽,流露出宫廷舞蹈的遗风,踏歌时圆圈转动速度相对缓慢,起步时以腰为轴,上下身形成自然“弓”形,动律为上下;五印打歌,飘逸柔情,服饰清秀,动律为左右,男子一般吹芦笙跳打歌;青华打歌是巍山唯一使用汉调的打歌,男子打歌用大三弦,動作幅度较大,造型优美,女子披羊皮褂子,打歌开始,将羊皮褂子卷成一团,用右手击之发出嘭嘭的响声。巍山的打歌不论服饰、道具和使用乐器上都具有当地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既有大范围的共性,又因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而有所差异[2]。
(二) “打歌”教学现状
2015年3月,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一批本科班学生及研究生学生下到巍山县采风,为进一步把学术研究转为实践体验,教师把巍山彝族打歌引进到课堂中。此举使学生深受本土民族舞蹈文化感染,保护并传承了民族舞蹈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注重了两个方面的教学引导:
1、注重舞蹈情绪美
民间舞蹈最直接的就是舞蹈情绪,彝族人民以独特的“打歌”传统娱乐形式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打歌”开始,乡亲们围圆烧起一堆篝火,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开场,吹起芦笙,人们将双手举过头顶围着篝火呼唤,“呼阿——喂!”反复三遍,接着以篝火为圆心,踏地起舞,边唱边跳,人们兴致高昂便可通宵达旦。刚开始学习彝族打歌,教师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释放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慢慢的,民族舞蹈的热情感染了学生,学生的情绪渐渐高涨,双手使劲拍的通红,双脚踏地声让人听得如痴如醉,课堂上的气氛达到了激励人、鼓舞人的目的。
2、注重舞蹈动态美
教师对“打歌”主要舞蹈元素科学提炼、归纳总结其训练价值,并依据单一的节奏动律,以下肢动作为主,拍手为辅,以腰为轴,一踏一跺,不停的踏地变换方向,加大幅度、力度,再加上双手的配合,上身自然的俯仰,伴着响亮的歌唱声使歌舞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每个动作都传达着民间舞蹈的动态美。通过舞蹈的“动”最直接地、最鲜明地传达彝族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动态中通过内外节奏和动静造型,来真实地表现彝族人民的生活状态,表现彝族人民内在的精神世界。
二、对本土民间舞教学的思考
(一)本土民间舞教學存在的问题
在大多数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懂得跳而不懂其文化内涵,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表演失去了内在,无法有大的创造空间。其次,一方面艺术工作者急于求成,没有在田野调查中尽全力,对相应的民间舞蹈文化了解不够透彻,另一方面,所创作的教材与作品也有一定的模仿性,这对本土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些方面都在影响着民间舞的教学。
(二)对本土民间舞教学的建议
随着舞蹈的快速发展,开展“本土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成为舞蹈教育发展的必然。虽然各高校都有开设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但长久以来都基本沿用舞院“八大民族民间舞蹈”的教材内容,这样的教学定位及教材内容的同一性必将导致其他地方性民族民间舞蹈的淡化、甚至于缺失。因此,在舞蹈创作中加入本土文化元素,建立本土特色民族舞蹈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民族舞蹈不仅是其它各舞种起源和发展的基础,更体现中国舞蹈的独特性。本文希望以云南巍山彝族打歌为例,在各高校中,积极开展本土特色民间舞的教学,巧用本土素材,将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课程做到合理化、科学化,打造特色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融入本土舞蹈课要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们全方位的学习民间舞,领悟民间舞内涵,才能成为一名对“神韵”有把握的舞者,这也是民族民间舞蹈专业人才全面发展的核心。同时加入本土民族文化与舞蹈课程的学习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推动本土民间舞的良性传承,促进了本土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从而推动民族民间舞艺术的发展。
作为云南省唯一的一所专业高等艺术学院,作为民族地区的舞蹈教育工作者,紧紧掌握云南本土民间舞蹈与云南民间文化的联系,大力推进资源丰富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较完整地体现云南本土民间舞蹈全貌和云南民间舞蹈的文化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云南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积极建设、完善云南高校本土民间舞教材,通过民间采风、课堂教学、剧目创作、舞台实践四点一线的模式,促进本土民间舞蹈实现其动态传承与发展,使我国民间舞蹈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
结语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本土音乐,不把本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自己的本土音乐基础之上,就会象飘莲断梗一样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不可挽救地消失在国际的文化中。[3]”本土民间舞也是如此,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对本土民间舞的自信心,理解并保护和传承本土民间舞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今天,本土文化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再继续眼睁睁看着属于我们国家的宝贵遗产离我们远去,我们应该加强对本土民间舞的重视,让本土民间舞文化进入课堂,融入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之中,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本土民间舞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建立属于中国本土的舞蹈教育体系,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7
[2]杨光樑.巍山民族民间舞蹈[M].昆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
[3]朱向红.多元文化视野中的本土音乐教学实证研究—以东阳本土音乐进课堂为例[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关键词】:本土民间舞;巍山彝族打歌;教学;发展
中国舞蹈在整个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舞蹈教学领域的观念不断更新,呈现出了多元文化格局。云南作为中国的多民族大省,舞蹈文化底蕴深厚,笔者觉得在舞蹈教材与作品创作中汇入本土民间舞蹈文化元素,使作品更具有丰富内涵,同时,在高等院校里更多更合理的开设本土民间舞课程,创办具有本省特色的教学特色与理念,这对于本土舞蹈文化传承和发展显得更有意义。
一、本土民间舞教学的必要性
本土舞蹈是具有地方特色和本土特色的舞蹈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该民族人民独特的风土人情及精神面貌。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以民间舞蹈文化为基础,以本土舞蹈文化特征为依据,利用不同教学研究的实践模式,强化和完善民族民间舞蹈建设。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杂居的现象,造就了形式多样的舞蹈文化环境。对于云南高等艺术院校来说,充分利用自己本土的民间舞蹈资源,调整高校教育模式,当地的少数民族舞蹈人才的培养,建立自己的品牌特性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以本土民间舞蹈文化为主,包容地对待外来舞蹈文化,将本土民间舞蹈与高校课程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师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提高学生对本土舞蹈文化的喜爱,提高民族自信心。
二、本土民间舞引入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 “打歌”文化概述
“打歌”是云南彝族的代表性舞种之一,是巍山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十分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
“打歌”是一种集歌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1],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的不同形成了巍山彝族不同风格的打歌,主要有马鞍山打歌、东山打歌、五印打歌、青华打歌四种。其中马鞍山打歌舞蹈元素最为丰富,是一种战斗式打歌,节奏明快,动作豪放,步伐多样;而东山打歌节奏稳蓄,服饰华丽,流露出宫廷舞蹈的遗风,踏歌时圆圈转动速度相对缓慢,起步时以腰为轴,上下身形成自然“弓”形,动律为上下;五印打歌,飘逸柔情,服饰清秀,动律为左右,男子一般吹芦笙跳打歌;青华打歌是巍山唯一使用汉调的打歌,男子打歌用大三弦,動作幅度较大,造型优美,女子披羊皮褂子,打歌开始,将羊皮褂子卷成一团,用右手击之发出嘭嘭的响声。巍山的打歌不论服饰、道具和使用乐器上都具有当地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既有大范围的共性,又因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而有所差异[2]。
(二) “打歌”教学现状
2015年3月,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一批本科班学生及研究生学生下到巍山县采风,为进一步把学术研究转为实践体验,教师把巍山彝族打歌引进到课堂中。此举使学生深受本土民族舞蹈文化感染,保护并传承了民族舞蹈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注重了两个方面的教学引导:
1、注重舞蹈情绪美
民间舞蹈最直接的就是舞蹈情绪,彝族人民以独特的“打歌”传统娱乐形式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打歌”开始,乡亲们围圆烧起一堆篝火,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开场,吹起芦笙,人们将双手举过头顶围着篝火呼唤,“呼阿——喂!”反复三遍,接着以篝火为圆心,踏地起舞,边唱边跳,人们兴致高昂便可通宵达旦。刚开始学习彝族打歌,教师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释放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慢慢的,民族舞蹈的热情感染了学生,学生的情绪渐渐高涨,双手使劲拍的通红,双脚踏地声让人听得如痴如醉,课堂上的气氛达到了激励人、鼓舞人的目的。
2、注重舞蹈动态美
教师对“打歌”主要舞蹈元素科学提炼、归纳总结其训练价值,并依据单一的节奏动律,以下肢动作为主,拍手为辅,以腰为轴,一踏一跺,不停的踏地变换方向,加大幅度、力度,再加上双手的配合,上身自然的俯仰,伴着响亮的歌唱声使歌舞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每个动作都传达着民间舞蹈的动态美。通过舞蹈的“动”最直接地、最鲜明地传达彝族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动态中通过内外节奏和动静造型,来真实地表现彝族人民的生活状态,表现彝族人民内在的精神世界。
二、对本土民间舞教学的思考
(一)本土民间舞教學存在的问题
在大多数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懂得跳而不懂其文化内涵,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表演失去了内在,无法有大的创造空间。其次,一方面艺术工作者急于求成,没有在田野调查中尽全力,对相应的民间舞蹈文化了解不够透彻,另一方面,所创作的教材与作品也有一定的模仿性,这对本土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些方面都在影响着民间舞的教学。
(二)对本土民间舞教学的建议
随着舞蹈的快速发展,开展“本土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成为舞蹈教育发展的必然。虽然各高校都有开设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但长久以来都基本沿用舞院“八大民族民间舞蹈”的教材内容,这样的教学定位及教材内容的同一性必将导致其他地方性民族民间舞蹈的淡化、甚至于缺失。因此,在舞蹈创作中加入本土文化元素,建立本土特色民族舞蹈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民族舞蹈不仅是其它各舞种起源和发展的基础,更体现中国舞蹈的独特性。本文希望以云南巍山彝族打歌为例,在各高校中,积极开展本土特色民间舞的教学,巧用本土素材,将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课程做到合理化、科学化,打造特色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融入本土舞蹈课要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们全方位的学习民间舞,领悟民间舞内涵,才能成为一名对“神韵”有把握的舞者,这也是民族民间舞蹈专业人才全面发展的核心。同时加入本土民族文化与舞蹈课程的学习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推动本土民间舞的良性传承,促进了本土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从而推动民族民间舞艺术的发展。
作为云南省唯一的一所专业高等艺术学院,作为民族地区的舞蹈教育工作者,紧紧掌握云南本土民间舞蹈与云南民间文化的联系,大力推进资源丰富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较完整地体现云南本土民间舞蹈全貌和云南民间舞蹈的文化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云南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积极建设、完善云南高校本土民间舞教材,通过民间采风、课堂教学、剧目创作、舞台实践四点一线的模式,促进本土民间舞蹈实现其动态传承与发展,使我国民间舞蹈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
结语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本土音乐,不把本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自己的本土音乐基础之上,就会象飘莲断梗一样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不可挽救地消失在国际的文化中。[3]”本土民间舞也是如此,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对本土民间舞的自信心,理解并保护和传承本土民间舞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今天,本土文化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再继续眼睁睁看着属于我们国家的宝贵遗产离我们远去,我们应该加强对本土民间舞的重视,让本土民间舞文化进入课堂,融入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之中,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本土民间舞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建立属于中国本土的舞蹈教育体系,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7
[2]杨光樑.巍山民族民间舞蹈[M].昆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
[3]朱向红.多元文化视野中的本土音乐教学实证研究—以东阳本土音乐进课堂为例[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