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智库学术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原因在于高校智库学术研究体系具有封闭性。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具有必要性,要实现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的良性互动,可以从建构特色化智库人员转换制度、设定决策咨询服务的学术测度标准、革新高校学术研究的运作机制、确立政府推动的良性运作智库市场四个维度着手。
[关键词]高校智库实践 学术研究 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0-0046-03
一、引言
学术研究型高校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拥有长期积累的学术研究经验,高校智库实践是对咨询决策功效的考核,怎样将学术研究和智库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是高校发展与进步的关键。高校智库实践过程中,学术研究必定是有效推动高校智库实践活动的重点环节,从小范围来讲,当前高校学术研究体系涉及智库研究人员怎样进行学术研究,并推出了相应的决策报告及意见战略;从大范围来讲,学术研究体系不但囊括了研究者与学术本体之间的关系效用,同时还容纳了相关的人才配置体系、学术研究转换体系、学术推广体系以及成就激励体系等。本文以当下国内高校智库学术研究的不足与困境作为切入点,以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的必要性为基础,提出了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的实现路径。
二、高校智库学术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其缘由
(一)高校智库学术研究的不足之处
具备学科优势的学术研究型高校,经由高校智库实践途径,可以把长期积累的学术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更好地展现其政策咨询、启发民众、教书育人功效。高校智库实践正处在政策前景大好的时期,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均提出要充分凸显高校“智囊团”与“思想库”的效用,强化高校智库建设工作,尽力建构具有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声誉的高层咨询智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智库怎样创设一条科学实践之路,怎样让高校智库实践更好地耦合其学术研究优势,是当下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校智库实践活动已经在教育界广泛开展,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为:当下高校智库实践人员所提供的实践报告不切实际,不能很好地顺应决策的发展需求。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曾坦言:当前高校智库欠缺高质量实践成果,且多数学术研究存在实践性不强、学术性过强的困境。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也强调,当前高校智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鲜有分量足、有影响效力的高校智库实践活动,且智库建构不科学、高层次学术研究人员与创新型队伍欠缺,质量高的研究成就偏少,呈上的咨询报告还不能真正影响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其原因在于问题意识较弱、实际联系不足、测评机制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较弱等。
有研究指出,现阶段高校的学术研究侧重于书斋型,尽管也涉及一些实践型研究,但其研究结果不一定能被相关决策者采纳,不一定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此外,也有企业界人士认为,高校智库的学术研究主要是从学术层面切入,研究的可操作性与可实践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高校智库学术研究存在不足的缘由
高校智库之所以在学术研究方面存在众多不足之处,其原因在于当前国内高校智库学术研究体系具有封闭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五点:
1.封闭的学术研究测评机制。当下高校学术研究测评机制都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学术研究委员会对各个学科政策咨询工作的测评偏少,在整个学术研究范围内,政策咨询工作的地位也比较低,甚至有的学术研究共同体还看轻决策咨询成效,认为其研究成果急功近利,学术研究质量不高。此种学术研究测评的单一化导向,致使高校学者欠缺投身决策咨询学术研究的动力,其决策咨询报告的质量自然也欠佳。
2.封闭的学术研究循环体系。评估学术研究的指标主要是文章发表的数量,这就导致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集中于批量出版专著及发表论文。高校教师当前的生活节奏相当紧张,发表学术论文具有很大的压力,致使多数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深入社会实践,不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凭借批量发表论文来获得权威。所以说,当下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是一个自我化封闭式循环体系,鲜与社会实践展开对话交流。
3.封闭的研究人员流动系统。多年来,高校的教师职位在人才市场上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很多高学历毕业生竞相应聘,导致高校现有的青年骨干教师多数是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任职的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一旦被评为讲师又会面临职称评定的压力,在这种状况下,青年教师很难有动力再到社会上的其他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的分析路径是不同的,政策化思维与学术化思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大部分高校教师在决策部门没有实践经历,对社会、政府以及企业的实际发展态势不熟悉,这就导致其学术研究成果比较空洞,实际效用不明显。
4.封闭的学术学科研究导向。现阶段,高校学术研究还是在学科的指引下进行的,但学科与学科之间互不往来交流,一些跨领域性质的学术研究通常得不到最终的认可,出力不讨好的封闭的学术学科研究导向,难以针对某一类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集体跨领域的攻关实践研究。
5.封闭的学术内部研究体制。多数高校智库萌发于原有的学术研究中心,而原有高校学术研究中心在其运行进程中存在诸多体制上的制约,比如在人员编制方面的制约性、资金利用方面的制约性、对外互通合作方面的制约性等,此类体制上的障碍致使高校智库在具体实践中缩手缩脚。
三、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的必要性
(一)实施高校教育职能的内在需要
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的话题,依旧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但是在培育人才、服务社会等高校职能上,理论界已经达成一致的观点。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建校大会上所讲:“高校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人才第一资源凝聚的重要契合点。”可见,要全面实现高校教育职能,就需要凭借高科技水平的学术研究来支持高素养的智库人才培养,利用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来服务社会。此外,还需要经由培育高素养的智库人才来提高学术研究质量,进而提升其社会服务水平,实现继承与创新优秀文化的目标。从此意义上来说,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是实施高校教育职能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高校智库实践 学术研究 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0-0046-03
一、引言
学术研究型高校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拥有长期积累的学术研究经验,高校智库实践是对咨询决策功效的考核,怎样将学术研究和智库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是高校发展与进步的关键。高校智库实践过程中,学术研究必定是有效推动高校智库实践活动的重点环节,从小范围来讲,当前高校学术研究体系涉及智库研究人员怎样进行学术研究,并推出了相应的决策报告及意见战略;从大范围来讲,学术研究体系不但囊括了研究者与学术本体之间的关系效用,同时还容纳了相关的人才配置体系、学术研究转换体系、学术推广体系以及成就激励体系等。本文以当下国内高校智库学术研究的不足与困境作为切入点,以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的必要性为基础,提出了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的实现路径。
二、高校智库学术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其缘由
(一)高校智库学术研究的不足之处
具备学科优势的学术研究型高校,经由高校智库实践途径,可以把长期积累的学术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更好地展现其政策咨询、启发民众、教书育人功效。高校智库实践正处在政策前景大好的时期,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均提出要充分凸显高校“智囊团”与“思想库”的效用,强化高校智库建设工作,尽力建构具有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声誉的高层咨询智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智库怎样创设一条科学实践之路,怎样让高校智库实践更好地耦合其学术研究优势,是当下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校智库实践活动已经在教育界广泛开展,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为:当下高校智库实践人员所提供的实践报告不切实际,不能很好地顺应决策的发展需求。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曾坦言:当前高校智库欠缺高质量实践成果,且多数学术研究存在实践性不强、学术性过强的困境。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也强调,当前高校智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鲜有分量足、有影响效力的高校智库实践活动,且智库建构不科学、高层次学术研究人员与创新型队伍欠缺,质量高的研究成就偏少,呈上的咨询报告还不能真正影响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其原因在于问题意识较弱、实际联系不足、测评机制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较弱等。
有研究指出,现阶段高校的学术研究侧重于书斋型,尽管也涉及一些实践型研究,但其研究结果不一定能被相关决策者采纳,不一定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此外,也有企业界人士认为,高校智库的学术研究主要是从学术层面切入,研究的可操作性与可实践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高校智库学术研究存在不足的缘由
高校智库之所以在学术研究方面存在众多不足之处,其原因在于当前国内高校智库学术研究体系具有封闭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五点:
1.封闭的学术研究测评机制。当下高校学术研究测评机制都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学术研究委员会对各个学科政策咨询工作的测评偏少,在整个学术研究范围内,政策咨询工作的地位也比较低,甚至有的学术研究共同体还看轻决策咨询成效,认为其研究成果急功近利,学术研究质量不高。此种学术研究测评的单一化导向,致使高校学者欠缺投身决策咨询学术研究的动力,其决策咨询报告的质量自然也欠佳。
2.封闭的学术研究循环体系。评估学术研究的指标主要是文章发表的数量,这就导致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集中于批量出版专著及发表论文。高校教师当前的生活节奏相当紧张,发表学术论文具有很大的压力,致使多数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深入社会实践,不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凭借批量发表论文来获得权威。所以说,当下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是一个自我化封闭式循环体系,鲜与社会实践展开对话交流。
3.封闭的研究人员流动系统。多年来,高校的教师职位在人才市场上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很多高学历毕业生竞相应聘,导致高校现有的青年骨干教师多数是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任职的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一旦被评为讲师又会面临职称评定的压力,在这种状况下,青年教师很难有动力再到社会上的其他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的分析路径是不同的,政策化思维与学术化思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大部分高校教师在决策部门没有实践经历,对社会、政府以及企业的实际发展态势不熟悉,这就导致其学术研究成果比较空洞,实际效用不明显。
4.封闭的学术学科研究导向。现阶段,高校学术研究还是在学科的指引下进行的,但学科与学科之间互不往来交流,一些跨领域性质的学术研究通常得不到最终的认可,出力不讨好的封闭的学术学科研究导向,难以针对某一类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集体跨领域的攻关实践研究。
5.封闭的学术内部研究体制。多数高校智库萌发于原有的学术研究中心,而原有高校学术研究中心在其运行进程中存在诸多体制上的制约,比如在人员编制方面的制约性、资金利用方面的制约性、对外互通合作方面的制约性等,此类体制上的障碍致使高校智库在具体实践中缩手缩脚。
三、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的必要性
(一)实施高校教育职能的内在需要
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的话题,依旧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但是在培育人才、服务社会等高校职能上,理论界已经达成一致的观点。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建校大会上所讲:“高校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人才第一资源凝聚的重要契合点。”可见,要全面实现高校教育职能,就需要凭借高科技水平的学术研究来支持高素养的智库人才培养,利用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来服务社会。此外,还需要经由培育高素养的智库人才来提高学术研究质量,进而提升其社会服务水平,实现继承与创新优秀文化的目标。从此意义上来说,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是实施高校教育职能的内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