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慕课引入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种新方式。通过对415名参加慕课学习的高职生进行调查,运用因素分析法探索了影响慕课学习的因素。经过数据分析总结出了6方面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学习管理与支持、学习动机、学习交互、学习技术、网络技术、时间问题。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利用慕课提供个性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路径和指导,注重人文教育特性、改进教学模式,把“对话”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灵魂等改革建议。
[关键词]慕课;素质教育;高职;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2008805
人文素质教育是改变高等职业教育只会培养 “工具人”现状,向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人”转变的重要措施。但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其内涵和外延不清晰,当前人们对于人文素质教育认识模糊的关键在于人文素质教育究竟是一个功能问题还是一个价值问题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决定了迥异的实践路径,直接影响实践领域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设计。当前“以就业为中心”的职教理念导致了“重技能、轻人文”的现状[1],在实践中人文素质教育成为点缀,教育目标模糊,教育的内容泛化,教师的教学随意性大,使人文素质教育表面化、形式化,难以实现学生理解人文知识、认同人文精神和践行人文信仰的教育目标。如何在理论创新和实践两个层面共同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扩展和深化成为高职教育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上有明显的功利性。包括高职教师在内,普遍认为高职教育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岗位要求,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学生只要掌握了专业技能,找到了工作,适应了企业的要求,高职教育就完成了培养目标,换句话说,“高职教育就是饭碗教育”。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课堂教学、教学评价都要以技能培养为中心,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培养重点。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高职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被边缘化。高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设相关的课程。在培养计划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只是专业课程的调剂,缺少总体规划,随意性较大。院校在师资、政策支持和课程开发等方面投入较少,导致这类课程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成为边缘性课程;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由于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培养目标存在不确定性,围绕培养目标的内容设计就存在着随意性。高职中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多种多样、无所不包,似乎内容越丰富、领域越广泛,越能体现出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性。这种设计偏离了职业教育的目标,没有将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生活化”的要求;再次,教学模式不能适应人文知识的特点。高职的人文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学和评价都是以知识为中心,教师将分割的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人文知识的“文化性”,使人文知识教学“绝对化”。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学过程难以引导学生思考,也就无实现人文教育中 “对话”“理解”“反思”的要求[2],导致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很低。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着理论上缺少突破、实践中难以创新的窘境。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结合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将慕课引入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探索途径。慕课是一种通过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开发的网络化、开放式课程,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等领域应用广泛,是一种发展较快、应用领域广泛的课程模式。慕课的应用形式有很多种,将慕课嵌入到高职教学、以翻转课堂方式设计的混合式学习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有与之对应的学习背景限制和技术要求,将慕课应用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升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绩效是本研究的目标。
2研究过程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从2013年开始与网络教育公司合作,引入15門慕课嵌入到教学体系中。慕课内容主要是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涉及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古典文化赏析、时尚文化等多个方面。目标是通过引入慕课学习,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引入的慕课作为高职新生必选课,学习时间为一学期。慕课学习平台由网络教育公司提供,能够实现在线课程学习、作业管理、在线讨论等功能。每门慕课都有1名主讲教师,同时由学院安排1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主要提供学习指导和答疑,每隔2周进行1次面对面的学习辅导。学习结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作业评定成绩,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的学生需要重修。
本研究于2015年5月对参与慕课学习的学生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在慕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经整理,总结出学生反映的58个学习问题,结合文献调研,设计了慕课学习障碍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和问题两部分。基本信息部分包含性别、入学方式、专业、年级、课程、网络学习经验等;调查问题部分包括慕课组织管理、学习交互、学习技巧、动机、网络应用能力等8个方面,共设计学生慕课学习问题45个。问题评估分成“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选项,要求学生以里克特量表1~5个选项进行选择,分别给予1~5分的分值。
在2015年6月进行了问卷调查,统一发放纸质问卷,学生填写完成后,由指导教师集中收回。参加调查的学生有436名,包括已完成和正在学习慕课的学生。涵盖学前教育、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会计与统计4个专业的学生。调查结束回收问卷436份,剔除掉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415份。 3数据分析
3.1描述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经过整理后,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6.0进行了分析。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女生占68.4%(n=284),男生占31.6%(n=131)。70.8%的学生(n=294)是通过普通高考方式入学,有29.2%(n=121)的学生是通过对口升学的方式入学。参与调查的学生共选修了13门慕课,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时尚艺术、创业教育和职业规划等多门课程。有42.4%(n=176)的学生已经完成学校规定的慕课学习,57.6%(n=239)的学生正在学习。
在慕课学习经验方面,有74.9%(n=311)的学生在此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网络课程学习,有25.1%(n=104)的学生有网络学习经历。技术是影响慕课学习的重要方面,它包括学习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调查中,24.8%(n=10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计算机与网络技能水平熟练,75%(n=3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水平较差。慕课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网络技术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2],但是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经验感受。网络学习经验对慕课学习有重要影响[3],调查中,66.9%(n=278)的学生认为“需要慕课学习方法指导”,26.2%(n=109)的学生是先学习慕课,然后再去参加指导教师辅导,63.8%(n=265)的学生是参加完指导教师的指导,然后根据教师安排来学习慕课,9.8%(n=41)的学生对于慕课学习没有安排。在慕课学习效果评价方面,32.5%(n=135)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不如传统的课堂教学,40%(n=166)的学生认为与课堂学习效果没有差别,27.5%(n=114)的学生认为比课堂学习的效果要好。在对慕课的学习信心方面,59.5%(n=247)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学好慕课,40.5%(n=168)的学生对于慕课学习缺少自信心或不清楚。
3.2因素分析
本研究对45个问题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学生在慕课学习中的障碍。因素分析法是对复杂关系的多变量进行降维处理,整理出公因素代替原始变量,以反映和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3]。因素分析法通过计算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根据特征值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75%来确定公共因素数,计算初始因素矩阵和公共因素方差,用方差极大法进行正交因素旋转或斜交因素旋转求正交或斜交因素载荷矩阵;根据矩阵相关系数确定因素[4]。因子分析与方差最大旋转用来确定数据的底层结构。KMO(KaiserMeyerOlkin)统计量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关系矩阵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KMO取值在0和1之间。KMO值越接近于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越适合做因子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KMO=0.814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1所示)。在对影响调查的题项进行因素分析后,其中前6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6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总特征值的83.5%,因此,提取前6个因子作为主因子。对于在各个因素上的负荷均小于0.30的项和共同度小于0.20的项目予以删除,共删除了3个题项。为了方便对影响因子含义进行解释,进行了Kaiser标准化正交因子旋转,得到了旋转成分矩阵。然后进行了整理命名,共总结出6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学习管理与支持、学习动机、学习交互、学习技术、网络技术、时间问题。
4讨论与分析
4.1学习支持在慕课学习中起关键作用
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学习管理与支持因素均值为2.17,是影响慕课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学习管理与支持是指学习的管理和指导,特别是指给那些遇到突发问题和困难的学生提供的支持,它服务的是特定对象,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将使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5]。对于参与慕课学习的新生,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还是网络学习经验都存在不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个体需求,如果平台帮助系统没有提供相应的帮助,指导教师和课程讲师没有及时支持,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动力。调查发现,23%的学生对平台不熟悉,37%的学生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3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34%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的指导缺少针对性。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有67%的学生认可慕课这种学习方式,但是仍有65%的学生认为慕课学习没有获得预期的收获,有3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在慕课学习中学到东西。这主要是由于管理者只是从资源的角度进行管理,没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支持和服务,特别是对个性化需求的支持。
慕課学习不同于课堂学习,学生在这种虚拟的学习环境中,需要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和熟练的应用学习工具的能力,才能完成学习目标。对于学校来说,将慕课嵌入高职教育,也不是“一次引入”即万事大吉,要完成慕课学习目标,需要将教与学进行再次整合,而整合过程需要不同于课堂教学的学习方法,管理者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包括管理、活动设计、评价、学习引导等方面的学习支持系统。
4.2学习动机和教学模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生活化”,只有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学习内容才能引发学生的“人文需要”,才能促进人文知识学习。在本研究中,高职新生学习的慕课内容如创业教育、领导力、职业道德与素养等并不是学生最迫切需要的,内容设计偏离了学生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38.3%(n=159)的学生是“为了完成选修课的学分”,只有22.8%(n=95)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人文教育远离生活,就不能引起学生的人文需要,必定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文知识具有“个体性”、“隐喻性”和“多质性”的特征[1]。它需要在“开放”、“自由”和“真诚”的环境下,通过反思与对话完成。这些活动在网络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作业和在线讨论中,在课堂教学中则体现在教学环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等方面。然而,当前的慕课是以主讲教师的讲座为主,不能关注学生个体的要求,指导教师的课堂指导仅仅作为在线课堂补充,整个过程都是以知识传输为中心,缺少交互与对话。利用传授科学知识的方式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忽视了人文知识的特点,违背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规律,学生不能理解人文知识的重要性,也就不会主动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是“成人”教育。它需要学习者对学习知识的认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将显性知识与学校文化、职业价值和职业精神等隐性知识联系起来,突出人文教育“生活化”的要求,激发学生对价值的认同。重点是唤起和引导学生内心的“人文需要”、培养人文精神,不能将知识“灌输”作为教学的目标。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行动中实现人文素质“螺旋式”的提升。
实践中,指导教师在慕课学习过程中只是作为补充者的角色,并且普遍缺乏网络教学技能。参与慕课指导的教师中67%是专业技术教师,85%的教师没有网络教育的经验。这些习惯于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专业教师,不能从人文知识特性的角度入手进行指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再设计者,他需要围绕慕课对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和实践活动进行再设计,从知识传授者向问题提出者、环境构建者和实践促进者转变。
4.3慕课学习中学习交互缺失
网络学习交互主要是指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5]。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化交互是人文知识学习中一个重要方面。在因素分析重要性排序中,学习交互的均值是M=1.93,是重要性排第3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53%的学生认为作业对学习帮助不大,一方面是因为作业缺少挑战性,多是知识总结,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作业没有获得及时反馈,只是作为学习评价的依据,学生失去了反思和提升的机会。讨论是激发学生反思最常用的学习活动,它包括在线的异步或同步讨论以及课堂讨论。调查中,72.7%(n=302)的学生没有“在线提出问题或回答别人的问题”,87%(n=361)的学生没有在指导教师的课堂上参与讨论。人文素质提升倚重的是在学习交互过程中的“对话”,如果慕课学习缺少了交互,特别是缺少社会化的交互,就无法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素质。学院指导教师是促进师生交互的重要契机,但是调查发现,教师指导重点是问题答疑和知识拓展等,师生“对话”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同时,大部分学生将教师的指导看成了布置任务与检查、学习内容补充,缺少反思与追问的意识,而缺少混合式学习的指导经验,使指导课堂偏离了教学设计目标。
5总结与建议
将慕课嵌入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有意义的教学改革,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障碍。研究发现,利用慕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习管理与支持系统不完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慕课的教学内容由于远离学生生活,教學过程中忽视了人文知识特性,失去学习的吸引力;慕课教学设计缺少学习交互设计,使学生失去了反思和提升的机会。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信息化改革实践中,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首先,将慕课融入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整个体系中。人文素质提升不是某一阶段的任务,在高职学习中,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对人文知识的需求不同,同时由于个体的爱好不同,对人文知识的关注点也有差异。因此,利用慕课灵活性的特点,对运用慕课提升人文素质作一个整体的规划,同时又能够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指导和学习支持;其次,注重人文教育特性,改进教学模式。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学科知识的教育,在知识特性和学习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不能运用学科教学模式传授人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知行合一的学习理念,将线上和线下的活动作为实践人文行动的机会;再次,把“对话”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灵魂。在基于慕课的人文知识学习中,活动是载体,“对话”是灵魂[6],因为“对话”是引导学生人文知识需求的开端。因此,无论是慕课教学设计还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设计,交互设计都是一个重点。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化交互或知识交互,才能更好地促进反思,提升对人文知识的理解,进而树立人文信念,实践人文行动。
参考文献
[1] 杨和平.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6(29):7172.
[2]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3179.
[3] 杜强,贾丽艳.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71.
[4] 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28.
[5] 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093.
[6] 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6.
AbstractIntroduced the MOOC for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pplying blended learning mod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is another wa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In this study,415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ok part in the survey.The researcher then used factor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OOC learning.Through data analysis, provided a summary of the impact of six factors:learning management and support,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interaction,learning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ime. According to the aboveanalyzed result,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provide the personalized humanism quality education path and guidance; emphasis on human qualities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ode; The "dialogue" as the key to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MOOC;quality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actor analysis
[关键词]慕课;素质教育;高职;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2008805
人文素质教育是改变高等职业教育只会培养 “工具人”现状,向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人”转变的重要措施。但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其内涵和外延不清晰,当前人们对于人文素质教育认识模糊的关键在于人文素质教育究竟是一个功能问题还是一个价值问题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决定了迥异的实践路径,直接影响实践领域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设计。当前“以就业为中心”的职教理念导致了“重技能、轻人文”的现状[1],在实践中人文素质教育成为点缀,教育目标模糊,教育的内容泛化,教师的教学随意性大,使人文素质教育表面化、形式化,难以实现学生理解人文知识、认同人文精神和践行人文信仰的教育目标。如何在理论创新和实践两个层面共同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扩展和深化成为高职教育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上有明显的功利性。包括高职教师在内,普遍认为高职教育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岗位要求,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学生只要掌握了专业技能,找到了工作,适应了企业的要求,高职教育就完成了培养目标,换句话说,“高职教育就是饭碗教育”。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课堂教学、教学评价都要以技能培养为中心,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培养重点。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高职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被边缘化。高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设相关的课程。在培养计划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只是专业课程的调剂,缺少总体规划,随意性较大。院校在师资、政策支持和课程开发等方面投入较少,导致这类课程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成为边缘性课程;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由于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培养目标存在不确定性,围绕培养目标的内容设计就存在着随意性。高职中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多种多样、无所不包,似乎内容越丰富、领域越广泛,越能体现出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性。这种设计偏离了职业教育的目标,没有将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生活化”的要求;再次,教学模式不能适应人文知识的特点。高职的人文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学和评价都是以知识为中心,教师将分割的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人文知识的“文化性”,使人文知识教学“绝对化”。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学过程难以引导学生思考,也就无实现人文教育中 “对话”“理解”“反思”的要求[2],导致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很低。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着理论上缺少突破、实践中难以创新的窘境。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结合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将慕课引入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探索途径。慕课是一种通过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开发的网络化、开放式课程,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等领域应用广泛,是一种发展较快、应用领域广泛的课程模式。慕课的应用形式有很多种,将慕课嵌入到高职教学、以翻转课堂方式设计的混合式学习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有与之对应的学习背景限制和技术要求,将慕课应用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升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绩效是本研究的目标。
2研究过程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从2013年开始与网络教育公司合作,引入15門慕课嵌入到教学体系中。慕课内容主要是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涉及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古典文化赏析、时尚文化等多个方面。目标是通过引入慕课学习,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引入的慕课作为高职新生必选课,学习时间为一学期。慕课学习平台由网络教育公司提供,能够实现在线课程学习、作业管理、在线讨论等功能。每门慕课都有1名主讲教师,同时由学院安排1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主要提供学习指导和答疑,每隔2周进行1次面对面的学习辅导。学习结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作业评定成绩,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的学生需要重修。
本研究于2015年5月对参与慕课学习的学生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在慕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经整理,总结出学生反映的58个学习问题,结合文献调研,设计了慕课学习障碍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和问题两部分。基本信息部分包含性别、入学方式、专业、年级、课程、网络学习经验等;调查问题部分包括慕课组织管理、学习交互、学习技巧、动机、网络应用能力等8个方面,共设计学生慕课学习问题45个。问题评估分成“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选项,要求学生以里克特量表1~5个选项进行选择,分别给予1~5分的分值。
在2015年6月进行了问卷调查,统一发放纸质问卷,学生填写完成后,由指导教师集中收回。参加调查的学生有436名,包括已完成和正在学习慕课的学生。涵盖学前教育、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会计与统计4个专业的学生。调查结束回收问卷436份,剔除掉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415份。 3数据分析
3.1描述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经过整理后,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6.0进行了分析。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女生占68.4%(n=284),男生占31.6%(n=131)。70.8%的学生(n=294)是通过普通高考方式入学,有29.2%(n=121)的学生是通过对口升学的方式入学。参与调查的学生共选修了13门慕课,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时尚艺术、创业教育和职业规划等多门课程。有42.4%(n=176)的学生已经完成学校规定的慕课学习,57.6%(n=239)的学生正在学习。
在慕课学习经验方面,有74.9%(n=311)的学生在此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网络课程学习,有25.1%(n=104)的学生有网络学习经历。技术是影响慕课学习的重要方面,它包括学习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调查中,24.8%(n=10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计算机与网络技能水平熟练,75%(n=3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水平较差。慕课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网络技术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2],但是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经验感受。网络学习经验对慕课学习有重要影响[3],调查中,66.9%(n=278)的学生认为“需要慕课学习方法指导”,26.2%(n=109)的学生是先学习慕课,然后再去参加指导教师辅导,63.8%(n=265)的学生是参加完指导教师的指导,然后根据教师安排来学习慕课,9.8%(n=41)的学生对于慕课学习没有安排。在慕课学习效果评价方面,32.5%(n=135)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不如传统的课堂教学,40%(n=166)的学生认为与课堂学习效果没有差别,27.5%(n=114)的学生认为比课堂学习的效果要好。在对慕课的学习信心方面,59.5%(n=247)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学好慕课,40.5%(n=168)的学生对于慕课学习缺少自信心或不清楚。
3.2因素分析
本研究对45个问题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学生在慕课学习中的障碍。因素分析法是对复杂关系的多变量进行降维处理,整理出公因素代替原始变量,以反映和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3]。因素分析法通过计算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根据特征值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75%来确定公共因素数,计算初始因素矩阵和公共因素方差,用方差极大法进行正交因素旋转或斜交因素旋转求正交或斜交因素载荷矩阵;根据矩阵相关系数确定因素[4]。因子分析与方差最大旋转用来确定数据的底层结构。KMO(KaiserMeyerOlkin)统计量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关系矩阵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KMO取值在0和1之间。KMO值越接近于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越适合做因子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KMO=0.814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1所示)。在对影响调查的题项进行因素分析后,其中前6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6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总特征值的83.5%,因此,提取前6个因子作为主因子。对于在各个因素上的负荷均小于0.30的项和共同度小于0.20的项目予以删除,共删除了3个题项。为了方便对影响因子含义进行解释,进行了Kaiser标准化正交因子旋转,得到了旋转成分矩阵。然后进行了整理命名,共总结出6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学习管理与支持、学习动机、学习交互、学习技术、网络技术、时间问题。
4讨论与分析
4.1学习支持在慕课学习中起关键作用
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学习管理与支持因素均值为2.17,是影响慕课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学习管理与支持是指学习的管理和指导,特别是指给那些遇到突发问题和困难的学生提供的支持,它服务的是特定对象,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将使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5]。对于参与慕课学习的新生,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还是网络学习经验都存在不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个体需求,如果平台帮助系统没有提供相应的帮助,指导教师和课程讲师没有及时支持,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动力。调查发现,23%的学生对平台不熟悉,37%的学生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3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34%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的指导缺少针对性。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有67%的学生认可慕课这种学习方式,但是仍有65%的学生认为慕课学习没有获得预期的收获,有3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在慕课学习中学到东西。这主要是由于管理者只是从资源的角度进行管理,没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支持和服务,特别是对个性化需求的支持。
慕課学习不同于课堂学习,学生在这种虚拟的学习环境中,需要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和熟练的应用学习工具的能力,才能完成学习目标。对于学校来说,将慕课嵌入高职教育,也不是“一次引入”即万事大吉,要完成慕课学习目标,需要将教与学进行再次整合,而整合过程需要不同于课堂教学的学习方法,管理者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包括管理、活动设计、评价、学习引导等方面的学习支持系统。
4.2学习动机和教学模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生活化”,只有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学习内容才能引发学生的“人文需要”,才能促进人文知识学习。在本研究中,高职新生学习的慕课内容如创业教育、领导力、职业道德与素养等并不是学生最迫切需要的,内容设计偏离了学生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38.3%(n=159)的学生是“为了完成选修课的学分”,只有22.8%(n=95)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人文教育远离生活,就不能引起学生的人文需要,必定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文知识具有“个体性”、“隐喻性”和“多质性”的特征[1]。它需要在“开放”、“自由”和“真诚”的环境下,通过反思与对话完成。这些活动在网络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作业和在线讨论中,在课堂教学中则体现在教学环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等方面。然而,当前的慕课是以主讲教师的讲座为主,不能关注学生个体的要求,指导教师的课堂指导仅仅作为在线课堂补充,整个过程都是以知识传输为中心,缺少交互与对话。利用传授科学知识的方式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忽视了人文知识的特点,违背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规律,学生不能理解人文知识的重要性,也就不会主动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是“成人”教育。它需要学习者对学习知识的认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将显性知识与学校文化、职业价值和职业精神等隐性知识联系起来,突出人文教育“生活化”的要求,激发学生对价值的认同。重点是唤起和引导学生内心的“人文需要”、培养人文精神,不能将知识“灌输”作为教学的目标。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行动中实现人文素质“螺旋式”的提升。
实践中,指导教师在慕课学习过程中只是作为补充者的角色,并且普遍缺乏网络教学技能。参与慕课指导的教师中67%是专业技术教师,85%的教师没有网络教育的经验。这些习惯于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专业教师,不能从人文知识特性的角度入手进行指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再设计者,他需要围绕慕课对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和实践活动进行再设计,从知识传授者向问题提出者、环境构建者和实践促进者转变。
4.3慕课学习中学习交互缺失
网络学习交互主要是指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5]。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化交互是人文知识学习中一个重要方面。在因素分析重要性排序中,学习交互的均值是M=1.93,是重要性排第3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53%的学生认为作业对学习帮助不大,一方面是因为作业缺少挑战性,多是知识总结,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作业没有获得及时反馈,只是作为学习评价的依据,学生失去了反思和提升的机会。讨论是激发学生反思最常用的学习活动,它包括在线的异步或同步讨论以及课堂讨论。调查中,72.7%(n=302)的学生没有“在线提出问题或回答别人的问题”,87%(n=361)的学生没有在指导教师的课堂上参与讨论。人文素质提升倚重的是在学习交互过程中的“对话”,如果慕课学习缺少了交互,特别是缺少社会化的交互,就无法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素质。学院指导教师是促进师生交互的重要契机,但是调查发现,教师指导重点是问题答疑和知识拓展等,师生“对话”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同时,大部分学生将教师的指导看成了布置任务与检查、学习内容补充,缺少反思与追问的意识,而缺少混合式学习的指导经验,使指导课堂偏离了教学设计目标。
5总结与建议
将慕课嵌入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有意义的教学改革,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障碍。研究发现,利用慕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习管理与支持系统不完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慕课的教学内容由于远离学生生活,教學过程中忽视了人文知识特性,失去学习的吸引力;慕课教学设计缺少学习交互设计,使学生失去了反思和提升的机会。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信息化改革实践中,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首先,将慕课融入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整个体系中。人文素质提升不是某一阶段的任务,在高职学习中,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对人文知识的需求不同,同时由于个体的爱好不同,对人文知识的关注点也有差异。因此,利用慕课灵活性的特点,对运用慕课提升人文素质作一个整体的规划,同时又能够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指导和学习支持;其次,注重人文教育特性,改进教学模式。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学科知识的教育,在知识特性和学习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不能运用学科教学模式传授人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知行合一的学习理念,将线上和线下的活动作为实践人文行动的机会;再次,把“对话”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灵魂。在基于慕课的人文知识学习中,活动是载体,“对话”是灵魂[6],因为“对话”是引导学生人文知识需求的开端。因此,无论是慕课教学设计还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设计,交互设计都是一个重点。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化交互或知识交互,才能更好地促进反思,提升对人文知识的理解,进而树立人文信念,实践人文行动。
参考文献
[1] 杨和平.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6(29):7172.
[2]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3179.
[3] 杜强,贾丽艳.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71.
[4] 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28.
[5] 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093.
[6] 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6.
AbstractIntroduced the MOOC for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pplying blended learning mod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is another wa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In this study,415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ok part in the survey.The researcher then used factor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OOC learning.Through data analysis, provided a summary of the impact of six factors:learning management and support,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interaction,learning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ime. According to the aboveanalyzed result,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provide the personalized humanism quality education path and guidance; emphasis on human qualities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ode; The "dialogue" as the key to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MOOC;quality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actor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