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3年6月的一次“青年交友派对”中,石嘴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西北骏马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职工雍成和素未谋面的幼儿园青年女教师刘惠牵起手来,并最终走上了婚姻殿堂。现在,雍成的爱人快做妈妈了,小两口别提有多幸福了。他们说,是高新区党群中心为他们搭建了鹊桥;西北骏马公司的“老板”不会忘记,是党工委和党群中心帮助职工解决了终身大事,帮助企业留住了人才……
石嘴山市共有非公企业24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3家,全年实现总产值381.7亿元,年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6.4%,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最重要的生力军。全市非公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3.8万人,有党员4204名,共组建党组织1846个,党组织覆盖率74.65%。近年来,石嘴山市针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专职队伍缺乏、工作触角难深入、覆盖不全面、指导不及时等问题,壮大专职党建指导员队伍,确保了对非公企业的指导服务覆盖到边、深入到底,着力解决了服务党员、服务职工、服务企业和服务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企业有了“根据地”
宁沪太阳能有限公司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让员工充满了希望,但用工补充严重不足却愁坏了老板。2014年3月,“从天而降”的20多名新员工终于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经过多方联系就业部门和有关企业失业的技术工人,同时带给企业和失业工人的厚礼……2013年底建成启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群中心和道路运输行业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企业的“娘家”。
针对非公企业党群活动资源少、场地缺、难组织的问题,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大工业园区、道路运输行业党委等规划建设5个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发挥服务、指导和管理的枢纽作用。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群中心开设了高新区党校、“两代表一委员”接待室、党史教育基地、职工书屋等十余个功能室。先后组织开展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集中轮训专题讲座报告20余场次,培训人员1300余人次;组织党员职工开展志愿者行动10余次;每月定期举办“情定高新、互爱一生”青年交友派对活动,吸引30多个企业、单位共1100多名青年参加,20多对结为伴侣,50多对确定交友意向,为开发区留住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被企业职工戏称为“高新版非诚勿扰”。
开通了党群中心服务热线电话,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群服务QQ群,在高新区网站开通了党群中心网上服务窗口,拉近了与企业和党员职工的距离。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组建全区第一家道路运输全行业党委开了好头,规划建设了道路运输行业党群服务中心,使18个基层支部共346名从业党员回到了行业党组织的“家”。设立了运输行业纠纷调解中心,建立当事双方及所在运输企业、执法、党委等多方联动调解说和机制,择优聘请24名从业党员轮流主持调解说和,成功调解纠纷100余起。组建了由25名党员组成的政风行风义务监督员队伍,定期收集反馈运输行业行风、服务和从业人员诉求呼声,推动行业的自我管理和发展;开发了行业党建管理信息系统,依托手机短信、微信、QQ群建立行业“空中党校”,使从业党员在流动中接受了党员教育。
管理趋向“立体化”
2014年1月,石嘴山市委组织部从市环保局、中级法院、司法局、工会、文化旅游局等单位共抽调7名挂职干部到高新技术开发区担任专职党建指导员,将开发园区按不同类别分为五个功能区,至少每个人负责一个园区,实现管理“立体化”。
为了解决工业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队伍不强、选派的兼职党建指导员精力难保证的问题,结合区域化网格化管理,向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选派挂职干部担任专职党建指导员,确定了10名示范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为网格党建联络员。对功能片区再按照10—20家企业为一个网格单元划分企业网格,择优确定网格牵头党组织和联络员,对网格内企业进行日常联络服务和示范引导,牵头联合举办党群活动。
通过深入片区企业调查走访,发放党建宣传资料200余册,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20余件,查找“隐形党员”“口袋党员”11名,使11名没有党组织的企业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专职党建指导员和网格党建联络员成为园区区域化网格化管理的“中坚力量”。
成立了园区“孵化器”党支部,重点面向未成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培养发展党员,指导开展党群活动,筹建党的组织,解决了党的工作缺乏“兜底覆盖”的问题。“孵化园”党支部开展党员“双找”活动,让7名流动党员在“孵化园”党支部“安了家”,从制度层面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把党的工作和服务下沉到最基层。
2013年在全市开展了“百日攻坚”行动,采取派员帮建、行业统建、协会包建等方式,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2014年2月,大武口区红星社区与佰德隆商贸责任有限公司建立了“手拉手共建”关系,双方不定期举办文艺联谊活动,佰德隆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支持。这是石嘴山市组织机关与企业、社区与企业进行“手拉手共建”和“三建三带六送”活动的范例。帮助新组建党组织22个,工会组织61个,团组织40个,妇女组织8个,帮扶各类配套活动设施总价值达44.2万元。规范党员活动阵地60余个,通过“百日攻坚”,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比2012年初的30%整整提高了1倍。
服务安上“泥腿子”
2013年,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工反映乘坐公交车难的问题,挂职干部多次协调交通、运管等部门开通了12路公交车,受到了开发区企业和党员职工的好评。
采访中了解到,石嘴山市将通过分批选派挂职、退居二线干部等多种途径,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园区的非公党建专职队伍,壮大为基层服务的“泥腿子”;使非公企业和党员、职工可以就近找到组织、咨询和解决问题。
为了将“服务党员、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作为园区非公党建的宗旨落到实处,针对园区企业生产下滑、企业家信心不足的问题,依托各工业园区,邀请经济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支招,组织召开了涉煤企业转型发展座谈会、产业结构转型座谈会、装备制造企业内部循环配套合作协调会,组织企业家赴宁东化工基地、银川经开区进行协作配套洽谈;举办银企对接会,邀请石嘴山银行等金融单位帮助企业融资,提振了企业出资人的发展信心。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非公企业深入开展了“中国梦、企业梦、我的梦”专题讨论和“我为发展献一策”活动,深化党员职工示范岗评选和工人先锋号创建等“创先争优”活动,共组织提出合理化建议2634条,征集和实施技术革新304项,开展技术练兵512场次,组建攻坚小组和突击队30余个,凝聚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指导企业普遍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推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在全市开展了“回报社会、感恩行动”活动,引导企业落实社会责任,2013年全市非公企业参与公益事业421项,投入资金约338万元。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的发挥,有效提升了党在非公领域的影响力。深入开展“双强六好”非公党组织创建活动,有10个非公党组织被自治区命名为“双强六好”非公党组织,其中3个非公党组织工作经验被全国非公党建杂志报道,宁夏兴平化工公司开展“双创双争四满意”的活动还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全市非公经济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进入领导班子比例达到98%,与工会组织双向进入的比重达72%。加大党建指导员选派力度,结合机关干部“下基层”,向全市非公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2152人。2013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实现总产值381.7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59%;非公企业上缴税金23.5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93.1%。解决就业13.8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48.55%。
石嘴山市共有非公企业24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3家,全年实现总产值381.7亿元,年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6.4%,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最重要的生力军。全市非公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3.8万人,有党员4204名,共组建党组织1846个,党组织覆盖率74.65%。近年来,石嘴山市针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专职队伍缺乏、工作触角难深入、覆盖不全面、指导不及时等问题,壮大专职党建指导员队伍,确保了对非公企业的指导服务覆盖到边、深入到底,着力解决了服务党员、服务职工、服务企业和服务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企业有了“根据地”
宁沪太阳能有限公司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让员工充满了希望,但用工补充严重不足却愁坏了老板。2014年3月,“从天而降”的20多名新员工终于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经过多方联系就业部门和有关企业失业的技术工人,同时带给企业和失业工人的厚礼……2013年底建成启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群中心和道路运输行业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企业的“娘家”。
针对非公企业党群活动资源少、场地缺、难组织的问题,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大工业园区、道路运输行业党委等规划建设5个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发挥服务、指导和管理的枢纽作用。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群中心开设了高新区党校、“两代表一委员”接待室、党史教育基地、职工书屋等十余个功能室。先后组织开展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集中轮训专题讲座报告20余场次,培训人员1300余人次;组织党员职工开展志愿者行动10余次;每月定期举办“情定高新、互爱一生”青年交友派对活动,吸引30多个企业、单位共1100多名青年参加,20多对结为伴侣,50多对确定交友意向,为开发区留住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被企业职工戏称为“高新版非诚勿扰”。
开通了党群中心服务热线电话,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群服务QQ群,在高新区网站开通了党群中心网上服务窗口,拉近了与企业和党员职工的距离。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组建全区第一家道路运输全行业党委开了好头,规划建设了道路运输行业党群服务中心,使18个基层支部共346名从业党员回到了行业党组织的“家”。设立了运输行业纠纷调解中心,建立当事双方及所在运输企业、执法、党委等多方联动调解说和机制,择优聘请24名从业党员轮流主持调解说和,成功调解纠纷100余起。组建了由25名党员组成的政风行风义务监督员队伍,定期收集反馈运输行业行风、服务和从业人员诉求呼声,推动行业的自我管理和发展;开发了行业党建管理信息系统,依托手机短信、微信、QQ群建立行业“空中党校”,使从业党员在流动中接受了党员教育。
管理趋向“立体化”
2014年1月,石嘴山市委组织部从市环保局、中级法院、司法局、工会、文化旅游局等单位共抽调7名挂职干部到高新技术开发区担任专职党建指导员,将开发园区按不同类别分为五个功能区,至少每个人负责一个园区,实现管理“立体化”。
为了解决工业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队伍不强、选派的兼职党建指导员精力难保证的问题,结合区域化网格化管理,向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选派挂职干部担任专职党建指导员,确定了10名示范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为网格党建联络员。对功能片区再按照10—20家企业为一个网格单元划分企业网格,择优确定网格牵头党组织和联络员,对网格内企业进行日常联络服务和示范引导,牵头联合举办党群活动。
通过深入片区企业调查走访,发放党建宣传资料200余册,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20余件,查找“隐形党员”“口袋党员”11名,使11名没有党组织的企业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专职党建指导员和网格党建联络员成为园区区域化网格化管理的“中坚力量”。
成立了园区“孵化器”党支部,重点面向未成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培养发展党员,指导开展党群活动,筹建党的组织,解决了党的工作缺乏“兜底覆盖”的问题。“孵化园”党支部开展党员“双找”活动,让7名流动党员在“孵化园”党支部“安了家”,从制度层面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把党的工作和服务下沉到最基层。
2013年在全市开展了“百日攻坚”行动,采取派员帮建、行业统建、协会包建等方式,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2014年2月,大武口区红星社区与佰德隆商贸责任有限公司建立了“手拉手共建”关系,双方不定期举办文艺联谊活动,佰德隆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支持。这是石嘴山市组织机关与企业、社区与企业进行“手拉手共建”和“三建三带六送”活动的范例。帮助新组建党组织22个,工会组织61个,团组织40个,妇女组织8个,帮扶各类配套活动设施总价值达44.2万元。规范党员活动阵地60余个,通过“百日攻坚”,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比2012年初的30%整整提高了1倍。
服务安上“泥腿子”
2013年,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工反映乘坐公交车难的问题,挂职干部多次协调交通、运管等部门开通了12路公交车,受到了开发区企业和党员职工的好评。
采访中了解到,石嘴山市将通过分批选派挂职、退居二线干部等多种途径,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园区的非公党建专职队伍,壮大为基层服务的“泥腿子”;使非公企业和党员、职工可以就近找到组织、咨询和解决问题。
为了将“服务党员、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作为园区非公党建的宗旨落到实处,针对园区企业生产下滑、企业家信心不足的问题,依托各工业园区,邀请经济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支招,组织召开了涉煤企业转型发展座谈会、产业结构转型座谈会、装备制造企业内部循环配套合作协调会,组织企业家赴宁东化工基地、银川经开区进行协作配套洽谈;举办银企对接会,邀请石嘴山银行等金融单位帮助企业融资,提振了企业出资人的发展信心。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非公企业深入开展了“中国梦、企业梦、我的梦”专题讨论和“我为发展献一策”活动,深化党员职工示范岗评选和工人先锋号创建等“创先争优”活动,共组织提出合理化建议2634条,征集和实施技术革新304项,开展技术练兵512场次,组建攻坚小组和突击队30余个,凝聚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指导企业普遍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推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在全市开展了“回报社会、感恩行动”活动,引导企业落实社会责任,2013年全市非公企业参与公益事业421项,投入资金约338万元。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的发挥,有效提升了党在非公领域的影响力。深入开展“双强六好”非公党组织创建活动,有10个非公党组织被自治区命名为“双强六好”非公党组织,其中3个非公党组织工作经验被全国非公党建杂志报道,宁夏兴平化工公司开展“双创双争四满意”的活动还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全市非公经济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进入领导班子比例达到98%,与工会组织双向进入的比重达72%。加大党建指导员选派力度,结合机关干部“下基层”,向全市非公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2152人。2013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实现总产值381.7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59%;非公企业上缴税金23.5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93.1%。解决就业13.8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