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土保持即针对人为活动以及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理的措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新阶段。本文从对水土保持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水土保持在乡村生态振兴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通过水土保持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和探索优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的农村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乡村生态;建议
重庆属于全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推动过程中,应当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从而助力当地乡村生态的振兴,提高当地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1水土保持的定义
水土保持即对人为活动以及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理的措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新阶段。
“小流域”指以出口断面以及分水岭为界而形成较小面积的一种闭合集水区。最大流域面积通常不超出50平方公里。各个小流域不仅是一个独立自然集水的单元,也是发展我国农、林、牧等生产的一种经济单元,一般分布于大江或者大河上游。水土流失全过程都是在“小流域”内产生的,具备一定的规律性【1】。
2水土保持在乡村生态振兴中面临的问题
2.1乡村的水土流失严重
当前仍然有部分区域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同时各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合理,乡村的基础设施不规范,使得水土严重流失。
2.2乡村环境严重污染
随着乡村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得农、牧业规模逐渐扩大,乡村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愈发严重。
2.3农用物资的不合理施用
在部分乡村的生产活动中,由于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的不合理施用,虽然减少了一定的虫害,增加了各种作物产量,但是也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这些化学产品流入江河湖泊,对水资源造成极大污染,还破坏当地土壤的酸碱平衡、抑制有益微生物繁殖等。
3水土保持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的建议
对于当前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受制于各种不法行为或不合理生产、生活活动,降低了生态环境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导致洪涝等灾害频发、土壤结构被破坏等,对乡村生产、农户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当地政府应当增强自身和农户的环保意识,加大监管力度,及时调整各项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户对居住生态环境进行改良,创设绿色的农、林、牧生产环境。
3.1发展绿色农业
各类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对乡村生态造成了破坏,從而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农、牧等产物的安全性和产量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具体工作进程中,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宣传和推广农家肥的施用,保证农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同时把传统的地膜进行改善成可降解的地膜。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耕地重新规划调整,或退耕还林或改为梯田等,配置相应的蓄水池、截水沟或者排水沟,从而防止水土流失面积的扩大。
另外,要对荒废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提高对乡村土地的利用率,帮助农户对自家环境进行改善。这样不仅能提升农户的生活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重振乡村生态。
3.2加强植树造林
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要调动起农户的植树造林积极性,在政府和相关单位的辅助规划下,对乡村内外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进行植树、栽花以及种草等。这样不仅能美化乡村的整体环境,也能通过绿植为乡村水土资源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3.3提高水土保持意识
部分乡村领导人员为加速提升乡村的经济效益,忽略了水土流失带来的恶劣影响。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及时提高乡村干部的水土保持意识,强化其环保观念,在思想上让其意识到水土保持能够助力乡村生态的振兴,有效提升土地的生产力,进而带领农户快速脱贫致富。另外,有关部门也要做好水土保持的宣传,强化农户的环保观念,使其做到保护家园生态,从意识上对当地水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3.4加大监管力度,以奖代补
为了使水土保持相关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情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强化执法力度,对于各种破坏乡村生态的行为严惩不贷。对于周边在建项目定期巡检,从法律法规层面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另外,可以建设以奖代补的试点,对自愿出资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农民、村集体、乡村专业合作的组织以及企业等进行奖励和补助,引导社会各界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资源保护【2】。
4结语
当前许多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区域都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当地乡村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相关部门应当参照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实情落实国家水土保持的政策,从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洪建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2):246-248
【2】冷梅浅析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 (21):119-120
关键词:水土保持;乡村生态;建议
重庆属于全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推动过程中,应当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从而助力当地乡村生态的振兴,提高当地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1水土保持的定义
水土保持即对人为活动以及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理的措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新阶段。
“小流域”指以出口断面以及分水岭为界而形成较小面积的一种闭合集水区。最大流域面积通常不超出50平方公里。各个小流域不仅是一个独立自然集水的单元,也是发展我国农、林、牧等生产的一种经济单元,一般分布于大江或者大河上游。水土流失全过程都是在“小流域”内产生的,具备一定的规律性【1】。
2水土保持在乡村生态振兴中面临的问题
2.1乡村的水土流失严重
当前仍然有部分区域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同时各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合理,乡村的基础设施不规范,使得水土严重流失。
2.2乡村环境严重污染
随着乡村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得农、牧业规模逐渐扩大,乡村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愈发严重。
2.3农用物资的不合理施用
在部分乡村的生产活动中,由于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的不合理施用,虽然减少了一定的虫害,增加了各种作物产量,但是也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这些化学产品流入江河湖泊,对水资源造成极大污染,还破坏当地土壤的酸碱平衡、抑制有益微生物繁殖等。
3水土保持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的建议
对于当前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受制于各种不法行为或不合理生产、生活活动,降低了生态环境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导致洪涝等灾害频发、土壤结构被破坏等,对乡村生产、农户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当地政府应当增强自身和农户的环保意识,加大监管力度,及时调整各项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户对居住生态环境进行改良,创设绿色的农、林、牧生产环境。
3.1发展绿色农业
各类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对乡村生态造成了破坏,從而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农、牧等产物的安全性和产量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具体工作进程中,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宣传和推广农家肥的施用,保证农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同时把传统的地膜进行改善成可降解的地膜。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耕地重新规划调整,或退耕还林或改为梯田等,配置相应的蓄水池、截水沟或者排水沟,从而防止水土流失面积的扩大。
另外,要对荒废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提高对乡村土地的利用率,帮助农户对自家环境进行改善。这样不仅能提升农户的生活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重振乡村生态。
3.2加强植树造林
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要调动起农户的植树造林积极性,在政府和相关单位的辅助规划下,对乡村内外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进行植树、栽花以及种草等。这样不仅能美化乡村的整体环境,也能通过绿植为乡村水土资源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3.3提高水土保持意识
部分乡村领导人员为加速提升乡村的经济效益,忽略了水土流失带来的恶劣影响。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及时提高乡村干部的水土保持意识,强化其环保观念,在思想上让其意识到水土保持能够助力乡村生态的振兴,有效提升土地的生产力,进而带领农户快速脱贫致富。另外,有关部门也要做好水土保持的宣传,强化农户的环保观念,使其做到保护家园生态,从意识上对当地水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3.4加大监管力度,以奖代补
为了使水土保持相关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情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强化执法力度,对于各种破坏乡村生态的行为严惩不贷。对于周边在建项目定期巡检,从法律法规层面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另外,可以建设以奖代补的试点,对自愿出资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农民、村集体、乡村专业合作的组织以及企业等进行奖励和补助,引导社会各界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资源保护【2】。
4结语
当前许多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区域都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当地乡村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相关部门应当参照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实情落实国家水土保持的政策,从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洪建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2):246-248
【2】冷梅浅析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 (2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