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成功举办前两届专利拍卖会的基础上,今年秋季,中国技术交易所(下称“中技所”)将继续举办第三届专利拍卖会。在经历了反复的思索,并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之后,作为拍卖会承办方与组织方代表,也是整个拍卖活动的幕后“总指挥”,中技所总裁郭书贵有话要说。 “被安排”的人生轨迹 “我走上技术交易这条路,纯属一种机缘巧合,并不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郭书贵如此表白。学金融专业出身的郭书贵,早年在市政府体改办从事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科研院所改制、企业改制、上市重组、科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股权激励改革试点等等。2003年进入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2004年后就职于北京产权交易所,先后负责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托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环境与产权市场动态分析研究等工作,分管知识产权交易业务、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服务业务,并负责创新交易品种的开发工作。在工作期间,他逐渐意识到,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非常需要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 “中技所成立后,经有关部门推荐,自己‘被安排’到中技所负责全面工作。”郭书贵笑称。 据介绍,中技所是200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科院联合共建的国家级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创建两周年以来,中技所坚持“技术+资本+服务”的创新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技术交易的互联网平台”、“科技融资的创新平台”和“科技政策的市场化操作平台”。 关于中技所成立的背景,郭书贵曾经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这也对技术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转变方式、创新机制,大力促进技术转移,全面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技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是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达到一定阶段后的内在需求。 郭书贵认为,创建中技所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技术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整合积聚技术资源、创新技术交易机制、完善技术交易制度来提高技术交易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并不是因为没有技术交易,才成立中技所,也不是因为没有技术交易机构,才成立中技所。”郭书贵解释说,“中国技术市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渠道,但仍然存在诸多诸如定价难、环节缺失、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激励机制不足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针对中国技术市场存在的共性问题,建立集成化的开放式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交易服务体系的能力,中技所采取了差异化的功能定位,来填补目前我国自主创新体系中的缺失环节。那么缺失的环节是什么?这是中技所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国不缺少科技资源,也不缺少资金,更不缺少技术交易服务机构。据科技部统计,全国从事技术转移服务的各类机构超过1万5千家。那么,中国技术市场缺的是什么?中技所的答案是:中国技术市场缺少的是一个独立、公正、开放、高效的第四方平台;一条解决中国技术市场问题的新思路;一种有效连接中国技术市场各个市场主体的新的市场化机制;一个推动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桥梁。” “我们不把自己作为一个拍卖机构,一个代理机构或是一个评估机构,而是一个综合服务机构。举例来说,我们更像是一个综合医院,可以组织不同专科的医生为病人进行会诊,查找病因,并给出治疗方案。或者说,我们类似一个综合商场,可以同时出售各大品牌的服装,但并不妨碍各个品牌专卖店的存在。”郭书贵进一步说。 成功实践专利拍卖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的研发与产业化严重脱节的现实,一直是困扰国人的一大难题。如何推进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和商业化应用,被认为是未来技术交易环节的重中之重。 “我国许多优秀的科技成果,特别是‘863’等高新技术成果,大多体现为论文成果,而没有最终转化为商业价值。我理解的技术价值,应该是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升级改造,真正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真正变成企业收入和国家税收。面对大量科技成果都躺在科研院所睡大觉的现实状况,我们通过加快技术转移来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说起科技成果转化,郭书贵有其独到的见解。 在我国,技术转移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包括转让、许可、成立产业化公司、联合开发,甚至于人才的流动等,而复杂的交易环节也无形之中拉长了交易的周期。目前国内的技术交易主要采用协议交易、谈判交易等方式,转让成本高、效益低、时间长。 针对传统技术交易一对一谈判方式相对单一、买卖双方相互选择余地有限、成交效率不高的局限性,为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效对接,帮助尽可能多的知识产权走向商用化,中技所积极导入竞价交易模式,尝试以专利拍卖的形式来完成技术交易。 2010年12月16日,中技所首届专利拍卖会圆满落槌,成功拍出中科院计算所的28项专利,拍卖成交率达40%,总成交金额近300万元。此次专利拍卖会的成功举办,展现出技术交易模式的创新探索和新路径,成为国内首次国立科研机构批量专利技术进场公开拍卖的标杆性成功案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同时也扩大了中技所的市场影响。 继第一届专利拍卖会成功举办后,为服务更广大专利权主体,应对市场化需求,进一步促进无形资产快速流转与价值体现,中技所又于2011年10月27日举办了第二届专利拍卖会。现场竞拍及网络动态报价活动已全部完成,总计成交标的16项,成交金额100余万元。 相比中技所第一届拍卖会,第二届在成交额等各项指标上均有所不及。拍卖会后,社会舆论对于专利拍卖也表达了各种不解与质疑,有人认为专利是适合以拍卖这种形式来进行转让的,也有媒体说专利拍卖会没有艺术品拍卖那样人潮涌动的火爆场面。郭书贵就此表示,两次拍卖会的具体成果不一致是很正常的情况。这首先与专利自身的特点有关。专利不同于具有实用价值的传统商品,也不同于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更不是大众消费品。一套房子买到手之后可以保值增值,但一项技术从买到手之日起可能就已经落后了。不同领域的企业对于专利亦有不同的需求,并且对消化吸收、转化条件等都有一定的客观要求。 “专利拍卖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尚在摸索阶段,我们在首届专利拍卖会前,心里也是没有十分的把握的,并且已经做好了所有标的全部流拍的心理准备。”郭书贵还向记者透露了拍卖过程中的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在第一届拍卖会前,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四个多月准备工作,但拍卖师在临上场之前还是小声地跟我讲,她的腿有点发抖。我对她说,只要拍卖会一开始,你走到台上,其实就已经算是成功了。最后哪怕一件标的都未拍出也不要紧,拍出一件就算成功,拍出三件五件就算大获成功。” 郭书贵坦言:“我们不怕出现最坏的结果。因为我们就是要做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专利拍卖。我们的原则是,宁可全部流拍,也绝不作假。整个拍卖过程是完全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的,事先也没有做任何程序外的安排,所有的企业也都是真金白银地参与竞买。” 积极创新服务方式 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在整个专利拍卖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中技所在专利评估方面是如何认识的,具体又是怎样操作的?针对这一问题,郭书贵表示:“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特殊性。一处房产可以通过其所在地段、楼层、面积、朝向等等明确的指标来进行定价,但专利不行。另外我们常说,一项好技术没有获得好专利,一项好专利没有申请PCT,处在不同阶段的专利,其价值差别是很大的。而且,专利价值评估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些都给拍卖标的底价的确定带来很大的难度。” 据郭书贵介绍,中技所此前推出了一套“专利价值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以“专家评审+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标的的市场参考价值,内容涵盖了专利的法律状态、技术水平和市场价值三个方面。 记者了解到,从第二届专利拍卖会开始,中技所采用网络动态报价的方式作为现场拍卖的补充。在完成现场拍卖活动后,流拍的部分标的及未进入现场拍卖的共计200余件专利及专利包进入2011年11月6日正式启动的国内首场网络专利拍卖会。 “网络竞价方式可以不受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约束,竞买人不必到现场来,不会受到不利天气、飞机延误等客观因素干扰。”郭书贵介绍说,“我们之所以想到要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在第一届拍卖会上出现过这样的情形:竞拍人坐在现场,在拍卖过程中不断地打电话与后方联系,而与此同时,其所在企业的高管团队正身处异地的公司会议室内,同步接收现场报价信息,随时做出购买决策。针对现场拍卖地域限制强、竞标标的少及决策时间短的缺点,我们在第二届时开始采用采用动态报价。这样一来,无论你是在东京的写字楼上,还是在伦敦的私家别墅里,都可以异地参与竞价拍卖,从而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下一届拍卖会我们准备采取组合式进行,不仅有现场拍卖和网络竞价,还在全国各地设有小型分会场。” 郭书贵还强调:“对于服务业来说,一项服务推出后,客户体验很重要,技术交易服务也是一样的。在专利拍卖活动完成之后,还要注重客户的实际体验,做好跟踪服务。乔帮主的苹果手机为何受到消费者的如此追捧,除了创意、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以外,就是因为他们十分注重客户体验。” “专利拍卖作为技术转移的一种有效补充,将为促进专利技术、科技成果的快速转移提供规范、高效的市场化流转渠道,有利于满足企业技术需求,盘活存量知识产权资源,引导更多交易主体平等、公开的参与技术交易过程。专利拍卖活动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本着一种开放、合作的心态,愿意与各方一道,共同做好这项工作。”郭书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