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幼儿常规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幼儿阶段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对其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必须加强对幼儿常规习惯的教育和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常规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常规培养行为习惯
一个班常规建立的好坏与否,对幼儿能否健康成长以及教师组织一日活动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应对幼儿良好常规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以如何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培养为切入点,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创设丰富、适宜的常规培养环境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让一个人发生改变,首先应改变其生活环境,环境改变了,人自然就会改变”。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常规习惯,首先应为他们创设一个丰富、适宜的环境。只有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常规教育氛围中成长,才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常规习惯。例如,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所以他们在盥洗室时会闹成一团,毫无秩序可言。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带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孩子们排队上厕所、洗手、端饭等图片张贴在幼儿园的厕所、盥洗室以及餐厅等地方,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
二、制定规则,循序渐进
先是制定一些与卫生和自我服务密切相关的规则:通过让幼儿记住自己的标记图来培养他们自己使用自己物品的良好生活习惯,并教会他们正确使用毛巾和水杯等日常生活用品;将正确洗手的方法与各种有趣小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洗手,并让他们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的好习惯,比如“我自己穿衣服”,“我自己端饭”等等;当幼儿适应小班上半学期的生活后,可以在下半学期让幼儿做一些自己叠衣服和被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培养幼儿团结互爱、相互帮助的好习惯,以此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
其次,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制定各种纪律规则:同幼儿一起讨论哪些事情是不对的,不可以去做,哪些事情是正确的,可以去做。例如“不可以在活动室乱跑”、“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等。当幼儿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后,还要将为什么会这样要求的原因告送他们,例如“如果在活动室乱跑,很容易摔倒或撞到别的小朋友。”当各种纪律规则制定后,老师要经常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以便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表扬和赞赏有着重要作用。虽然幼儿的年龄很小,但他们同大人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并且更加看重老师和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基于此,对幼儿在园中一日生活中的正确做法,教师应对其进行表扬和赞赏,例如“你的饭碗真干净,真是个爱惜粮食的乖宝宝”等等,此种做法对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
三、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幼儿常规培养
1、通过讲故事、教唱儿歌等方法进行幼儿常规培养。受天性使然,幼儿对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生动形象的故事极为喜爱,针对幼儿这种喜好,幼儿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积极向上的故事和儿歌来培养幼儿常规。例如组织幼儿参与《我是轻轻》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培养幼儿轻轻做事,不打扰别人,为别人着想的优良品质。具体活动包括:在学唱儿歌“我是轻轻”的同时,让幼儿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应该轻声说话、轻轻做事展开讨论。为了让幼儿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幼儿教师与幼儿共同朗读古诗《悯农》,并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与此同时,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印象。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后,在就餐期间,幼儿挑食和剩饭的不良现象消失不见,而且餐桌以及幼儿衣服上也很少再见到饭粒[2]。
2、幼儿教师起到榜样作用。幼儿天性就爱模仿大人的行为和动作。在幼儿心目中,幼儿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幼儿很爱将幼儿教师作为模仿对象。由于小班的幼儿基本还不具备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面前所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很容易对幼儿常规培养起到反作用。例如,当幼儿进行午睡时,教师会要求幼儿不许互相说话,保持安静,但教师本人却和同事大声讲话。这样,幼儿也会模仿老师和小伙伴交头接耳。所以,在要求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幼儿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促进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基于此,我们应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最终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以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凯波.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小贴士.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
[2]姚昕,李奕.浅谈班级幼儿常规培养.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关键词:幼儿教育常规培养行为习惯
一个班常规建立的好坏与否,对幼儿能否健康成长以及教师组织一日活动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应对幼儿良好常规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以如何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培养为切入点,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创设丰富、适宜的常规培养环境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让一个人发生改变,首先应改变其生活环境,环境改变了,人自然就会改变”。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常规习惯,首先应为他们创设一个丰富、适宜的环境。只有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常规教育氛围中成长,才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常规习惯。例如,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所以他们在盥洗室时会闹成一团,毫无秩序可言。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带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孩子们排队上厕所、洗手、端饭等图片张贴在幼儿园的厕所、盥洗室以及餐厅等地方,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
二、制定规则,循序渐进
先是制定一些与卫生和自我服务密切相关的规则:通过让幼儿记住自己的标记图来培养他们自己使用自己物品的良好生活习惯,并教会他们正确使用毛巾和水杯等日常生活用品;将正确洗手的方法与各种有趣小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洗手,并让他们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的好习惯,比如“我自己穿衣服”,“我自己端饭”等等;当幼儿适应小班上半学期的生活后,可以在下半学期让幼儿做一些自己叠衣服和被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培养幼儿团结互爱、相互帮助的好习惯,以此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
其次,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制定各种纪律规则:同幼儿一起讨论哪些事情是不对的,不可以去做,哪些事情是正确的,可以去做。例如“不可以在活动室乱跑”、“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等。当幼儿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后,还要将为什么会这样要求的原因告送他们,例如“如果在活动室乱跑,很容易摔倒或撞到别的小朋友。”当各种纪律规则制定后,老师要经常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以便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表扬和赞赏有着重要作用。虽然幼儿的年龄很小,但他们同大人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并且更加看重老师和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基于此,对幼儿在园中一日生活中的正确做法,教师应对其进行表扬和赞赏,例如“你的饭碗真干净,真是个爱惜粮食的乖宝宝”等等,此种做法对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
三、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幼儿常规培养
1、通过讲故事、教唱儿歌等方法进行幼儿常规培养。受天性使然,幼儿对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生动形象的故事极为喜爱,针对幼儿这种喜好,幼儿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积极向上的故事和儿歌来培养幼儿常规。例如组织幼儿参与《我是轻轻》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培养幼儿轻轻做事,不打扰别人,为别人着想的优良品质。具体活动包括:在学唱儿歌“我是轻轻”的同时,让幼儿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应该轻声说话、轻轻做事展开讨论。为了让幼儿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幼儿教师与幼儿共同朗读古诗《悯农》,并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与此同时,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印象。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后,在就餐期间,幼儿挑食和剩饭的不良现象消失不见,而且餐桌以及幼儿衣服上也很少再见到饭粒[2]。
2、幼儿教师起到榜样作用。幼儿天性就爱模仿大人的行为和动作。在幼儿心目中,幼儿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幼儿很爱将幼儿教师作为模仿对象。由于小班的幼儿基本还不具备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面前所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很容易对幼儿常规培养起到反作用。例如,当幼儿进行午睡时,教师会要求幼儿不许互相说话,保持安静,但教师本人却和同事大声讲话。这样,幼儿也会模仿老师和小伙伴交头接耳。所以,在要求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幼儿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促进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基于此,我们应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最终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以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凯波.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小贴士.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
[2]姚昕,李奕.浅谈班级幼儿常规培养.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