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制缝隙和漏洞不利于形成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良好的激励机制。在体制转型时期,体制缝隙和漏洞造成好的作风得不到正向激励和发扬,而不良作风得不到有效惩处和遏制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除了人们熟知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外,还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爱憎分明、大公无私,等等。随着党自身地位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革、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党员队伍的复杂化,保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官僚主义倾向严重
执政党地位的变化使党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执政前,党可以调动的资源十分有限,党要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须不辞辛苦地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地引导群众跟党走。执政后,大批党员担任了领导职务,掌握了许多重要权力,密切联系群众的条件更优越了。但是,这种变化也使党容易脱离群众,不愿再与群众同甘共苦,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反而可能变得淡漠。
执政党地位的转变使党容易滋生官僚主义的倾向。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一直十分重视反对官僚主义。党的领导人在讲话中多次痛切表达反对官僚主义的立场,深刻阐述官僚主义的特征和危害。但是,党执政后,由于中国强烈的“官本位”传统和中国政治体制的不完善,官僚主义作风明显抬头,一些党员干部养成了脱离实际、独断专行、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脱离群众、不务实效、劳民伤财的工作作风,饱食终日、无所作为、不学无术的生活作风,使得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延续面临很大的困境。
执政党地位的转变使党容易出现脱离实际的倾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也是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背离实事求是、脱离实际有两种表现:一是思想和行动落后于实际,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二是思想和行动超前于实际,陷入急躁和冒进。党执政后,由于党的地位、党员和党员干部地位的变化,脱离实际的现象很容易发生,一些人可能由于好大喜功、追求政绩而导致思想和行动超前于实际;一些人则可能由于不思进取、因循守旧而导致思想和行动落后于实际。这两种现象都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多元思潮下信仰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丰富可能使部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难以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当前,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或者贪图享受、铺张浪费、追求奢华,或者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求上进。老百姓讽刺这些人:“白天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工作坐着车子看,开会拿着文件念。”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可能会使党员出现信仰危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新“左”派等社会思潮已经有较大影响。生态社会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也有一定的市场。历史虚无主义、现代犬儒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社会思潮对政治信仰的影响不可低估。同时,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宗教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必然会影响到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共产党员,并使他们的信仰发生动摇。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其他各种不良风气也有了滋生的土壤。在这种背景下,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谈何容易?老百姓讽刺某些人把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变成了:“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吹捧与自我吹捧”。
体制缝隙和漏洞造成贪腐现象恶化
当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在新旧体制的交替和转换过程中,旧的体制可能已经破除,而新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这样,就会出现大量的体制缝隙和漏洞;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采取了渐进策略,“双轨制”成为一定时期和部分领域改革的策略选择,这样,也导致体制缝隙和漏洞的大量存在与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了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曾采取过一系列重要措施,并十分重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法治化和制度化。但是,中国的反腐败机制并不健全和完备,这就使得贪图享受、以權谋私和自私自利者有机可乘。加上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也存在不足,腐败的惩处力度不够,为腐败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产生侥幸心理,开始贪污腐败,一些人甚至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不仅如此,体制缝隙和漏洞还造成好的作风得不到正向激励和发扬。在许多地方和单位,“小人总是得逞,好人总是吃亏”,结果,“君子不与小人斗”成了处事“格言”,更谈不上与坏人坏事做斗争了。更有甚者,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廉洁自律意识丧失,逐步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传统传承“青黄不接”
经过90年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已经由建党初期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7800多万名党员,成为领导13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从党员整体年龄构成看,当前35岁以下的党员已占近1/4,仅新中国成立前成长起来的干部已经退下来了,而且“文化大革命”前培养出来的干部也几乎都已经退下来了,一大批年轻干部已经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这些年轻党员和党员干部绝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复杂环境的考验,他们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培养和一定时间实际工作的磨练才能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员来源构成的多样性使得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面临挑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明显呈现多元化特征。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各个阶层中吸纳了不少党员,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教育背景的党员,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处事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要让他们接受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作风,难度可想而知。
一些党员没有从思想上入党,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使得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面临问题。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坚持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党员首先要从思想上入党,才能在组织上入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入党的重要性,使许多不具备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混进了党的队伍,甚至让一些动机不纯的投机分子也入了党。有的人就说:“入党为当官,道理很简单:有官就有权,有权就有钱。”这样的人,要他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根本不可能;要他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必要的时候为党和人民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只能是笑谈;一旦他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危害就会更大。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责编/杜美丽 美编/李祥峰)
小知识
Extension Reading……
党的优良传统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何异同
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息息相关,很多党的优良传统实则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比如崇尚学习。在传统的儒家经典中有大量的经典和论述,《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战国策·赵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是“传不习乎”,等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非常注重学习,主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毛泽东更是有名言“活到老,学到老”。
党的优良传统又有其独特的地方,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积淀起来的作风。传统思想和中国的革命建设实践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经典中,教育全党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将马列主义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改革开放时代,邓小平又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等理念,江泽民提出“三个有利于”,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面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问题,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一脉相承。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除了人们熟知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外,还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爱憎分明、大公无私,等等。随着党自身地位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革、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党员队伍的复杂化,保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官僚主义倾向严重
执政党地位的变化使党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执政前,党可以调动的资源十分有限,党要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须不辞辛苦地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地引导群众跟党走。执政后,大批党员担任了领导职务,掌握了许多重要权力,密切联系群众的条件更优越了。但是,这种变化也使党容易脱离群众,不愿再与群众同甘共苦,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反而可能变得淡漠。
执政党地位的转变使党容易滋生官僚主义的倾向。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一直十分重视反对官僚主义。党的领导人在讲话中多次痛切表达反对官僚主义的立场,深刻阐述官僚主义的特征和危害。但是,党执政后,由于中国强烈的“官本位”传统和中国政治体制的不完善,官僚主义作风明显抬头,一些党员干部养成了脱离实际、独断专行、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脱离群众、不务实效、劳民伤财的工作作风,饱食终日、无所作为、不学无术的生活作风,使得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延续面临很大的困境。
执政党地位的转变使党容易出现脱离实际的倾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也是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背离实事求是、脱离实际有两种表现:一是思想和行动落后于实际,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二是思想和行动超前于实际,陷入急躁和冒进。党执政后,由于党的地位、党员和党员干部地位的变化,脱离实际的现象很容易发生,一些人可能由于好大喜功、追求政绩而导致思想和行动超前于实际;一些人则可能由于不思进取、因循守旧而导致思想和行动落后于实际。这两种现象都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多元思潮下信仰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丰富可能使部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难以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当前,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或者贪图享受、铺张浪费、追求奢华,或者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求上进。老百姓讽刺这些人:“白天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工作坐着车子看,开会拿着文件念。”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可能会使党员出现信仰危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新“左”派等社会思潮已经有较大影响。生态社会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也有一定的市场。历史虚无主义、现代犬儒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社会思潮对政治信仰的影响不可低估。同时,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宗教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必然会影响到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共产党员,并使他们的信仰发生动摇。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其他各种不良风气也有了滋生的土壤。在这种背景下,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谈何容易?老百姓讽刺某些人把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变成了:“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吹捧与自我吹捧”。
体制缝隙和漏洞造成贪腐现象恶化
当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在新旧体制的交替和转换过程中,旧的体制可能已经破除,而新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这样,就会出现大量的体制缝隙和漏洞;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采取了渐进策略,“双轨制”成为一定时期和部分领域改革的策略选择,这样,也导致体制缝隙和漏洞的大量存在与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了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曾采取过一系列重要措施,并十分重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法治化和制度化。但是,中国的反腐败机制并不健全和完备,这就使得贪图享受、以權谋私和自私自利者有机可乘。加上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也存在不足,腐败的惩处力度不够,为腐败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产生侥幸心理,开始贪污腐败,一些人甚至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不仅如此,体制缝隙和漏洞还造成好的作风得不到正向激励和发扬。在许多地方和单位,“小人总是得逞,好人总是吃亏”,结果,“君子不与小人斗”成了处事“格言”,更谈不上与坏人坏事做斗争了。更有甚者,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廉洁自律意识丧失,逐步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传统传承“青黄不接”
经过90年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已经由建党初期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7800多万名党员,成为领导13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从党员整体年龄构成看,当前35岁以下的党员已占近1/4,仅新中国成立前成长起来的干部已经退下来了,而且“文化大革命”前培养出来的干部也几乎都已经退下来了,一大批年轻干部已经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这些年轻党员和党员干部绝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复杂环境的考验,他们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培养和一定时间实际工作的磨练才能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员来源构成的多样性使得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面临挑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明显呈现多元化特征。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各个阶层中吸纳了不少党员,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教育背景的党员,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处事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要让他们接受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作风,难度可想而知。
一些党员没有从思想上入党,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使得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面临问题。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坚持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党员首先要从思想上入党,才能在组织上入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入党的重要性,使许多不具备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混进了党的队伍,甚至让一些动机不纯的投机分子也入了党。有的人就说:“入党为当官,道理很简单:有官就有权,有权就有钱。”这样的人,要他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根本不可能;要他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必要的时候为党和人民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只能是笑谈;一旦他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危害就会更大。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责编/杜美丽 美编/李祥峰)
小知识
Extension Reading……
党的优良传统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何异同
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息息相关,很多党的优良传统实则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比如崇尚学习。在传统的儒家经典中有大量的经典和论述,《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战国策·赵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是“传不习乎”,等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非常注重学习,主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毛泽东更是有名言“活到老,学到老”。
党的优良传统又有其独特的地方,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积淀起来的作风。传统思想和中国的革命建设实践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经典中,教育全党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将马列主义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改革开放时代,邓小平又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等理念,江泽民提出“三个有利于”,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面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问题,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