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计算技能"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生计算技能是在其获得的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过反复地练习而达到的。但事实上,近年来尤其是课改以来,小学生的计算技能在一定程度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1.学生缺乏熟练的口算技能。2.不良的计算习惯。当学生把简单的计算出错时,师生往往都归结为"马虎",事实上,粗心是一种习惯。3.对计算认识上盲目使用计算工具。针对计算教学中的问题,我认为采取如下方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一、掌握算理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
  小学生是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计算法则就是算法,是计算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算理一般由数学概念、运算规律、运算性质等构成。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应有机结合,不能分割。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处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二、培养计算能力的手段是有效练习
  技能的形成必须靠反复练习。心理学家杰普洛夫说过:"书法很坏的人,写了一生,但是他的书法也不能由此而变好,只有经常的重复,而没有练习。"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知道的教学活动。
  1、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典型性、科学性。练习要在学生认识的转折点上下功夫。如小数乘除法的实质是整数乘除法则的延伸,关键在于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如何处理除数中的小数。
  2、合理设计练习,使练习题有坡度、有层次。智力技能的形成,有一个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巧的过程。练习的安排也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单项后综合,先基本后变式,先尝试后独立,有坡度有层次地进行练习。
  3、要注意练习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切记在同一平台进行机械训练。处理好练习的质与量的辩证关系是提高练习效率的重要保证。联系成功的条件之一是练习的经常化,而且每一次联系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要求,防止"以多取胜"盲目加大练习的量,必须在保证一定练习量的前提下,着重于质的提高。
  4、练习要及时反馈,并有效的进行调控。成功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还取决于高效率的练习。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公开地予以纠正,使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把反馈作为刚性的要求,作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坚持全面反馈,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坚持准确反馈,所有的反馈要真实、准确,尽量避免使用齐答的反馈方式掩盖学生的真实情况;坚持及时矫正,发现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及错误背后的思维。如果是共性的问题集体解决,如果是个性的问题,个别解决。
  三、培养计算能力的途径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除此之外,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地进行计算,从而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
  "一看,二想,三计算",这是学生在做计算题时的基本要求。计算是严谨的,不允许半点马虎,却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没有看清楚数字,没弄清楚运算顺序,这样肯定出错。例如大多数学生在计算7×5÷7×5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因为没有认真审题,结果计算成1。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做题习惯,并且要明确审题的方法,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教给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培养检查、验算的习惯
  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当中只有15%左右的能够在做完计算题后主动进行验算,而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现在的学生做作业就像完成任务,写完就行,不管正确与否,这就导致了计算错误率高。如在教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帮助学生明确检查的步骤。一查:数字和符号是否抄错。二查:数位是否对齐。三查:进位点是否忘掉。四查:是否口算错误。学生知道怎样检查,也就更愿意检查了。
  3、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
  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关爱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信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正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及艰苦又光荣的任务。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教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在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与学校工作机密配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还要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完
期刊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所受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大,致使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不断产生,心理健康水平逐步下降,心理素质越来越令人担忧。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主题,更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
期刊
每个班级都有一定量的学困生,他们是一个相对比较弱势的群体。谈到学困生大家都感到头疼,不知怎样去转化他们。下面我就怎样关注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善于关心学困生,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  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学困生"困"之所在,然后给予关心帮助。比如我班的刘金波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在生活上缺乏母爱,使他变得孤僻、厌学,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生物课堂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时常被用于生物新课程教学中。  一、课堂讨论的内涵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讨论"的定义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课堂讨论虽是发生在课堂情境之中,但同样持有讨论的内涵,即在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讨论有
期刊
一、 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从理论和经验讲,人们如果不愿干某件事情,就一定是对这件事感到厌恶了。因此,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引起的不适应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成为了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以此为基础自主创造、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活动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自主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渗透、影响,我国国民固有的婚姻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这种反传统的新潮思想日益得到社会人士的认可,从而使离婚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家庭的破裂、残缺往往会使孩子过早地品尝到人生的不幸,从而比一般的学生容易产生情绪和社会适应的问题。笔者就一次调查班级学生家庭情况的结果,认为构建和睦家庭是学生健康成长
期刊
目前,职业教育面临许多严峻考验,职教语文教育更是举步维艰,出现多种问题:职校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堪忧,课上很少有人回答问题,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没有任何反应,学生素质差,语文课难上成为普遍难题。究其原因,实质是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对语文学习毫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最有效的推动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既然在改进职业高中语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摆到了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是
期刊
【摘要】教学是师生间知识授受的一个过程,但师生间语言表述习惯的不同却严重阻碍着这个过程的进行,如: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个定理或者解题方法,却无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就是师生语言沟通之间的“代沟”。所以,课堂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了解学生语言的表述习惯,然后再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深入解读,而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表面评价上。让学生充分地阐述可以培养学生独创的解决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