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跑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数个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的时光里,人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单轨,而人群中有一类人,在做双轨奔跑,他们有个共性身份——父亲母亲。我的父母,一跑就是二十年。
  从我一出生,便开始跑,我如何跑,他们便如何跑。据他们回忆,出生那天,通身藕粉的我没有哭声,脸色憋得铁青,接生医生用听诊器在胸口听后表情严肃地告知大家“没有心跳”,随后情况在一秒钟快速翻转,医生淡定地说了句“听诊器拿反了”,遂熟练地将我倒提起后用力拍了拍后背,我便咳出一口痰,即刻哇哇大哭起来,闷青的脸转为因哭泣憋起的粉红,头一次做父母的他们由惊吓转为欢喜,已经顾不得探究原由,父亲只是不停地点头说“谢谢谢谢”,然而自那天起,一路长大的我便没少让他们担心。
  三四岁上幼儿园那天,虽然父母在家中已反复给我描述了幼儿园的种种美好,但让我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来和陌生小朋友相处,我仍心生恐惧,于是乎我在园门口鬼哭狼嚎似的躲在母亲身后,任由泪水和鼻涕肆无忌惮地流向口中,两只小手紧紧拽着母亲的衣角,不给老师一点点接触的空间,老师蹲下身子温婉地笑并看着我,但在当时的我眼中却感觉这笑容十分可怕,且越看越像老人口中常吓唬的人贩子。后在母亲承诺会在放学第一时间来接我后,方才极不情愿被动着被老师带进园内。母亲也随时和老师沟通并仔细观察我后,交给我一个好方法,就是在下次我去幼儿园前将家里的一些新奇玩具带上,一到教室我把玩具往桌上一摆,不用我招呼,身边突然就围了一圈小朋友,大家都争先恐后地问我能不能让他们玩玩,我立刻从孤零零一个人变成了众人簇拥的明星,小小孩童的虚荣心瞬间爆棚,于是乎每天都早早起床期盼着母亲送我,自此开启了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直到幼儿园毕业,我一直生活在老家商洛,出于教育质量的考虑,父母决定让我在西安念书,而他们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法和我一同前往,便由爷爷奶奶在西安照顾我的日常生活,我和父母的异地生活便开始了。二十年前,商洛到西安还没有高速公路,父母也没有买车,他们出门到车站再买票再等发车再出站再坐公交,真正能看到我已经在路上颠簸了六七个小时了,夏季好些,因为天黑的较晚,冬季就很困难,再遇到鹅毛大雪的天气,客车司机还要在半路上给轮胎挂上链条防止打滑才能缓缓而行,在遇见堵车时还要绕行老秦岭来翻越。往后十年,商洛至西安相继修建了两条高速公路,父母也买了车,各种条件大大缩短了路程距离和时间。每到周五,他们下班便驱车来西安看我,父母会带来我爱吃的老家擀面皮,或是陪我去超市买零食,再于周日返回。起初我不大适应与父母长期分居的生活,即便有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依旧会想念父母,况且那时还没有技术成熟的智能手机可以视频通话,也没有自己的手机,只能通过客厅座机联系,见不到面容。不适应的几个夜晚会偷偷躲在被子里哭,对于新环境也有些畏惧排斥,那段时间都会在放学回家后等着座机会不会响,父母好像明白似的,总会适时打来,三两句的聊着,有时问我中午在托管班是否吃够营养,有时问学校同学关系怎么样,我一五一十地答着,可那时年纪太小,还不知道问问父母工作是否顺心,是否按时休息。周末,正念大学的小姨也会从宿舍回家来,父亲会张罗一桌子好菜,一家六口其乐融融地围在一起吃饭,那是一周中我最期盼最留恋的时刻。待到周日,心情便会些许沉闷起来,到下午时便央求着父母晚些出发,父亲总是应下,宽慰爷爷奶奶会小心注意,晚饭后天开始黑时才出发。小学的我并不能体会路程中的凶险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只贪心地想要父母多陪我一刻,耳边想起的父母报平安的声音总是愉快且没有疲倦,让我觉得往返很便捷。在我长大也学会开车之后,在黑夜的高速路上,忽的明白这样不易掌握又十分耗费精力的路程,父親无声无息地为我开了无数个日夜。
  初中开始,学业开始变得繁重,压力骤增,时常睡不够。周末也不再是我放松闲暇的时光,转而变成了所谓“弯道超车”的绝佳时间,我和无数个同龄的孩子们一样,踏入各种机构的补习班。每个周末,只要工作上没有别的事,父母仍旧准时来。补习班的时间经常卡在学校放学一个小时后开课,加上下班高峰期的堵车,我已经没有专门的时间吃晚饭了。父亲便在家提前炒好菜,蒸好米饭,为了跟上营养,从不吝啬菜品和菜量,甚至烧好了汤,装好在几个饭盒里,开着车与母亲一起来接我。放学后我便上车到后座,母亲小心将几盒菜排开,递给我筷子勺子,在我吃饭时,还不忘一口一口地吹晾着父亲烧的汤,待到我吃饱喝足,父亲已然将我送到了补习班的地点。这段如打仗般的日子结束后每想起父母这般的举动,想到路况不好,母亲不在意汤是否倾洒而担心烫着我,父亲一路赶时间到达却又要保证行驶平稳时小心翼翼的神态,总会鼻中酸涩,有他们在我身后这样尽力陪跑,我的这一路才显得不那么难熬。
  高考的压力较中考更甚,疲惫的身体和学习压力让我也挂上了十几岁青少年身上的专有标签——叛逆期。有时出于关心,父母会多问两句,我便会不耐烦地吼一嗓子回去,大部分时间里父母都会谦让着我,但少数时间里我过分的不礼貌行为会引发一场家庭大战,或是摔东西,或是和父母大声争执。不成熟的我总觉得自己没错,好些次出口伤人,说得最重的便是要他们不要再来西安看我,我也不想看到他们。回忆中,那段时间父母总是被我的话语中伤,父亲一贯坚强的身躯会在我的话语声中顿住,而后默默转身留我一个人在房间,母亲会被我的这些话说得哽咽眼红。那时我总觉得自己赢了,因为母亲还会倒一杯温水给我,父亲依旧会削好水果,仔细切成块装在碗里端进房间,不懂事的我骄傲地肯定着自以为是的立场,还不解这种不计得失、不顾情理的付出是父母给我最大程度的温柔。稍长大到快成人的年纪,在与父母的争吵中便懂得了悔恨,会在说出重话后懊悔,却不懂得,也羞于开口道歉,半天憋在房间里一声不吭,方才明白那些父母不顾面子过来“讨好”我的一言一行里,他们给我的爱,远比我想象中无私太多太多……
  步入大学后,我已经到了可以稍微独立的年纪,生活起居可以自己照料,大学的模式也让我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了校园,有时学校有活动或是任务,即便连着几周的不回家,身在两个城市,父母的关心却从未断过。每天时不时收到几句是否吃饭、是否熬夜的问候,发来的消息中,注意天气多吃水果这种家常话前冠上我的小名,便会浮现出父母温和的面庞。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意识到在生活起居方面越来越独立的同时,对于父母的依赖也在逐渐减少,虽然更加懂事独立的我会让父母更加放心,但我明白,父母愿意接受我的依赖感。母亲常感叹一句:“我希望你永远也长不大。”父亲总笑着和我讲小时候的如何如何,他们不仅在回忆生活,更是在回忆那些陪跑的时光。比起我在人生道路上的奔跑,他们更因为我在他们的陪跑下成长而幸福,我便相信,世界上是有一类人真诚地因为情愿付出而付出。
  人生漫漫长路,我明白父母一定会陪我跑下去,我也开始学着做他们的陪跑,待到他们想要坐下休息的那天,我也会停下脚步,像他们无数个日夜的陪伴一样,不论多久。
其他文献
李路平  没有比树更本分的事物了。  它们生长在城市里,生长在大街小巷中。夏天为路人提供绿意和阴凉,秋天提供落叶,与路人合影。人们把一切都当成理所应当,树就应该在那儿站着,历经四季轮回,犹如店就在那儿开着,顺着脚下的路走过去,就能抵达。树因为过于本分,而成为所有风景中的一部分,成为装饰、背景,仿佛天上的流云。  没有人看出树的小心翼翼。城市里的人总是步履匆忙,接打电话,想着心事,或赶赴约会,眼睛注
期刊
一、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儿童图画书又称绘本,是培养儿童绘画艺术兴趣和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一种重要儿童文学读物。儿童绘本历史悠久,其发展一直与印刷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在为图画书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使图画书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在插图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让儿童图画书无论在视觉风格、视觉趣味还是视觉表现力度上都繁荣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新颖的绘画风格、个性
期刊
萨沙  最近,作家莫言开了微信公众号,微语“抬头”是“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这不仅拉近了中国读者与作家直接交流的距离,也拉近了国际文学界相互交流的距离。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学的兴趣愈发浓厚,莫言获诺奖后,也有很多喜欢中国文学的人希望翻译他的作品并与其交流。我在上篇文章中就简单介绍了我开办网站翻译莫言作品的情况。一  2013年中俄两国签署《中俄
期刊
王陌尘  时光匆匆,很多经历一晃就飞快地成为了往事。这两段往事在各种“热”稍见降温和冷却的今天,在《觉醒年代》播出之后,在世界大变局的语境下,似乎还很值得回味和反思。一  那年,在美国波士顿见到我的老同学玲,我们谈的最多的是如何教美国出生的华人孩子(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学好汉语。她有两个儿子,老大迈克六岁了,老二才五个多月。为了让孩子在异域文化环境中受到良好的中文教
期刊
李梓怡  2019年夏天的末梢,新世纪最早的那批婴儿已从高中跃迁到大学,撕卷子的撕卷子,成年的成年,那其中就有我。2021年夏天,我20岁,这是我读大学兼来深圳满打满算的第二个年头。苍黄翻覆,苍狗白云,两年时间过得飞快。宏观上covid-19正在改写全球的秩序,微观上大学也颠覆了我所谙熟的学习生活社交模式。  经济学认为,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高中升大学何尝不是?这种跳跃之惊险并不在于高考
期刊
楼下摆着酒席,大红色的中式嫁衣穿在表姐身上。她挽着新婚丈夫的手臂,对前来参加婚礼的街坊亲戚们露出幸福的笑容。我拎着书包,随便吃了些东西,就被长辈们打发着上楼写作业去了。  “你现在还是学习紧张的时候,可不能松懈了哦!”伯母说着,对我笑了笑,便锁上了书房的门。我冲着那扇门,撇撇嘴,把书包随手一摔,书包像撞着了什么东西,发出了“砰砰,咚咚”的一阵乱响。  我走过去一看,是一个破木箱,上头挂着的锁不翼而
期刊
芒种过后十天就要开始种农人的黄金——稻子了。  天还未亮。锨镐碰地声、农人走路声就充当了鸡叫声,叫醒了村里的孩子。  农人是等不得天亮的。当城市里的人还在梦乡的时候,农人已开始劳作,“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早起的农人们是不会闲着的。他们无须被分配,而是井然有序,纷纷拿上工具去地里劳作。自1980年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始,这可能是村里人最后一次种稻子了。明年所有的土地就要被承包了。
期刊
这个暑假刚开始,我便开启了“农忙”生活,我乘着火车去往乡下老家,帮助父母采摘李子。  今年的李子泛滥成灾,又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李子积压在村子里,运不出去,使得李子的收购价一跌再跌。由于李子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大部分农民在采摘不到半个月时就都停止了行动。“不摘了,不摘了,摘下来也卖不出去,就让它在上面挂着,宁可烂掉也不费时费力地摘下来贱卖。”  没有采摘下来的李子就这样被遗忘在了李子树上。  那天下起
期刊
当外婆说起她这辈子从来没坐过飞机的时候,大舅正捧着一瓶茅台酒,醉醺醺地往二舅杯里倒酒。二舅一边伸手捂住杯口一边扭头看二舅妈的眼色,眼见二舅妈正和小姨聊得火热,他才放心地让大舅倒满杯中酒,然后贪婪地一饮而尽。大舅妈始终插不上另外两个女人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只能偶尔冷哼一声,自言自语地说一句:“我儿子当年我也没怎么教他,不还是自己考出国了?”  中秋佳节,圆月高悬,一大家子人坐在大舅和别人合资的酒店包
期刊
我始终相信,语文是味美鲜醇的,而要去享受这种滋味儿,需要熏陶滋养和咂摸品味。  我喜欢的早读是以兴致勃勃开头,在热烈讨论里进行,于喜气洋洋中结束。“巧借成语学语文”,就是一种熏陶与滋养,也是我与学生每天快乐学习的开始。每接手一届学生,我都会在学过几篇文言文之后,开始安排学生每天给大家讲个文言成语故事。这个同学必须事先做足功课,包括:对成语的全面了解;字句翻译的落实;结合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归纳本文中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