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解释公共艺术的具体涵义,从中提出适应人的生理特点与行为特征及其规律,重视人的感受,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关注主体的审美趣味和注重场所精神的营造是公共艺术中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
关 键 词:公共艺术 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
公共空间是指具有开放、公开的特质、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理想与激情的一种集中反映,公共艺术尊重自然原生态及重视其产生的异质性生态文化经验就是对文化脉络的一种最根本的延续,也是其公共性在广义上的延伸。
一、公共艺術应用的广泛作用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应的是人们对改善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城市文化中的传播媒体的公共艺术是人类高度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人们寻觅的一种形式和未来的精神生活的空间,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以及审美需求。使得公共艺术确立了与人与环境的关系,并体现出社会文化的关联,使人在环境中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公共艺术为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种视觉形态,在人们的活动又遍布生存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公共艺术随着人的活动扩展与环境互相渗透。公共艺术置身于公共空间,直接向公众展示,它逐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于生活之中, 显示其社会化的本质倾向。对城市空间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它的体量、尺度、比例、空间、功能、造型、色彩等等。公共艺术设计不仅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还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建筑、城市雕塑、壁画、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大地艺术、装饰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等,这些不同的方式可以表现出公共艺术,从而体现在城市设计的领域。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公共艺术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着眼于世界城市文化艺术与环境建设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如今没有一个国家不关注公共艺术的发展。
二、人文关怀精神是公共艺术的本质要求
公共艺术的核心是“人”,这样决定了公共艺术从本质上和精神上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归宿,不管表现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为“人”服务。并可以为“人”所感知,为“人”所理解并为“人”所接受,甚至具有一定的互动性。既然“人”在公共艺术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公共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都应该是为“人”服务的,那么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必然是公共艺术的本质要求。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维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要,表达人性的需求,促进人类发展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公共艺术中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
适应人的生理特点与行为特征及其规律,重视人的感受、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关注主体审美趣味、注重场所的营造,是公共艺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下面就公共艺术中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几个方面予以论述:
(1)重视人的感受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公共艺术不仅作用于人的生理,还主要作用和影响人的心理感受。重视人的感受和服务于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公共艺术适应以人为本的主要需要,也是公共艺术中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特定空间中产生不同心理的要求,由于艺术形象和功能的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同样不同的环境也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设计者要把握体验对象的心理需要,并把大家的心理感受作为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才能设计出既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又能够为广大受众对象所接受和喜爱的艺术作品。(2)关注公共艺术主体的审美趣味。
公共艺术是处于开放空间与环境中的艺术表现范畴,其对受众对象的影响往往是群体性影响,而不仅仅是对单个个体的影响。这种对公共受众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取向都与客体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首先,公共艺术设计要符合目标主体的审美趣味。不同的目标群体有着不同的审美层次和审美倾向,如果公共艺术设计不能掌握目标群体的审美趣味倾向,那么所设计出的作品必然是与现实需求格格不入,必然是不能为目标主体所接受的。其次,公共艺术设计必须注重对目标主体审美趣味的引导。公共艺术设计必须关注目标主体的审美趣味,但并不是一味跟从这种趣味。艺术本身就要对目标主体现有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和升华,使之向着美好高尚的层次发展延伸。所以,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必须以前瞻的眼光,高尚的情操体现去引导目标主体的审美趣味。简而言之,公共艺术设计与目标主体的审美趣味密不可分,二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公共艺术与审美趣味的贴近性,增强了公共艺术的感染力;公共艺术提升受众主体的审美趣味,体现了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性。这些特点和规律最终都说明了公共艺术设计中,必须体现出人文关怀。(3)注重公共艺术场所氛围的营造。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兼顾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重视与喜爱。因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完美结合所创造出的公共空间景观,不仅能够使市民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能够陶冶市民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使市民素质得到提高,使城市形象得到提升。然而,在目前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存在许多盲目的景观规划设计。从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的因素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重视具体的有特色的场所的氛围营造,可以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找回丧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将更好地发挥聚会、休闲、娱乐等功能,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趣味性。公共艺术是用公共建设的场所来传达文化讯息,从而来反映地域的特征,激发地区或场所的生气与活力。
四、公共艺术与人文精神价值
公共艺术的文化哲学态度与精神是在公共艺术多元化的形式形成与环境的有效联系中体现出来的, 公共艺术是介于纯艺术与设计之间的综合性艺术。其实公共艺术也是一种设计文化,无论是从公共艺术的本质属性来看还是其他方面来看,好的艺术作品可以引导人的审美以及引发人们的想象,很多艺术家利用新的媒介、混合媒介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识,其公共艺术的目的性与功能性想结合,产生多种形式的作品。随着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公共艺术不仅从纯粹意识形式的纪念性、宣传性也从语言性开始探索,同时关注环境艺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强调与现实想结合。
结 语
公共艺术必须体现人文精神,是因为公共艺术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以艺术表达方式去传达公共社会领域的各种意向、价值观念及审美态度等。公共艺术所要强调的公共精神的基本态度,是力求在具有社会理性与道德理想的公众之间,恪守必不可少的“大众认同”。这种“大众认同”是公共艺术精神的内涵所决定的,也是公共艺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样,公共艺术是城市经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艺术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强调在作品中体现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使人与公共艺术产生一种互动的关系,同时关注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于公共艺术不仅仅是把艺术设计展现于公共艺术空间内,此外,它还要求艺术设计具有与社会大众进行对话的可能。一方面,公共艺术要能够产生与大众沟通的艺术语言及展示形态。另一方面,公共艺术不一定都要求具有观念上的前卫性。在多层次与多元化的文化时代,公共艺术具有较为独特和明显的文化价值,恰恰是它与所在的文化背景,被社会公众引申出更广泛的话题,并载入到公共文化生活的视觉记忆中,体现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公共参与性”,也体现公共艺术与社会所产生的双向互动性。
参考文献:
关 键 词:公共艺术 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
公共空间是指具有开放、公开的特质、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理想与激情的一种集中反映,公共艺术尊重自然原生态及重视其产生的异质性生态文化经验就是对文化脉络的一种最根本的延续,也是其公共性在广义上的延伸。
一、公共艺術应用的广泛作用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应的是人们对改善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城市文化中的传播媒体的公共艺术是人类高度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人们寻觅的一种形式和未来的精神生活的空间,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以及审美需求。使得公共艺术确立了与人与环境的关系,并体现出社会文化的关联,使人在环境中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公共艺术为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种视觉形态,在人们的活动又遍布生存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公共艺术随着人的活动扩展与环境互相渗透。公共艺术置身于公共空间,直接向公众展示,它逐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于生活之中, 显示其社会化的本质倾向。对城市空间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它的体量、尺度、比例、空间、功能、造型、色彩等等。公共艺术设计不仅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还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建筑、城市雕塑、壁画、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大地艺术、装饰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等,这些不同的方式可以表现出公共艺术,从而体现在城市设计的领域。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公共艺术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着眼于世界城市文化艺术与环境建设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如今没有一个国家不关注公共艺术的发展。
二、人文关怀精神是公共艺术的本质要求
公共艺术的核心是“人”,这样决定了公共艺术从本质上和精神上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归宿,不管表现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为“人”服务。并可以为“人”所感知,为“人”所理解并为“人”所接受,甚至具有一定的互动性。既然“人”在公共艺术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公共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都应该是为“人”服务的,那么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必然是公共艺术的本质要求。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维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要,表达人性的需求,促进人类发展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公共艺术中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
适应人的生理特点与行为特征及其规律,重视人的感受、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关注主体审美趣味、注重场所的营造,是公共艺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下面就公共艺术中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几个方面予以论述:
(1)重视人的感受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公共艺术不仅作用于人的生理,还主要作用和影响人的心理感受。重视人的感受和服务于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公共艺术适应以人为本的主要需要,也是公共艺术中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特定空间中产生不同心理的要求,由于艺术形象和功能的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同样不同的环境也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设计者要把握体验对象的心理需要,并把大家的心理感受作为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才能设计出既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又能够为广大受众对象所接受和喜爱的艺术作品。(2)关注公共艺术主体的审美趣味。
公共艺术是处于开放空间与环境中的艺术表现范畴,其对受众对象的影响往往是群体性影响,而不仅仅是对单个个体的影响。这种对公共受众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取向都与客体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首先,公共艺术设计要符合目标主体的审美趣味。不同的目标群体有着不同的审美层次和审美倾向,如果公共艺术设计不能掌握目标群体的审美趣味倾向,那么所设计出的作品必然是与现实需求格格不入,必然是不能为目标主体所接受的。其次,公共艺术设计必须注重对目标主体审美趣味的引导。公共艺术设计必须关注目标主体的审美趣味,但并不是一味跟从这种趣味。艺术本身就要对目标主体现有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和升华,使之向着美好高尚的层次发展延伸。所以,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必须以前瞻的眼光,高尚的情操体现去引导目标主体的审美趣味。简而言之,公共艺术设计与目标主体的审美趣味密不可分,二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公共艺术与审美趣味的贴近性,增强了公共艺术的感染力;公共艺术提升受众主体的审美趣味,体现了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性。这些特点和规律最终都说明了公共艺术设计中,必须体现出人文关怀。(3)注重公共艺术场所氛围的营造。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兼顾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重视与喜爱。因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完美结合所创造出的公共空间景观,不仅能够使市民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能够陶冶市民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使市民素质得到提高,使城市形象得到提升。然而,在目前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存在许多盲目的景观规划设计。从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的因素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重视具体的有特色的场所的氛围营造,可以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找回丧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将更好地发挥聚会、休闲、娱乐等功能,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趣味性。公共艺术是用公共建设的场所来传达文化讯息,从而来反映地域的特征,激发地区或场所的生气与活力。
四、公共艺术与人文精神价值
公共艺术的文化哲学态度与精神是在公共艺术多元化的形式形成与环境的有效联系中体现出来的, 公共艺术是介于纯艺术与设计之间的综合性艺术。其实公共艺术也是一种设计文化,无论是从公共艺术的本质属性来看还是其他方面来看,好的艺术作品可以引导人的审美以及引发人们的想象,很多艺术家利用新的媒介、混合媒介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识,其公共艺术的目的性与功能性想结合,产生多种形式的作品。随着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公共艺术不仅从纯粹意识形式的纪念性、宣传性也从语言性开始探索,同时关注环境艺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强调与现实想结合。
结 语
公共艺术必须体现人文精神,是因为公共艺术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以艺术表达方式去传达公共社会领域的各种意向、价值观念及审美态度等。公共艺术所要强调的公共精神的基本态度,是力求在具有社会理性与道德理想的公众之间,恪守必不可少的“大众认同”。这种“大众认同”是公共艺术精神的内涵所决定的,也是公共艺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样,公共艺术是城市经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艺术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强调在作品中体现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使人与公共艺术产生一种互动的关系,同时关注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于公共艺术不仅仅是把艺术设计展现于公共艺术空间内,此外,它还要求艺术设计具有与社会大众进行对话的可能。一方面,公共艺术要能够产生与大众沟通的艺术语言及展示形态。另一方面,公共艺术不一定都要求具有观念上的前卫性。在多层次与多元化的文化时代,公共艺术具有较为独特和明显的文化价值,恰恰是它与所在的文化背景,被社会公众引申出更广泛的话题,并载入到公共文化生活的视觉记忆中,体现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公共参与性”,也体现公共艺术与社会所产生的双向互动性。
参考文献:
[1]陈连富,城市雕塑环境艺术[M], 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16.
[2]刘鸣亚, 图书馆特色服务与人文精神[J] ,长春:现代情报 ,2017.
[3]向英明, 弱势群体信息援助和保障机制研究[M] ,南京:新世纪图书馆 ,2016.
[4]于正伦,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也设施 [M] ,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3.
[5]马钦忠,公共艺术的价值特征[M] ,美术观察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