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护生 带教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48
临床实习是由书本理论向临床过渡的桥梁,临床带教护士是护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和引路人[1]。近年来,随着护理队伍的日益壮大,实习护生的带教问题日益增多。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作为儿科带教老师,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提高临床实习的带教,是每一位带教老师面临的挑战。我们从事儿科护理带教十几年来感受颇多,现浅谈几点体会。
实习初期
了解科室环境及规章制度:护生进入科室实习时,带教老师首先带领护生熟悉病区物品放置、病种及药物,进行岗前教育工作,介绍病区环境,帮助他们熟悉各班工作性质和流程,讲解儿科的规章制度、无菌操作规程等。其次,对各项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带教,使护生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实习护生有大专、中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学历。根据各自的专业理论基础,制定适宜的带教目标,调整实习要求的不同起点。如对中专生首先加强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导,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整体护理程序的运用;对本科生从运用护理程序开始,注意锻炼其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总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执行过程的步骤与方式。
了解护生心里,适时进行疏导:初进临床,护生往往好奇、兴奋,又因想表现完满或担心犯错误而拘谨甚至焦虑。此时,可安排专人带教,一般采取“一对一”、“跟人跟班”的方式。这样,可以让护生集中有序地学习,完成实习目标,也方便带教管理。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护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里疏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做好自身挫败心理准备,逐步消除护生对临床的陌生感,以尽快适应实习护生的角色。
实习中期
加强护生慎独品格:护生实习2~3周后,由于对各班程序和病区环境已相当了解,对临床护理工作基本得心应手,而开始活跃,因而较容易出错。此时,带教老师应顺势引导,维持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放手不放眼,鼓励护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查漏补缺,着重培养护生的慎独品格。
加强护生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是获得患者信任的手段,护生从学校进入临床,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常因言语不恰当而引起护生与患者发生冲突,造成护生与患者的沟通困难。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如给护生做示范,指导他们如何接近患者,怎样和患者的打招呼,怎样介绍自己,如何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理解和支持,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护生如何去做。同时鼓励护生多接触患者,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
加强操作能力,提高基础护理:带教老师要手把手的教,对每一项操作耐心讲解,反复示教,在保证患者安全及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尽量给护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护生大胆亲自操作,又不放松每一个细小环节,及时纠正护生操作中的错误,指出存在的问题,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求护生多看多实践,要让护生知道护士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摸索、积累,才能有所提高。鼓励他们多提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操作技能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操作要领。从而强化她们的理论知识,逐步提高专科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指导护生掌握专科常见病患者的护理。
实习后期
稳定情绪,加强思想教育:实习后期,面临就业,护生常常担忧浮躁而不能安心学习。此时,老师可予以适当的就业指导和操作培训,引导其稳定情绪,同时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其处理好实习与工作的关系,避免护理差错或事故。
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护生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运用整体观念和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组织护生护理查房、开展小讲座,通过操作演示或操作比赛使护生娴熟临床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鼓励护生主动学习新业务、新技术。在实习的闲暇,可以组织护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社区健康服务并书写活动报告等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做好出科考核工作:出科考核是对护生在科室实习的总的评价,也是对临床老师带教质量效果的检验。具体考核工作有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实习情况从实习态度、基础理论、专科理论、技能操作、护理文件书写及护理程序的运用等方面考核评定。通过考核,发现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护生反馈,以便护生在以后的各科室的实习中继续努力,加强训练,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临床护理带教中,既要加强对带教老师的教育管理,也要加强对实习护生的教育培养。培养护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岗前教育,引导护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好出科考核工作。做好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不仅关系到护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杜绝许多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作为带教老师,要尽职尽责、耐心细致地言传身教,这样才能带好护生,圆满完成带教任务,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云,黄河志.注重临床带教评估、提高护士带教水平.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2):1412-1413.
临床实习是由书本理论向临床过渡的桥梁,临床带教护士是护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和引路人[1]。近年来,随着护理队伍的日益壮大,实习护生的带教问题日益增多。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作为儿科带教老师,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提高临床实习的带教,是每一位带教老师面临的挑战。我们从事儿科护理带教十几年来感受颇多,现浅谈几点体会。
实习初期
了解科室环境及规章制度:护生进入科室实习时,带教老师首先带领护生熟悉病区物品放置、病种及药物,进行岗前教育工作,介绍病区环境,帮助他们熟悉各班工作性质和流程,讲解儿科的规章制度、无菌操作规程等。其次,对各项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带教,使护生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实习护生有大专、中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学历。根据各自的专业理论基础,制定适宜的带教目标,调整实习要求的不同起点。如对中专生首先加强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导,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整体护理程序的运用;对本科生从运用护理程序开始,注意锻炼其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总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执行过程的步骤与方式。
了解护生心里,适时进行疏导:初进临床,护生往往好奇、兴奋,又因想表现完满或担心犯错误而拘谨甚至焦虑。此时,可安排专人带教,一般采取“一对一”、“跟人跟班”的方式。这样,可以让护生集中有序地学习,完成实习目标,也方便带教管理。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护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里疏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做好自身挫败心理准备,逐步消除护生对临床的陌生感,以尽快适应实习护生的角色。
实习中期
加强护生慎独品格:护生实习2~3周后,由于对各班程序和病区环境已相当了解,对临床护理工作基本得心应手,而开始活跃,因而较容易出错。此时,带教老师应顺势引导,维持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放手不放眼,鼓励护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查漏补缺,着重培养护生的慎独品格。
加强护生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是获得患者信任的手段,护生从学校进入临床,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常因言语不恰当而引起护生与患者发生冲突,造成护生与患者的沟通困难。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如给护生做示范,指导他们如何接近患者,怎样和患者的打招呼,怎样介绍自己,如何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理解和支持,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护生如何去做。同时鼓励护生多接触患者,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
加强操作能力,提高基础护理:带教老师要手把手的教,对每一项操作耐心讲解,反复示教,在保证患者安全及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尽量给护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护生大胆亲自操作,又不放松每一个细小环节,及时纠正护生操作中的错误,指出存在的问题,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求护生多看多实践,要让护生知道护士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摸索、积累,才能有所提高。鼓励他们多提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操作技能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操作要领。从而强化她们的理论知识,逐步提高专科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指导护生掌握专科常见病患者的护理。
实习后期
稳定情绪,加强思想教育:实习后期,面临就业,护生常常担忧浮躁而不能安心学习。此时,老师可予以适当的就业指导和操作培训,引导其稳定情绪,同时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其处理好实习与工作的关系,避免护理差错或事故。
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护生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运用整体观念和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组织护生护理查房、开展小讲座,通过操作演示或操作比赛使护生娴熟临床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鼓励护生主动学习新业务、新技术。在实习的闲暇,可以组织护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社区健康服务并书写活动报告等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做好出科考核工作:出科考核是对护生在科室实习的总的评价,也是对临床老师带教质量效果的检验。具体考核工作有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实习情况从实习态度、基础理论、专科理论、技能操作、护理文件书写及护理程序的运用等方面考核评定。通过考核,发现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护生反馈,以便护生在以后的各科室的实习中继续努力,加强训练,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临床护理带教中,既要加强对带教老师的教育管理,也要加强对实习护生的教育培养。培养护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岗前教育,引导护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好出科考核工作。做好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不仅关系到护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杜绝许多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作为带教老师,要尽职尽责、耐心细致地言传身教,这样才能带好护生,圆满完成带教任务,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云,黄河志.注重临床带教评估、提高护士带教水平.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2):1412-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