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体小说”概念研究述评与反思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体小说”概念的提出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但完善的过程中分歧较多,如命名不一、代表作品差异大、文体归属不清等。界定“博物体小说”需考虑四个方面:内容上应具有博“物”性;写法上体现志“异”性;体例不限;具有博物性、志异性特色的内容需达到一定数量。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是界定何为“博物体小说”的必要条件。
其他文献
当前,受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网络空间中的话语传播主体、传播向度、传播方式和传播效能等均已产生重要变化,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全新传播语境。在这一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传播主体、受众、内容、方式和影响上呈现出多重样态变化,加剧了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历史文化认同风险、网络安全生态风险。因此,必须分析和把握新传播语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样态变化和现实风险,构建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综合治理体系,
“志怪”是传统知识统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朝至北宋中叶,“志怪”的文体归属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步从“四部”中的“史部”诸类属迁移到“子部·小说家”类中。六朝时期,志怪书多被视为“言非浮诡,事弗空诬”的实录性历史著述。初唐后期,刘知几质疑志怪书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志怪书开始被视为“其事非圣”“其言乱神”的史部“糠秕”。到了晚唐,“志怪”开始脱离“史部”,一些文人将“志怪”与“小说”并称。至北宋中叶,
<正>一、教学分析化学工艺流程题取材于真实的工业生产,问题设计综合性强,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山东高考必考题型之一。由于此题陌生度大,学生常常会产生畏难心理,有效提取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因而该题是最难得分的题目。因此,教师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思维模型,以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解题模型,从而快速解题。
期刊
<正>“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思维的开端是疑问,疑问是创造的基础。思维型问题群,是指围绕一节课时的教学主题,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体现学科思维的问题群。通过大单元大概念设计整合碎片化知识,依托新情境提出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思维问题群的复习范式,突破问题表浅的局限性,打通理解的难点和堵点,有利于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关键能力。
期刊
基于全国30个省份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了静态固定效应模型与动态GMM模型,分别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升级两个方面探究了乡村产业振兴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1)除北京、上海外,我国各省份乡村产业振兴指数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虽在空间上依然呈东、中、西部阶梯式递减态势,但中、西部地区年均增长率均高于东部地区;(2)乡村产业振兴对农村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社会问题频出。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不仅是文人精神上的娱乐消遣,而且还是用来描绘世情、阐发事理与载道言志的工具,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论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主要从志怪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志怪小说中的人际互动、群体心理以及精神控制等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进而探究这一时期志怪小说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具体如下。第一章,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以及文人文化心态
把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是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必要手段,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及让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时代要求。对此,通过调研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部分师生,了解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现状,提出将党史素材、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将党史常态化教育融入思政党支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理念及建议,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身高170cm,体质量59kg。2021年12月21日因“确诊肝癌1年余,腹痛、恶心、呕吐10余天”入院。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0余年,服用“恩替卡韦片0.5mg po qd”抗病毒治疗,曾于2020年3月30日门诊行腹部CT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2cm×11cm,
基于严寒地区冬季屏蔽门地铁站热环境优于安全门地铁站的模拟结果,对屏蔽门地铁站热环境改善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入口通道安装门帘、门帘+热风幕2种方法均可提升车站内温度,但是也存在车站内空气品质较差且热风幕耗能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隧道废热利用的站台新风系统,结合门帘的使用,该系统可以显著改善车站的热环境和空气品质。相比于热风幕,基于隧道废热利用的站台新风系统可降低能耗约16.5%,为严
<正>清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卷七“鄱阳湖谈鬼”条颇为别致,故事大意为:一个书生夜泊鄱阳湖,登岸于月下散步纳凉,遇同乡数人喝酒说鬼,其中一人说,他曾遇一读书人,闲谈中说到鬼令人憎恶,读书人道,鬼也有雅俗,不可全部否定。他游西山时遇一人论诗,见解精到,吟诵自己不少的诗句,都饶有情致。正想问他住在哪里,忽闻驼铃琅琅作响,论诗之人忽然没了踪迹。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