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_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被定义为父母双方或其中的一方到其他地区外出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1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监护失位导致的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的监护一般情况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亲戚监护、同辈监护或者自我监护。
  1.2 亲情匮乏导致的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经常和自己的亲戚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这种隔代的教育是残缺的,大多数的亲戚往往只能对他们在生活上进行关心和爱护,而忽略对思想上的引导与约束,使得留守儿童在物质生活上进行“挥霍”,性格放纵,不思进取、经常违规违纪。父母在物质上给予的补偿更加的滋生了这种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生活上的问题。
  1.3 家庭教育不完整导致的留守儿童心里问题。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疏远,逐渐产生了消极的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2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2.1 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体制因素。 从宏观上说,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体制因素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留守儿童的现象是我国在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说产生的一个衍生物。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绝对数量增加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身份难以改变和城乡壁垒的客观存在,农村孩子进城之后, 城市只是他们暂时的栖身之所,他们在户籍、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与城市的孩子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原因只能让更多的家庭选择把孩子留在原来的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就已经埋下对社会不公的怨恨心理,在加上父爱和母爱的缺失,以及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便产生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2.2 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历来是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家长也是学校和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3 学校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给予留守儿童教育与引导的不足,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正因为如此他们就需要所在的学校给予更多的心理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班级集体的温暖和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来弥补母爱和父爱缺失对其心理健康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是由于学校、社区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缺乏相应的重视,在教育理念、经费、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极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缺少家庭的关心和教师的特殊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3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3.1 在政策体制方面,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农民工选择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工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而进城务工,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的子女不可能来城市里享受相应的资源和服务。
  3.2 在教育方面,要建立健全家长学校机制,改变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学校要充分发挥其积极地作用,建立并健全“家长学校”机制,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立足新情况,创新办学形式。
  3.3 在帮扶方面,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参与。政府要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到“三个文明”建设中,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召开相关交流会总结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成功经验并对于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各级的工商、文化等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避免留守儿童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接触,保证孩子能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变“留守”为“非留守”,这样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其他文献
常听家长们这样说起:  “我的孩子大张的画纸也整理得不好,连对折也不会”;  “我的孩子新玩具买来后对于上面的说明看也不看就问我怎么玩”;  “我的孩子手工作业一拿到就问我这怎么做,说是不会图谱,其实别说孩子了,我也有点看不懂”;  “我的孩子……”;  从家长们的表诉及抱怨中听到的其实是对孩子看图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不满。怎样才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呢?人们经常说的“心灵手巧”其实就是手脑协同发展的理想
期刊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虽是对写作文的要求,但也可以用于对课堂的要求。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那么,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同样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功效。下面简要谈谈自己在结课时的一些常用方法。  1 归纳小结式结课  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加以归纳,并
期刊
每当带孩子上体育游戏的时候,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有一件事情总困扰着老师,那就是排队。孩子们经常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令人头疼。其实,从小班年龄段和教学实际出发,有一种队形“统而不死”,“活而不乱”,既利于体育活动组织教学,又具有教育意义,那就是圆队形。  圆队形的有效应用在小班体育游戏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经典的队形到底怎么用?有些什么优势呢?  1 圆队形是小班体育游戏中的起点  俗话说“良好的
期刊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部分关于古诗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从新课标的目标看,“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然而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的指导
期刊
语文是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地、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充知识,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应付不了的。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阅读,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的基本任
期刊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们要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摆在首位,把语文教学工作做实、做好,切实提高语文教育质量。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解读“语文味”。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语文课应该有“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困生的转化关乎未来社会的稳定;关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形成的原因;转化措施及办法  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步入人生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奠基时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锻造优秀的意志品质,培养科学的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它关乎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乎未来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人才资源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认同的文化价值,通过师生精神面貌,校风、学风等方面表现出来。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带给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力量。创设健康优雅的环境,构建书香文明和谐校园,是育人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语文学科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明显的促进、导向、规范和教育功能,直接或间接地
期刊
在小学语文拼音拼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循循诱导,善于发现孩子们的认读优势,同时要根据拼音的难易程度和孩子们掌握的具体情况,让他们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拼读方法。  首先,让我们总结一下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拼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拼音拼读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声韵两拼法、声介合拼法,三拼连读法和直呼法。  1 声韵两拼法  就是把音节分成声母、韵母两部分进行拼读的方法。将韵
期刊
【摘要】当前新课改实践正如火如茶地展开,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知识的建构中提倡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从理解和欣赏的角度出发,给予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群体更多的关注。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全面育人,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