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对一国的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基础上,本文从人力资本、物化资本以及劳动力市场三大角度着手,全面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一国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物化资本;劳动力市场收入差距
一、引言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表示的是一种要求劳动力在参与生产时,具有更高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才能顺利应用新型技术或设备进行劳动生产的技术进步方式(Griliches,1969)。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包含前沿技术的设备资本品投资大规模增长,对技能型和非技能型劳动的需求产生分化并出现技能溢价。基于中国收入差距显著:1993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20,就已超过0.40的警戒线,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08年达到顶峰0.491,随后稍有下降,但也都保持在0.47以上。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技能偏向型的技术进步会使所有产业运用更多技能密集型的技术,从而扩大技能报酬溢价。只有少数的学者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但大都没有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本文拟在梳理现有关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收入差距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物化资本以及劳动力市场三个角度入手,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一国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和差异化影响,以期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收入差距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二、机制分析
首先,从人力角度角度分析。一方面,从静态意义上来说高技能劳动力由于天赋较高、知识经验累积较多,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厂商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考虑更愿意雇佣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劳动者,增加了高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从动态意义上来说高技能工人更加适应技术进步,表现为在工作场所发生技术转型的环境变化时,高技能工人的生产率受负面影响更小;或是他们可以比低技能工人更为迅速地、以更低的成本掌握生产中所需的新技术,即在新技术引入阶段高技能工人具有调整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技术进步的不同阶段,教育将对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新技术出现时教育将会扩大收入差距,在技术成熟阶段将会缩小收入差距;最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能够提高能力的收益,通过代际流动,扩大工资差距。
其次,从物化资本角度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得经济发展,资本品的价格降低,促进生产者加大对技术含量高的机器设备等资本品的使用和购买。在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结合,高技术需要和高技能劳动力相匹配,因此采用新技术后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扩大收入差距。此外,由于技术进步是偏技能的,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时,由于工资激励效应等的存在,会使劳动力偏向学习与高技能匹配的技术知识以及设备。发展中国家与高技能劳动力匹配的技术知识的边际生产率提升相对较快,从而使得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上升,导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再次,从劳动力市场角度分析。劳动力市场具有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的功能。多数学者认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一国收入差距主要借助以下三个机制:市场规模效应、市场分割效应和替代效应。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出现,最终导致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和就业份额上升,而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份额和工资水平则下降;若劳动力市场存在越明显的分割,低技能劳动力向高技能劳动力转化的难度越大,进而加大技能溢价,扩大收入差距。但是替代效应的存在也会技能溢价伴随高技能劳动力供给的不断增加而下降。综上可知,技能劳动通过劳动力市场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需进行详细分析。
最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还会通过制度变迁对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变迁包括工资确定制度等。工会可以增加工人的生产性训练,厂商接受经过工会训练工人的条件是,工人的工资结构是被压制的。因为工会的决定更多被中间选票所控制,所以如果低技能工人很多的话,那么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将被压制,提高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削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
三、结语
收入差距过大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引发低收入群体心理失衡、贫富阶层的利益冲突、人口流动失序等,严重了更会影响社会稳定。在此背景下我们从人力资本、物化资本以及劳动力市场三大角度着手,全面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一国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并系统总结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差异化影响,全面研究导致收入差距的原因,对于中国改善社会贫富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不足:第一,国内外学者关于高技能人才的定义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根据现实经验可知,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具有较高的生产技能之间并不是完全等价的,而且企业培训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关于技能型人才指标的选取大多都采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第二,人力资本的流动尤其是跨国和跨区域的人力资本流动会对工资产生影响,而且作为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扩散途径,流动的快慢会对技术知识扩散的速度产生影响,从而对低技能劳动力获得技术进步相关知识的时间产生影响,进而对工资差距产生影响,但关于人力资本流动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几乎没有学者进行研究;第三,由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没有具体准确的测度指标,因此对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多侧重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少。
参考文献:
[1] Griliches, Z., 1969, “Capital-skill Complementarity”, The Review of Economics,Vol. 51(4), pp. 65-68.
[2] Murphy, K.M. and Welch F., 1992, “TheStructure of Wages”, The 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 Vol. 107(1), pp. 285-326.
[3] Acemoglu, D., 1998, “Why Do New Technologies Complement Skills? DirectedTechnical Change and Wage Inequalit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13(4), pp. 1055-1089.
[4] Galor, O. and Tsiddon, D., 1996,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the Kuznets Hypothesis Revisited”, Economica, Vol. 63(250), pp. S103-S117.
关键词: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物化资本;劳动力市场收入差距
一、引言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表示的是一种要求劳动力在参与生产时,具有更高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才能顺利应用新型技术或设备进行劳动生产的技术进步方式(Griliches,1969)。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包含前沿技术的设备资本品投资大规模增长,对技能型和非技能型劳动的需求产生分化并出现技能溢价。基于中国收入差距显著:1993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20,就已超过0.40的警戒线,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08年达到顶峰0.491,随后稍有下降,但也都保持在0.47以上。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技能偏向型的技术进步会使所有产业运用更多技能密集型的技术,从而扩大技能报酬溢价。只有少数的学者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但大都没有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本文拟在梳理现有关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收入差距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物化资本以及劳动力市场三个角度入手,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一国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和差异化影响,以期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收入差距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二、机制分析
首先,从人力角度角度分析。一方面,从静态意义上来说高技能劳动力由于天赋较高、知识经验累积较多,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厂商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考虑更愿意雇佣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劳动者,增加了高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从动态意义上来说高技能工人更加适应技术进步,表现为在工作场所发生技术转型的环境变化时,高技能工人的生产率受负面影响更小;或是他们可以比低技能工人更为迅速地、以更低的成本掌握生产中所需的新技术,即在新技术引入阶段高技能工人具有调整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技术进步的不同阶段,教育将对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新技术出现时教育将会扩大收入差距,在技术成熟阶段将会缩小收入差距;最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能够提高能力的收益,通过代际流动,扩大工资差距。
其次,从物化资本角度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得经济发展,资本品的价格降低,促进生产者加大对技术含量高的机器设备等资本品的使用和购买。在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结合,高技术需要和高技能劳动力相匹配,因此采用新技术后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扩大收入差距。此外,由于技术进步是偏技能的,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时,由于工资激励效应等的存在,会使劳动力偏向学习与高技能匹配的技术知识以及设备。发展中国家与高技能劳动力匹配的技术知识的边际生产率提升相对较快,从而使得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上升,导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再次,从劳动力市场角度分析。劳动力市场具有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的功能。多数学者认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一国收入差距主要借助以下三个机制:市场规模效应、市场分割效应和替代效应。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出现,最终导致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和就业份额上升,而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份额和工资水平则下降;若劳动力市场存在越明显的分割,低技能劳动力向高技能劳动力转化的难度越大,进而加大技能溢价,扩大收入差距。但是替代效应的存在也会技能溢价伴随高技能劳动力供给的不断增加而下降。综上可知,技能劳动通过劳动力市场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需进行详细分析。
最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还会通过制度变迁对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变迁包括工资确定制度等。工会可以增加工人的生产性训练,厂商接受经过工会训练工人的条件是,工人的工资结构是被压制的。因为工会的决定更多被中间选票所控制,所以如果低技能工人很多的话,那么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将被压制,提高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削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
三、结语
收入差距过大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引发低收入群体心理失衡、贫富阶层的利益冲突、人口流动失序等,严重了更会影响社会稳定。在此背景下我们从人力资本、物化资本以及劳动力市场三大角度着手,全面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一国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并系统总结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差异化影响,全面研究导致收入差距的原因,对于中国改善社会贫富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不足:第一,国内外学者关于高技能人才的定义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根据现实经验可知,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具有较高的生产技能之间并不是完全等价的,而且企业培训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关于技能型人才指标的选取大多都采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第二,人力资本的流动尤其是跨国和跨区域的人力资本流动会对工资产生影响,而且作为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扩散途径,流动的快慢会对技术知识扩散的速度产生影响,从而对低技能劳动力获得技术进步相关知识的时间产生影响,进而对工资差距产生影响,但关于人力资本流动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几乎没有学者进行研究;第三,由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没有具体准确的测度指标,因此对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多侧重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少。
参考文献:
[1] Griliches, Z., 1969, “Capital-skill Complementarity”, The Review of Economics,Vol. 51(4), pp. 65-68.
[2] Murphy, K.M. and Welch F., 1992, “TheStructure of Wages”, The 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 Vol. 107(1), pp. 285-326.
[3] Acemoglu, D., 1998, “Why Do New Technologies Complement Skills? DirectedTechnical Change and Wage Inequalit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13(4), pp. 1055-1089.
[4] Galor, O. and Tsiddon, D., 1996,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the Kuznets Hypothesis Revisited”, Economica, Vol. 63(250), pp. S103-S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