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资源缺乏是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一个较大的障碍,也是新教材使用中教师感到困难较大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实际,试从使用教科书、借助网络资源、召开辩论会、组织学生演剧、关注学困生等五方面探讨开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是指供给课程活动,满足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如果把那些与新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课程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就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待课程资源,认真研究,深入细致分析,去发现学校和周围已经存在的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将其精心提炼,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和活跃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
一、善用教科书。
编入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文道合一的美文,但,“文章是给我们用的,而不是给我们教的。”使用文章,首先要把编者选取的意图搞清楚,认真研究,把握其教学意向,统筹安排,用好文章,保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课文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中,师生互动,团队合作,共同落实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情感上产生审美的享受,课文成了塑造灵魂的最佳材料,学生的认识过程必须是一个“高度浓缩和简化”了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文只需作精确点评,引导学生学习,而不必为学生代劳。例如,教《孙权劝学》一文,我把朗读课文、理解疑难词语、翻译、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内容都交给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只抓住“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师生共同探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和意蕴。全班讨论完毕集中意见:这句话描绘出鲁肃惊奇的神态,从侧面写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表明学习的神奇力量,在赞美中含有打趣的意味,表现了两人人情关系的亲密。这样的点评学生能迅速理解努力学习就会有长进的道理,也能被人物间的友情所熏陶。实践证明,这样教学起到以点带面、辐射全篇的效果。
二、借助网络资源开发制作课件。
“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课程资源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延伸。”利用网络搜索下载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或风光美景图片,配上背景音作为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工具,丰富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文字表达转化为形象具体的视听材料,有效地吸引和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借助网络辅助教学,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例如: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就可以采取这种做法,每个写景的句子都可以配上图片和声音。“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这句配上一幅碧绿清澈见底的潭水图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可配上一道在阳光照射下能看见河底小鱼的溪水,还听见清脆的流水声……图、文、声音的完美组合,能使学生延伸感观,发挥直观想象力,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召开激情辩论会。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观察到,在农村学校,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呈淡化趋势,究其原因,是由于某些语文课枯燥无味,学生语文成绩不能明显提高造成的,因此,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刻不容缓,所谓“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召开辩论会,开发辩论会课程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笔者就把全班学生分成正反两队,针对课本上的关于“探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正方的观点是赞成探险论,这个观点容易找到论据支撑,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对正方观点的支持;反方的观点是反对探险论,这个观点不容易论证,在辩论前我给反方队伍作了适当的指导。
辩论会正式开始后,有的学生笔录归纳整理,有的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学生质疑问难,正反双方针锋相对,大多数学生的发言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语言清晰响亮,一方的发言出现漏洞,马上被另一方及时抓住反驳,各团队充满合作精神,堂上气氛激烈,双方的道理说完后,辩论会即结束。最后由主持人对辩论做出评价和总结。开发辩论会课程资源是一条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四、组织堂上演出活动,再现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演出,特别是把教材的内容表演出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利于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使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又使他们提高了表达技巧和积累交际经验,养成健全的人格。
例如,通过演剧的方式来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演出过程是分步骤进行的。第一步,准备过程:(一)在班中选出四名较具表演力的学生跟随音乐老师学习安塞腰鼓的打法;(二)租借四套白色的衣服、四条红腰带、八条红丝巾、四个腰鼓等道具;(三)在网上下载安塞腰鼓舞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排练。第二步,演出过程:利用一节语文课进行演出,首先安排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以期熟悉文章内容,用时八分钟;再进行正式演出,四位学生带妆走上教室讲坛,和着音乐,先后表演了拜四方、小缠腰、路鼓、丰收步、大秧歌、闪腰鼓、乱开花、背对鼓共八段打腰鼓舞蹈,其间用时约十五分钟;最后让学生围绕课文中“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展开全班讨论,说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鉴于学生们观看了刚才的表演,对安塞腰鼓有了直观感悟,所以很快能归纳出正确答案,他们对安塞腰鼓的理解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五、关注学困生,开发课程资源。
学困生一般指智力发展正常,纪律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尊重、重视、宽容、理解他们,深入研究他们,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对他们多加鼓励,积极引导和正面评价他们。例如,课文《心声》中的主人公李京京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嗓子沙哑得厉害”,他在程老师的眼中是一名学困生,李京京参与公开课上表情朗读《万卡》的要求被程老师拒绝,但,李京京毫不气馁,坚持训练,他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诵课文,公开课上勇敢举手,最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用不断开发的课程资源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语文教学将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振怀 那瑞琴 周广强《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25
[2]于亚中 鱼浦江《中学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238-408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是指供给课程活动,满足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如果把那些与新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课程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就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待课程资源,认真研究,深入细致分析,去发现学校和周围已经存在的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将其精心提炼,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和活跃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
一、善用教科书。
编入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文道合一的美文,但,“文章是给我们用的,而不是给我们教的。”使用文章,首先要把编者选取的意图搞清楚,认真研究,把握其教学意向,统筹安排,用好文章,保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课文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中,师生互动,团队合作,共同落实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情感上产生审美的享受,课文成了塑造灵魂的最佳材料,学生的认识过程必须是一个“高度浓缩和简化”了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文只需作精确点评,引导学生学习,而不必为学生代劳。例如,教《孙权劝学》一文,我把朗读课文、理解疑难词语、翻译、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内容都交给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只抓住“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师生共同探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和意蕴。全班讨论完毕集中意见:这句话描绘出鲁肃惊奇的神态,从侧面写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表明学习的神奇力量,在赞美中含有打趣的意味,表现了两人人情关系的亲密。这样的点评学生能迅速理解努力学习就会有长进的道理,也能被人物间的友情所熏陶。实践证明,这样教学起到以点带面、辐射全篇的效果。
二、借助网络资源开发制作课件。
“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课程资源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延伸。”利用网络搜索下载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或风光美景图片,配上背景音作为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工具,丰富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文字表达转化为形象具体的视听材料,有效地吸引和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借助网络辅助教学,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例如: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就可以采取这种做法,每个写景的句子都可以配上图片和声音。“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这句配上一幅碧绿清澈见底的潭水图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可配上一道在阳光照射下能看见河底小鱼的溪水,还听见清脆的流水声……图、文、声音的完美组合,能使学生延伸感观,发挥直观想象力,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召开激情辩论会。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观察到,在农村学校,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呈淡化趋势,究其原因,是由于某些语文课枯燥无味,学生语文成绩不能明显提高造成的,因此,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刻不容缓,所谓“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召开辩论会,开发辩论会课程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笔者就把全班学生分成正反两队,针对课本上的关于“探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正方的观点是赞成探险论,这个观点容易找到论据支撑,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对正方观点的支持;反方的观点是反对探险论,这个观点不容易论证,在辩论前我给反方队伍作了适当的指导。
辩论会正式开始后,有的学生笔录归纳整理,有的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学生质疑问难,正反双方针锋相对,大多数学生的发言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语言清晰响亮,一方的发言出现漏洞,马上被另一方及时抓住反驳,各团队充满合作精神,堂上气氛激烈,双方的道理说完后,辩论会即结束。最后由主持人对辩论做出评价和总结。开发辩论会课程资源是一条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四、组织堂上演出活动,再现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演出,特别是把教材的内容表演出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利于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使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又使他们提高了表达技巧和积累交际经验,养成健全的人格。
例如,通过演剧的方式来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演出过程是分步骤进行的。第一步,准备过程:(一)在班中选出四名较具表演力的学生跟随音乐老师学习安塞腰鼓的打法;(二)租借四套白色的衣服、四条红腰带、八条红丝巾、四个腰鼓等道具;(三)在网上下载安塞腰鼓舞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排练。第二步,演出过程:利用一节语文课进行演出,首先安排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以期熟悉文章内容,用时八分钟;再进行正式演出,四位学生带妆走上教室讲坛,和着音乐,先后表演了拜四方、小缠腰、路鼓、丰收步、大秧歌、闪腰鼓、乱开花、背对鼓共八段打腰鼓舞蹈,其间用时约十五分钟;最后让学生围绕课文中“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展开全班讨论,说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鉴于学生们观看了刚才的表演,对安塞腰鼓有了直观感悟,所以很快能归纳出正确答案,他们对安塞腰鼓的理解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五、关注学困生,开发课程资源。
学困生一般指智力发展正常,纪律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尊重、重视、宽容、理解他们,深入研究他们,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对他们多加鼓励,积极引导和正面评价他们。例如,课文《心声》中的主人公李京京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嗓子沙哑得厉害”,他在程老师的眼中是一名学困生,李京京参与公开课上表情朗读《万卡》的要求被程老师拒绝,但,李京京毫不气馁,坚持训练,他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诵课文,公开课上勇敢举手,最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用不断开发的课程资源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语文教学将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振怀 那瑞琴 周广强《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25
[2]于亚中 鱼浦江《中学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238-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