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疫情” 教学元素 提升 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资源。要通过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有意义话题,从中充分发掘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每天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各种不同的与疫情相关的事件,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及时收集、整理、提炼这些事件信息,将其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情境或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指导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解答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发掘“疫情”中数的元素,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
疫情期间,很多人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关注疫情新闻,查看“疫情通报”里面的每一组数据,每天与新冠肺炎有关的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的确诊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都在发生变化,这些数据每时每刻都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取其中的一组或若干组数据作为观察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疫情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数据的深层思考,对确诊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等相关数据有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产生对生命、科学、社会、道德、责任等方面的思考,这必将成为正在经历疫情的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一堂课。史宁中教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曾说过,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的特点,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数’说疫情”专题活动,组织学生寻找疫情相关新闻中自己感兴趣的数据,了解它们表示的意义,并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同学或家长交流。学生关注疫情中的数与数量的相关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探索这些数与数量向我们传达了哪些信息,从而不断发展和提升数感。
1.低年级:“数”说疫情——“四大天团”勇聚首
请学生调查了解中国医疗界“四大天团”汇聚武汉的事迹。有的学生了解到在我国的医学界有非常著名的四所传统医学院,被称为“四大天团”,它们被合称为“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也就是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了战胜疫情,各地纷纷分批选派了最优秀的医疗团队奔赴武汉,参加救援。学生了解到了每批驰援武汉的医疗人员人数,通过这些数据切实感受为了帮助武汉人民摆脱疫情的困扰,医务工作者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逆行而上的感人事迹。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了病毒无情人有情,全国联手攻坚克难,团结一致共战疫情的协作精神。
2冲年级:“数”说疫情——火神山下话神奇
请学生调查了解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数据信息能够显示抗疫中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学生了解到2020年1月23日下午,武汉市城建局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建设一座专门医院——火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月24日,医院建设正式启动,2月2日,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从1月24日正式开工到2月2日,与“疫魔”竞速,以精准阻击,经过短短十天奋战,建成了一所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调查和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面对肆虐的疫情,我国工程建设人员分工协作,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顺利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体现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力量。
3.高年级:“数”说疫情——学会用数据说话
让学生调查收集与疫情有关的百分数的相关数据,分别想一想这些百分数表示的含义、它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选择不同国家与疫情相关的百分数,对比分析,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在学生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请同学们调查了解相关数据后完成填空,深入思考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截至今天美国确诊新冠肺炎的人数是——人,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死亡人数是
人,死亡率是
;治愈人数是
人,治愈率是
;
(2)截至今天中国确诊新冠肺炎的人数是
人,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死亡人数是
人,死亡率是
;治愈人数是
人,治愈率是
;
(3)分析对比上面两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o
学生在充分调查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认识到我国在抗击疫情中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习枯燥单一的数学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学会透过数学关注疫情,让学生懂得我国抗疫成果来之不易,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疫情中的一些数与数量向我们传达的信息。学生以后在生活中遇到数和数量时,就会自觉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对比,逐步学会透过数和数量,经过深刻思考,发现隐含在数和数量背后的信息,发现数和数量的价值,从而使数感不断增强和提高。
二、发掘“疫情”中的统计元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疫情期间,各种数据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我们应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疫情变化的数据,通过对各种数据变化的分析,从理性的角度来解读疫情,根据数据的变化,解读、预测疫情的发展情况,不断提升学生收集数据、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1.低年级:“图”说疫情
收集本市疫情期间某一周每一天的确诊人数,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简单的条形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观察条形图,某一周内哪天的确诊人数最多?哪天的确诊人数最少?
(2)观察条形图,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3)观察条形图,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中年级:测温中的数学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返校复学的所有学生必须提供最近一周的体温检测记录表。小冬在记录体温时将37℃作为标准,将高出37~C的部分记作正数,将低于37~C的部分记作负数,体温正好是37℃时记作“0”。小-冬在一周内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 0.1、0.3、-0.5、- 0.3、 0.2、0.6、 0.4,那么,小冬这一周体温的平均值是多少?
疫情防控部门规定,体温超过37.3cC就不能到校上课,根据检测结果,小冬是否可以到校上课?请说明理由。
请收集本小组全体同学近一周内体温检测记录表,并根据体温超过37.3℃就不能到校上课的要求,对每个人是否能到学校上课做出判断。
3.高年级:预测疫情拐点
分别调查自己所在城市某一周的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治愈人数,制作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绘制能够反映各城市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治愈人数增长变化趋势的统计图,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想一想,根据需要你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市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治愈人数的增减变化情况。
(3)根据统计图,预测未来一周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治愈人数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预测的。
(4)如果我们规定当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治愈病例时,疫情进入拐点。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请分析并预测自己所在城市疫情大约在什么时候会进入拐点。
通过这些活动,让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要求收集整理一定周期内疫情的相关数据,并引导学生结合收集到的数据,根据需要分别制作统计表或合适种类的统计图。学生不仅充分感悟到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分析已有的现象,预测未来事情的发展趋势或走向。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初步的预判能力,同时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裨益良多。
三、发掘“疫情”中的问题解决元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等常常为我们提供许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有意义的话题,教师要从中充分发掘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疫情期间,各种媒体上报道的许多事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与问题解决相关的元素,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寻找和发掘这些元素,引导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低年级:停课不停学中的数学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开启了“停课不停学”活动,开设“网课”,为学生架设空中课堂,教师也瞬间变成了“网络主播”。如果李老师在上网课时可能在8:05、8:10、8:20露脸,每次露脸一分钟后关闭露脸功能。学校校长可能会在8:00、8:15、8:30进入直播间检查教师上课情况,10分钟后退出。请问校长有可能看到李老师露脸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冲年级:晨检中的数学问题
育英小学有600名学生,早上从各个路口向学校门口聚集的学生每分钟有30人,在学校大门处设有2个检测口,每个检测口每分钟可以测10个人,学校门口有50人时,就会出现人流聚集的现象,会增加感染风险。为了避免出现聚集现象,防疫小组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增加2个检测口;
方案二:在检测口前设立2条30米的通道,每条通道可容纳30人等候。
请问以上两种方案能否解决校门口人流聚集现象?如果可以,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可以,请对方案做出调整。
3.高年级:口罩中的数学问题
疫情期间,口罩成了最紧俏的商品,为了保障口罩的供应,全国各口罩厂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口罩。经统计,甲口罩厂每天可以生产口罩x万只,乙口罩厂每天生产的口罩数量比甲口罩厂的2倍少lOT只,丙口罩厂每天生产量比乙口罩厂的一半少15万只。口罩生产完成后,各工厂优先保障医务工作者的需要。如果一只口罩可戴6小时,一名医生每天最多在岗12小时。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三家口罩厂每天生产口罩的总量。
(2)如果x=30,三家工厂每天共生产多少口罩?
(3)如果x=30,三家口罩厂生产的口罩可供多少名医生消耗三个月?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发掘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并且可以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有什么机会去用,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教师有意识地发掘疫情中的各种数学元素,巧妙地将疫情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活处处皆数学,促使他们逐步养成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能够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遇到困难时能够尝试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問题,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发展和提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资源。要通过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有意义话题,从中充分发掘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每天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各种不同的与疫情相关的事件,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及时收集、整理、提炼这些事件信息,将其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情境或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指导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解答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发掘“疫情”中数的元素,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
疫情期间,很多人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关注疫情新闻,查看“疫情通报”里面的每一组数据,每天与新冠肺炎有关的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的确诊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都在发生变化,这些数据每时每刻都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取其中的一组或若干组数据作为观察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疫情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数据的深层思考,对确诊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等相关数据有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产生对生命、科学、社会、道德、责任等方面的思考,这必将成为正在经历疫情的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一堂课。史宁中教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曾说过,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的特点,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数’说疫情”专题活动,组织学生寻找疫情相关新闻中自己感兴趣的数据,了解它们表示的意义,并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同学或家长交流。学生关注疫情中的数与数量的相关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探索这些数与数量向我们传达了哪些信息,从而不断发展和提升数感。
1.低年级:“数”说疫情——“四大天团”勇聚首
请学生调查了解中国医疗界“四大天团”汇聚武汉的事迹。有的学生了解到在我国的医学界有非常著名的四所传统医学院,被称为“四大天团”,它们被合称为“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也就是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了战胜疫情,各地纷纷分批选派了最优秀的医疗团队奔赴武汉,参加救援。学生了解到了每批驰援武汉的医疗人员人数,通过这些数据切实感受为了帮助武汉人民摆脱疫情的困扰,医务工作者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逆行而上的感人事迹。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了病毒无情人有情,全国联手攻坚克难,团结一致共战疫情的协作精神。
2冲年级:“数”说疫情——火神山下话神奇
请学生调查了解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数据信息能够显示抗疫中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学生了解到2020年1月23日下午,武汉市城建局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建设一座专门医院——火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月24日,医院建设正式启动,2月2日,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从1月24日正式开工到2月2日,与“疫魔”竞速,以精准阻击,经过短短十天奋战,建成了一所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调查和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面对肆虐的疫情,我国工程建设人员分工协作,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顺利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体现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力量。
3.高年级:“数”说疫情——学会用数据说话
让学生调查收集与疫情有关的百分数的相关数据,分别想一想这些百分数表示的含义、它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选择不同国家与疫情相关的百分数,对比分析,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在学生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请同学们调查了解相关数据后完成填空,深入思考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截至今天美国确诊新冠肺炎的人数是——人,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死亡人数是
人,死亡率是
;治愈人数是
人,治愈率是
;
(2)截至今天中国确诊新冠肺炎的人数是
人,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死亡人数是
人,死亡率是
;治愈人数是
人,治愈率是
;
(3)分析对比上面两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o
学生在充分调查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认识到我国在抗击疫情中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习枯燥单一的数学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学会透过数学关注疫情,让学生懂得我国抗疫成果来之不易,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疫情中的一些数与数量向我们传达的信息。学生以后在生活中遇到数和数量时,就会自觉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对比,逐步学会透过数和数量,经过深刻思考,发现隐含在数和数量背后的信息,发现数和数量的价值,从而使数感不断增强和提高。
二、发掘“疫情”中的统计元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疫情期间,各种数据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我们应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疫情变化的数据,通过对各种数据变化的分析,从理性的角度来解读疫情,根据数据的变化,解读、预测疫情的发展情况,不断提升学生收集数据、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1.低年级:“图”说疫情
收集本市疫情期间某一周每一天的确诊人数,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简单的条形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观察条形图,某一周内哪天的确诊人数最多?哪天的确诊人数最少?
(2)观察条形图,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3)观察条形图,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中年级:测温中的数学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返校复学的所有学生必须提供最近一周的体温检测记录表。小冬在记录体温时将37℃作为标准,将高出37~C的部分记作正数,将低于37~C的部分记作负数,体温正好是37℃时记作“0”。小-冬在一周内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 0.1、0.3、-0.5、- 0.3、 0.2、0.6、 0.4,那么,小冬这一周体温的平均值是多少?
疫情防控部门规定,体温超过37.3cC就不能到校上课,根据检测结果,小冬是否可以到校上课?请说明理由。
请收集本小组全体同学近一周内体温检测记录表,并根据体温超过37.3℃就不能到校上课的要求,对每个人是否能到学校上课做出判断。
3.高年级:预测疫情拐点
分别调查自己所在城市某一周的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治愈人数,制作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绘制能够反映各城市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治愈人数增长变化趋势的统计图,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想一想,根据需要你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市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治愈人数的增减变化情况。
(3)根据统计图,预测未来一周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治愈人数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预测的。
(4)如果我们规定当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治愈病例时,疫情进入拐点。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请分析并预测自己所在城市疫情大约在什么时候会进入拐点。
通过这些活动,让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要求收集整理一定周期内疫情的相关数据,并引导学生结合收集到的数据,根据需要分别制作统计表或合适种类的统计图。学生不仅充分感悟到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分析已有的现象,预测未来事情的发展趋势或走向。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初步的预判能力,同时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裨益良多。
三、发掘“疫情”中的问题解决元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等常常为我们提供许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有意义的话题,教师要从中充分发掘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疫情期间,各种媒体上报道的许多事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与问题解决相关的元素,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寻找和发掘这些元素,引导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低年级:停课不停学中的数学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开启了“停课不停学”活动,开设“网课”,为学生架设空中课堂,教师也瞬间变成了“网络主播”。如果李老师在上网课时可能在8:05、8:10、8:20露脸,每次露脸一分钟后关闭露脸功能。学校校长可能会在8:00、8:15、8:30进入直播间检查教师上课情况,10分钟后退出。请问校长有可能看到李老师露脸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冲年级:晨检中的数学问题
育英小学有600名学生,早上从各个路口向学校门口聚集的学生每分钟有30人,在学校大门处设有2个检测口,每个检测口每分钟可以测10个人,学校门口有50人时,就会出现人流聚集的现象,会增加感染风险。为了避免出现聚集现象,防疫小组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增加2个检测口;
方案二:在检测口前设立2条30米的通道,每条通道可容纳30人等候。
请问以上两种方案能否解决校门口人流聚集现象?如果可以,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可以,请对方案做出调整。
3.高年级:口罩中的数学问题
疫情期间,口罩成了最紧俏的商品,为了保障口罩的供应,全国各口罩厂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口罩。经统计,甲口罩厂每天可以生产口罩x万只,乙口罩厂每天生产的口罩数量比甲口罩厂的2倍少lOT只,丙口罩厂每天生产量比乙口罩厂的一半少15万只。口罩生产完成后,各工厂优先保障医务工作者的需要。如果一只口罩可戴6小时,一名医生每天最多在岗12小时。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三家口罩厂每天生产口罩的总量。
(2)如果x=30,三家工厂每天共生产多少口罩?
(3)如果x=30,三家口罩厂生产的口罩可供多少名医生消耗三个月?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发掘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并且可以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有什么机会去用,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教师有意识地发掘疫情中的各种数学元素,巧妙地将疫情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活处处皆数学,促使他们逐步养成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能够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遇到困难时能够尝试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問题,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