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广东省高职高专为例,分析了广东职业院校图书馆发展不均衡、资源匮乏或共享不畅、人才队伍建设、信息服务质量等问题,提出了要以先进性、前瞻性、学习性、协同性、操作性、扩展性、参与性为原则,来建构协同创新的图书馆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从理论、观念、方法创新阐述了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与评估体系的协同创新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 建设指南 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A
1 广东省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现状调研分析
1.1 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整体处于初创期,需加快发展步伐
全省74所(2010年统计)图书馆,除深职院等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的图书馆具有规范化建设基础和发展潜力,相当一部分图书馆特别是民办院校图书馆纸质资源严重不足、数字资源几乎没有,只有采编和流通部门,读者服务仅限于借还图书,员工近两年内几乎不发表论文。统计结果显示:74所院校有51%为综合性院校,其他各类院校占49%,但在图书馆建设中能突出显示该类高职特色的很少;我省高职与民办院校图书情报类专业占馆内工作人员总数比例为22.69%,专业人员比例明显不足;61%的院校图书馆没有自建特色资源库;10%的图书馆没有集成管理系统,图书馆工作处于手工操作阶段; 33%的院校图书馆没有存储设备,也就没有本地数字资源;28%的图书馆没有多媒体阅览室,读者无法使用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用正版操作系统的图书馆只有60%;50%的图书馆没有承担文献检索课程。这些情况充分说明我省高职与民办院校图书馆整体发展还处于初创期。
1.2 人才队伍建设影响服务质量,需改善专业结构
一是人员配备有限,出现一人多岗的尴尬局面,具体表现在往往一个人就负责了图书馆系统管理、流通、办公室等部门工作,结果导致无法开展扩大图书馆影响力的信息服务等各类活动,该情况民办院校尤为明显;二是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图情与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困难或有限,服务质量不能保证。
1.3 开展信息服务未能引起重视与得到认可,需通过宣传推广、评价反馈等手段促进信息服务多元化、深入化
问卷调查发现,19%的院校没有独立的图书馆主页;13.5%的院校没有或不能提供24小时在线图书馆网络资源服务;57%的院校不能从校外访问图书馆资源;16%的院校没有开通读者反馈渠道,无法了解更多读者意见;47%的院校不提供资料复印服务;38%的院校图书馆从不安排读者专题培训活动,导致部分读者不知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应加强了解读者信息需求,通过读者评价反馈来改善图书馆各项服务品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做好特色资源服务和专业信息服务,从而体现高职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1.4 由于经费短缺,公办与民办之间差距明显,民办院校更需加强资源利用的合理化,信息服务的优质化,人才队伍的专业化
大多数民办院校读者人数在5000-10000范围内,资金主要来源为自筹方式。馆内工作人员平均为1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总数4%,图情专业占比21%,图书馆面积平均约9600平米,多媒体阅览电脑56台。
公办院校读者人数与民办院校相当,资金主要来源为省市财政或行业专管部门。馆内工作人员平均约为21人,其中研究生占比12%,图情专业占比24%,图书馆面积平均约1.2万平米,多媒体阅览电脑93台。
以全省公办院校(48所)与民办院校(26所)为全例:公办院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375万册,电子图书1295万册;民办院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162万册,电子图书546万册。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发现,目前我省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整体馆藏资源建设处于低水平、低层次阶段。经费不足导致绝大部分资源采购经费相对集中于纸质资源,而且主要集中在图书,其他类型纸质资源甚少,结果仅能满足基本建设的需求,缺乏可持续性建设的计划。而电子资源主要集中于国内论文期刊数据库(还有30%的图书馆没有电子资源),其它电子资源类型亦甚少,说明也仅满足基本使用的需求。 公办院校平均纸质馆藏49.5万册,相比民办院校44.7万册差别不明显,但公办院校更加重视电子资源和信息服务质量,表现在电子资源经费投入、电子图书册数、电子期刊拥有量、检索课开设情况等远远优于民办院校,说明我省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没有跟上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不符合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求。
2 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与评估体系的特点、优势及协同创新的意义
(1)开创中国图书馆界建设指南、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细则细则三者结合于一体构筑评估指标体系之先河。“三位一体”的评估指标体系由9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75项三级指标和236项评分细则以及1000余项评估指标细则意见和建议组成,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和分值,使该评估指标体系成为目前国内图书馆界整体功能最优、最客观、最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广东省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与评估指标的突破传统观念的若干关键点:第一,建设指南对已有制度的突破,特别是突破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若干红线限制的创新性实证研究;第二,评估指标体系满足广东省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的动态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的变化需要;第三,建设指南与评价指标具有前瞻性的学习功能,评价指标细则指明未来发展方向,明确评价目标导向,促使评价对象通过不断自我学习提升评价等级,突破现行所有评估指标体系的传统评估模式。
(3)建立图书馆建设指南与评价指标细则实际上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绘出了阶段性规划蓝图。为办馆条件较好的单位提供了找差距的机会和更上一层楼的发展空间;为办馆条件较差的单位明确了发展方向,为夯实内涵、优化资源、基础建设和服务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通过数据填报、评价分析和评估指标细则的实践过程,可得到不断学习和拓宽工作思路和视野的机会,使评估过程成为学习过程、研究过程和工作业务的提升过程。 (4)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评估体系指标设计体现通用可比性。评估结果可以在不同时期、不同评估对象之间进行比较,包括各图书馆用户横向的数据和评估指标比较以及纵向的趋势分析。也可选择地区分布、学校类型或学校性质进行横向、纵向的抽象比较。特别是整体指标体系占主要部分的信息服务方面的各项指标,通过比较,找到差距,以及评估指标细则予以的方向性引导,从而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激励局面,进而促进协同发展。
(5)评估体系易于理解,操作上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便捷性。通过大量分析、讨论、推敲、整理等研究工作,各项指标数据精简成可量化形态。为不影响确定评分等级,对整体评估影响甚微而又过于抽象的指标,都进行了修改或剔除,方便用户理解。评估指标所需的数据,可以分别由数据填报专人、图书馆馆长、专家等检查或审核,体现了数据填报的全面和准确,最终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
(6)以建设指南、评估指标和评估指标细则细则构成的“三位一体”核心内容的调查研究,源于广东省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结合本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学校发展方向等要素的局部微调,可扩展为适用全国各地各类型图书馆的评估指标体系,尤其适合于全国各地区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所以,该研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扩展性。
(7)建设指南与评估体系的设计与编制采取全面发动全省74所(2010年统计)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共同参与的工作策略。此次发动面达到92.67%,70余所学校共同参与,为了确保了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合理性,期间进行了两次大型的问卷调查,第一次回收了来自54所学校的调查问卷,占学校总数的72%;第二次回收全部问卷74份,达到100%回收率。保证了指标体系中90%的数据确定来自问卷调查的反馈意见,使得指标体系细化工作更彻底、更客观、更合理。
3 协同发展与展望
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与评估体系的设计与编制采取全面发动全省74所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共同参与,保证了指标体系每一条款能够有效地助力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为日后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2011年1月正式公布以后,全省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积极响应,从自查、比对、分析、论证查找差距,提出改进工作方法等一系列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实实在在地推进了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应用迈上新台阶。因此,我们说: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图书馆协同创新与发展。
项目来源: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智能分析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项目编号:20130101045 )
参考文献
[1] http://www.gdhed.edu.cn/main/www/38/2011-01/120623.html
关键词 图书馆 建设指南 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A
1 广东省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现状调研分析
1.1 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整体处于初创期,需加快发展步伐
全省74所(2010年统计)图书馆,除深职院等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的图书馆具有规范化建设基础和发展潜力,相当一部分图书馆特别是民办院校图书馆纸质资源严重不足、数字资源几乎没有,只有采编和流通部门,读者服务仅限于借还图书,员工近两年内几乎不发表论文。统计结果显示:74所院校有51%为综合性院校,其他各类院校占49%,但在图书馆建设中能突出显示该类高职特色的很少;我省高职与民办院校图书情报类专业占馆内工作人员总数比例为22.69%,专业人员比例明显不足;61%的院校图书馆没有自建特色资源库;10%的图书馆没有集成管理系统,图书馆工作处于手工操作阶段; 33%的院校图书馆没有存储设备,也就没有本地数字资源;28%的图书馆没有多媒体阅览室,读者无法使用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用正版操作系统的图书馆只有60%;50%的图书馆没有承担文献检索课程。这些情况充分说明我省高职与民办院校图书馆整体发展还处于初创期。
1.2 人才队伍建设影响服务质量,需改善专业结构
一是人员配备有限,出现一人多岗的尴尬局面,具体表现在往往一个人就负责了图书馆系统管理、流通、办公室等部门工作,结果导致无法开展扩大图书馆影响力的信息服务等各类活动,该情况民办院校尤为明显;二是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图情与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困难或有限,服务质量不能保证。
1.3 开展信息服务未能引起重视与得到认可,需通过宣传推广、评价反馈等手段促进信息服务多元化、深入化
问卷调查发现,19%的院校没有独立的图书馆主页;13.5%的院校没有或不能提供24小时在线图书馆网络资源服务;57%的院校不能从校外访问图书馆资源;16%的院校没有开通读者反馈渠道,无法了解更多读者意见;47%的院校不提供资料复印服务;38%的院校图书馆从不安排读者专题培训活动,导致部分读者不知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应加强了解读者信息需求,通过读者评价反馈来改善图书馆各项服务品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做好特色资源服务和专业信息服务,从而体现高职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1.4 由于经费短缺,公办与民办之间差距明显,民办院校更需加强资源利用的合理化,信息服务的优质化,人才队伍的专业化
大多数民办院校读者人数在5000-10000范围内,资金主要来源为自筹方式。馆内工作人员平均为1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总数4%,图情专业占比21%,图书馆面积平均约9600平米,多媒体阅览电脑56台。
公办院校读者人数与民办院校相当,资金主要来源为省市财政或行业专管部门。馆内工作人员平均约为21人,其中研究生占比12%,图情专业占比24%,图书馆面积平均约1.2万平米,多媒体阅览电脑93台。
以全省公办院校(48所)与民办院校(26所)为全例:公办院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375万册,电子图书1295万册;民办院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162万册,电子图书546万册。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发现,目前我省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整体馆藏资源建设处于低水平、低层次阶段。经费不足导致绝大部分资源采购经费相对集中于纸质资源,而且主要集中在图书,其他类型纸质资源甚少,结果仅能满足基本建设的需求,缺乏可持续性建设的计划。而电子资源主要集中于国内论文期刊数据库(还有30%的图书馆没有电子资源),其它电子资源类型亦甚少,说明也仅满足基本使用的需求。 公办院校平均纸质馆藏49.5万册,相比民办院校44.7万册差别不明显,但公办院校更加重视电子资源和信息服务质量,表现在电子资源经费投入、电子图书册数、电子期刊拥有量、检索课开设情况等远远优于民办院校,说明我省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没有跟上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不符合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求。
2 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与评估体系的特点、优势及协同创新的意义
(1)开创中国图书馆界建设指南、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细则细则三者结合于一体构筑评估指标体系之先河。“三位一体”的评估指标体系由9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75项三级指标和236项评分细则以及1000余项评估指标细则意见和建议组成,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和分值,使该评估指标体系成为目前国内图书馆界整体功能最优、最客观、最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广东省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与评估指标的突破传统观念的若干关键点:第一,建设指南对已有制度的突破,特别是突破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若干红线限制的创新性实证研究;第二,评估指标体系满足广东省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的动态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的变化需要;第三,建设指南与评价指标具有前瞻性的学习功能,评价指标细则指明未来发展方向,明确评价目标导向,促使评价对象通过不断自我学习提升评价等级,突破现行所有评估指标体系的传统评估模式。
(3)建立图书馆建设指南与评价指标细则实际上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绘出了阶段性规划蓝图。为办馆条件较好的单位提供了找差距的机会和更上一层楼的发展空间;为办馆条件较差的单位明确了发展方向,为夯实内涵、优化资源、基础建设和服务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通过数据填报、评价分析和评估指标细则的实践过程,可得到不断学习和拓宽工作思路和视野的机会,使评估过程成为学习过程、研究过程和工作业务的提升过程。 (4)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评估体系指标设计体现通用可比性。评估结果可以在不同时期、不同评估对象之间进行比较,包括各图书馆用户横向的数据和评估指标比较以及纵向的趋势分析。也可选择地区分布、学校类型或学校性质进行横向、纵向的抽象比较。特别是整体指标体系占主要部分的信息服务方面的各项指标,通过比较,找到差距,以及评估指标细则予以的方向性引导,从而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激励局面,进而促进协同发展。
(5)评估体系易于理解,操作上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便捷性。通过大量分析、讨论、推敲、整理等研究工作,各项指标数据精简成可量化形态。为不影响确定评分等级,对整体评估影响甚微而又过于抽象的指标,都进行了修改或剔除,方便用户理解。评估指标所需的数据,可以分别由数据填报专人、图书馆馆长、专家等检查或审核,体现了数据填报的全面和准确,最终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
(6)以建设指南、评估指标和评估指标细则细则构成的“三位一体”核心内容的调查研究,源于广东省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结合本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学校发展方向等要素的局部微调,可扩展为适用全国各地各类型图书馆的评估指标体系,尤其适合于全国各地区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所以,该研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扩展性。
(7)建设指南与评估体系的设计与编制采取全面发动全省74所(2010年统计)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共同参与的工作策略。此次发动面达到92.67%,70余所学校共同参与,为了确保了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合理性,期间进行了两次大型的问卷调查,第一次回收了来自54所学校的调查问卷,占学校总数的72%;第二次回收全部问卷74份,达到100%回收率。保证了指标体系中90%的数据确定来自问卷调查的反馈意见,使得指标体系细化工作更彻底、更客观、更合理。
3 协同发展与展望
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与评估体系的设计与编制采取全面发动全省74所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共同参与,保证了指标体系每一条款能够有效地助力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为日后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2011年1月正式公布以后,全省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积极响应,从自查、比对、分析、论证查找差距,提出改进工作方法等一系列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实实在在地推进了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应用迈上新台阶。因此,我们说: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图书馆协同创新与发展。
项目来源: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智能分析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项目编号:20130101045 )
参考文献
[1] http://www.gdhed.edu.cn/main/www/38/2011-01/12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