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来源 :广西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j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儿童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例MAS患儿,回顾性分析其原发疾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比较继发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和川崎病的MAS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死亡情况。结果 (1)川崎病是最常见的原发疾病(10例,占50%),其次为sJIA(7例,35%)。诱发因素中,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病原体以EB病毒最常见。(2)20例患儿均有高热,95%(19/20)的患儿还存在多系统损害表现,包括皮疹、肝脾肿大、浆膜腔积液、神经系统损害、肾脏和胃肠道损害、关节痛和/或肌痛、淋巴结肿大。(3)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和外周血两系下降是最常见的实验室表现,共15例存在骨髓涂片异常(6例可见噬血细胞,9例可见吞噬细胞);接受可溶性CD25检查、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检查的患儿分别仅有5例、2例。与继发于川崎病的MAS患儿相比,继发于sJIA的MAS患儿的血沉、血清铁蛋白、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更高,而血红蛋白及血清肌酐水平更低(均P<0.05)。(4)3例患儿在确诊MAS后30 d内死亡,病死率达15%(3/20)。川崎病组的病死率为20%(2/10),高于sJIA组的14.29%(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患儿,一旦出现多系统受累,尤其是合并两系及以上血细胞减少及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时,应高度警惕MAS的可能。临床上应积极完善病原学检查,寻找诱发因素,重视慢性EB病毒感染。组织学检查噬血现象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可溶性CD25、噬血相关基因检查有助于MAS的早期诊断。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记录活动进行分类,对大班幼儿进行记录能力评估,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记录活动计划,并组织幼儿开展记录活动,以此来提高大班幼儿的记录能力。
目的:了解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者对老年人态度、关怀氛围、人际沟通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及其关系;并进一步明确对老年人态度、关怀氛围、人际沟通能力对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为建构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者人文关怀干预模式,提高其照护能力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的横断面现况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3~5月,选取某市210名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对老年
<正>在一次科普作家的交流会上,我和来自肿瘤科的医生们谈起有关抗癌、防癌的话题,大家将焦点放在了保健食品和癌症的防治方面。我问在座的医生们临床工作中是否有发现保健食品防治癌症的病例,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根本没有!”有位肿瘤科专家举例:曾收治过一位年轻的癌症病人,其罹患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早期阶段,一般治愈率较高,所以实施以手术为主、配合化疗的治疗方案。
期刊
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以国别研究为基础,从中提炼和归纳特定国家和区域中文教育发展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而建构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理论体系以指导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实践。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文纳入非洲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缺少政策支持、发展基础薄弱、语言环境复杂、中文教育结构失衡等突出挑战,优化纳入路径应以包容性发展为立足点,加强政策对接,发挥领
陈士铎认为癥瘕病位在脾因食而成,脾虚食结,久积成块是癥瘕基本病机;主张火衰脾寒不化物,情志不调致脾伤,虫伏、邪侵皆伤脾。其治法特点为健脾消癥守其中,健脾消癥,补重于泻;调畅情志,兼顾培土;补火升陷,温扶脾阳。其用药特色有重用白术通先天补后天;妙用柴胡散结升阳舒木;擅用山楂消痰食不伤正。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用于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体会。方法:于2020年1月-3月,选取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整体护理,总结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本组50例患者入院后经护心护肝、营养支持、积极抗病毒、机械通气人工通气等治疗,且治疗期间给予整体护理,患者中49例均治愈,治愈率98.0%,死亡1例,病死率为2.0%。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对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即可提升治愈率,减少
所有孩子都应该获得高品质的美术教育,尤其是在幼儿期。而美术教育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教师的信念对自己能力的确定。探讨幼儿实习教师在美术教学时的自我效能感,试图解释在另一项研究中幼儿实习教师的美术教学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美术素养,实习经验对幼儿实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会产生重要影响。
<正>大家好!我是导游小马。今天,就由我来介绍陈家祠。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于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是当时参与集资的各地陈姓宗族子弟到广州应考或办理各种事务时暂时居住的地方。陈家祠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运用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陶塑、
期刊
孔子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对中文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顺应新形势和新使命,重新审视孔子学院职能定位,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办学思路,通过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陈家祠是我国岭南地区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之一,其规模宏大、气派辉煌,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陈家祠建筑装饰融合中西特色文化,汇聚多种装饰艺术,呈现出极为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其中的灰塑装饰工艺是岭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典型样式,富有浓厚的当地文化气息,对陈家祠综合气质的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陈家祠灰塑工艺进行调查,了解灰塑工艺在陈家祠建筑装饰中的表现形式及基本做法,整理分析其艺术特征及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