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经济服务为宗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Abstract:“Order”training model is to adhere to the market demand-oriented,regional economic services for the purpose of combining production,a school syste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y practicing the“Order”Training Mode,explore new models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vocational training,strength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students,the achievement of students,schools and enterprises“win”effect.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order training;electr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1.引言
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有1246所,占普通高校的52%,但是我国实用型技能人才在劳动力中都是严重短缺的,据数据显示,他们占整个劳动力的比例相当小,而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却占到了35%,比例相当大,从数据可以看出在这方面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之大。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些企业纷纷表示:“一边是企业空缺职位,另一边毕业生却很难胜任这些职位的本职工作”,企业所反映出来的这种情况在拷问着高校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说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用人需求。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2.1 校企双方共同签订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和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就需求结构、岗位技能训练计划、相关待遇等共同制定一个符合三方(培养方、委托方、受教育者)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对“订单”的具体化和细化。这种人才培养计划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做到“无缝衔接”。
2.2 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
根据“订单”的约定,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为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订单”及职业岗位的要求,保证企业用人的质量,企业应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此,校企双方都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投人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能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2.3 依据科学规律,灵活安排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
由于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或企业可以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灵活地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既能学习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又能熟练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真正把“学”和“做”、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订单式”培养实现学校、企业及学生“三赢”
“订单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仅是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三赢”。从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通过根据订单班教学,合理安排订单班所需要的课程,派遣企业的专业工程师到订单班上课,这样可以促进订单班的学员将来能够成为企业未来合格的员工,从人才资本的角度讲,可以节约招聘和培训成本;从学院而言,在与企业签订订单过程中,详细了解企业之所需,尤其通过组织订单班教学,将企业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生产技术、管理理念等引入课堂,同时也把企业的技术工程师、企业文化引入了校园,既帮助学院解决了实训教学、实训设备和师资问题,又可以缓解学院的就业压力;从学生而言,通过订单班面试、组建、教学等过程,可以让学生较早地了解企业背景、解决就业问题。
图1 学校、企业及学生“三赢”示意图
4.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4.1 推行“素质全过程,能力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從职业需求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按照学生职业素质贯彻全过程,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四层次递进的发展思路,构建学历教育与认证培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4.2 构建“三室并举,三岗递进”的工学交替模式
试行“2+1”学年制、“1+2”三学期教学,“教室、实训室、创新工作室”三室并举,“识岗、习岗、顶岗”三岗递进的工学交替模式。学生第一学年为三学期,入学后即安排赴企业完成为期2 个月的“识岗”活动,通过到企业“打工”,认识本专业所从事的岗位以及电子产品生产检测试验流程,熟悉企业文化,端正劳动态度; 回校后主要依托校内教室和实训室进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第二学年也为三学期,第二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习岗”活动,其岗位比“识岗”的专业要求有所提高,安排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门化的技术指导; 校内两学期主要依托实训室和创新工作室,通过项目化课程学习和实践创新,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学年的前10 周,学生用企业课题或实际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其余时间在企业完成”顶岗”活动,进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 4.3 “专业+ 岗位”,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与企业充分磋商,共同制订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学校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出公共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即该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平台”,再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制订专业课程,即“岗位平台”。该教学模式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理论与实践互促互进,最后半年是针对性地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1/3 以上的教学在企业进行,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行和管理。这种教学模式,既解决公司实际岗位对技能的需求,又奠定学生良好的专业背景及职业发展基础。
4.4 “学校+ 企业”,共同实施教学管理
订单培养的组织管理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完成。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由学校管理,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教学,企业选派技术骨干承担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授课任务,并对学生适时培训企业文化,培养其职业感。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按员工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一线的技术负责人对学生加强岗位技能训练;同时,学校选派两名教师全程理论知识辅导,并协助企业对学生加强管理。
4.5 “毕业证+ 资格证”,提前具备准入资格
所有订单培养建“双证书”制度,即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获得学历文凭的基础上,加强职业能力训练,获得所从事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使订单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胜任所从事的工作。要求学生拿到毕业证之前,还要满足行业要求,必须取得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职业准入资格。
5.结束语
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可以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相关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与此同时,也可以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
[2]张学亮,陈慧蓉,孙晓雷,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3]刘宁.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研究[J].黑河學刊,2010(5):102-103.
[4]黄茂海.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的实践研究[J].管理观察,2010(4):241-243.
基金项目: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资助项目(项目编号:LZJY13BZC36)、(项目编号:LZJY13ZZC05)、(项目编号:2013ZK022)、(项目编号:2013ZK006)。
作者简介:刘罗仁(1966—),男,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Abstract:“Order”training model is to adhere to the market demand-oriented,regional economic services for the purpose of combining production,a school syste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y practicing the“Order”Training Mode,explore new models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vocational training,strength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students,the achievement of students,schools and enterprises“win”effect.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order training;electr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1.引言
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有1246所,占普通高校的52%,但是我国实用型技能人才在劳动力中都是严重短缺的,据数据显示,他们占整个劳动力的比例相当小,而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却占到了35%,比例相当大,从数据可以看出在这方面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之大。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些企业纷纷表示:“一边是企业空缺职位,另一边毕业生却很难胜任这些职位的本职工作”,企业所反映出来的这种情况在拷问着高校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说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用人需求。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2.1 校企双方共同签订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和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就需求结构、岗位技能训练计划、相关待遇等共同制定一个符合三方(培养方、委托方、受教育者)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对“订单”的具体化和细化。这种人才培养计划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做到“无缝衔接”。
2.2 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
根据“订单”的约定,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为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订单”及职业岗位的要求,保证企业用人的质量,企业应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此,校企双方都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投人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能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2.3 依据科学规律,灵活安排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
由于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或企业可以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灵活地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既能学习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又能熟练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真正把“学”和“做”、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订单式”培养实现学校、企业及学生“三赢”
“订单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仅是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三赢”。从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通过根据订单班教学,合理安排订单班所需要的课程,派遣企业的专业工程师到订单班上课,这样可以促进订单班的学员将来能够成为企业未来合格的员工,从人才资本的角度讲,可以节约招聘和培训成本;从学院而言,在与企业签订订单过程中,详细了解企业之所需,尤其通过组织订单班教学,将企业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生产技术、管理理念等引入课堂,同时也把企业的技术工程师、企业文化引入了校园,既帮助学院解决了实训教学、实训设备和师资问题,又可以缓解学院的就业压力;从学生而言,通过订单班面试、组建、教学等过程,可以让学生较早地了解企业背景、解决就业问题。
图1 学校、企业及学生“三赢”示意图
4.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4.1 推行“素质全过程,能力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從职业需求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按照学生职业素质贯彻全过程,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四层次递进的发展思路,构建学历教育与认证培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4.2 构建“三室并举,三岗递进”的工学交替模式
试行“2+1”学年制、“1+2”三学期教学,“教室、实训室、创新工作室”三室并举,“识岗、习岗、顶岗”三岗递进的工学交替模式。学生第一学年为三学期,入学后即安排赴企业完成为期2 个月的“识岗”活动,通过到企业“打工”,认识本专业所从事的岗位以及电子产品生产检测试验流程,熟悉企业文化,端正劳动态度; 回校后主要依托校内教室和实训室进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第二学年也为三学期,第二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习岗”活动,其岗位比“识岗”的专业要求有所提高,安排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门化的技术指导; 校内两学期主要依托实训室和创新工作室,通过项目化课程学习和实践创新,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学年的前10 周,学生用企业课题或实际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其余时间在企业完成”顶岗”活动,进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 4.3 “专业+ 岗位”,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与企业充分磋商,共同制订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学校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出公共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即该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平台”,再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制订专业课程,即“岗位平台”。该教学模式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理论与实践互促互进,最后半年是针对性地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1/3 以上的教学在企业进行,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行和管理。这种教学模式,既解决公司实际岗位对技能的需求,又奠定学生良好的专业背景及职业发展基础。
4.4 “学校+ 企业”,共同实施教学管理
订单培养的组织管理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完成。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由学校管理,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教学,企业选派技术骨干承担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授课任务,并对学生适时培训企业文化,培养其职业感。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按员工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一线的技术负责人对学生加强岗位技能训练;同时,学校选派两名教师全程理论知识辅导,并协助企业对学生加强管理。
4.5 “毕业证+ 资格证”,提前具备准入资格
所有订单培养建“双证书”制度,即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获得学历文凭的基础上,加强职业能力训练,获得所从事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使订单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胜任所从事的工作。要求学生拿到毕业证之前,还要满足行业要求,必须取得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职业准入资格。
5.结束语
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可以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相关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与此同时,也可以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
[2]张学亮,陈慧蓉,孙晓雷,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3]刘宁.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研究[J].黑河學刊,2010(5):102-103.
[4]黄茂海.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的实践研究[J].管理观察,2010(4):241-243.
基金项目: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资助项目(项目编号:LZJY13BZC36)、(项目编号:LZJY13ZZC05)、(项目编号:2013ZK022)、(项目编号:2013ZK006)。
作者简介:刘罗仁(1966—),男,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