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区音乐教学特点与现状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草原牧区音乐的教学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对草原牧区音乐的价值及音乐的多元性进行赏析和探讨,号召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和教育,将民族音乐特点融入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制中。
  关键词: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 文化积淀 音乐教育理论
  一、草原牧区音乐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草原牧区音乐的喜爱
  学生对于草原牧区音乐的喜爱还停留在表面,对于旋律的把控也不够准确。很多并非草原牧区的音乐也被划归到草原牧区音乐的范畴。与当前流行音乐相比较,学生对于草原牧区音乐的喜爱程度明显呈下降趋势,这给草原牧区音乐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草原牧区音乐的认识更加深刻,成为草原牧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生对草原牧区音乐的认知
  学生对于草原牧区音乐家仅仅听说过一两个而已,对草原牧区乐器更是不甚了解,更别说了解歌曲所表达的韵味和情节了。对于世界来说是文化瑰宝的特色音乐,如果不能被年轻人熟知,没有好的传承方法,这些艺术珍品将面临消亡的危险。
  (三)草原牧区音乐的发展现状
  按照统计数据来看,课上对于草原牧区音乐的鉴赏和学习只占整体课程的6%,可见学生的音乐教育活动比较匮乏,而草原牧区音乐更是不被重视。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十分喜爱,但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草原牧区音乐所知甚少,并且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课程,学生无法学习相关知識。由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草原牧区音乐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于草原牧区传统民族音乐不够了解。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校对于音乐课程,尤其是草原牧区民族音乐不够重视,同时高校音乐教师对于草原牧区音乐的了解也不多,没有草原牧区氛围的熏陶很难真正了解民族音乐,这是致使学生对草原牧区音乐不了解的根本原因。
  二、草原牧区音乐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民族音乐环境
  草原牧区音乐作为民族历史的传承,作为世界文化的瑰宝,在政策上重视引导开发、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对草原音乐能否持续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必须在政策上对大学生音乐文化加以重视,有效引导和宣传是保证音乐文化教育得以实行的重要前提。比如学校可以组织“民族音乐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一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音乐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在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的氛围中赏析音乐的魅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制作多种宣传海报,将文字和图片进行有效结合,甚至还可以制作电子版海报,通过动态画面的方式对草原牧区音乐进行宣传,让学生感受草原牧区音乐的内在美,使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播和传承。
  (二)音乐教育活动多样化
  为了很好地实现草原牧区音乐教学,应开展种类丰富的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增加学生参加民族音乐表演的机会,是学习民间音乐的重要渠道。为丰富音乐教育活动,教育机构应对学校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进行调整。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乐器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一方面让学生对乐器有所认识和接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乐器让学生对草原牧区的音乐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同进行草原牧区音乐表演,增加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校园里播放民族音乐经典曲目,开展民间艺人演讲、民族歌舞比赛等形式增加学生接触草原牧区音乐的机会,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对草原牧区音乐的喜爱程度。
  三、音乐教师应加强自身对草原牧区音乐的学习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音乐教师是艺术的传播者,教师的音乐文化素养决定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通过不断改进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在音乐中陶冶情操、感受自然,感受歌曲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境界。教师在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同时,应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同时,感受情与景的相互交融,感受草原牧区人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与传统的口耳相传不同,多媒体教学将听音乐的单一模式变成视觉与听觉相互结合,学生一定会迅速爱上草原文化。
  四、结语
  草原牧区音乐对历史人文的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重视音乐文化,提高学生与教师在民族音乐上的文艺素养对发展蒙古族文化、传承蒙古族音乐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教师和学生都是草原牧区音乐传承的重要主体,应当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让草原牧区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文化区划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01).
  [2]白玛央吉.浅谈西藏牧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几点瓶颈问题[J].西藏艺术研究,2014(02).
  (作者简介:郭建辉,男,江西省萍乡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指挥合唱、作曲)(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经典文学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在当今的新媒体形势下,应利用新媒体优势,引导学生进行经典文学阅读。具体方法有:利用新媒体条件与文本对话;新媒体条件下的个性化学习;利用多媒体创造文本解读新形式;利用多媒體延展课堂空间以及多媒体阅读新模式的建构。力求为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 文本对话 个性化学习 新模式建构  对于中文系大学生来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学习中不
摘要:本文围绕妙玉在成长过程中尚未领悟到的人生道理展开论述,从而对其个性进行探究。围绕妙玉嫌弃他人品味与“洁癖”的个人行为来剖析她独特的性格与其未领悟到的人生道理。  关键词: 妙玉 个性 探索  作为落魄贵族家性子清高孤傲又带有严重“洁癖”的小姐,妙玉在贾府大观园中的栊翠庵带发修行,这个尼姑庵平时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一日,贾母等人带了刘姥姥来到栊翠庵。妙玉便拿出成窑五彩小盖钟用旧年的无根水(雨水
为了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 率和经济效益,我县制种基地北风头村“油 -稻-制”1989年示范面积133亩,1990年扩 大到269亩,两年来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989年“油-
纪录片导演范俭跟着余秀华辗转多地最终拍成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通过这部影片的拍摄,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余秀华.
一、产量试验结果 1987年品种比较试验,亩产400.6公斤,较对照原丰早增产15.69%,达极显著标准,1988年推荐参加南方粮油作物联合开发集团品比试验,五个试点平均亩产464.2公斤,
今天读到《红樓梦》第二十七回,被林黛玉吟咏的《葬花吟》吸引。《葬花吟》是对林黛玉身世遭遇的悲情感叹,同时也是作者曹雪芹表达自己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不仅是林黛玉看到满园遍地的花而悲春,更是因花想起自己悲凉的身世遭遇而悲叹,世间有谁能够怜惜我呢?
期刊
本文通过对伊万·谢尔盖·什梅廖夫(И.С.Шмелев)的《神的禧年》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来透视人性中善的部分,并且这种善是存在于大多数人中的,是在每个普通人的身上都
小麦种子在一般保贮条件下,很容易因七、八月份多雨潮湿的天气影响而发霉变质,而且容易被麦蛾、玉米象等贮粮害虫为害,导致发芽率大大降低,质量变劣,甚至不能再做种子使用,
摘要:本文站在新视角的层面分析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而使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得到优化,真正完成学校的转型与进步。  关键词:转型发展 民办高校 校园文化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是我国对高等教育所制定的重要战略部署,当然这同样是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一种非常高效的措施,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与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说过:“艺术的主要目的——如果世界上有艺术,而艺术也有目的的话——就在于表现、说出人物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