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美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十四行诗,人们就会想到莎士比亚,虽然这位文艺复兴时的天才离我们很久远,但他的剧本和诗歌还是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读他的诗,我们不必推敲每一个词,要的是境界与胸怀,你看下面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多么精彩。这首诗是借盛夏来寄情,太阳是盛夏的代表,当人们都在抱怨这炎炎酷暑时,诗人却对此大加赞美,是啊!在我们暑热难当的时候,中天的骄阳已悄悄和我们说再见了!不知不觉仲夏夜之梦也醒来了。 When people mention sonnets, people will think of Shakespeare. Although this renaissance genius was a long time away from us, his script and poetry echoed in people’s hearts for a long time. To read his poems, we do not need to deduce every word, but also the realm and mind. You see how wonderful the last two lines of this poem are. This poem is sent through the midsummer and the sun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idsummer. When people are complaining about the hot summer, the poet praises it. Yes! When our heat is difficult, the sun of peace has quietly We said good-bye! Unconsciously, the dream of midsummer night wakes up.
其他文献
昨晚11点,老公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为了不打扰我和孩子休息,他去阳台接了电话。他回来后,我问:“谁大半夜打电话过来?”老公得意地说:“是个初中同学,他建了个微信群,想把所
夜的眼一切从黑暗中重新开始,比天空更低的塘河缓缓流淌。身边的这条塘河,历经千年的风云。此刻,它显得沉稳,隐藏了白目的喧闹,也似收拾了岁月的浮躁。水上,灯光映衬着不明飞
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去世三周年了。  三年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多,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認定是我妈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那原本是一个英雄已死的年代。可就是在那样一个冬晨,突然有人说,海公子要回来了!知府连夜下令修路,要将城门前的坑洼大道修整一番,只因听闻海公子与朝中关系甚好,常潜入宫中
2005年1月31日星期一愁——李清照是谁的浅吟低唱让你如此伤感?那云中的锦书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的惆怅。你为何没了“袜划金钗溜”的羞涩,为何没了“惊起一滩鸥鹭”的欢乐?夕阳
一提到管理,人们就会想到“赏”与“罚”,认为这不过是制定出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然后一丝不苟地执行。这种方式能“以不变应万变”,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有一家企业的管理者本来下令下午加紧包装一批货物,明日发运,可是偏偏不凑巧,下午有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小伙子们一个个急得像熱锅上的蚂蚁,都想请假。  若是按照我们一般的设想,结果无非是两个:第一个是管理者悬以重赏,比如发相当于三天工资的奖金,于
莫言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此前呼声就一直很高。但是莫言自己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和幻想。他说:“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渺茫的事情。全世界有那么多优秀作家,中国也有很多优秀作家,一年只颁一次奖,只颁一个人,我觉得好像排了一个漫长的队伍一样。”他说:“得奖的时候,我也没感觉到我不是一个普通人。我觉得没有必要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从此就高人一等。我依然匍匐在文學面前,匍匐在伟大的劳动者面前,非常谦虚
每年年初,香港乐坛都会派发出四张成绩单,分别是:新城劲爆颁奖礼、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礼、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和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得奖,意味着对歌手一年和多年来努力的认
初见章滢,那微胖的身材、整洁的服饰、文静的举止、灿烂的笑容都给人以亲切感,但你肯定想不到这样一个外表普通的女孩,却是我校的“十佳学生”之一。她曾多次被学校选派参加
第一幕  1991年。  阿林和阿科是好朋友,他们小学毕业了。  阿林成绩优秀,到乡里读初中。阿科成绩一般,辍学去学木工。  1994年。  阿林初中毕业,到县里读高中。  阿科学了三年木工,出师了,在乡下和县里做木工活,一个月收入六百元左右。  阿林去街上买东西,有时会碰到阿科。阿林踌躇满志,阿科眼神迷茫。  第二幕  1997年。  阿林高中畢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方一所全国名牌大学,轰动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