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逆向教学设计是相对于传统以教材和设计过程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而言的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文章以地方院校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通过梳理逆向教学设计的内涵和设计思路,以《经济学原理》课程为例,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背景下逆向教学设计的应用,期以对现代教学设计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 经济学原理 教学改革
一.引言
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着重强调教育改革应该适应于各高校转型发展,只有如此,地方高校才能稳步提高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能力。作为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地方院校,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
二.逆向教学设计的内涵和设计思路
(一)内涵
所谓逆向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教育发展新模式,是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改进与更新。逆向教学设计内涵主要是指在评价方式确定之前,提前确定学习目标,再按照该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工作。在这种新模式中,非常注重从学习目标开始,在教学设计之前,先进行教学评价。在逆向教学设计中,“终点”思想非常关键,也就是说在活动设计之前选定的出发点是:追求目标或结果。教师被要求必须对结果确认后,在教学活动设计之前,先考量评估方案。
在逆向教学设计中,更重视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设计教师评价。教师应该通过何种方式知晓学生自身学习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应该通过何种手段评估教学成果与目标相同,甚至超过目标?这些都是思考促进教学更加有效时最需要重视的问题。以达成目标的证据为依据,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工作,使教学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其专业术语多,内容抽象,一直是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的难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对于我校这样的地方型应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基于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经济学的分析思维,同时也需要提升其实践能力。本研究以金融工程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基于金融工程专业一体化培养方案下,根据逆向教学设计的特点,以现有教材章节为基础,内容选择上坚持持久性价值,具备可探究性、知识迁移性、具备吸引力等特点。教材主要为高鸿业出版的《西方经济学》,此外还参考了范里安、曼昆、布兰查德等人与经济学有关的书目。
(二)逆向教学设计分析
逆向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整体设计遵循以下思路:
1、教学设计过程中以预期目标为导向,根据《经济学原理》课程一体化教学大纲及目标实现矩阵的要求,确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后,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根据每章内容不同,设置不同能力、知识学习目标,实现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首先需要按照主次筛选教学内容;其次需要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熟悉、运用、持久掌握,尤其要注重对学生有持久价值,或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
2、确定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案,逆向教学设计强调评价先于教学实施,即在教学活动还没有开展之前就确定如何评价,使教学评价伴随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各阶段适宜调整学习安排,以期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在本研究实践的评价方案中,提升过程考核比重,拟采用专题形式开展考核,主要围绕《经济学原理》研究的十大问题,选择适宜的经济案例和相关问题,并预先设定答案及分析思路,这些问题涵盖大纲、教案所要求的重要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所以在设计评估方案中,必须要思考制定哪种任務,才能将学生课程认识与掌握程度完全体现出来。
3、安排教学活动。当教学目标确定、评估方案制定完成后,要以该目标为核心,进行教学活动安排工作。本项目中,跳出传统以教材蓝本为核心的教学安排,根据教学目标来“用教材”而非“教教材”,逆向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让其通过学习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按照每章的知识、能力目标,挑选适合该章学习目标的实际材料,将问题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反复思考,在理解知识上更加持久。教学非常重视使用现实案例,让学生从中增强创新与发散思维能力。
三.逆向教学设计在《经济学原理》中的应用
为充分发逆向教学设计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首要工作是掌握逆向教学设计实施的关键点,教师充分了解达到教学目标的证据,并向学生清楚传递学习成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觉进行课前学习。本研究以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作为教学案例。
1、制定教学目标,围绕学生“需要理解哪些核心概念和原理”、“哪些具体的问题需要学生理解”,根据目标的细化从而得出学习结果,即学生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核心知识、概念、技能?他们最终能够做什么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结果,也就是目标达成的证据。微观经济学中,核心理论为“供求理论”,学生在认真学习该章内容后,应该了解均衡价格是如何由供给决定的。目标达成的依据是给定相关经济案例,学生是否能分析出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例如以2019年三季度猪肉价格飙升为例,让学生能够分析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供给端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需求端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这些因素又会对价格有何种影响?
评价依据设计
2、制定评价依据,具体表现为:学生通过完成哪些真实学习任务表明其应用所学的原理获得了预期的学习结果?用什么样标准衡量、判断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结果?本章通过“供求理论”的案例分析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模式,由材料顺利地过渡到所学的知识上。让学生了解有很多具体因素都会影响价格;学生也能够从实际案例的学习中,能够将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分析出来;学生还会在学习中通过观察经济现象,分析出价格受供求影响,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 经济学原理 教学改革
一.引言
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着重强调教育改革应该适应于各高校转型发展,只有如此,地方高校才能稳步提高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能力。作为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地方院校,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
二.逆向教学设计的内涵和设计思路
(一)内涵
所谓逆向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教育发展新模式,是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改进与更新。逆向教学设计内涵主要是指在评价方式确定之前,提前确定学习目标,再按照该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工作。在这种新模式中,非常注重从学习目标开始,在教学设计之前,先进行教学评价。在逆向教学设计中,“终点”思想非常关键,也就是说在活动设计之前选定的出发点是:追求目标或结果。教师被要求必须对结果确认后,在教学活动设计之前,先考量评估方案。
在逆向教学设计中,更重视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设计教师评价。教师应该通过何种方式知晓学生自身学习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应该通过何种手段评估教学成果与目标相同,甚至超过目标?这些都是思考促进教学更加有效时最需要重视的问题。以达成目标的证据为依据,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工作,使教学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其专业术语多,内容抽象,一直是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的难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对于我校这样的地方型应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基于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经济学的分析思维,同时也需要提升其实践能力。本研究以金融工程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基于金融工程专业一体化培养方案下,根据逆向教学设计的特点,以现有教材章节为基础,内容选择上坚持持久性价值,具备可探究性、知识迁移性、具备吸引力等特点。教材主要为高鸿业出版的《西方经济学》,此外还参考了范里安、曼昆、布兰查德等人与经济学有关的书目。
(二)逆向教学设计分析
逆向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整体设计遵循以下思路:
1、教学设计过程中以预期目标为导向,根据《经济学原理》课程一体化教学大纲及目标实现矩阵的要求,确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后,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根据每章内容不同,设置不同能力、知识学习目标,实现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首先需要按照主次筛选教学内容;其次需要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熟悉、运用、持久掌握,尤其要注重对学生有持久价值,或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
2、确定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案,逆向教学设计强调评价先于教学实施,即在教学活动还没有开展之前就确定如何评价,使教学评价伴随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各阶段适宜调整学习安排,以期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在本研究实践的评价方案中,提升过程考核比重,拟采用专题形式开展考核,主要围绕《经济学原理》研究的十大问题,选择适宜的经济案例和相关问题,并预先设定答案及分析思路,这些问题涵盖大纲、教案所要求的重要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所以在设计评估方案中,必须要思考制定哪种任務,才能将学生课程认识与掌握程度完全体现出来。
3、安排教学活动。当教学目标确定、评估方案制定完成后,要以该目标为核心,进行教学活动安排工作。本项目中,跳出传统以教材蓝本为核心的教学安排,根据教学目标来“用教材”而非“教教材”,逆向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让其通过学习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按照每章的知识、能力目标,挑选适合该章学习目标的实际材料,将问题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反复思考,在理解知识上更加持久。教学非常重视使用现实案例,让学生从中增强创新与发散思维能力。
三.逆向教学设计在《经济学原理》中的应用
为充分发逆向教学设计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首要工作是掌握逆向教学设计实施的关键点,教师充分了解达到教学目标的证据,并向学生清楚传递学习成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觉进行课前学习。本研究以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作为教学案例。
1、制定教学目标,围绕学生“需要理解哪些核心概念和原理”、“哪些具体的问题需要学生理解”,根据目标的细化从而得出学习结果,即学生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核心知识、概念、技能?他们最终能够做什么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结果,也就是目标达成的证据。微观经济学中,核心理论为“供求理论”,学生在认真学习该章内容后,应该了解均衡价格是如何由供给决定的。目标达成的依据是给定相关经济案例,学生是否能分析出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例如以2019年三季度猪肉价格飙升为例,让学生能够分析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供给端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需求端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这些因素又会对价格有何种影响?
评价依据设计
2、制定评价依据,具体表现为:学生通过完成哪些真实学习任务表明其应用所学的原理获得了预期的学习结果?用什么样标准衡量、判断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结果?本章通过“供求理论”的案例分析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模式,由材料顺利地过渡到所学的知识上。让学生了解有很多具体因素都会影响价格;学生也能够从实际案例的学习中,能够将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分析出来;学生还会在学习中通过观察经济现象,分析出价格受供求影响,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