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版《玉簪记》看昆曲新美学的诠释与传播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台《牡丹亭》,以生死离合演尽奇幻之趣,为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打开了一片天地;一场《玉簪记》,以琴曲书画道出缱绻之思,又给昆曲新美学树立了一个新的典范。新版《玉簪记》的成功,既是古老的昆曲艺术本身美的自然焕发,也是昆曲新美学理念的成功实践,更是白先勇先生昆曲义工班子巧妙传播收获的结果。
  关键词:昆曲艺术;《玉簪记》; 昆曲新美学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34-1
  关于昆曲新美学,并无极准确的定义,作为一个刚诞生不久的概念,它还处在不断地探索过程当中。但在新版《玉簪记》中,一些昆曲新美学理念主要的创作原则与特征已渐趋明朗化,其突出特点有:今为古用的原则、对美自觉而执着的追求、豪华的创作团队。这三点可谓是新版《玉簪记》艺术上和票房成功的关键。
  古为今用的原则说起来很简单,内涵却很多。它诠释了白先勇先生所说的:“尊崇古典却不步步因循古典,‘利用现代’却不‘滥用现代’”。①这句话既是昆曲新美学的创作原则,更暗示了昆曲新美学诞生发展的原因。昆曲新美学创作的基础是白先勇先生对昆曲传统艺术的极度热爱,因为熟谙昆曲艺术及其规律,懂得昆曲传统,所以尊崇古典,想要留住昆曲难以再生却又极易消逝的古典美。又因为昆曲遭遇了危机,需要做出调试,所以又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现在的观众的审美需求、现代的舞台技术、新的艺术理念做适当的改变,融入部分现代元素,使之更切近当下的观众。但改变的同时,也要注意现代元素使用的方式和程度,要符合昆曲艺术规律,又不能喧宾夺主,形式至上,为求新而求新。总的来说,是古典为体,现代为用;古典是一种目的,现代是一种手段。新版《玉簪记》的现代特征集中体现在现代剧场的灯光舞美上。但即便是现代的开放式、歌剧式舞台,也遵循昆曲写意的原则,只是更适合大剧场观演。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记》的演员服饰均极其精美,甚至引领了当今昆曲界的服装改革风潮。但这样的变动也符合昆曲美学原则,诗化、唯美而抒情,所有这样的改变就应该被认可。昆曲与其它艺术形式,如古琴、书法、绘画的交融,是昆曲古已有之的传统,但该剧的具体融合形式,还是具有较为明显的现代性与先锋意识。新版《玉簪记》中,传统仍然既是底子,又是大的架构。关目情节上,本剧基本遵循华岳版《玉簪记》折子连缀的形式与内容,只是将第一折《投庵》加大了能量积蓄,又让僧俗在投庵之初一见倾心,形成反讽的戏剧效果。《催试》一折仍戏份不重,但加入了男女主人公偷情的败露、众尼姑的议论。这样的改变优劣暂且不论,自大体观之,只能说是一种微调,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版本的情节。表演艺术上,白先勇先生请华文漪岳美缇两位艺术家倾囊相授自己的技艺,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让华岳两位大熊猫级的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在年轻的沈丰英、俞玖林身上延续了。因此可以说,新版《玉簪记》,“新”在表面,“旧”在骨子里。
  对美自觉而执着的追求,相对容易理解。昆曲是美的艺术,昆曲表演是美的集结。白先勇先生自己在被采访时说道:“我对美的追求是不可妥协的。”②毫无疑问,新版《玉簪记》是极美的,也是集美的。演员沈丰英、俞玖林的扮相是很美的,他们的服装是精致淡雅的美服。他们的情思细致灵动,有动人之美。至于奚淞的画、董阳孜的书法、演员的传神表演,都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对美的追求,既是白先勇先生的要求,也源自每个主创者的自觉,更符合了昆曲美的传统。
  豪华的创作团队,是艺术的要求,更是商业化的要求。总策划白先勇先生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艺术指导华岳两位是昆曲界硕果仅存的、堪称“大熊猫”式的国宝级老艺术家,导演是著名戏剧导演翁国生,美术总监是金马奖评委会主席、台湾著名导演及美工师王童,书法家董阳孜,画家奚淞,中国琴会会长、古琴演奏家李祥霆,都是业内外均享有大名之人。那张唐代宝琴“九霄环佩”也极其惹人眼球。据传它是公元756年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继位大典上用的。它的声音温劲松透,纯粹完美,自清末以来即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视为“鼎鼎唐物”和“仙品”。由此可见,新版《玉簪记》创作团队堪称奢华。这使它每一个部分都能极尽精美,蔚为可观。有了这些“明星”倾力加盟,新版《玉簪记》不能不火。一个观众,只要对这些人中那么怕一个有些了解,就会对本剧产生兴趣;对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了解,难免会想去观瞻此剧窥其奥秘。传播上固然居功至伟,艺术层面上却仍有缺失。张炎《词源》卷下称:"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本剧的这些位名家。华丽炫目,有时却显得失之于章法,纷乱不成系统。这些人在创作时经过了讨论与磨合,但毕竟每个人水平都很高,自身艺术习惯不会轻易而随意地改变。一些艺术形式的规律本就与昆曲不同,甚至与昆曲很难交融。古琴、书法、绘画、昆曲的大汇演,单看都很精彩,却很难称得上是融合了的一个整体。起码,其它艺术样式不能说完全被昆曲所驾驭。仅以我而论,在前两遍看戏时,我并未注意到古琴、书法的特别,是在看了相关资料后方才恍然大悟,惭愧之余才去仔细地再听再看,去加以琢磨。这也许还有待于创作团队进一步协作,但也许我们也要斟酌其合作在艺术上的合理性。
  不管怎么说,新版《玉簪记》仍是一部极具特点的优秀作品,它表征着新时代昆曲的活力与风貌,也向世人诠释着昆曲新美学,传播着昆曲新美学。
  作者简介:
  王超,河南开封人,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电影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包罗万象的中国传统元素在东方文化中熠熠生辉。它对于雕塑创作来说是一份独有的宝贵财富,涵盖了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我们应考虑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合到现代雕塑艺术的创作之中,使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其珍贵的东方魅力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夺目生辉。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雕塑创作;中国符号;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3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
梧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和使用管理,采取了多种方式开展工作:全面调查矿山开采情况,结合矿山生产情况制定征收方案,分为花岗岩和其他矿种两大块征收
本论文从作者自身感受出发,联系材料、形式之于雕塑精神的双重关系,进行了深层的分析。材料和形式之于雕塑,有如血肉之于灵魂,它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雕塑的最终效果。然而,我
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工作和以前的土地详查工作在作业方法上基本是相同或相似的,所以,在以往的土地详查外业调绘成果中出现的问题仍有可能在此次土地调查外业调绘成果中出现。笔者长期从事土地详查外业调绘工作,在此把作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探讨,以尽可能避免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外业调绘中出现这些问题。
摘要:以仕女为题材的陶瓷绘画由来已久,表现形式一般有工笔、写意以及兼工带写,其中工笔以其工致典雅的风格成为陶瓷仕女画的首选。创作过程一般分为立意、构图、形象、线条、设色五个步骤。目前,70后、80后中青年陶艺家已逐渐成为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深入民居采风写生,以独到的眼光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去挖掘出震撼心灵的内涵深刻的表现内容,时刻赋予人物以思想、感情、格调,创作出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作品。 
摘要:书画赝品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历代藏家也对赝品习以为常。因如无赝品,名家作品绝大多数将不复存在,古玩字画的魅力也将大打折扣。但随之而来也会出现一系列副作用,如市场的混乱与无序,交易的欺诈与陷阱等。所以,在书画的买卖和收藏方面,在提倡买卖商家的道德教育前提下,我们更强调积累自身的艺术品鉴赏、创作和收藏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书画;赝品;收藏  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
摘要: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但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独立,而是回归于中国水墨画之中实现情景交融,以笔为意识来表现作者情感和对自然景物形体的描绘。无论是中国画还是书法,都能回归到线条的优美上来品味,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永远是那般耐人寻味。  关键词:中国画;书法;关系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7-1  对于中国画与书法之
期刊
摘要: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元杂剧的出现和完善,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剧本的成熟。元杂剧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其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的先天优势不仅在内容上丰富了民间传唱已久的故事,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形成了诸多文学表现特点。本文即是着力探讨元杂剧的表现特点。  关键词:元杂剧;表现特点;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