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高校学生的目标教育,目前已引起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根据大学生培养目标及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目标管理这种经过实践证明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方法,同样也可用于指导高校学生目标教育工作的开展。本文依据目标管理内容及方法的要求,对目标教育工作中目标的制定、目标教育的组织实施及目标成果的评价等三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论述。
关键词:目标教育;目标管理;大学生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未来的建设者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要求达到更高的标准。同样也给学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加合格的人才?这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关心以及认真探讨的问题。
管理本身也是教育,教育和管理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科学管理为保证,合理的有效地管理才能真正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圆满完成。因此,采用哪种方式进行管理对于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至关重要。当前,目标管理法是一种能够保证目标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有目标。其中,关键首要是设置战略性的整体总目标。一个组织目标管理的起点是组织总目标的确定。然后,把总目标再分解成各单位和各部门个人的具体目标。个人目标是实现上级总目标的必要而又充分的条件。
其次,目标管理必须制定出保证目标完成的严密而周详的计划。一个健全的计划既包括目标的制定,也包括实施目标的政策、方针以及程序、方法的选择,使各项工作循序渐进,有所依据。否则,目标管理就难以实现。
再次,必须要有有效的评价考核办法相配合。评估、考核、验收目标执行情况,是目标管理的非常关键的环节。缺乏考评,目标管理就缺少反馈的过程,实现目标的愿望即目标管理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二、应用目标管理法开展学生目标教育工作
所谓目标教育,简言之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全面成长成才的教育。如前所述,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按照目标管理方法,目标教育的实施过程可大概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即目标的制定阶段,目标教育的实施阶段和目标成果的评价阶段。
1、目标的制定阶段
明确的目标是一切意志活动的动力来源和起点。关于高校学生目标教育当中目标的制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根据高等教育的总目标以及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目标教育的总目标,概括地说,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和塑造学生,着重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之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自觉的社会主义法纪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和生活各不相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认知事物的方式和需要,是高校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化和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而确立的目标。它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分别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和规格的标准。主要包括:价值目标教育;健康目标教育;学业目标教育;职业目标教育。②依据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同阶段而确定的目标。一年级, 抓角色适应,重理想信念引导。二年级, 抓专业引导,重创新精神培养。三年级, 抓成才教育,重实践能力提高。四年级, 抓职业观教育,重毕业就业指导。
在开展目标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总目标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设置好学生的个人目标,实现总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
2、目标教育的实施阶段
目标既定,就要加强实施。必须看到对高校学生实施目标教育与企业管理有着不同之处。大学生正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形成阶段,虽然要求自主独立但还不能完全摆脱依赖;虽然逐渐成熟但仍有简单幼稚;虽然意志品质能力逐渐加强,但有时仍然放任自己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因此,在实施目标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除了要调动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积极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与条件,而且要加强管理,制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使自我控制管理和强制性管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目标及管理目标的实现。学校应该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进行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由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能力的转变;在人才应具备素质方面,要由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为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第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使大学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该有计划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可经常举办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讲座,组织大学生对他们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发展与自己发展的关系,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完善提高自身的素质结合起来。
第三,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时能起到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四,帮助和督促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与知识是互为条件、紧密联系的。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条件,可以广泛与企业建立联系,确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有利于培养其素质能力的勤工俭学活动。
3.目标成果的评价
目标成果的评价应该是动态、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多主体互动评价,及由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学校主管部门等多个主体参与,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学校目标教育。成果评价原则应以"纵向评估为主,横向评估为辅"。横向评估是同期的比较,而纵向评估是历史的比较。成果评价的方式,应以"自我评估为主,集体评估为辅"。自我评估目标的过程也是强化目标意识的过程,在评估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评估的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教育作用。目标完成结果的评价,应以"肯定激励为主,否定批评为辅"。当目标实施活动结束时,必须制定考评标准,建立考评组织,按照定量的目标值,对每一个学生实际取得的成果进行检查、给予评价,最后把评定结果反馈给每个学生,使他们主动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目标不同,具体要求也是不同的,对目标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奖励与表扬,对尚未完成目标的学生,帮助其分析原因,并引导其及时调整目标。
总之,目标管理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同样也适用于大学生目标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合理地借鉴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同时,在目标教育过程中,目标将如何随着大学生不断成长而调整;目标的实施及评估应注意哪些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2]郑 毅.论目标管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黄 玉.试论大学生的目标管理[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9,(8)
[4]梁 迪.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5)
作者简介:杨娜娜(1982-),女,陕西韩城人,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丁养斌(1956-),男,陕西韩城人,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目标教育;目标管理;大学生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未来的建设者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要求达到更高的标准。同样也给学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加合格的人才?这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关心以及认真探讨的问题。
管理本身也是教育,教育和管理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科学管理为保证,合理的有效地管理才能真正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圆满完成。因此,采用哪种方式进行管理对于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至关重要。当前,目标管理法是一种能够保证目标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有目标。其中,关键首要是设置战略性的整体总目标。一个组织目标管理的起点是组织总目标的确定。然后,把总目标再分解成各单位和各部门个人的具体目标。个人目标是实现上级总目标的必要而又充分的条件。
其次,目标管理必须制定出保证目标完成的严密而周详的计划。一个健全的计划既包括目标的制定,也包括实施目标的政策、方针以及程序、方法的选择,使各项工作循序渐进,有所依据。否则,目标管理就难以实现。
再次,必须要有有效的评价考核办法相配合。评估、考核、验收目标执行情况,是目标管理的非常关键的环节。缺乏考评,目标管理就缺少反馈的过程,实现目标的愿望即目标管理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二、应用目标管理法开展学生目标教育工作
所谓目标教育,简言之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全面成长成才的教育。如前所述,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按照目标管理方法,目标教育的实施过程可大概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即目标的制定阶段,目标教育的实施阶段和目标成果的评价阶段。
1、目标的制定阶段
明确的目标是一切意志活动的动力来源和起点。关于高校学生目标教育当中目标的制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根据高等教育的总目标以及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目标教育的总目标,概括地说,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和塑造学生,着重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之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自觉的社会主义法纪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和生活各不相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认知事物的方式和需要,是高校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化和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而确立的目标。它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分别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和规格的标准。主要包括:价值目标教育;健康目标教育;学业目标教育;职业目标教育。②依据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同阶段而确定的目标。一年级, 抓角色适应,重理想信念引导。二年级, 抓专业引导,重创新精神培养。三年级, 抓成才教育,重实践能力提高。四年级, 抓职业观教育,重毕业就业指导。
在开展目标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总目标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设置好学生的个人目标,实现总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
2、目标教育的实施阶段
目标既定,就要加强实施。必须看到对高校学生实施目标教育与企业管理有着不同之处。大学生正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形成阶段,虽然要求自主独立但还不能完全摆脱依赖;虽然逐渐成熟但仍有简单幼稚;虽然意志品质能力逐渐加强,但有时仍然放任自己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因此,在实施目标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除了要调动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积极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与条件,而且要加强管理,制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使自我控制管理和强制性管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目标及管理目标的实现。学校应该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进行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由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能力的转变;在人才应具备素质方面,要由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为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第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使大学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该有计划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可经常举办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讲座,组织大学生对他们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发展与自己发展的关系,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完善提高自身的素质结合起来。
第三,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时能起到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四,帮助和督促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与知识是互为条件、紧密联系的。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条件,可以广泛与企业建立联系,确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有利于培养其素质能力的勤工俭学活动。
3.目标成果的评价
目标成果的评价应该是动态、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多主体互动评价,及由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学校主管部门等多个主体参与,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学校目标教育。成果评价原则应以"纵向评估为主,横向评估为辅"。横向评估是同期的比较,而纵向评估是历史的比较。成果评价的方式,应以"自我评估为主,集体评估为辅"。自我评估目标的过程也是强化目标意识的过程,在评估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评估的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教育作用。目标完成结果的评价,应以"肯定激励为主,否定批评为辅"。当目标实施活动结束时,必须制定考评标准,建立考评组织,按照定量的目标值,对每一个学生实际取得的成果进行检查、给予评价,最后把评定结果反馈给每个学生,使他们主动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目标不同,具体要求也是不同的,对目标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奖励与表扬,对尚未完成目标的学生,帮助其分析原因,并引导其及时调整目标。
总之,目标管理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同样也适用于大学生目标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合理地借鉴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同时,在目标教育过程中,目标将如何随着大学生不断成长而调整;目标的实施及评估应注意哪些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2]郑 毅.论目标管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黄 玉.试论大学生的目标管理[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9,(8)
[4]梁 迪.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5)
作者简介:杨娜娜(1982-),女,陕西韩城人,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丁养斌(1956-),男,陕西韩城人,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