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众多舆论将药品“降价死”的板子打在药品生产企业身上的同时,笔者跟踪了近两年的一则“旧闻”愈发显得耐人寻味——一家有社会责任心的药企主动生产经典廉价药推向市场,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磨难”。
廉价药销售遇尴尬
治疗静脉曲张动一次手术至少上万元,而使用鱼肝油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费用不到20元,但是这种价廉物美的鱼肝油酸钠注射液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两年多。2005年初,在上海市部分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等呼吁下,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突破重重障碍,重新生产该药,但令人意外的是,销售却成了一道新的难题。
据了解,鱼肝油酸钠注射液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种“老药”,用于治疗静脉曲张、血管瘤等,一般1~2针即可见效。和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手术治疗相比,低廉的价格是该药的最大优势。然而,“便宜药”要敲开市场的大门却并不容易。
信谊金朱原本抱着为老百姓做点好事的目的而做起这“吃力不讨好”的买卖,一方面,从鱼肝油到鱼肝油酸钠注射液需要经过7道工序,且技术要求相当高,信谊金朱甚至在上药集团的支持下专门建造了一个防爆车间;另一方面,该药的原料成本上升,但出厂价却没有增加,利润极微。
然而,仅仅依靠生产厂家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显然不足以让廉价经典药重回市场。由于该药利润低、购销差价相对较低,而且不少新医生已不了解该药的使用,因此药厂的营销人员并没能在城市中顺利地打开市场。目前,信谊金朱只能把目光投向农村市场。
信谊的尴尬反映了经典廉价药的普遍困境。陆培康说:“定价机制的扭曲导致了传统廉价药的淡出。”根据规定,药品定价必须经国家物价部门审核批准。经典药定价参照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报价,而这些年原料价格上涨、生产设备更新,药品成本早就超过了定价。面对这种情况,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得盈利空间,只能不断推出替代产品。除了一小部分确有创新之处,这些替代产品大多不过是改个剂型、包装,或者调整一两个无关紧要的成分,然后再以新药名义申报定价,价格自然要比传统药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
令陆培康尴尬的还不止这件事。公司独家产品糜蛋白酶针剂流水线也已经停产两个月了。糜蛋白酶针剂是一种化痰化脓的常用药,年销售量在4000万支左右。一支糜蛋白酶针剂的成本目前为2元,而物价部门规定的出厂价只有0.57元。成本与售价的严重“倒挂”,让信谊不得不从2006年1月起停止生产该针剂。
类似情况在上海并非罕见,一盒“百忧解”288元,同样效用的“丙咪嗪”每盒价格在10元以内,但却基本断档;青霉素对感染性疾病是有效、安全的药物,但现在医生常常把头孢拉啶作为首选;长征药业生产的大输液价格还不如一瓶可乐,最终黯然离场……此外,心得安针剂、地戈辛针剂、非那根糖浆、长效青霉素等数十种廉价高效药正陆续淡出医院。而在药店,像小苏打、多酶片等常用廉价药也面临被高价新药取代的局面。
适当提价获取合理利润
2006年12月,上海市食药监管局、卫生局等九部门启动了《临床紧缺药品生产供应协调工作制度》(试行),据此,年内有3种临床紧缺廉价药将恢复生产。
经典廉价老药“注射用糜蛋白酶”、“5%碳酸氢钠注射液”、“碳酸锂片”已通过九部门“紧缺性评估”,其中“5%碳酸氢钠注射液”已恢复生产,另外两种也已进入恢复生产的准备中。
然而,上海市食药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却表示了担忧: “3种药恢复生产了,但这只是第一步,这些药能否服务于民的关键在于‘医院用不用’、‘医生开不开’。”
事实上,2005年底上海也曾尝试恢复生产了某廉价抗菌类药物,但由于没有医疗机构问津,更没有临床医生开过相关处方,流水线生产的第一批产品,至今只用了几十盒,大批“廉价老药”只能躺在仓库里等着过期。由于制度上无法强制医院一定要使用这3种廉价药,医生可以选择廉价药,也可以选择价格贵几十倍的替代药。因此,这3种药会否再次遭遇尴尬,目前还很难说。
上海市政协部分委员们提出,药价并非越低越好,一味地强调社会义务而忽视市场规律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对药价调整可采取有升有降的办法。对于三五角钱一支的针剂,几分钱、一角钱一片的片剂等基本没有降价空间的廉价经典药,不应再降价,否则只能导致无货供应或是药品有效含量降低。建议负责药品定价的国家相关部门要允许少部分价格低廉的药品保持价格水平不变或有小幅上调,让药厂和医药公司都有赚头,这样才能保证非专利廉价经典药的生存。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教授刘豫阳就撰写提案表示:有关部门应为廉价经典药“特事特办”开绿灯,适当提价,使廉价经典药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提高生产企业、经销企业、使用单位的积极性。对那些基于实际情况不允许调价的,政府应考虑酌情补贴。对廉价经典药重新定价也不能按比例一刀切,而应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提价,如与进口药疗效相似的国产“瘤可宁”每瓶10元,进口的每瓶1000元,当前国产的基本断档,就算涨到每瓶100元与进口比也是廉价的。
也有专家提出,在美国,卫生管理部门制订了一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指南”,对医生临床用药进行规范,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笔者了解到,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等已经采取了对医生的“大处方”进行电子监控等管理措施。这位专家还建议,由于经典老药越来越少,不少年轻医生只知道开进口药、贵重药,医院还应对这些医生进行合理用药的培训。
廉价药销售遇尴尬
治疗静脉曲张动一次手术至少上万元,而使用鱼肝油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费用不到20元,但是这种价廉物美的鱼肝油酸钠注射液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两年多。2005年初,在上海市部分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等呼吁下,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突破重重障碍,重新生产该药,但令人意外的是,销售却成了一道新的难题。
据了解,鱼肝油酸钠注射液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种“老药”,用于治疗静脉曲张、血管瘤等,一般1~2针即可见效。和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手术治疗相比,低廉的价格是该药的最大优势。然而,“便宜药”要敲开市场的大门却并不容易。
信谊金朱原本抱着为老百姓做点好事的目的而做起这“吃力不讨好”的买卖,一方面,从鱼肝油到鱼肝油酸钠注射液需要经过7道工序,且技术要求相当高,信谊金朱甚至在上药集团的支持下专门建造了一个防爆车间;另一方面,该药的原料成本上升,但出厂价却没有增加,利润极微。
然而,仅仅依靠生产厂家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显然不足以让廉价经典药重回市场。由于该药利润低、购销差价相对较低,而且不少新医生已不了解该药的使用,因此药厂的营销人员并没能在城市中顺利地打开市场。目前,信谊金朱只能把目光投向农村市场。
信谊的尴尬反映了经典廉价药的普遍困境。陆培康说:“定价机制的扭曲导致了传统廉价药的淡出。”根据规定,药品定价必须经国家物价部门审核批准。经典药定价参照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报价,而这些年原料价格上涨、生产设备更新,药品成本早就超过了定价。面对这种情况,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得盈利空间,只能不断推出替代产品。除了一小部分确有创新之处,这些替代产品大多不过是改个剂型、包装,或者调整一两个无关紧要的成分,然后再以新药名义申报定价,价格自然要比传统药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
令陆培康尴尬的还不止这件事。公司独家产品糜蛋白酶针剂流水线也已经停产两个月了。糜蛋白酶针剂是一种化痰化脓的常用药,年销售量在4000万支左右。一支糜蛋白酶针剂的成本目前为2元,而物价部门规定的出厂价只有0.57元。成本与售价的严重“倒挂”,让信谊不得不从2006年1月起停止生产该针剂。
类似情况在上海并非罕见,一盒“百忧解”288元,同样效用的“丙咪嗪”每盒价格在10元以内,但却基本断档;青霉素对感染性疾病是有效、安全的药物,但现在医生常常把头孢拉啶作为首选;长征药业生产的大输液价格还不如一瓶可乐,最终黯然离场……此外,心得安针剂、地戈辛针剂、非那根糖浆、长效青霉素等数十种廉价高效药正陆续淡出医院。而在药店,像小苏打、多酶片等常用廉价药也面临被高价新药取代的局面。
适当提价获取合理利润
2006年12月,上海市食药监管局、卫生局等九部门启动了《临床紧缺药品生产供应协调工作制度》(试行),据此,年内有3种临床紧缺廉价药将恢复生产。
经典廉价老药“注射用糜蛋白酶”、“5%碳酸氢钠注射液”、“碳酸锂片”已通过九部门“紧缺性评估”,其中“5%碳酸氢钠注射液”已恢复生产,另外两种也已进入恢复生产的准备中。
然而,上海市食药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却表示了担忧: “3种药恢复生产了,但这只是第一步,这些药能否服务于民的关键在于‘医院用不用’、‘医生开不开’。”
事实上,2005年底上海也曾尝试恢复生产了某廉价抗菌类药物,但由于没有医疗机构问津,更没有临床医生开过相关处方,流水线生产的第一批产品,至今只用了几十盒,大批“廉价老药”只能躺在仓库里等着过期。由于制度上无法强制医院一定要使用这3种廉价药,医生可以选择廉价药,也可以选择价格贵几十倍的替代药。因此,这3种药会否再次遭遇尴尬,目前还很难说。
上海市政协部分委员们提出,药价并非越低越好,一味地强调社会义务而忽视市场规律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对药价调整可采取有升有降的办法。对于三五角钱一支的针剂,几分钱、一角钱一片的片剂等基本没有降价空间的廉价经典药,不应再降价,否则只能导致无货供应或是药品有效含量降低。建议负责药品定价的国家相关部门要允许少部分价格低廉的药品保持价格水平不变或有小幅上调,让药厂和医药公司都有赚头,这样才能保证非专利廉价经典药的生存。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教授刘豫阳就撰写提案表示:有关部门应为廉价经典药“特事特办”开绿灯,适当提价,使廉价经典药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提高生产企业、经销企业、使用单位的积极性。对那些基于实际情况不允许调价的,政府应考虑酌情补贴。对廉价经典药重新定价也不能按比例一刀切,而应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提价,如与进口药疗效相似的国产“瘤可宁”每瓶10元,进口的每瓶1000元,当前国产的基本断档,就算涨到每瓶100元与进口比也是廉价的。
也有专家提出,在美国,卫生管理部门制订了一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指南”,对医生临床用药进行规范,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笔者了解到,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等已经采取了对医生的“大处方”进行电子监控等管理措施。这位专家还建议,由于经典老药越来越少,不少年轻医生只知道开进口药、贵重药,医院还应对这些医生进行合理用药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