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党员是整个党员队伍的新生力量,是大学生队伍中的先进分子,是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的希望。高校培养发展青年党员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工作。赣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党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在发展青年党员、教育学生党员的工作中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总结出新思想、新方法。党校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综合培养学生党员,以促进学生党员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效地转化为行动。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发展;党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7-12
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搭建为群众服务的平台,成为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党支部一直努力的方向。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党校积极探索发展和教育党员队伍工作中的新模式、新方法,努力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并逐渐摸索出一条创新党员教育的途径——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加强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实践教育。
一、采用志愿服务制度,培养青年学生的志愿奉献精神
学院党委党校一直致力于创新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考察的模式,针对如何培育和强化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如何将入党积极分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表现体现在党员发展的具体条件中、如何保证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本院实际的有效途径和载体。那就是将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对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和奉献精神,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党校积极为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广搭平台,与周边的社区和敬老院进行联系,使其成为学院的志愿服务基地。
在这些志愿服务基地中,湖边涌泉敬老院与化学化工学院结对帮扶有二十二年之久,为青年学子的志愿服务搭建了良好平台。
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制定志愿服务制度,作为培养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新途径、新方法,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志愿奉献精神。
二、突出方法创新,完善党校培训教育体系
为使志愿服务制度不流于形式,化工学院党委党校特别推行阵地化的志愿服务模式,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自身才能、服务奉献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是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院党校成立了“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传帮带机制。党校按照学生党员所在年级分成四个小组,专门负责开展与涌泉敬老院的结对帮扶工作,定期开展敬老爱老活动。为了保证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更好、持续开展,党校还创新工作思路,制定了高年级党员带动低年级党员的传帮带机制。这些新举措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广泛地带动了入党积极分子和有志于入党的青年团员共同参与,使得爱心服务薪火相传,更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得以蓬勃向上发展。
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和内容,激发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积极性。党校在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考查的基础上,确定志愿服务的模式和内容,帮扶模式采用“三定”方针。“三定”是指定服务时间、定服务队伍、定服务对象。在志愿服务内容上,学院党总支党校将党员志愿服务与“学雷锋、做先锋”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有效地增强了青年学生的奉献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在锻炼中促进全面成长成才,也为壮大学生党员的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优化志愿服务考核机制,纯洁党员队伍。党校结合本学院学生党员的实际服务情况建立健全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志愿工作考核机制。党校对每位志愿者进行登记造册,对志愿者的每次服务情况进行登记,随时跟踪服务对象对志愿者服务情况的反馈信息,根据志愿者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比,并把考核情况写进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查意见。近年来,党校通过志愿服务考核评比结果,在青年学生队伍中挖掘出许多优秀青年作为中共党员的发展对象,同时也为党员队伍剔除了不少入党动机不纯的青年学生,从而确保了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注重实际效果,推动青年学生的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党校取得的成绩证明了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创新培养学生党员的这一思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第一,体现在培育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培育并不断增强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形成良好的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打下基础,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志愿服务这一实践载体,使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学校和社会中展现自己的良好形象,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和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在奉献中成长,从而在广大学生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完善了学生党员发展的具体标准和条件,纯洁壮大党员队伍。志愿服务制度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新党员发展相结合,使党章规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员条件具体化,使入党积极分子的志愿服务表现与其政治思想表现、工作学习表现等一起成为发展学生党员的必要条件,丰富和完善了党员发展的具体条件,使党员发展的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党员发展的质量。
第三,推动了学院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发展。自实施志愿服务制度以来,志愿服务活动在青年学生中如火如荼地开展,青年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仅在涌泉敬老院就开展了150余次“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参与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累计达1800余人次,团员青年3200余人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优秀事迹也在赣州电视台、《赣南日报》《赣州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进一步扩大了赣南师范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与此同时,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行动也带动了学院大批优秀青年团员逐渐加入到大学生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也为黨校培训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良好素材。
赣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党校在培育党员这一工作上勇于探索,并付诸实践,为纯洁和壮大青年党员队伍起到了严把关的良好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杨树政.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考评机制[J].高校理论战线,2010(3).
[2]耿宝福.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新思路[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修耀华.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11(1).
[4]田宗碧.学生党员之家: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式的探讨[J].探索,2008(2).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发展;党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7-12
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搭建为群众服务的平台,成为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党支部一直努力的方向。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党校积极探索发展和教育党员队伍工作中的新模式、新方法,努力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并逐渐摸索出一条创新党员教育的途径——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加强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实践教育。
一、采用志愿服务制度,培养青年学生的志愿奉献精神
学院党委党校一直致力于创新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考察的模式,针对如何培育和强化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如何将入党积极分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表现体现在党员发展的具体条件中、如何保证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本院实际的有效途径和载体。那就是将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对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和奉献精神,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党校积极为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广搭平台,与周边的社区和敬老院进行联系,使其成为学院的志愿服务基地。
在这些志愿服务基地中,湖边涌泉敬老院与化学化工学院结对帮扶有二十二年之久,为青年学子的志愿服务搭建了良好平台。
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制定志愿服务制度,作为培养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新途径、新方法,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志愿奉献精神。
二、突出方法创新,完善党校培训教育体系
为使志愿服务制度不流于形式,化工学院党委党校特别推行阵地化的志愿服务模式,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自身才能、服务奉献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是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院党校成立了“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传帮带机制。党校按照学生党员所在年级分成四个小组,专门负责开展与涌泉敬老院的结对帮扶工作,定期开展敬老爱老活动。为了保证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更好、持续开展,党校还创新工作思路,制定了高年级党员带动低年级党员的传帮带机制。这些新举措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广泛地带动了入党积极分子和有志于入党的青年团员共同参与,使得爱心服务薪火相传,更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得以蓬勃向上发展。
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和内容,激发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积极性。党校在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考查的基础上,确定志愿服务的模式和内容,帮扶模式采用“三定”方针。“三定”是指定服务时间、定服务队伍、定服务对象。在志愿服务内容上,学院党总支党校将党员志愿服务与“学雷锋、做先锋”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有效地增强了青年学生的奉献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在锻炼中促进全面成长成才,也为壮大学生党员的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优化志愿服务考核机制,纯洁党员队伍。党校结合本学院学生党员的实际服务情况建立健全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志愿工作考核机制。党校对每位志愿者进行登记造册,对志愿者的每次服务情况进行登记,随时跟踪服务对象对志愿者服务情况的反馈信息,根据志愿者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比,并把考核情况写进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查意见。近年来,党校通过志愿服务考核评比结果,在青年学生队伍中挖掘出许多优秀青年作为中共党员的发展对象,同时也为党员队伍剔除了不少入党动机不纯的青年学生,从而确保了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注重实际效果,推动青年学生的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党校取得的成绩证明了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创新培养学生党员的这一思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第一,体现在培育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培育并不断增强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形成良好的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打下基础,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志愿服务这一实践载体,使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学校和社会中展现自己的良好形象,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和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在奉献中成长,从而在广大学生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完善了学生党员发展的具体标准和条件,纯洁壮大党员队伍。志愿服务制度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新党员发展相结合,使党章规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员条件具体化,使入党积极分子的志愿服务表现与其政治思想表现、工作学习表现等一起成为发展学生党员的必要条件,丰富和完善了党员发展的具体条件,使党员发展的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党员发展的质量。
第三,推动了学院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发展。自实施志愿服务制度以来,志愿服务活动在青年学生中如火如荼地开展,青年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仅在涌泉敬老院就开展了150余次“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参与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累计达1800余人次,团员青年3200余人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优秀事迹也在赣州电视台、《赣南日报》《赣州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进一步扩大了赣南师范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与此同时,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行动也带动了学院大批优秀青年团员逐渐加入到大学生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也为黨校培训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良好素材。
赣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党校在培育党员这一工作上勇于探索,并付诸实践,为纯洁和壮大青年党员队伍起到了严把关的良好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杨树政.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考评机制[J].高校理论战线,2010(3).
[2]耿宝福.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新思路[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修耀华.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11(1).
[4]田宗碧.学生党员之家: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式的探讨[J].探索,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