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前给人类的教育活动重新下了定义,教育的意义正由原来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传授知识的活动改变为能够导致创新学习的交流活动。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点不在是单纯的教与学,而是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商。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重点侧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说明了素质教育已成为国际性教育目标。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音乐在使人深刻体验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音乐与人生紧密相连,它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心灵陶冶和塑造人格的目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这一观点对我们的音乐素质教育很有启发。本文在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音乐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本文中的论点能够对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人自身的改造,是人类社会的产品。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文化是既作为人类在人本身的自然及外部自然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创造并保存的内容之总和而存在,又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创造活动而演化。” 我们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文化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音乐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层面,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是自然美的精练浓缩与升华。它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入一个个音符之中,“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表达不同社会群体、种族、阶级和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人创造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具有对人的“以文而化”的作用,人们在从事音乐文化过程中可以接受文化熏陶,随着音乐深入人的心灵,文化渗透于人,塑造着人,使它因此美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在这里不是单指音乐,而是突出了它的音乐类的文化性。
素质,“一般指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条件与后天由长期的学习、训练和熏陶所形成的各种能力,和对这些能力的形成起着长期稳固作用的后天性生理心理条件。” 音乐文化素质同素质一样,除了是指由人的遗传因素决定的音乐察赋、音乐感和潜能以外,当然“还包括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感悟形成的对音乐的理解、懂得了某些音乐知识,经过训练掌握了某些音乐技能,经由亲身参与的音乐表现增强了创造音乐的能力等,”这些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成果。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后天学习,除了指书本上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指参与唱歌、演奏、听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这里所说的教育,除了学校的教育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等,其中于无意识间受到的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熏陶”。通过后天的培养学习,外在的精神文化产品可以内化为人本身的素质。一个时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内涵、水平,就可以通过这个时代人们具备的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来体现,这个时候,社会音乐文化的内涵就己经涵化为人本身的音乐文化素质。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作为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素质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包含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精神三个层次。但是如同其他一切教育一样,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灌输和给予,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其内在的感受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音乐欣赏能力的人,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快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音乐美的爱好和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导致个体的精神陶冶与社会群体的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等功能与效应,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以达到通过音乐来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与全面的素质的目的。
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容炉”。音乐文化与音乐培养,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和思想品位方面同样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充分解读、欣赏音乐作品的人,被音乐艺术感染、吸引的人、其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必然与唯美的价值取向结缘。音乐虽源于自然之声,但它却常常与人的心灵感受相融合。音乐是灵感,是心灵深处的情感体现。音乐讯息,能给与人们欢乐、悲哀、宁静、急躁、爱恋、高尚、愤怒等丰富多彩的感觉,音乐的内蕴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的感染力极大。当音乐作品,音乐文化达到了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效果,其意义实际上己经超出了原有作品本身而进入了塑造心灵的境界。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既净化了校园文化环境,又使学生拥有美的情操,美的人生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音乐在使人深刻体验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音乐与人生紧密相连,它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心灵陶冶和塑造人格的目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这一观点对我们的音乐素质教育很有启发。本文在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音乐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本文中的论点能够对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人自身的改造,是人类社会的产品。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文化是既作为人类在人本身的自然及外部自然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创造并保存的内容之总和而存在,又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创造活动而演化。” 我们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文化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音乐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层面,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是自然美的精练浓缩与升华。它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入一个个音符之中,“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表达不同社会群体、种族、阶级和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人创造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具有对人的“以文而化”的作用,人们在从事音乐文化过程中可以接受文化熏陶,随着音乐深入人的心灵,文化渗透于人,塑造着人,使它因此美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在这里不是单指音乐,而是突出了它的音乐类的文化性。
素质,“一般指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条件与后天由长期的学习、训练和熏陶所形成的各种能力,和对这些能力的形成起着长期稳固作用的后天性生理心理条件。” 音乐文化素质同素质一样,除了是指由人的遗传因素决定的音乐察赋、音乐感和潜能以外,当然“还包括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感悟形成的对音乐的理解、懂得了某些音乐知识,经过训练掌握了某些音乐技能,经由亲身参与的音乐表现增强了创造音乐的能力等,”这些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成果。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后天学习,除了指书本上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指参与唱歌、演奏、听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这里所说的教育,除了学校的教育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等,其中于无意识间受到的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熏陶”。通过后天的培养学习,外在的精神文化产品可以内化为人本身的素质。一个时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内涵、水平,就可以通过这个时代人们具备的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来体现,这个时候,社会音乐文化的内涵就己经涵化为人本身的音乐文化素质。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作为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素质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包含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精神三个层次。但是如同其他一切教育一样,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灌输和给予,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其内在的感受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音乐欣赏能力的人,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快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音乐美的爱好和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导致个体的精神陶冶与社会群体的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等功能与效应,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以达到通过音乐来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与全面的素质的目的。
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容炉”。音乐文化与音乐培养,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和思想品位方面同样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充分解读、欣赏音乐作品的人,被音乐艺术感染、吸引的人、其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必然与唯美的价值取向结缘。音乐虽源于自然之声,但它却常常与人的心灵感受相融合。音乐是灵感,是心灵深处的情感体现。音乐讯息,能给与人们欢乐、悲哀、宁静、急躁、爱恋、高尚、愤怒等丰富多彩的感觉,音乐的内蕴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的感染力极大。当音乐作品,音乐文化达到了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效果,其意义实际上己经超出了原有作品本身而进入了塑造心灵的境界。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既净化了校园文化环境,又使学生拥有美的情操,美的人生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