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易十四统治法国期间,凡尔赛宫是法国乃至欧洲的艺术中心、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凡是前往凡尔赛宫的人无不被其富丽堂皇所震惊。事实上,路易十四从亲政第一年就开始营建凡尔赛宫,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美化这座宫殿。之所以这样做,除了追求奢侈的生活之外,他还有政治的考量。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地方诸侯尾大不掉、对中央王权造成了威胁。对此,路易十四除了运用武力镇压等“硬刀子”来加强王权之外,还运用加官晋爵等“软刀子”,而凡尔赛宫就是其中一把锋利无比的“软刀子”。
1682年,凡尔赛宫的营建已经初具规模,路易十四就下令将法兰西宫廷迁往凡尔赛宫。与此同时,路易十四将贵族们也都安排到了凡尔赛宫之中,并且每天举行各种仪式、宴会等。路易十四还不断邀请各地的贵族前来凡尔赛宫游玩,留他们在此居住享乐。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各地贵族等竟达36000名之多。当然,有这么多人就得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路易十四下令继续扩建凡尔赛宫。最终,整个凡尔赛宫在原来基础上扩大了五倍,宫殿内部不厌其烦的装修、树丛不断翻新,引水工程也越来越龐大。
在凡尔赛宫中,路易十四是无可置疑的主人。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视为国家大事的体现,甚至吃饭睡觉这些生活细节也都被赋予了政治意义。当时的一个贵族评价说:“国王高超的手段把微不足道的琐碎之事也赋予了深刻内涵。”—的确,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王怎么会平白无故让大家都去宫殿享乐呢?
凡尔赛宫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路易十四开展的,最重要的被称为“国王起床仪式”。每天早上八点半,国王起床仪式正式开始,这个仪式共分为“国王离开床”“国王穿晨衣”和“国王脱晨衣换正装”三个阶段,不同级别的人在这三个阶段分别觐见路易十四。最高级别的贵族有权觐见还未起床的国王,地位稍微低一点的贵族可觐见穿着晨衣的国王,所有贵族都可以看着国王穿正装。到了晚上还有“国王就寝仪式”,只是程序恰好相反。在凡尔赛宫,所有的环节都有专门规定,任何人不得违反。就这样,在凡尔赛宫,路易十四逐渐被神化了,谁博取了路易十四的欢心,谁就可以获得大量赏赐和地位提升。那些在地方上不可一世的诸侯们在进入凡尔赛宫之后,都以能博取君王一笑为能事。
渐渐地,在凡尔赛宫这个温柔乡之中,很多地方诸侯要么沉溺在各种声色犬马之中不能自拔,要么處心积虑地想要博取路易十四的欢心,其进取心日渐消磨,更不去想什么地方事务了。于是,路易十四就来了一个顺水推舟,不露痕迹地取消了贵族们在地方上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权力,从而巩固了自己的专制统治。可以说,没有凡尔赛宫,路易十四可能不会这么顺利地完成集权。
编 辑/夏 涵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地方诸侯尾大不掉、对中央王权造成了威胁。对此,路易十四除了运用武力镇压等“硬刀子”来加强王权之外,还运用加官晋爵等“软刀子”,而凡尔赛宫就是其中一把锋利无比的“软刀子”。
1682年,凡尔赛宫的营建已经初具规模,路易十四就下令将法兰西宫廷迁往凡尔赛宫。与此同时,路易十四将贵族们也都安排到了凡尔赛宫之中,并且每天举行各种仪式、宴会等。路易十四还不断邀请各地的贵族前来凡尔赛宫游玩,留他们在此居住享乐。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各地贵族等竟达36000名之多。当然,有这么多人就得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路易十四下令继续扩建凡尔赛宫。最终,整个凡尔赛宫在原来基础上扩大了五倍,宫殿内部不厌其烦的装修、树丛不断翻新,引水工程也越来越龐大。
在凡尔赛宫中,路易十四是无可置疑的主人。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视为国家大事的体现,甚至吃饭睡觉这些生活细节也都被赋予了政治意义。当时的一个贵族评价说:“国王高超的手段把微不足道的琐碎之事也赋予了深刻内涵。”—的确,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王怎么会平白无故让大家都去宫殿享乐呢?
凡尔赛宫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路易十四开展的,最重要的被称为“国王起床仪式”。每天早上八点半,国王起床仪式正式开始,这个仪式共分为“国王离开床”“国王穿晨衣”和“国王脱晨衣换正装”三个阶段,不同级别的人在这三个阶段分别觐见路易十四。最高级别的贵族有权觐见还未起床的国王,地位稍微低一点的贵族可觐见穿着晨衣的国王,所有贵族都可以看着国王穿正装。到了晚上还有“国王就寝仪式”,只是程序恰好相反。在凡尔赛宫,所有的环节都有专门规定,任何人不得违反。就这样,在凡尔赛宫,路易十四逐渐被神化了,谁博取了路易十四的欢心,谁就可以获得大量赏赐和地位提升。那些在地方上不可一世的诸侯们在进入凡尔赛宫之后,都以能博取君王一笑为能事。
渐渐地,在凡尔赛宫这个温柔乡之中,很多地方诸侯要么沉溺在各种声色犬马之中不能自拔,要么處心积虑地想要博取路易十四的欢心,其进取心日渐消磨,更不去想什么地方事务了。于是,路易十四就来了一个顺水推舟,不露痕迹地取消了贵族们在地方上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权力,从而巩固了自己的专制统治。可以说,没有凡尔赛宫,路易十四可能不会这么顺利地完成集权。
编 辑/夏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