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体定向电极的岛叶感觉功能和电刺激阈值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a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立体定向(SEEG)电极技术探讨岛叶感觉功能特点并分析其电生理阈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功能神经科收治的16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岛叶SEEG电极植入,共计34根电极,257个触点。应用微电流电刺激的方法进行功能定位,分析每个电极触点的电刺激结果对应的岛叶感觉功能特点及刺激阈值。

结果

经过岛叶SEEG电极出现症状的触点(阳性触点)160个,有感觉功能的触点有149个,其中左侧触点72个,右侧触点77个。躯体感觉的阈值为(4.9±2.9) mA,内脏感觉的阈值为(6.0±2.9) 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感觉阈值(6.2±3.1) mA,右侧为(5.7±2.8) 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岛叶短中、后回及长前、后回分别表现为喉部不适、舌不适、面部不适、肢体感觉异常,呈现一定的解剖学分布关系,且对电刺激灵敏性各异。岛叶自短中回至长后回的感觉功能主要以喉部-舌-面部(鼻、口唇)-肢体感觉的扇形分布为主,5个脑回自前至后电刺激阈值分别为(6.0±3.1) mA、(4.7±1.5) mA、(8.0±2.9) mA、(5.1±2.4) mA、(4.5±2.6) 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SEEG电极监测到的岛叶躯体和内脏感觉阈值灵敏性相近,侧别相似。岛叶感觉阈值及扇形分布为主的感觉功能特点对临床医务工作者明确岛叶症状及定位有重要借鉴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颅内非鞍区肿瘤患者术前腺垂体功能低下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自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3例颅内非鞍区肿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前血清中垂体基础激素测定结果,对研究对象的腺垂体功能进行判断。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继发癫痫病史、病程、肿瘤影像学占位效应、肿瘤部位、颅内压(ICP)、脑脊液成分含量等因素与术前腺垂体功能
脑干结核系脑干结构区曾经或现在正发生结核杆菌感染,发病罕见,集中于贫困区、免疫力底下人口群,诊断困难且临床易误诊,治疗棘手,致残率与致死率高,预后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干结核的报告逐渐增多。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可行性诊断及治疗、预后和预防,有必要对其诊治研究进展进行了解。现围绕上述内容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急性期症状性痫性发作(AESS)演变为脑炎后癫痫(PEE)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于南京脑科医院就诊的76例AES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PEE发生率,并以PEE是否发生为终点事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AESS患者演变为PEE的因素。结果76例AESS患者有29例演变为PEE,发生率38.2%。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HT22神经元高尔基体的碎裂与小分子GTP结合蛋白-30(Rab30)表达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将体外常规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分为对照组、毒胡萝卜素处理3 h组和毒胡萝卜素处理5 h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高尔基体的形态及Rab30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ab30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Rab30、顺式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指标与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SLSEP)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行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成年颈椎管内肿瘤患者22例(试验组),另外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年龄与试验组完全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2例作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在术前3 d及术后1个月均行颈髓磁共振DTI扫描及MN-SLSEP检测
目的探讨简易无框架立体定向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行侧脑室穿刺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128例,其中行简易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47例,传统枕角穿刺23例,传统三角区穿刺5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穿刺方式下头端管放置位置及近期头端管调整情况。结果简易无框架立体定向侧脑室穿刺的患者中,头端管误入对侧脑室1例,无近期调整头端分流管
目的探讨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与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改善预后。方法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岩斜区脑膜肿瘤患者26例,其中单纯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7例,联合采用神经导航和术中MRI或电生理监测下手术11例,单纯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8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26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CAAH)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CAAH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病理学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6例患者首次术前CT提示血肿均位于大脑半球脑叶皮层,形态呈分叶状、不规则形,2处或以上多发性出血14例(18.4%),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44.7%),伴有脑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