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成了课堂的主体,让课堂成为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平台。原来那种以教师灌输为主要模式的教学理念逐渐在多媒体的冲击下“退居二线”。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形象、活泼的视频……教师带着孩子们进入了一个体验式的教学环境中。但是,多媒体教学如何培养孩子们多元化的思维,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有一位教师,在讲解音频相关知识的时候,在QQ群中抛出一个问题:“我应该选择哪些音频作为教学资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如下几个可能性:1.如果这位教师选择一个比课程本身更值得关注的音频资料,并进行渲染,这会让学生去关注这些元素本身,话题的关注点将转向另一个方向。2.如果这位教师选择大量的音频资料,会让学生陷入一种混乱的思维状态,课堂没有了侧重点。3.如果这位教师刻板的遵循播放音频资料,然后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4.如果这位教师选择的是能体现音频各种特点的、针对本章讲课难点的音频资料,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分析,甚至进行表演,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此,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培养孩子的多元思维,有几个规律可以遵循。
一、理清教学精神的本质
在一些公开课上,成了多媒体大出风头的机会,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利用了多媒体,才显出教学符合现代教学模式。实际上,这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观念,教学的根本原则应该是如何让知识传达的更加生动,教师要真正下功夫去研究学生,研究课本,研究教学效果,理清教学的本质。
只有在这些前提下,教师才能创设出符合课堂重点的多媒体资料。才能结合课堂的重点,巧妙运用,灵活运用,多设置一些环境,巧妙的类比。要围绕课程本身的核心要素,来选取恰当的表现内容。
在选择多媒体内容时,教师要首先要考虑多媒体如何对教学目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要巧妙地将教学目标融合在多媒体中。要考虑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形式,设置合理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选择多媒体时有所侧重
多元思维的培养,应该有一定的信息基础。现在的初中生接触的信息量大,不少人还有自己的偶像,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影视、动画、图书作品。教师在讲解课程本身时不能忽略对学生日常感兴趣话题的研究。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学生充分加强自己对所了解领域知识的延伸。
只有让学生进入他们所感兴趣的情境,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尤其是初中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期,只有选择符合他们接受范围的内容,才能让他们放下心理抵制,逐渐从关注知识的外延,走向关注知识本身。
三、合理安排课堂的“旋律”
不少教师在上课前,已经设置好了多媒体放映的时间,讲课的时间,把课堂节奏完全安排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样教师满堂“放声高歌”的旋律,让学生失去了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也完全没有了互动的机会。多媒体教学的特性之一就是能让学生在课本之外的内容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加深对课堂本身的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往往是匆匆忙忙放映,自己解读多媒体资源。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培养从何谈起?
学生的思维可以是天马行空的。而初中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具有了思考能力,甚至有些人有成熟的想法。但由于教师自己对多媒体文本已经设置了解读模式和解读角度,就会让学生陷入一种思维的定式中。因此,在课堂上要针对多媒体教学资料,合理设置相关的问题,多让学生思考。给学生展示自己思想和思考的空间,而教师此时就可以化身为一个主持人,只需要做最终的点评。学生的辩论和争鸣将会让课程的本质“水落石出”。
四、引导学生的实践过程
有些教师的课件制作的很精心,特别是在一些原理的讲解、实验的讲解上,可以分步骤地详细演示过程。然而,多媒体演示有取代手工操作的趋势。众所周知,“做中学”是教育家杜威的重要理论,也是被实践反复验证的真理。
无论什么样的演示,都替代不了孩子自己亲手做一做的那种乐趣。多媒体课件并不能取代孩子们自己动手获得直观体验的过程,而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具也不能被多媒体所取代。
因此,多媒体展示应该与学生的“动手做”相结合。甚至可以将课堂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专门给学生们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动手做”中培养自己对各种知识、对世界的了解和掌握。
有一位教师,在讲解音频相关知识的时候,在QQ群中抛出一个问题:“我应该选择哪些音频作为教学资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如下几个可能性:1.如果这位教师选择一个比课程本身更值得关注的音频资料,并进行渲染,这会让学生去关注这些元素本身,话题的关注点将转向另一个方向。2.如果这位教师选择大量的音频资料,会让学生陷入一种混乱的思维状态,课堂没有了侧重点。3.如果这位教师刻板的遵循播放音频资料,然后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4.如果这位教师选择的是能体现音频各种特点的、针对本章讲课难点的音频资料,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分析,甚至进行表演,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此,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培养孩子的多元思维,有几个规律可以遵循。
一、理清教学精神的本质
在一些公开课上,成了多媒体大出风头的机会,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利用了多媒体,才显出教学符合现代教学模式。实际上,这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观念,教学的根本原则应该是如何让知识传达的更加生动,教师要真正下功夫去研究学生,研究课本,研究教学效果,理清教学的本质。
只有在这些前提下,教师才能创设出符合课堂重点的多媒体资料。才能结合课堂的重点,巧妙运用,灵活运用,多设置一些环境,巧妙的类比。要围绕课程本身的核心要素,来选取恰当的表现内容。
在选择多媒体内容时,教师要首先要考虑多媒体如何对教学目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要巧妙地将教学目标融合在多媒体中。要考虑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形式,设置合理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选择多媒体时有所侧重
多元思维的培养,应该有一定的信息基础。现在的初中生接触的信息量大,不少人还有自己的偶像,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影视、动画、图书作品。教师在讲解课程本身时不能忽略对学生日常感兴趣话题的研究。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学生充分加强自己对所了解领域知识的延伸。
只有让学生进入他们所感兴趣的情境,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尤其是初中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期,只有选择符合他们接受范围的内容,才能让他们放下心理抵制,逐渐从关注知识的外延,走向关注知识本身。
三、合理安排课堂的“旋律”
不少教师在上课前,已经设置好了多媒体放映的时间,讲课的时间,把课堂节奏完全安排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样教师满堂“放声高歌”的旋律,让学生失去了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也完全没有了互动的机会。多媒体教学的特性之一就是能让学生在课本之外的内容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加深对课堂本身的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往往是匆匆忙忙放映,自己解读多媒体资源。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培养从何谈起?
学生的思维可以是天马行空的。而初中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具有了思考能力,甚至有些人有成熟的想法。但由于教师自己对多媒体文本已经设置了解读模式和解读角度,就会让学生陷入一种思维的定式中。因此,在课堂上要针对多媒体教学资料,合理设置相关的问题,多让学生思考。给学生展示自己思想和思考的空间,而教师此时就可以化身为一个主持人,只需要做最终的点评。学生的辩论和争鸣将会让课程的本质“水落石出”。
四、引导学生的实践过程
有些教师的课件制作的很精心,特别是在一些原理的讲解、实验的讲解上,可以分步骤地详细演示过程。然而,多媒体演示有取代手工操作的趋势。众所周知,“做中学”是教育家杜威的重要理论,也是被实践反复验证的真理。
无论什么样的演示,都替代不了孩子自己亲手做一做的那种乐趣。多媒体课件并不能取代孩子们自己动手获得直观体验的过程,而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具也不能被多媒体所取代。
因此,多媒体展示应该与学生的“动手做”相结合。甚至可以将课堂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专门给学生们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动手做”中培养自己对各种知识、对世界的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