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核心理念下的“和生”课堂实践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ger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改核心理念下的“和生”课堂着眼于生本、生长、生成、生活和生命。以《儒林外史》中考复习课为例,教师可以从“目标引领,前置学习”“问题导航,新知生成”“协同学习,展评结合”“融会贯通,和合生慧”四个方面进行课堂实践。
  关键词
  “和生”课堂 深度阅读 中考复习课
  一、目标引领,前置学习
  “和生”课堂的教学起点是要设置一个具有“生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前交谈以及学生的预习实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对《儒林外史》兴趣不浓,阅读缺乏持久性;二是缺乏深度阅读。据此,我精心设计本课的两项教学目标:一是通过学生自主命题,促进其深度阅读;二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与命题。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一是教师先行阅读和命题,给学生做好示范,也为了应对课堂中的各种变数;二是布置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并收齐批改,对学生在比较阅读与命题中存在的问题和盲区提前思考。
  二、问题导航,新知生成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创建生活情境,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生”课堂的切入点倡导由一个具有生活情境的问题担当教学的思维引擎。
  1.导入问题激趣。
  上课伊始,我先设计了一个“看图猜情节”的环节,让学生对照图片说出《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和情节。如王冕携母游春,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匡超人读书侍父,严监生死前的“剪刀手”等。学生边看边猜,情绪瞬间高涨。
  2.新授问题导学。
  接下来,我“移花接木”,转入本课教学目标。其实看图猜情节,既是一种游戏,也是中考的一种题型。我们可以跳出学生的身份,以中考命题人的身份来思考三大问题:《儒林外史》常考哪些题型?每道题型各考查什么内容?命题人常常借助什么方法出题?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图所示):
  三、协同学习,展评结合
  1.小考官出题。
  在学生建构起命题的思维导图之后,教师适时请学生以小考官的身份尝试命题,要求学生紧扣下面两个语段,先确定考查意图,再出一道考题。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我们精选周进、范进两个语段,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异同,设置题型。
  2.小老师展题。
  在学生协同学习之后,请学生上台展示交流。因为导学案是提前印发给学生的,学生课前预习时已经命制了一些题目,课堂上要求根据“对比手法找异同”重新研讨一下。以下是六个小组的命题:
  第一组的命题:范进中举后,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好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第二组命题:甲文表现周进哭得厉害,乙文表现范进疯得可怕,都用的什么手法来表现?
  第三组命题:范进发疯后,谁建议打一巴掌来治疯?这说明什么?
  第四组命题:同样是面对科举,为什么周进是放声大哭,而范进是喜极而疯?
  第五组命题:周进考上进士,多亏有人帮忙,是谁帮了他什么样的大忙?
  第六组命题:范进和周进,都取名“进”,有何用意?
  3.小评委评题。
  六个小组展示完毕,由学生评出借助对比进行命题的小组:二、四、六组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有找出相同点,也有找出异同点。尤其是第六组很会咬文嚼字,抓住“进”这个名字做文章。
  四、融会贯通,和合生慧
  学生在经过咬文嚼字、巧用对比找异同的方法命题后,接下来自主命题,并给出答案。学生的命题非常成功,结果如下:
  命题一:王冕转变画风。从王冕的《墨梅》一诗看出他善于画梅,而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善于画荷花,作者让王冕画风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对比,得出以下见解:周敦颐描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者描写王冕善于画荷花,寓意他不同流合污,品性高潔,因为他曾拒绝知县的邀请,逃往他乡,黄河泛滥,他又回到家乡,最后他拒绝朱元璋的征辟,隐居会稽山。
  命题二:取名是一项技术活。《红楼梦》中“甄士隐”即“真事隐”,“贾雨村”即“假语存”,作者欲将真事隐去,借以假话留存,可谓用心良苦。那么《儒林外史》的人物姓名是否也藏着某种深意呢?
  运用对比找异同,既是命题的好方法,又是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过程。在命题的过程中,我们既能知道考点,又不知不觉懂得了答题的技巧和注意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北区)
其他文献
从狭义的概念来说,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写作教学的学情和目标,针对学生在写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文例中可以解决写作问题的方法或策略,领会基本的写作知识与技能,进行写作实践,从而实现“以读促写”“读写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开发路径:指导与自悟  “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这已是当今语文教育界的共识。“用课文教”的理念深入“师”心,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趋于个性化、深
期刊
摘要  新时代教育部门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推进智育创新,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育模式,作为重要内容被体现。在当下的环境中,教师研究不同的教学方式仍然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背景下,对两个班级同一节数学课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完成教学目标并获得积极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  探究式 启发式 对比 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近日,笔
期刊
摘要  针对现有数学复习课模式的缺点,以实际教学为例,探究有效复习的策略,合理建构,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复习课 建构  数学复习课一般分为揭示目标、再现知识、梳理沟通、深化提高四个阶段。一直以来,“概念梳理+练习强化”是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普遍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学生只顾做,教师不去想。这使
期刊
摘要  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时期是学生人格品质和政治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初中生政治认同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从政治认同感的内容、重要性、培养方式及教学原则四个方面来强化对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政治认同感  一、认识政治认同感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
期刊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帮助学生明确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2.教会学生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屏显:做景物的知己。)  师:今天这堂作文课,请大家先看标题,找到题目中的要点。  生:知己。  师:什么是知己?  生:朋友。  师:所有的朋友都能称为知己吗?  生(齐):不是。  生:要相互非常了解的朋友才能称为知己。  生:志趣相投的朋友才
期刊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课本案例,引导学生揣摩、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 “以案说法”,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屏显《世说新语》中“颊上三毛”的故事。学生阅读。)  师:这个故事虽然讲的是绘画,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写作。请大家说说,这个故事在写作方面能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生:画画要突出人物的某个特点,这样才能给人留下
期刊
【设计理念】  “善用法律”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内容。通过前两框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本课主要以匡衡的故事为主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辨认生活中的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同时告诫学生要严格遵守法律,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堂实录】  导入新课:播放音乐《庐州月》,并出示歌词(儿时凿壁偷了谁家
期刊
摘要  “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与素养提升”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遵循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从学情出发,创设各式各样的真实情境、适切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真实情境应强化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适切任务应引领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探究;合适资源应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关键词  真实情境 适切任务 合适资源 语言运用 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形成助读系统与选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同等重要的现代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历经百余年,助读系统的种类不断增加,呈现形式渐趋多样,教学意义也日益丰富。语文助读材料具有省时、定向、联结新旧知识、改变学习方式、沟通课堂内外等多重教学意义,其范围不应仅限于教材内部,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甚至是可以现场生成的。根据教学运用策略的思考与实践所得,我认为对语文教材助读材料进行合理筛选
期刊
个人简介  苏成才,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句容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骨干教师;获得过镇江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句容市初中語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次开设观摩课、研讨课,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唯有坚守初心,方能实现教育梦想。  从教以来,我多年扎根乡村学校,前年被调到一所城区中学。在乡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