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的界定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其次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进行了界定,其中详细分析了C2C交易模式中个人销售者是否可以成为经营者;最后建议从立法层面确定电子商务中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概念并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管。
  关键词:电子商务;消费者;经营者;适格主体
  一、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近年来,我国网商群体从400万迅速增长到2000万的规模,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开拓交易市场,成为一股迅猛的潮流,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然而伴随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的是:网络购物成为在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其中对B2C和C2C交易中的投诉占大部分。根据中消协发布的数据,2005年,涉及互联网的投诉达7189起,与上一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96.3%,增幅居各类投诉的首位。事实上,网络销售坑骗消费者事件的实际发生数要远远高于这一数量,因涉及金额不多或不法商家无迹可寻等各种因素,多数消费者最终选择放弃投诉。如此众多的网络欺诈对电子商务是不利的,可能导致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失去信任与信心,这不利于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
  目前《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都已经出台,但因为该类法规并未直接对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作出明确的规定,且在现阶段该类法规对普通消费者的适用具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而有关网络欺诈的事件屡屡发生并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在此领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江西省互联网上经营主体登记后备案办法》明确指出,今后“网上开店”不仅要办照,而且必须进行网上备案。B2B、B2C、C2C交易模式都属于监管范围之内。这意味着网上经营主体登记备案的方式将从政府方面对网上的经营者进行宏观的约束与限制,但这种约束与限制从目前我国的网络现状来看,仅仅限于“宏观”层面,而且《办法》作为地方规章,本身具有地域局限与无强制力。由此看来,《办法》的实行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
  对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单从加强行政监管、实行行业自律、建立信誉评价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制等方面入手是远远不够的,任何制度的完善都需要立法作为基础与指导。《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基础,现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其在电子商务中适格主体的界定。这是《消法》在电子商务环境是否适用与解决电子商务消费纠纷的依据,也是建立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法理基础。
  二、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的界定
  电子商务中可能存在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交易模式有三种:B2B、B2C、C2C,其中B2C模式中存在消费者与经营者是毫无争议的。值得探讨的是:B2B、C2C模式中是否存在消费者与经营者,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与经营者主体资格的界定涉及到该问题的解决。
  我国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明确界定消费者的概念,也没有对消费者的主体资格进行说明。根据国家标准局《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的界定,可以成为消费者主体的只能是“个体社会成员”。而目前有些学者认为若单位购买生活资料最后也是由个人生活消费而使用,那么该单位和集体是属于消费者权益法保护范围的。在这种特定情况下, “单位”、“集体”或者“组织”是否构成消费者的主体值得商榷:
  首先,国际通行的规则是将消费者定位于个人。从目前法学理论界的观点和世界各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惯例看,消费者的主体资格只限于个人,例如:《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是,消费者是指那些从经营者处购买、获得、使用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定义为,为个人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欧盟消费者远程合同指令》定义为,非出于商业、买卖、职业目的而缔结合同的任何自然人。
  其次,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最终消费的主体,单位购买生活资料的基点仍是个人生活消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指的消费是个人消费,或者说是直接消费。在单位作为商品的买受人,服务合同的订立者时,其不能直接进行生活消费,不能作为最终消费者。法人或其他组织因消费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应由合同法调整,而不应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如果单位坚持依照《消法》来主张权利,这种情况下它相当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诉讼代表人。
  三、法律监管措施
  在目前网络法律规范与政府监管制度不完善的状态下,笔者认为应当考虑从立法层面确定电子商务中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概念,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干内容进行修订或是出台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单行法规,以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与发展:
  1.明确网络消费者的概念
  这有利于网络交易纠纷中消费者身份的确定,从而可以令被侵权人明确选择合适的法律与合适的救济途径。目前,在国外的有关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规中都明确消费者的概念,如:《新西兰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保护示范法》规定:消费者指任何自然人;《加拿大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保护指南》规定:消费者为个人、家庭成员、亲戚的需要而进行商业交易的个体社会成员。
  2.确定网络经营者包含自然人和法人
  这一点的确定较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将扩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从而可以适用于电子商务中涉及消费者权益的各种交易模式,令消费者在需求救济时有法可依,并且这一点的确定也符合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欧盟消费者远程合同指令》中的经营者是指任何自然人或法人,其以商业或专业能力缔结合同;《新西兰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保护示范法》中對企业的定义为:任何个人或法人,包括从事1986年《公平交易法》中界定的政府机构。值得探讨的问题是:网络经营者为个人时是否必然需要取得经营许可证。
  参考文献:
  [1]刘凯湘,罗男.论电子商务合同中的消费者反悔权——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的理解与司法适用为重点[J].法律适用,2015(6):59-65.
  [2]刘军.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中国商贸,2011(31):22-23.
  [3]杨梦梅.浅谈“淘宝10.11事件”中的法律问题——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出发[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1):116.
  [4]李寒玉.浅析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上海自贸区为背景简[J].同行,2016(7):39-40.
其他文献
<正> 2003年11月15日和11月22日,天津市高等院校工业设计教学研讨会分别在天津美术学院艺术没计学院一楼会议室和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楼会议室成功举行。天津美术学院、天
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来,从法律上对民事执行中享有实体权利的案外人提出异议以诉的形式进行保护.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第三人对执
期刊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曾说过:“饮茶一分钟,解渴;饮茶一小时,休闲;饮茶一个月,健康;饮茶一辈子,长寿”。中国成年人中,有接近一半的人爱
摘 要: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刑事诉讼立法的日趋完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已被确立为一个明确的制度。但没有关于侦查人员出庭问题的详细规定,对这一制度的规定仍然较为零散和抽象,致使理论界与实务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身份以及何种情况下侦查人员应当出庭作证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该项制度的运行状况和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保障  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第5
挪用资金和职务侵占罪都是我国刑法中比较常见的罪名,二者有着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犯罪日益凸显,已成为当今最常见的经济犯罪案件类型之一.由于犯
2014年12月5—7日,第四届资产评估新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的举办是为进一步把握资产评估业务拓展机遇,积极促进国内外资产评估理论界和实务界之间的交流。本届论坛
摘 要:公平正义价值取向不仅在知识产权立法中得到贯彻,在知识产权实践特别是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和理念。知识产权法是调整知识产权人和知识产品使用者、传播者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在对知识产品的确权、知识产品利益分配、权利的行使和限制等方面体现了公平正义价值取向。在知識产权实践中,公平正义价值取向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知识产权;公平正义;价值取向  一、引
摘 要:我国的《劳动法》对于劳动合同给予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具有单方面的解除权,与此同时还特别规定了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特殊情境。劳动合同当事人要想解除劳动合同,需要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并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程序,不能随意进行。本文主要对于劳动合同当事人单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与法律责任进行论述,对于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劳动合同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  
本文将拍卖中有关进入成本的研究内容进行扩展,将进入成本与最优公开保留价策略结合,对标准招标中存在同质和异质进入成本时的最优公开保留价定价问题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发现
公益诉讼事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也是当前检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①,而确立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是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的前提。检察机关作为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是英美法系国家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