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危险评分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一种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诊疗(PCI)术中发生无复流风险的评分方法。

方法

收集接受介入治疗的AMI患者的无复流相关因素的临床资料,分为评分模型组和验证组,采用二项多变量Logistic回归研究的方法,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无复流风险评分系统,对发生风险进行分层,并对评分系统真实性及可靠性进行评价。

结果

模型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587, P=0.019)、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OR=3.656, P< 0.01)、TIMI血流分级≤2(OR=0.774, P=0.013)、PCI术前血栓负荷>4分(OR=2.629, P< 0.01)、发病至球囊扩张病变时间>6 h(OR=1.485,P=0.083)为AMI患者PCI中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分层:评分<2分为低危,2~5分为中危,>5分为高危。模型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95%CI: 0.671~0.761)。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得出:χ2=1.027,P=0.994,提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验证组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的AUC=0.891 (95%CI: 0.822~0.959)。分别比较验证组killip分级、血栓负荷、评分、危险分层的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无复流评分的AUC最大( AUC= 0.851, 95%CI: 0.776~0.927)。

结论

根据基于AMI患者临床和造影特征建立的简单无复流风险评分系统,可用于对PCI中无复流发生风险进行分层,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预测无复流发生的工具。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循环microRNA-21(miRNA-21)相对表达量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CAD患者100例,根据IVUS检查患者冠脉内是否具有不稳定斑块分为稳定斑块组(SP组)45例、不稳定斑块组(UP组)55例,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