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口周围湿疹中的疗效观察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PICC 导致的置管口周围皮肤湿疹进行两种方法治疗,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PICC置管后出现PICC置管口周围湿疹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局部皮肤处使用地塞米松局部涂抹后使用敷贴固定导管;后组使用藻酸盐辅料覆盖后使用敷贴固定导管,观察其湿疹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43.33%)低于后组(86.67%),经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Р<0.00)。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敷贴治疗对PICC置管后出现PICC置管口周围湿疹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PICC置管口周围湿疹;地塞米松;肿瘤患者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80
  PICC又称之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此种置管方式可为患者提供时间较长的输液,尤其能满足肿瘤病人常规化疗疗程的需要,杜绝和避免了化疗药物的外渗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1]。但有研究发现,接受PICC置管后患者,容易出现一种并发症为置管口周围湿疹。大多数表现为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感及发热、出现红色斑,甚至水泡。因此当出现湿疹早期征象时,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及治疗[2]。本文研究针对PICC置管口周围湿疹进行两种方法治療,并总结其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PICC置管后出现PICC置管口周围湿疹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包括男14例,女16例,其中肺癌8例,宫颈癌10例,胃癌6例,肝癌6例,年龄为26岁——60岁之间;对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疾病类型为肺癌、宫颈癌、胃癌、肝癌分别9例、8例、9例、4例,年龄为25岁——58岁之间。一般资料均无较大差异,Р>0.05。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分析湿疹发生因素:(1)患者自身为易过敏体质;(2)部分化疗药物刺激患者自身体内的变态反应;(3)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下降,食欲不振,患者抵抗力下降,增加了皮肤的敏感性;(4)无菌敷贴的覆盖使局部皮肤的呼吸、代谢和通透性均受影响[3]。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碘伏棉棒消毒,待完全干燥后,用藻酸盐敷料覆盖穿刺点,再用高透气透明辅料(型号IV3000)固定,每2天更换一次,观察1周皮肤变化并记录。
  观察组:用碘伏棉棒消毒待干后,予以5mg/ml的地塞米松注射液加入0.9%的生理盐水稀释后根据湿疹面积大小适量外涂,待完全干燥后,用高透气透明辅料(型号IV3000)固定,每2天更换一次,观察1周皮肤变化并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湿疹部位恢复情况。湿疹消退:红斑消失,瘙痒感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治疗有效:红斑变小,患者偶发瘙痒;治疗无进展:症状与治疗前无明细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设Р<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恢复情况,见表1。
  3  讨论
  经PICC置管后置管口周围皮肤出现湿疹,可能是由于患者自身皮肤易感及多种外界因素引起。进来研究表示,湿疹与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产生及超敏反应有关[4]。肿瘤患者由于化疗需要,长期的激素使用使全身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皮肤局部抵抗力下降,再加上3M透明贴膜的通透性差致局部皮肤潮湿,无法挥发汗液,从而导致湿疹产生。
  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为长效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增加血管紧张性,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渗出,同时可抑制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5]。
  PICC导管局部消毒后外涂地塞米松注射液后皮肤吸收很快,不影响透明敷料的固定,且有利于护士对局部皮肤湿疹的观察。IV3000透明敷料是低致敏性黏合剂,具有高潮气通透率,出汗后可使水蒸气更快的穿透薄膜,且可防外来细菌的侵袭,故可每2-3d更换一次贴膜,更换两次后湿疹可见明显吸收。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PICC置管后置管口周围出现湿疹患者,对其进行地塞米松联合IV3000透明敷料敷贴治疗,然后对患者做好皮肤护理,做好消毒工作,注意无菌原则的运用,做好导管固定及护理,定期为患者更换无菌纱布或敷贴,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嘱咐患者自我观察,提高其遵医意识,其治疗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蔡虻,呼滨.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1.
  [2]刘腊根,孟爱凤,陈传英等.PICC 维护网络的建立与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4,29(16):46-47.
  [3]涂丹.两种外敷方法在PICC 导管相关并发症湿疹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5,9(9):270-271.
  [4] 任成山,王甲汗,牛广政,等.现代临床痰病防治学下[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2372-2373.
  [5]吉成,许丽,王勇.药理学[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出版社, 2012:201-20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部水肿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采用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2018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人(70只眼)視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联合治疗组50人(50眼),其中联合治疗a组先进行激光治疗1周后进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30人(30眼),联合治疗b组先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划成:对照、观察两组(各40例)。对照组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增加奥美拉唑与奥曲肽,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度、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度高于对照组(P<0.05),停止出血、住院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迎合研究实施标准。具体数据信息如下表:  两组信息
期刊
【摘要】目的:将中医治疗方案介入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疗中,分析其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对象由我院接治的5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时间在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治疗的患者,将其设为两组,把介入常规和中医治疗的一组列入参考组,共25例患者,把介入常规治疗的一组列入对照组,共25例患者,就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予以比较。结果:参考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均比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根据实际临床实验探究中药塌渍法联合颈椎功能操疗法在治疗项痹病方面的意义,研究中药塌渍法联合颈椎功能操疗法在治疗项痹病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处进行项痹病治疗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用颈椎功能操疗法治疗。实验组再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塌渍法治疗项痹病。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IE)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与双黄连联合治疗的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76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38例,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与观察组(38例,应用头孢曲松钠与双黄连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降钙素原、血清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与血清C反应蛋白均
期刊
【摘要】目的:对药房中药处方调配时常见的差错及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开具的3000份中药处方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中药处方开具存在的调配问题进行统计,同时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结合这些原因提出处理措施。结果:在3000份中药处方中存在58份调配差错,差错率为1.93%;造成中药处方存在的调配差错主要有药物多配、划价错误、规格选择错误以及药物错配等等。而造成差错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方法:本院从2018年开始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管理干预,将管理前后开具的西药处方各取100例进行本次研究,实施管理前设为对照组,实施管理后设为观察组,对比管理前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用药不当、抗生素滥用、重复用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P0.05)。  1.2方法  1.2.1成立药物管理小组  开展药物管理前,首先成立用药评估小组,小组成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肛肠术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5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肛肠术后便秘患者,依照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包含患者48例。研究组患者运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艾灸进行单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排便疼痛评分,分析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肛肠术后便秘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研究后发现,研究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莱菔子当归大黄汤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挑选本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进行诊治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般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运用莱菔子当归大黄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出现率等。结果:就治疗有效率来看,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一般组,统计学存在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发现差异明显,有显著影响(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