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kxtz/kxtz2205/kxtz220522-1-l.jpg)
财富概念:一个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陷阱的地方。
风险系数:100%
机遇保质期:3年
致富把握率:50%。
期货市场是暴富暴输,大起大落,吸引着一些不怕冒险的投资者参与其中,他们期望着实现"一夜暴富"的美梦。这是林登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过,他每次说出这话时,表情都会变得十分的失落。
1990年林登云从北京外经贸大学毕业,同班的不少同学毕业后都奔着外企或者出国,而他一心想自己成就点事业。当时正值海南开发热,林登云背上个行囊就直奔海南。
林登云一到海南才发现,当初他想象的那个充满着机会的地方已经充斥了大量从全国各地杀来的淘金者,连找份象样的工作都变得十分困难。好在林登云是学外贸的,英语、日语都不错,于是找到一个当地人开的家族式公司工作。在这个公司里,林登云一呆就是3年,每天看着自己周围那些主管、副经理,也就是总经理的七大姑八大姨将公司搞得混乱不堪,林登云就觉得心里憋屈得慌。全公司找不出一个比自己学历高的人,自己却不管有多大能力却只能屈居中层,林登云想起来就觉得十分不值。大学同学又不时从北京传来好消息,不是发了,就是提了,最后让林登云这个当初班上的佼佼者觉得连回北京的脸面都没有了,只好在海南隐忍着。
1993年,当初大学里的一位好友到海南去看他。这位仁兄是富家子弟,看到林登云的境况很想帮他一把。可是林登云这人太好面子,他想凭自己的本事赚钱发大财,而不是想让什么好友来"拉扯"自己。好友说了半天没有用,最后想到一个折衷办法,就是借给林登云40万元。好友说,这笔钱林登云什么时候赚回来,就什么时候还他。起初林登云还是不愿意,后来拗不过朋友,一拍大腿说:"好!借就借。不过,必须要写一个借据,上面要写清一年内必须连本带息还清。否则,这钱我不借!"朋友答应了收了借据,不过林登云看朋友的意思根本没有当真。
可能是钱来的太突然了,林登云虽然一直想着自己创业,可是突然间拿到40万元的巨款,这个业究竟怎么个创法,林登云却没了主意,而且自己已经说好了1年内还钱,但是做什么能够在短短时间既收回成本又能自己拥有一笔资金呢?
1993年,正是中国的股票、期货市场蓬勃兴起的时候,学习国际贸易的林登云对"以小博大"的期货交易一向有浓厚的兴趣。刚刚到海南的时候,他就结识了一个同是来自北京的叫于强的人,于强是一个做期货的高手,后来转到上海的一家期货公司工作。
林登云直奔上海,找到于强。在于强的指点下,用带着40万元现金投入期货交易。于强向林登云推荐了自己所在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贸易集团华东办事处做他的经纪。就这样,林登云委托"华东办"做经纪,开始了铜铝等期货的交易。
虽然期货市场风云多变,但林登云却是福星高照。一天上午,林登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是于强打来的。于强在电话中告诉他,他的40万元已经在一夜之间变成了310万元。林登云当然觉得自己就象驾着青云飞起来了一样。林登云在期货交易中旗开得胜,此后一帆风顺。两个月后,当他将40万元连同4万元的利息还给朋友时,朋友惊呆了,半天才说出一句:"不愧是高才生,一出手就不凡。"
1994年下半年,林登云通过"华东办"进行的几次交易居然一次也没有失手,这使得他看到了期货市场中巨大的赢利机会。出师顺利的林登云越来越雄心勃勃。
1995年已经将资产骤增至1100万元的林登云变得越来越自信。原本刚刚开始做期货时,他只不过想迅速积累资金,然后创办自己的企业。可是,28岁就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千万富翁,使得他觉得天生就是做期货的料。于是,他彻底放弃了办企业的念头,因为他认为,不论做什么样的企业,也不会有做期货这样的收益。林登云将1100万的资金全部铺到了期货上,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炒上海交易所的钢材,一下子让他亏了几百万;而接着炒海南期货粮食,一年内又亏了几百万,到1996年时,他的资金急剧缩水,最后剩下的不多不少正好40万元。这回他傻眼了。好象转了一个圆圈,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又好似坐电梯,坐上去又坐了下来。
此时林登云终于明白了,期货虽然可以使他一夜暴富,却也可以在一夜间让他破产。好在林登云明白得快,壮士断腕。1996年,林登云带着剩余的40万元回到了北京,这一次他踏踏实实地办了一家装饰公司,虽然个人财富再没有像做期货时那样暴增,却也甚少有做期货时的暴跌。6年下来,林登云已经将自己的企业办的有模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