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2009年 3月间收治的100例包皮过长及包茎病例,均采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0例病人术中出血少、切口边缘整齐,疼痛小,术后伤口无水肿 ,无继发出血,疼痛轻微,瘢痕形成少,不易造成包皮切除过多或过少,阴茎外型美观。结论: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并发症明显减少。
【关键词】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包皮过长;包茎
【中图分类号】R6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43-01
包皮过长及包茎是男性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较多,但并发症也较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术后阴茎的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我院从2005年1月起分别采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100例,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0例 ,年龄 8~58岁 ,以 14~26岁居多 ,包皮过长79例 ,包茎21例 ,其中已婚者 35例。
1.2手术方法术前局部清洗 ,成人剔阴毛。直立位阴茎松驰状态下用甲紫蓝标记外板切线,切线平行距冠状沟约0. 5cm,系带处呈V形,尖端指向阴茎头。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利多卡因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儿童不配合者加用基础麻醉。翻转包皮,彻底分离包皮内板与龟头的粘连至冠状沟完全外露。若为包茎,先用小弯血管钳扩大包皮口 ,在背侧包皮口正中切开表皮0. 5~0. 6cm,向上轻翻阴茎皮肤,分离内板与阴茎头的粘连。至包皮上翻,阴茎头完全暴露为止,清除包皮垢,重新消毒伤口。于包皮内板距冠状沟 0. 5~1cm处环行切开包皮内板 ,阴茎系带处呈V形,V型尖端指向阴茎头部,绷紧阴茎皮肤,钝圆刀刀腹仅切开皮肤,勿过深。同法切开包皮外板切口线,然后在阴茎背侧皮肤中线处作一纵切口连接远近的环行切口。用小血管钳分离夹提皮肤两角,在内膜及皮下血管的浅侧,用小圆刀作皮肤与皮下结蒂组织的锐性分离,注意保护阴茎背浅静脉及系带血管,将环状皮条整块剥离,使内外板皮肤呈袖套式切除。再将包皮向阴茎干推开,露出创面,电刀彻底止血。将内外板切缘对齐,以5/0单股尼龙线连续缝合,一段距离后留长线,双线搓成螺旋状卡紧切口即可,无需打结凡士林油纱条环形包扎,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1.3术后处理术后前3d成人给予镇静剂、止痛剂以及乙烯雌酚口服,防止阴茎勃起产生疼痛或继发性出血,宜静卧,勿剧烈活动,切口干燥,定期更换敷料。术后5~7天在凡士林纱条上方剪断缝线 ,取下油纱条,此时可抽出切口缝线。
2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4年,100例患者术中出血极少 ,切缘整齐保留了完整系带,阴茎外形美观,系带处基看不到切口痕迹,包皮无过长或过短。术后疼痛轻微 ,伤口无水肿,无继发性出血及化脓性感染,术后7天缝线予以拆除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排尿及阴茎勃起正常,已婚者性生活较术前和谐 ,普遍对阴茎外观满意。
3讨论
包皮过长及包茎易形成包皮垢、包皮结石,诱发阴茎头包皮炎甚至阴茎癌,炎症粘连及尿道口狭窄在小儿可影响发育。包皮环切术有利于生殖器卫生,并有利于防止阴茎癌及女性宫颈癌等。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有以下优点:(1)手术设计合理 ,因手术仅切除内外板的一段皮肤而不是皮肤全层,避免了浅筋膜较大的血管如阴茎背浅静脉的损伤及保留完整的内膜组织,以至保留大量的淋巴管[1],同时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电刀电凝小血管,减少术中出血及其止血时间,且手术中视野清晰,无需结扎出血点,术后继发性出血水肿明显减少。(2)本术式切缘整齐,瘢痕形成少,术前对手术切口进行了定位,术中用手术刀进行精确切割,不易造成包皮切除过多或者过少所致痛性勃起或者阴茎上翘、阴茎头不能外露等相关的并发症,阴茎系带处采取内外板分别V形切口,尖端指向龟头部,可防止系带处包皮切除过多,并且切除系带后方缝合时容易出现的多余的赘肉,同时也因改变了切口线的方向,有效地防止了切口线的直线瘢痕挛缩,属整形切口,十分美观[2]。(3)采用凡士林油纱条上缝线的打结法,使切口贴紧,利于愈合,创口愈合拆线时,只需从油纱条上方剪断结扎线即可,此时不会牵扯切口部皮肤,不引起疼痛。油纱条摘除后,切口缝线就无结扎结了,仅夹住缝线一端就可轻易将之抽出,患者不会感到疼痛。(4)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术式无皮下结扎线结,包皮长短合适,龟头能更充分地暴露,部分人提高了性生活质量[3],减少了各种阴茎炎症、阴茎癌的发生。(5)该方法也适用大部分包茎患者,在包茎患者的包皮口剪开一小口,只纵行切开表皮,使包皮能上翻显露阴茎头,清除包皮垢后即可完成改良袖套式环切。通过对病例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笔者认为该术式是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有效、方便、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各级医院门诊及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松,胡道虎,宗林,等.保留内板袖套式包皮环切术80例体会[J].四川医学,2007,28(2):202-203
[2]肖龙明,庞家瑜,何国友,等.改良包皮环切术82 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08,3(4):392-393
[3]谢启旋,黄毅明.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10):306
(收稿日期:2009.04.07)
【关键词】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包皮过长;包茎
【中图分类号】R6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43-01
包皮过长及包茎是男性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较多,但并发症也较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术后阴茎的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我院从2005年1月起分别采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100例,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0例 ,年龄 8~58岁 ,以 14~26岁居多 ,包皮过长79例 ,包茎21例 ,其中已婚者 35例。
1.2手术方法术前局部清洗 ,成人剔阴毛。直立位阴茎松驰状态下用甲紫蓝标记外板切线,切线平行距冠状沟约0. 5cm,系带处呈V形,尖端指向阴茎头。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利多卡因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儿童不配合者加用基础麻醉。翻转包皮,彻底分离包皮内板与龟头的粘连至冠状沟完全外露。若为包茎,先用小弯血管钳扩大包皮口 ,在背侧包皮口正中切开表皮0. 5~0. 6cm,向上轻翻阴茎皮肤,分离内板与阴茎头的粘连。至包皮上翻,阴茎头完全暴露为止,清除包皮垢,重新消毒伤口。于包皮内板距冠状沟 0. 5~1cm处环行切开包皮内板 ,阴茎系带处呈V形,V型尖端指向阴茎头部,绷紧阴茎皮肤,钝圆刀刀腹仅切开皮肤,勿过深。同法切开包皮外板切口线,然后在阴茎背侧皮肤中线处作一纵切口连接远近的环行切口。用小血管钳分离夹提皮肤两角,在内膜及皮下血管的浅侧,用小圆刀作皮肤与皮下结蒂组织的锐性分离,注意保护阴茎背浅静脉及系带血管,将环状皮条整块剥离,使内外板皮肤呈袖套式切除。再将包皮向阴茎干推开,露出创面,电刀彻底止血。将内外板切缘对齐,以5/0单股尼龙线连续缝合,一段距离后留长线,双线搓成螺旋状卡紧切口即可,无需打结凡士林油纱条环形包扎,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1.3术后处理术后前3d成人给予镇静剂、止痛剂以及乙烯雌酚口服,防止阴茎勃起产生疼痛或继发性出血,宜静卧,勿剧烈活动,切口干燥,定期更换敷料。术后5~7天在凡士林纱条上方剪断缝线 ,取下油纱条,此时可抽出切口缝线。
2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4年,100例患者术中出血极少 ,切缘整齐保留了完整系带,阴茎外形美观,系带处基看不到切口痕迹,包皮无过长或过短。术后疼痛轻微 ,伤口无水肿,无继发性出血及化脓性感染,术后7天缝线予以拆除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排尿及阴茎勃起正常,已婚者性生活较术前和谐 ,普遍对阴茎外观满意。
3讨论
包皮过长及包茎易形成包皮垢、包皮结石,诱发阴茎头包皮炎甚至阴茎癌,炎症粘连及尿道口狭窄在小儿可影响发育。包皮环切术有利于生殖器卫生,并有利于防止阴茎癌及女性宫颈癌等。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有以下优点:(1)手术设计合理 ,因手术仅切除内外板的一段皮肤而不是皮肤全层,避免了浅筋膜较大的血管如阴茎背浅静脉的损伤及保留完整的内膜组织,以至保留大量的淋巴管[1],同时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电刀电凝小血管,减少术中出血及其止血时间,且手术中视野清晰,无需结扎出血点,术后继发性出血水肿明显减少。(2)本术式切缘整齐,瘢痕形成少,术前对手术切口进行了定位,术中用手术刀进行精确切割,不易造成包皮切除过多或者过少所致痛性勃起或者阴茎上翘、阴茎头不能外露等相关的并发症,阴茎系带处采取内外板分别V形切口,尖端指向龟头部,可防止系带处包皮切除过多,并且切除系带后方缝合时容易出现的多余的赘肉,同时也因改变了切口线的方向,有效地防止了切口线的直线瘢痕挛缩,属整形切口,十分美观[2]。(3)采用凡士林油纱条上缝线的打结法,使切口贴紧,利于愈合,创口愈合拆线时,只需从油纱条上方剪断结扎线即可,此时不会牵扯切口部皮肤,不引起疼痛。油纱条摘除后,切口缝线就无结扎结了,仅夹住缝线一端就可轻易将之抽出,患者不会感到疼痛。(4)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术式无皮下结扎线结,包皮长短合适,龟头能更充分地暴露,部分人提高了性生活质量[3],减少了各种阴茎炎症、阴茎癌的发生。(5)该方法也适用大部分包茎患者,在包茎患者的包皮口剪开一小口,只纵行切开表皮,使包皮能上翻显露阴茎头,清除包皮垢后即可完成改良袖套式环切。通过对病例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笔者认为该术式是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有效、方便、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各级医院门诊及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松,胡道虎,宗林,等.保留内板袖套式包皮环切术80例体会[J].四川医学,2007,28(2):202-203
[2]肖龙明,庞家瑜,何国友,等.改良包皮环切术82 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08,3(4):392-393
[3]谢启旋,黄毅明.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10):306
(收稿日期:2009.04.07)